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甲午战争期间辽东血战:“大清炮王”曾重创日军
2017-08-19 15:28:35  来源:福建国防教育网 辽宁日报 作者:纪松东 周仲全  点击:  复制链接

  侵入辽东的日军第一军司令官野津道贯陆军中将,在接任不久就提出由陆路攻击辽阳和营口的战略,得到大本营同意后,野津道贯又进一步提出了“辽河平原扫荡作战”方案,准备越过辽河进犯山海关,同海路侵入山东半岛的日军相配合,实现南北夹击直取北京的目标。

  1894年12月13日,日军第一军第三师团由岫岩出发攻下析木城后,直逼海城。清军无力抵抗,败走牛庄、辽阳。当日中午,日军占领海城。清政府决定调集重兵收复海城。未料到,激战2个多月后,日军用“调虎离山”之计甩开清军,直取牛庄。清军最具血性的战斗由此展开……

  血战缸瓦寨

  “120年前的海城地区,是辽东的咽喉要地,日军占领海城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以此为据点,控制大辽河,进而西进北上。”海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干部宋长余告诉记者,“当时,清王朝已查明日军的意图,所以调重兵鏖战海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战海城’。 ”

  据《海城县志》记载,时年已75岁的四川提督宋庆接到北援海城命令后,自率本队毅军及铭军20余营,9000多人,从营口星夜北上,扎营在距海城县城10多公里的马圈子、缸瓦寨一带。侵入海城的日军身陷“以孤军入重地,兵械粮糗不继”之境,加之冬季严寒,士兵冻伤极多,战斗力减弱。清军理应乘敌立足未稳,全力反攻,收复海城。 “可惜宋庆屯兵感王(应作缸瓦,编者注)寨,坐失战机,予敌以伺机先发之隙。 ”

  缸瓦寨,即今天的感王镇,以盛产粮食、蔬菜闻名。如今,镇郊的祥水河已经断流,仅在祥水村边保留一段水沟,当地人称“祥水泡子”。而这段几百米长的水沟,就是当年抗击日军进攻的主战场之一。在小石桥上,村里一位姓王的老人给记者讲起从父辈口里听到的惨烈战事。

  老人讲,清军欲收复海城的行动其实早被日本间谍掌握,日军决定先发制人,但间谍的信息出现差错。12月19日拂晓,根据掌握的信息,日军两个中队,带18门大炮经晾甲山直扑柳公屯(即今天的西柳一带),但并没有发现清军。此时已近正午,日军准备吃完午饭后返回海城。这时,有骑兵来报:“缸瓦寨一带发现清军主力。 ”

  于是,日军改道直扑缸瓦寨,在下夹河子、祥水河同清军展开激战。双方炮声如雷,枪弹如雨,清军以民房为掩体,英勇狙击,日军损失很大,有一支120人的部队,在袭击祥水泡子时,被清军乱枪击溃,生还者仅10人。

  老人说,清军中有一个打炮的高手叫余仁同,被称为“大清炮王”,他率领的山炮营,在此战中重创日军。史书载,余仁同指挥大炮“远近高低百发百中”,日军被炸得血肉横飞。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中,日军这样描述:“敌弹是瞬发弹,其距离测定之精确,为清军所未有。 ”

  这是甲午战争中,中日军队少有的几次鏖战之一,日军投入兵力4000多人,清军以5000兵力拒之,鏖战6小时,清军异常英勇。据史料载:危急关头,“主将振臂一呼,踣者起,疲者奋,裹创肉搏,赴死不悔。”日方也不得不赞叹,毅军“不愧为闻名的白发将军(指的是75岁的宋庆,编者注)的手下,不轻露屈挠之色”,宋庆部故得“宋老虎”之称。后来日军增援部队赶到。下午5时55分,日军占领缸瓦寨。老人指着河边的田地说:“清军遗骨就埋在这边的大坑里,此仗打得相当惨烈,日军伤亡约400人,清军伤亡约500人。如今,这个大坑早已被填平成为村里的口粮田。 ”

  清军撤出缸瓦寨后,退至田庄台。史书评价:缸瓦寨战斗是辽阳南路保卫战中关键一战。清军败退,加大了清军收复海城的难度。日军第三师团以孤军固守海城成为可能。

  重兵战海城

  3月中旬的海城,乍暖还寒,桃树的花苞已略见红色。清晨6时,海城河边已经有很多人在健身了,其中不乏大量的年轻人。宋长余说:“从1895年1月起至3月3日止,清军先后五次反攻海城,时间持续一个半月之久。这条海城河,就见证了清军英勇杀敌的故事。 ”

  据《海城县志》记载,据守海城的日军只有第一军第三师团的1个旅团,马步兵6000人,大小炮20门。清政府调集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四川提督宋庆等各军达170余营,对海城守敌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1月16、17两日,依、长两军在连绵15公里的地段上展开弓状阵形,进攻海城,最后失败,战斗中,日军死伤将卒41人,清军伤亡百余人。 1月22日,依、长两军又向海城守敌发动了第二次反攻。从午前9时战至午后2时,受日军炮火轰击,清军伤亡较多,二复海城又告失败。

  2月16日,清军又发动了第三次反攻。这次反攻又增加了徐邦道的拱卫军和李光久的老湘军,共90余营,达3万多人。鏖战终日,虽未收复海城,但清军占领城边数村,巩固了对日军的包围。

  四复海城是清军在辽南战场上一次大规模的联合作战。清军100余营,6万多人,在5天时间里,四面进攻海城。战斗中,清军几欲得手。不料敌援军赶到,正在进攻晾甲山的徐邦道不得不回援,并越过海城河夹击敌军。最终因伤亡较多,各部于25日午后2时分别后退。

  2月27日,清廷谕令三路大军反攻海城,日军突然大举进攻鞍山、辽阳。清军急忙北援,中了日军“佯攻辽阳、实取牛庄”之计。日军第三、五师团轻取鞍山站后,3月3日,分两路进犯牛庄。

  牛庄保卫战

  由于中了日军的奸计,清军主力北上,牛庄方面防御上出现了漏洞。

  在牛庄镇东头运河上有一座古石桥,名曰“太平桥”,相传为明代修建,道光年重修。石桥全长约50米,宽约4.5米,高约5米,15孔。桥为东西走向,用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如今,桥面两侧修有望柱和栏板,望柱柱头上雕有狮子、猴子、石榴、桃、八宝等。桥身石坑斑驳,仿佛诉说着120年的耻辱与荣耀。退休老干部王一堂、杨书江、侯瑞华、马英等几位老人站在桥上,抚桥感慨。他们如今的身份是《牛庄镇志》的编修人员。老人告诉记者,牛庄保卫战是清军少有的一次以弱抵强的血性之战,运河上的这几座桥就是主战场之一。“作为牛庄人,我为他们保卫家乡、拼死抵抗、不惜血染疆场的牺牲精神而骄傲。 ”王一堂这样对记者说。

  1895年3月3日,日本兵分两路向牛庄进犯。当时,驻守牛庄的清军仅有魏光焘的武威军3300人,在西、北、东三面布防。

  4日清晨,日军第五师团前卫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石桥发起进攻。清军两营士兵“伏河沟间,恃土墙为障,诱贼及近”。日军步兵第二十一联队奥山大队刚接近清军阵地,“清兵改穿铳于屋壁,装填无烟火药以击,或备速射炮于凸角部,以急射炮邀击,如骤雨一时来注”。日军伤亡甚众,士气大丧。接着,日军增加兵力,甚至派上预备队。小桥边, “枪炮声如百雷齐鸣,万狮齐吼”,清军“环击毙贼甚伙”,不仅挡住了日军的进攻,还击毙了日军少佐今田唯一。日军兵分两路猛攻桥边阵地,清军“马步肉搏鏖战”,终因寡不敌众退入市街,转入巷战。

  杨书江说,与此同时,在牛庄的西侧,日军的第三师团所部猛攻魏光焘的指挥大营,清军顽强反击重创日军,打伤指挥官佐藤。据魏光焘报称:“本前司(魏光焘自称,编者注)亲督死拒,无奈贼党愈积愈厚,伏首钻进,炮雨横飞。 ”激战中,魏光焘身边的卫队和亲兵伤亡过半,不得已也撤退到城内,双方展开一墙一屋的争夺战。

  “早在开战前,日本间谍就已经把牛庄的街巷摸得一清二楚,甚至包括水井的位置。 ”杨书江说,“但日军万万没想到,清军会如此英勇,在这个小镇上,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

  据《海城县志》记载,在牛庄城东北区有一个叫“郅隆泉”的烧锅坊。日军步兵第十八联队、第二十一联队、第二十二联队各有一支部队将烧锅店团团围住,并多次冲锋,皆被据守的清军击退。日军工兵用地雷连续炸开两道墙壁,才冲进店内。在市西北区,有一部分清军据守在一座民房里,日军步兵第七联队的两个大队多次进攻皆被击溃,于是日军放火烧房,“清兵尚无屈色”。日军攻破外墙,进入内墙时又遭到清兵狙击,日军“因又穿一大孔于家屋外壁,开路而入,清兵已退据内壁,内壁亦坚固,不可辄破”。日军步兵第七联队长三好成行见状,气急败坏,命运来两门山炮狂轰,一发炮弹将附近的枪火库引爆,民房瞬间被夷平,据守清兵全部牺牲。

  就在两军酣战相持不下,疲惫不堪时,下午4时许,李光久率老湘军2000多人马赶到,立即投入战斗。据李光久报称:老湘军“一进街口,即与该贼巷战,毙贼无算”。 “贼又从两旁拥出,纷纷击犯,勇与贼几莫能辨。血战竟日,各街口被贼纵火,断我出路”。将士血拼,后营管带提督谭桂林、左营管带提督贺长发、前营帮带提督邓敬财、知县黄光楚、云骑尉谢克松等 “各率亲兵往来策应,俱力战阵亡”,“受伤阵亡者无算”。

  战至子夜零时,魏光焘和李光久率残部突出重围,奔田 庄 台而去。部分 残 兵战斗至5日晨。据日 本 资料,这场战 役 清军 共 阵亡 1000多人,受伤 近 700人,并有约700人被俘。资料中,日军将自己的伤亡缩至389人。 “实际上,日军死伤人数要比这个数字多。 ”侯瑞华说。

  入城日军逐家搜索,见人就杀。日军记者描写道:“路旁伏尸相枕”。一些民房门前“尸积成山,尸山之间流出几条浑浊的血河”。据日方后来调查,死者共2100余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无辜的市民。

  老人说:“清军以6000甲勇激战2倍于己的日军,魏光焘本人‘以孤军血战,短衣匹马,挺刃向前,督战苦斗,三易坐骑’,表现十分出色,连日本人也称赞,‘其能久与日军交锋者为武威军,奋死决战,力守至一昼夜,实清军中所罕睹也。’”

  牛庄的失守,宣告清军反攻海城的计划彻底失败。

  激战田庄台

  3月24日,记者一行来到田庄台。田庄台南临辽河,与营口隔河相望。在明清时期,这里是辽河下游的重要水陆码头,商贾云集,也是清军关外的最重要根据地之一,清军的粮草、军械屯集在此。

  镇里有一座 “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 ,一尊清军无名将士青铜雕像立守墓前,他手持大刀,雄姿威武。坟冢内葬有300余名清军将士的遗骨。 “甲午战场遗址”位于镇内东侧辽河岸上。登上遗址城墙远眺,辽河波浪翻滚,三月的河风依旧阴冷,呜呜入耳,极像战场的厮杀声。大洼县广播文化局退休干部马宝石每次来到这里,都要用手拍拍城墙,表达心中的愤懑。

  1895年3月5日清晨,宋庆率2万人马进驻田庄台,兵分三路,沿河岸布阵10余里,同时死守辽河的还有40尊大炮,清军准备凭借辽河天险与日军决一死战。日军也把全部赌注押在了田庄台,兵力约2万人,大炮100多门,这几乎是侵入辽东的所有日军。

  据《田庄台志》记载,3月7日,辽河两岸下起了大雪。日军前锋刚到达河对岸,就遭到清军袭击。从下午3时到晚7时,清军大败日军,打死500多人,取得了首战胜利。“然而此战暴露了清军的兵力部署。 ”马宝石老人评价说,“第二天,日军司令野津道贯重新布置兵力,调动主力部队三面包围清军。 ”

  9日清晨,辽河大雾。日军第三师团在辽河东岸摆开91门大炮轰击清军阵地,吸引清军的火力。在这紧要关头,清军主将把主力部队调到东面迎敌,致使西南方向防守空虚。日军第一师团利用大雾掩护,偷袭了清军西南炮台,另一支部队从东北方向的亮子沟上岸,与西南方向的登陆日军在清军后方的马莲坡集结。上午9时,大雾散去,集结完毕的日军从清军后方突然发动攻击。此时清军才发现,日军已经进城。激战一个小时后,清军败退。

  见日军进城,镇内平民组织起来,与未撤退的清军并肩作战。马宝石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家兄弟两人,一个拿菜刀,一个拿斧头,连杀几个鬼子后,双双战死。对这场激战,盘锦市文管办主任杨洪琦谈了自己的体会:“从海城打到牛庄,再打到田庄台,应该说,辽东战役是甲午战争中清军少有的血性之战,也是日军碰到的最强硬的抵抗,我们一味地说清军逃跑显失公允。老百姓自发组织的抗战更是可歌可泣,在日军通过六通桥进入田庄台的过程中,没有武器的老百姓就用身躯硬生生地扑向日军,与敌同归于尽,可见我们的老百姓多么的英勇。 ”

  进城的日军开始残忍报复,在镇内四处放火。一条繁华的老街顿时一片火海,一位名叫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苏格兰传教士曾目击现场,他在《甲午战时辽居忆录》一书中这样描写道:“大火一直烧到10日晨,这座繁华的古镇变成一片废墟,未能撤退的清军和平民几乎被烧死。 ”据资料载,另有1000多清军俘虏被驱赶到街上,日军用铁线穿透其锁骨,将他们串联在一起,再将煤油泼身上,被俘清军就这样被活活烧死在大街上。

  杨洪琦说:“按照中方的资料记载,此战有2000多清军阵亡,另有600多平民被杀。而日方资料记载,日军仅伤亡160人。作为辽东战场的后方补给基地,大量军火落入日军之手,粮食全部被烧成炭灰。 ”

  战后,田庄台商会出面组织民众把清军将士尸骨分3处掩埋,如今其他两处遗址已无处可寻。 “清军几万人马,仅在六天时间里,却连失营口、牛庄、田庄台三座重镇,大清国的腐败无能由此可见一斑。 ”每每提及这段历史,马宝石总是气得手拍墙垛,但他却很愿意给每一位游客讲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想告诉所有人,不但落后要挨打,腐败无能也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了,我们万众一心才能保护自己的家园。 ”

  田庄台既失,清军辽河防线全部被突破,日军打开了通向山海关的通道。日军第二军此时已攻下威海卫,清政府无心再战,1895年4月17日,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甲午战争结束。(纪松东 周仲全)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19 15:29: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辽东山东:清国陆军遇敌即溃一败再败

下一篇:甲午战争背景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