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抗日战争是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光辉转折点,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重温这段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将这段历史以鲜活的实例资料保留下来,让中华儿女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随着岁月的流逝,健在的抗战老兵(亲历者)人数在急剧减少,为了充实抗战研究史料,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抗日战争纪念网、抗日战争图书馆在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与时间赛跑,开展《为抗战老兵记录历史》口述采集。广泛收集抗战资料,聆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档案,再现他们的峥嵘岁月。抗战老兵的故事,我们的历史,值得铭记!
2024年11月9日《为抗战老兵记录历史》项目组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探望老兵杨振森,记录老兵杨振森的故事。
老兵简介:
杨振森,1922年9月22日(农历)出生,广西临桂六塘人,杨振森在东山(今临桂南边山)读了5年私塾后,到六塘读小学,时值抗战爆发,全校停课,还是少年的杨振森就与同学投入到抗日宣传中,逢圩日到镇上,其他日子就下乡村,宣传抗日,以征稿和画画为主。杨振森在桂林中学读初中时,为躲避日军空袭,学校转到临桂会仙。1944年11月,桂林沦陷时,杨振森在桂林逸仙中学读高中,学校停课疏散学生,杨振森回到家乡,因日军要村民登记发良民证才能落户,杨振森拒领良民证。当时临桂县政府及民团官兵已迁往南边山头陂村,于是杨振森在头陂参加了临桂自卫队,指挥官蒋铁民。队员身着灰色军装,他所在的宣传队,有二十多人,其中有两三个是女性,杨爷爷还记得一个女队员的名字叫罗贞明。宣传队去过永福堡里、阳朔金宝一带,演话剧宣传抗日。1945年正月,临桂新旧县长更迭,原自卫队解散,杨振森离开自卫队。1946年考入无锡国专,一年后考入上海法学院,1948年因内战紧张回不去学校,转入广西大学就读。1949年桂林解放后到广西革命大学学习,半年后到武汉中原大学工商管理系学习,毕业后分配桂林市政府工作。
《为抗战老兵记录历史》项目组在桂林市采访老兵时,得到当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别感谢志愿者:陈翠琼、黄昌辉、黄丽玲、黄文华、廖明全、罗瑶、罗一林、李艳、杨继红。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4-12-27 14:40: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