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回忆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吴继光将军
2019-01-25 15:08:39  来源:琅琊区政协文史委,作者:吴志浩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前我温暖的家

  我的父亲1897年出生于明光市老三界。有些资料上的出生日期为1903年,其实我父亲比我母亲大,我母亲属兔出生于1903年,1937年父亲牺牲的时候,母亲35岁(虚岁),父亲应该是40周岁。国民党黄埔抚恤委员会发的恤金证上是“籍隶安徽滁县现年40岁,第二期同学吴继光”。1985年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发的烈属证上的出生日期为1897年。至于为什么资料上是1903年,唯一的解释就是父亲在报考黄埔军校时年龄上有限制,农村又没有户口,故而填了1903年。

  关于父亲的出生地,很多的资料上都是安徽盱眙,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父亲的故乡老三界,地处滁州、盱眙、定远三县的交界处,曾有界石屹立于十字路口。清末同治初年,我们吴氏孝敬堂的一位老祖宗——四川总督吴棠为免家乡遭受土匪之害,上奏朝廷允准,在老三界建有土城。后来逐渐繁荣,旧称三界市。1932年11月,划周围几个县的土地成立了嘉山县,在老三界设立了嘉山县县治。吴棠的儿子吴炳祥捐出清朝政府赐建的吴勤惠公祠堂给县政府办公,战争中被日寇焚毁,县政府抗战后迁入明光镇。1994年,嘉山县改为明光市。盱眙县原属安徽滁县地区,五十年代才划归江苏。我父亲报考军校的时候,老三界还属安徽盱眙,故有这一说。后来,爷爷一家搬到滁州以后,父亲便一直填滁县为籍贯。黄埔抚恤委员会发给“死者妻吴周炳华”的抚恤证上就是“籍隶安徽省滁县”。

  我父亲很小就与我母亲订了亲。我外祖父家住在滁州,外祖母是个性情豁达的人,为人善良、真诚,可怜我父亲是个没娘的孩子,经常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父亲也经常跑到滁州来,亲昵地叫着“大妈、大妈”。

  续弦的奶奶又生了二儿一女,爷爷希望孩子们有出息,就给他们的名字都带上王字旁,我的父亲叫绍琳,二叔绍瑜,三叔绍珊。爷爷常以邻县定远戚继光的英雄故事教育子女。父亲深受感动,决心以之为榜样,并改名“继光”,表字铁夫。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我父亲立志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几年以后,回家乡与我母亲周炳华结了婚。父亲常以“男儿立志出乡关,生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为誓言,练习武术、骑马、打拳,学得一身本领。

  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组成国民革命政府,准备北伐。父亲闻讯后毅然奔赴广州投身革命。恰逢黄浦军校初建,被选为该校教官,后来辞去教官职位,报考了军校,成为二期学员。是皖东地区最早进入该校学习的人。1925年9月毕业,分配至北伐军,在平定陈炯明、击败孙传芳的征战中屡立战功,晋升很快。1933年由中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调任18军98师292旅少将旅长, 1937年,任58师174旅旅长。

  父亲在部队里调动性大,长期分居,聚少离多,一直到母亲二十六岁那年才生了我,这时父亲已经三十二岁了。爷爷高兴地按照族谱给我取名至好(后我自己改成志浩)。


吴继光

  我母亲善良、贤淑,当年父亲家里贫困,结婚时由吴孝敬堂族里接济才勉强成礼,她不嫌弃,甘愿同甘共苦。我父亲升任团长、旅长后,母亲随军当了官太太,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由她掌管。但她从来不摆架子,对家里的几个勤务兵、佣人亲如家人。

  我父亲虽然身为蒋介石嫡系部队军官,却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生活俭仆,不吃小灶。平时注意维护军誉,不容许部下腐化堕落,严禁嫖娼赌博。

  由于父亲只有薪水没有其他收入,家庭负担很重。当时爷爷一家在滁州东后街真武观(现四中)附近居住,据我姑父侯叔先的侄子侯洪涛回忆,“吴旅长家的生活不怎么好”。父亲资助三叔吴绍珊娶亲成家,资助二叔吴绍瑜在明光经商开店。平时乡里、族里的穷亲戚找上门来,要差事、借钱,我母亲总是热情款待,经济上毫不吝啬。

  1937年,淞沪抗战开始的时候,我父亲的部队驻扎在武汉的汉口,我和母亲、外婆住在武汉鼓楼附近的牙麓局巷。我父亲所在的58师师长俞济时是(1904—1990)奉化县城奉南村人,黄浦一期学员,因与蒋介石是同乡(一说是蒋介石的外甥),故得到重用。接到参战的命令后,父亲日夜兼程率部赶到上海。

  关于我父亲在上海作战的细节,因为我当时只有9岁(虚岁),都是后来听我父亲的战友们转述的。

  据父亲的老战友们回忆:8月15日父亲到达上海的第一个任务是占领八字桥日军据点。这是日军在闸北的重要据点。日军不仅每天出动两三百架次飞机轮番轰炸,还有大炮作掩护,有黄浦江中的军舰助阵,弹坑遍地。我父亲亲临第一线沉着指挥,白天掩蔽在阵地内,夜间利用弹坑做掩体,攻击日军,经过极为惨烈的肉搏战,不仅攻克了八字桥,而且打入日租界,大振军威。

  我父亲奉命增援吴淞,在冽罗公路与占领罗店日军遭遇,当即指挥士兵与日寇血战,于当夜夺回罗店,缴获400多件战利品。这一胜利的消息顷刻间传遍上海,大长了中国军队的士气。

  日军不甘失败疯狂反扑,飞机、大炮轮番轰炸,掩护步兵的进攻,父亲临危不惧,从容指挥,在敌人轰炸时迅速地将部队撤离阵地隐蔽起来。而在敌人停止轰炸的瞬间指挥部队跃上阵地袭击已经临近的敌兵,展开肉搏战。入夜父亲率部大举反击,又夺回丢失的阵地。小小的罗店镇,遍地是尸体,遍地是血河。但174旅仍坚持五六天之久没让日军前进一步。

  当天晚上,日军军舰炮击罗店一个多小时,发炮数千发,飞机、陆军齐头并进,蔡炳炎殉职,所部伤亡殆尽,罗店失守。父亲不待整休完毕就率部投入战斗,与友军协同夹攻,再次夺回罗店,阻敌于罗店——宝山——月浦一线。

  罗店拉锯战历时十多天,使小小的罗店镇成了一片焦土,然而父亲的174旅给日军以痛击并缴获日军二十二联队队旗一面及军用品甚多。后人评价罗店战斗惨烈“简直是罗店绞肉机”。在硝烟弹雨中,困守罗店桥沿河一线阵地,一直坚持两个多月。10月下旬,58师奉命战略撤退,掩护友军撤退。

  11月5日,日军第10军以第6、18、114师团及国琦支队为骨干,在舰炮掩护下,于杭州湾北岸金山卫附近的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3处登陆,向我军猛烈进击。

  11月7日,上海、淞江两路之敌夹攻青浦,父亲率部继续掩护友军后撤,陷入重围。在日军海、陆、空一起狂轰滥炸下,奋力拼搏,坚守三昼夜,他已疲惫不堪,面色焦黄,眼窝深陷,眼球布满血丝,仍坚守在电话机旁,手握话筒,指挥堵击来犯之敌。

  坚持到11月9日,日军炮火更加猛烈,我部已伤亡大半,牺牲惨烈,情况危急,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出没于枪林弹雨之中指挥战斗。不幸被敌炮击中,壮烈牺牲,时年四十周岁。该线于10日弃守。

  失去父亲的日子是那样难熬

  父亲上战场以后,我们在武昌,一次次听到上海方面传来的战斗捷报。后来得悉,父亲提升为副师长了。但是,喜报传来没有多久,父亲的一位部下从前线回来,带来爸爸已战死的噩耗,全家人痛不欲生。

  师长俞济时和58师后方留守处主任夏明瑞(奉化人)给我们送来了父亲的遗物——公文包和象牙筷一双。


吴志浩与子女合影

  武汉沦陷前夕,由于家乡滁州早已被日军占领无法回乡,俞济时就派人把我们送到他的家乡奉化溪口的亭下镇。托付给亭下镇的乡绅俞子良先生照顾我们。俞济时后来升任74军军长,带部队打鬼子,与我们失去联系。我们的生活来源全靠俞子良去乡公所领取粮米来作生活补贴,奉化沦陷后连这一点救济粮也没有了,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1939年俞济时的哥哥俞济民任鄞县县长(鄞县是宁波以前的县城),帮助我办理了免费学习的手续,我才得以继续读书。

  1945年8月,日寇投降,鄞县县政府由宁海游击区迁回宁波,我们一家也迁入宁波居住,我就业于鄞县县政府工作。宁波也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从此以后,我就负担起养活外婆和母亲的重担。1946年2月21日,父亲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23-01-10 16:53: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吴继光:埋骨何须桑梓地

下一篇:淞沪会战吴继光大扬军威 两次率军攻占日军阵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