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在寿阳县东关大营盘成立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十团(简称教十团)。9月15日,改编为决死第三总队,原营、连改称大队、中队 10月韧.总队部驻曲沃县。11月8日在曲沃地区组建决死第3纵队七总队(团);七总队是以原决死三总队为基础,吸收曲沃、翼城、新绛、稷山和闻喜等县参军青年组建而成。1938年7、8月间,在山西长治山西壶关抗日自卫队、晋城自卫大队和山西民族革命大学6分校游击队等抗日武装改编为山西第5行政专署保安第一、二、三、四支队。1939年6月保安1支队整编为保安9团,保安2、4支队整编为保安10团。1939年4月决死第3纵队七总队(团)整编为独立第三旅七总队。12月23日决死第3纵队七总队(团)被反动军官胁迫拉走.1940年1月初,在壶关县平头坞保安9、10团合编为第5行政专署保安团。2月6日该团改编为八路军129师决死第3纵队7团,1941年1月该团改称太行军区3分区决7团。1943年9月该团改称太行军区8分区决7团。1945年11月该团在山西长治,改番号为晋翼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67团(当时因第8纵队暂没成立,该团暂由太岳军区领导)。12月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34团,1946年6月调入太行军区改番号为独立旅第7团。11月改番号为太岳军区12旅34团。1947年4月该团改番号为太岳军区23旅67团。8月1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67团,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8纵队23旅67团,1949年2月该团改番号为第18兵团60军179师535团。1950年2月该团与师直一部分在四川组建茂县军分区。1951年2月该团奉命改编为志愿军第3兵团60军179师535团,入朝作战1953年10月该团凯旋回国,进驻安徽凤阳,番号恢复步兵535团。1961年9月该团随师进驻安徽滁洲地区。1962年11月该团奉命移驻江西上饶地区。1963年7月该团返回安徽滁洲。1965年10月该团在安徽嘉山建造营房。1967年8月该团移驻江苏无锡王巷。1975年8月1日该团代号由6511部队改为83111部队。1976年3月该团移驻安徽滁县磨盘山。1978年1月该团移驻江苏南京方山。1985年10月60军裁撤,535团随179师编入12集团军序列,改编为教导团建制。1989年12月535团由教导团改编为甲种步兵团,执行南京军区特种警备团任务,隶属关系179师不变。1998年12月179师奉命缩编为全军第一个师改旅,535团番号随之撤销(83111部队代号完成历史使命),原535团2营5连“五战五捷连”等3个英模连队,编入新组建的摩步179旅(现特种登陆旅)步兵营序列。 2017年4月,改建为第71集团军合成第179旅某营
附:12集团军原179师535团团歌
《特警战士之歌》
站着是昆仑,卧倒是长城,我们是光荣的特警士兵,政治坚定,军事过硬警棍盾牌手中握,遂行任务建奇功.党啊亲爱的党!特警战士爱你爱得深.党啊亲爱的党我们对你最忠诚!
行动如闪电,气势贯如虹,我们是光荣的特警士兵,作风纪律好,武艺练的精青春谱写光荣历史,热血铸就壮丽人生.党啊亲爱的党!特警战士爱你爱得深.党啊亲爱的党我们对你最忠诚!
第129师决死第3纵队第8团
1937年5月,在寿阳县东关大营盘成立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十团(简称教十团)。9月15日,改编为决死第三总队,原营、连改称大队、中队 10月韧.总队部驻曲沃县。11月8日在曲沃地区组建决死第3纵队八总队(团),八总队是以原决死三总队为基础,吸收曲沃、翼城、新绛、稷山和闻喜等县参军青年组建而成。1939年4月决死第3纵队8总队(团)整编为独立第三旅8总队。12月23日决死第3纵队8总队(团)被反动军官胁迫拉走.1940年2月6日重建八路军129师决死第3纵队8团,1941年1月下旬,决死第3纵队及所辖第7、第8、第9团并入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保留纵队番号),撤销八团建制,其连队分别编入七团和九团。
第129师决死第3纵队第9团
1937年5月,在寿阳县东关大营盘成立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十团(简称教十团)。9月15日,改编为决死第三总队,原营、连改称大队、中队 10月韧.总队部驻曲沃县。11月8日在曲沃地区组建决死第3纵队九总队(团) ,九总队是由原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六团的2个营和第七团的1个营组建而成。1938年10月,在山西长治组建决死第3纵队游击第10团[游击十团的前身有3个部分:一是1938年3月成立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四分校游击第一支队和1938年初组成的同蒲铁路工人武装自卫队;二是1938年6月成立的民大四分校游击第四支队;三是1938年7月由夏县游击支队第二区队改编成的决死三纵队游击第十一支队]。1939年4月改编为一九七旅九总队、游击十团。12月23日决死第3纵队9总队(团)被反动军官胁迫拉走.1940年2月6日决死第3纵队游击第10团改称八路军第129师决死第3纵队决9团,1941年1月调入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为决9团,1945年8月编入太行军区西进部队第3支队仍为决9团,9月改称晋冀鲁豫军区太行纵队第3支队决9团,10月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9旅27团,11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69团,12月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35团,1946年6月调入太行军区为太行军区独立旅69团,12月调回太岳军区仍为太岳军区第12旅35团,1947年8月1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69团,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8纵队23旅69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179师537团。1951年3月入朝作战。1953年9月27日回国驻安徽省。 1962年6月17日,入闽归福州军区领导,闽北指挥部指挥。11月,驻上饶市,1963年7月,返回安徽驻滁县。1967年3月,在安徽滁县地区执行三支两军任务。7月9日进驻南京市。1985年9月19日,根据南京军区(1985)司字第30号命令调归第12集团军建制,1998年缩编为步兵第179旅某营。 2017年4月,改建为第71集团军合成第179旅某营
第129师第386旅兼太岳军区(对外称太岳纵队)第16团
1938年2月15日东进纵队第1团成立,7月28日,东进纵队第1、第3团合编的新1团,归第386旅建制,1940年5~6月,新1团改为第16团。1942年夏改称八路军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第16团,1943年3月,调入新组建的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新编第4旅仍为第16团,后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16团,1947年2月10日编入陕甘宁野战军仍为新编第4旅16团,3月16日改称西北野战兵团新编第4旅16团,7月31日改称西北野战军新编第4旅16团,10月11日编入新组建的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仍为新编第4旅16团,1949年2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17师50团。1953年5月,第17师改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6师,并抽调人员组成新疆迪化军分区和塔城军分区机关,第49(红军团、原771团)、50(原16团)、51团合编为步兵第4师第12团。1985年,整编为新疆军区步兵第4师第12团。1988年,步兵第12团经兰州军区党委确认为红军团。
第129师第386旅兼太岳军区(对外称太岳纵队)第17团
17团的前身是1937年11月以772团3个红军连为基础组建的八路军第129师新兵团,1938年1月改编为第129师补充团,7月改称第129师386旅补充团,1940年6月改编为第129师386旅17团,1941年8月6日编入太岳南进支队仍为第17团,1943年3月24日编入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为17团,1945年10月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3旅为37团,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37团,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8师112团。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13集团军步兵第38师步兵第112团执行甲种步兵团编制。1996年10月,该师调归武警部队建制,改番号为武警第38师第112团。
第129师第386旅(对外称太岳纵队)第18团
1938年12月29日冀南军区先遣支队第3大队成立1939年3月,冀南军区先遣支队第3大队划归第386旅建制,改称第386旅补充大队。1940年5~6月,补充大队改为第18团。1941年8月6日编入太岳南进支队仍为第18团,1943年3月24日,编入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为18团.1944年10月上旬由八路军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第18团和第1军分区第59团组成豫西抗日游击第二支队,10月14日,该支队在挺进豫西后归河南人民抗日军建制,辖第18团和第59团,11月成立第二军分区,由该支队兼,1945年2月改番号为河南军区第二支队兼第二军分区,下辖第6团、第59团。10月上旬,第2军分区第59团调归第1支队建制。11月初,第1支队改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第59团改称第3团。1946年4月,第3团分别编入第1、第2团.10月改称华中野战军第13旅1,2团,1947年1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独立师1,2团,1948年2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为第37旅109,110团,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3纵队37旅109,110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181师541,542团。1950年11月,181师调归60军建制。1969年12月改番号为陆军第180师。1985年1月恢复第181师番号。同年9月,陆军第60军与陆军第1军合并整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181师调归第1集团军建制。1996年10月,改隶武警部队建制为武警第181师武警第541(老虎团)、542团。
第129师第386旅(对外称太岳纵队)第772团
772团的前身是1933年7月组建的红31军第93师,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1943年春改称第129师386旅兼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772团,1945年9月随所在旅编入晋冀鲁豫军区太岳纵队仍为第386旅772团,10月下旬随所在纵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28团,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0旅28团,1949年2月21日,在河南郾城黄阁村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7师109团。1968年移防四川.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13集团军步兵第37师第109团。2017年,整编为第77集团军合成第37旅某营.
第129师决死第1纵队第25团
25团的前身是1938年春组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第3总队[由沁县、沁源、武乡、襄垣等县人民自卫武装升级改编],1940年1月18日与所在纵队的游击第1团(1938年组建的沁县游击武装)合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第25团,1941年1月14日改称决死第1纵队兼太岳军区第25团,6月编入太岳纵队为决死第1旅第25团,1943年春改称决死第1旅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第25团,1945年8月编入新组成的太岳纵队仍为决死第1旅25团,10月23日随所在纵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1旅31团,1948年5月9日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1旅31团,1949年2月14日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为第40师118团。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14集团军步兵第40师118团、炮兵团、高炮团(由炮兵65师614团机关、直属队与40师、250师高炮营合编)。2013年底,以步兵第118团带装甲团、炮兵团组建第42机械化步兵旅。2017年,整编为第75集团军合成第42旅某营
第129师决死第1纵队第38团
38团的前身是1937年10月组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第1总队[军政训练班、民训团的全部,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八团、第九团各300余名学员],1940年1月18日与所在纵队的游击第2团(1938年3月组建的长子游击武装)合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第38团,1941年1月14日改称决死第1纵队兼太岳军区第38团,6月编入太岳纵队为决死第1旅第38团,1943年春改称决死第1旅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第38团,1945年8月编入新组成的太岳纵队仍为决死第1旅38团,10月23日随所在纵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1旅32团,1948年5月9日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1旅32团,1949年2月14日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为第40师119团。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14集团军步兵第40师119团。2013年底,以步兵第119团为主,带高炮团、师直等组建第40丛林山地摩托化步兵旅。2017年,整编为第77集团军合成第40旅某营
第129师决死第1纵队第42团
1940年1月18日,由决死第二纵队游击第十二团[是由汾西游击队与晋西南的太岳区的游击第十支队合编而成]的一个营和六专署汾东办事处政卫营,二九旅一个连,第三专署政卫营合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第42团;1941年8月, 42团撤销
第129师决死第1纵队第57团
57团的前身是1940年1月18日,由保安第5团[以介休游击第五支队,榆武游击第七支队,第十五支队等武装力量与行署政卫营为基础组建]与213旅第57团、第58团[由汾城、襄陵、新绛、乡宁、吉县、河津、稷山等七个县的自卫总队改编的政卫2支队]合编的决死第1纵队57团,1941年6月改称八路军第129师决1旅第57团,8月6日编入太岳南进支队仍为第57团,1943年春编入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为57团,1945年10月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3旅为38团,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38团,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8师113团。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13集团军步兵第38师113团,执行教导团编制。1989年第113团撤销番号及建制。
第129师决死第1纵队第59团
1940年1月18日,由第二总队[原第四总队,由国民兵军官教导第五团改编而成]和213旅59团[由平陆、夏县、芮城、垣曲四个县抗日自卫队组建的政卫三支队]合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第59团;1942年1月15日,第59团归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建制。1944年10月上旬由八路军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第18团和第1军分区第59团组成豫西抗日游击第二支队,10月14日,该支队在挺进豫西后归河南人民抗日军建制,辖第18团和第59团,11月成立第二军分区,由该支队兼,1945年2月改番号为河南军区第二支队兼第二军分区,下辖第6团、第59团。10月上旬,第2军分区第59团调归第1支队建制。11月初,第1支队改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第59团改称第3团。1946年4月,第3团分别编入第1、第2团.10月改称华中野战军第13旅1,2团,1947年1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独立师1,2团,1948年2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为第37旅109,110团,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3纵队37旅109,110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181师541,542团。1950年11月,181师调归60军建制。1969年12月改番号为陆军第180师。1985年1月恢复第181师番号。同年9月,陆军第60军与陆军第1军合并整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181师调归第1集团军建制。1996年10月,改隶武警部队建制为武警第181师武警第541、542团。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5-24 10:52: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八路军”番号所包含的秘密
下一篇:百团大战时105个团沿革(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