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万少华“细菌战受害者”救助团队背后的故事
2015-12-12 10:52:26  来源:衢州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在抗战胜利迎来70周年的时候,衢州有一个志愿者团队感动了中国,他们的名字被许多中国人记取,这就是衢州万少华“细菌战受害者”救助团队(以下简称万少华团队)。

  一个团队,几十名医护人员,无私奉献,坚持7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上周,本报记者再次走进柯城区人民医院。

  “我们的故事很平淡,我们都是普通的医护人员,就是想帮帮这些烂脚老人。”刚刚做完一台手术的万少华平静地说。

  然而,在接下去的采访中,在那些“平淡故事”中,让人感受到万少华团队被认可的深层原因,甚至可以从中寻找到衢州这座文明古城的“最美密码”。

  一张银行卡背后的信任

  万少华,一位从革命老区江西德兴走出来的外科医生。10年前,他带着从事护士工作的妻子和2岁的儿子,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衢州,在城南医院(柯城区人民医院前身)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夫妻俩工作忙,孩子又小,在衢州举目无亲,找一个保姆照顾孩子成了万少华的当务之急。

  有一次,医院的护工向他推荐了一位柯城区石梁镇的农村妇女。找了个机会,万少华和保姆匆匆见了一面,就定了下来。

  到今年,62岁的保姆已在万少华家连续做了10年,俨然成了万少华的“家人”。

  保姆手中有一张银行卡,是万少华专门为她办理的,与他的工资卡相联,用于日常的生活开支。由于夫妻俩平时工作忙,家中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都由保姆购买。“10年来,从来没有和她算过账。”万少华说,既然是一家人就不用想这么多。

  “人与人之间交往只需要信任,也靠缘分,以心换心,时间久了就会好。”万少华说的是保姆,其实也是他和团队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

  在万少华团队中,郑新华、毛晓伟等医生都和万少华一样,没有豪言壮语,只懂默默奉献。他们性情相近、互相信任,紧紧地凝聚在一起,7年来,义务做着一件根本不准备有回报的事情,并且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一份名单背后的谦让

  无私的付出,让万少华团队收获了广泛赞誉。随着关注度和知名度的提高,荣誉接踵而来。然而,荣誉越多,柯城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夏耘却越为难。在之前的报道中,万少华团队成员出现的是12个名字,分别是万少华、郑新华、毛晓伟、余志斌、戴云刚、柴腾蛟、徐丽芳、占倩颖、祝黎昕、韩继红、叶圣忠、徐宏景,然而实际上参与的有五十多人,报材料时有名额限制,名单只能进行筛选。

  医院管理层先让万少华在员工中悄悄作了一次摸底。这一摸底,大大出乎医院领导的意外,几乎所有曾经参与过的医生、护士、驾驶员都表示,有没有列入名单没关系,这是自己个人的爱心奉献。

  最终,医院根据推荐名单人数要求,再结合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持续3年参与这项工作作为界线,拿出一个初步名单,在医院内部公示一周。“一切很平静,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也没有一个人因此而闹什么情绪。”夏耘说,真的从内心感谢这批同事,感谢他们的真心付出。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共识,加入万少华团队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年轻医生郑国富和高龙都是今年上半年加入的,却不在这份享有荣誉的名单中。“之前就知道万少华团队,挺佩服他们的。团队有需要,没考虑那么多,马上就加入了。”高龙说。

  “烂脚老人需要帮助,这个团队要传承下去,我们就是接班人。”郑国富说,只要烂脚老人有需要,他们的服务都会一直延续下去。

  一对恋人背后的情感

  去年6月,刚从学校毕业的姜好成为柯城区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

  “进科室的时候,听同事说过烂脚病,有些了解。”对于姜好来说,更详细的了解来自于医生余志斌。余志斌加入万少华团队多年,已多次下乡为烂脚老人换药。两人曾在同一个科室共事过,互有好感,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余志斌向姜好讲过自己下乡为烂脚老人换药的经历。

  今年4月18日,对于姜好来说是个记忆深刻的日子。这一天是星期六,万少华团队例行下乡为烂脚老人换药。医生是余志斌,需要一名护士。

  万少华团队每次都是以救助小组的形式下乡,至少由一名外科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驾驶员组成,人员不固定,谁有空就谁参与。

  那天,正好姜好有空,科室就让她作为护士一起去了。

  第一站是去一个独居老人家里。他比较固执,不听医生的劝告,仍然用塑料布把烂脚裹起来,解开之后,脚上溃烂严重。余志斌仔细地把老人脚上的创面清理干净,上药,然后裹上纱布。姜好在边上协助。

  “看了那些老人的烂脚后,觉得真的需要有人为他们服务。”这次换药,姜好除了对救助烂脚老人有了新的认识,对余志斌的好感也增加了一层。“看他这么照顾别人,觉得这个人耐心、细心,以后对我也会好的。”

  回来之后,余志斌和姜好的感情迅速升温。9月3日,他们订婚了。

  万少华认为,团队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关系和谐、融洽,大家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着、奉献着。

  一个眼神背后的仁心

  半个多世纪的烂脚,习惯性地用塑料布裹着,不愿和人接触,别人也有意无意地疏远他们。

  万少华他们刚走近烂脚老人的时候,是遭到抗拒的。“大部分老人不相信会有用,对我们不信任。”万少华说,很多老人脚烂得很厉害,却看都不让他们看。

  经过一次次上门换药、送药,老人们慢慢接受了这些白衣天使。

  熟悉了之后,万少华他们发现很多人排斥烂脚老人,甚至连老人的子女也避而远之。

  有一次,万少华去一户烂脚老人家里,有人远远给他们指路,事后才知道那是老人的儿子。老人和子女分开住,平时也很少来往。

  医者仁心。看到老人这样的情况,万少华想了一个办法,每次去换药,都结合健康教育,把老人的子女叫来,慢慢教会他们。

  “这对子女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万少华说,不少老人和子女的关系变得融洽,像前面说到的那个老人,子女会经常扶着出来走一走、晒晒太阳。

  护士祝黎昕说,现在,老人的眼神变了,“是很明亮的眼神。”贫弱者的生存状态,是一个社会最精确的文明刻度,为他们留一扇门,是一个文明社会最醒目的地标。万少华团队以7年的付出,为一批贫弱者送去了温暖和关爱,个中有作为医者仁心的职责使然,更有作为普通人的朴素情感使然,这是一份深植于人内心深处的爱,正如歌曲《因为爱所以爱》中所唱:“不是为了什么回报,所以关怀;不是为了什么明天,所以期待。”这份爱将温暖永久。(记者葛志军 陈明明 通讯员 张桂芬)

责任编辑:赵艳阳 最后更新:2015-12-12 10:55: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幸存者】细菌战受害者徐丙翠:失去味觉

下一篇:抗战胜利70周年:常德细菌战受害者的“痛·愤·愿”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