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及军部为了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在中国组建了许多细菌战部队的秘密基地。据如日本史学家常石敬一教授的研究统计,日本细菌战部队人员有两万余人,其规模较大的有以下五支细菌战部队:
1、侵华日军第731部队
(1)时间、地点、名称:1933年日本政府为征服全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组织一批日本细菌学者在哈尔滨东南约70公里的背荫河建立了石井细菌研究所,石井四郎(化名车乡)少佐任部长。1936年该所改称防疫给水部队,因其邮政信箱代号为“满洲第731部队”,故简称为“731部队”或匿名称“石井部队”,也称“加茂部队”或“奈良部队”,隶属关东军。
(2)机构编制与研制:第731部队初建时辖四个研究部与总务、训练教育、资料供应、诊断等部。其中:
第一部:部长菊地齐少将,专门从事淋巴腺鼠疫、霍乱、炭疽病、伤寒、肺结核的细菌的研究和试验。下设从事鼠疫研究的“高桥班”、过滤性病毒研究的“笠原班”、细菌媒介的昆虫研究班即“田中班”、冻伤研究的“吉村班”、赤痢研究的“江岛班”、炭疽研究的“太田班”、霍乱研究的“凑班”、病理研究的“冈本班”与“石川班”、血清研究的“内海班”、药理研究的“草味班”、斑疹研究的“野口班”、结核研究的“二木班”、放射性研究的“在田班”,以及特别秘密监狱的管理与实验动物培养的“特别班”。
第二部:部长为太田澄大佐,专门研究生物武器在战场上的运用,特别是在传播细菌与寄生虫的设备方面的研究。下设一个分部,培养和繁殖供散播鼠疫菌的寄生虫,分部下属一个航空班和安达东35华里的鞠家堡特别实验场。另外,设有对植物进行病毒研究和实验的“八木泽班”及从事消毒的“大田班”。
第三部:部长为江口丰洁中佐,从事防疫给水的研究与细菌炸弹外壳的生产。下设一个滤水器制造厂和一个在杨马架子的陶瓷蛋壳制造厂及一个运输班。
第四部:部长为川岛清少将,专门从事各种生物战剂的生产。下设第一课从事细菌、鼠疫菌和炭疽菌生产,第二、三课从事干燥菌和疫苗的生产,第四课从事疫苗的生产。
总务部:中留金藏中佐(后太田澄大佐兼)任部长。不仅负责整个部队的财务管理、生产计划、人事分配,而且直接与宪兵队联络和直接收做细菌试验的人。
教育训练部:园田太郎大佐(后西俊英中佐)任部长,从事细菌研究、生产和使用细菌武器的专业人才的培训。
资料供应部:大谷章一少将任部长,负责各种器材、设备的供应。
诊疗部:永山太郎大佐任部长,负责对细菌传染的预防与日本人的病疗。
(3)规模扩大:1937年7月日军强占平房车站以北约四公里处的正黄旗五屯、正黄旗头屯、正黄旗三屯、三家子、黄家窝堡、刘家窝堡等地,建立17号军事基地——俗称细菌杀人工厂。1978年完工,1939年春第731部队全部迁入。
1940年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之前,为了适应侵略战争的需要,日本天皇裕仁要求在中苏边境建立多个细菌生产基地,即分别在林口、孙吴、海拉尔、海林等地建立了四个支,隶属731部队。
林口支队,又称162支队,神原秀史少佐任支队长,设在现在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东10公里的古城镇,有日本研究员226名。
孙吴支队,又称673支队,西俊英中佐任支队长,有日本研究员136名。
海拉尔支队,又称543支队,加藤恒则少佐任支队长,有日本研究员226名。
牡丹江支队,又称643支队,尾上正男少佐任支队长,设在现在黑龙江省海林镇东15公里处,有日本研究员200名。
(4)活体实验:第731部队是日本准备细菌战的特种部队,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就其规模而言,属世界上最大的细菌工厂,就其地位来说,归属于日本陆军省、日军参谋本部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多重领导。人事调配极强,拥有从事细菌战研究的工作人员2600余人,其中特级军官5人、佐级军官30余人、尉级军官300余人。
第731部队为了迅速研制细菌武器,惨无人道的在中国军民活体身上进行各种细菌实验。在安达实验场,主要用活人进行生物炸弹实验和生物战演练。
据不完全统计,其试验方法达几十种。据战俘供认,从1939年到1945年,第731部队以细菌战的方式残杀了3000余人。
人体实验
1945年8月9日,日军战败后第731部队全体撤回日本。
2、侵华日军第100部队
日军第100部队前身为吴东军临时病马收容所,1931年于奉天(今沈阳)成立;1933年迁往长春;1936年扩编为关东军马匹防疫给水部。1941年6月改称为第100部队,对外又称关东军军马防疫给水部,由职业军队兽医若松有次郎少将任部长,下辖:
第一部:从事与各种动物血浆的研究,并总结制造鼻疽菌、痛疽菌、传染性贫血菌的方法。
第二部:为生产部,主要从事细菌战的研究,下辖6个分部:第1分部,制造炭疽热细菌;第2分部,制造鼻疽菌;第3、4分部,制造可引起牲畜传染病的细菌;第5分部,繁殖毒害禾苗谷穗的细菌;1943年12月又成立的第6分部,制造牛瘟媒介物。
第三部:负责军马防疫与饮水问题研究。
第四部:负责材料补给,并协助第二部的工作。
总务部:负责部队日常事务的管理及实验农场与牧场的管理。
训练部:主要负责本部人员和关东军各部队在使用研究细菌武器方面的培训。
第100部队位于长春城南6公里的孟家屯(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之散热器厂),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该部队建立后,还先后在大连、海拉尔、拉古、克山、密山、鸡西等地建立了支队,侧重研究在野外大量使用各种细菌和烈性毒药大规模杀害牲畜和人的方法及其效果。总部和支队总数1100余人。
第100部队表面上是为研究关东军所用马匹及其它有用动物可能感染的各种疾病,实践研究与繁殖各类传染病菌或人畜两用以及植物的病菌武器。主要生产炭疽、鼻疽、鼠疫及马鼻疽的四种病原体细菌。每年可生产1000公斤炭疽菌、500公斤鼻疽菌、100公斤锈菌。除此之外,还大量生产化学除草剂。在对动物实验的同时,第100部队也用人体做细菌实验。第100部队还多次深入前沿阵地,把很多人畜共患、交叉感染的炭疽菌、鼻疽菌及痛疽菌等投到河流、水井里进行细菌攻击武器实验。
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第100部队撤回日本。
3、侵华日军荣字第1644部队
1939年4月18日,日本政府与军部在中国南京(原南京城内中山东路路北国民党陆军中央医院旧址,现为南京军区总医院与南京无线电厂所在地)组建“华东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或“中支那防疫给水部”,又称“多摩部队”,石井四郎大佐兼任部长,增田知贞中佐代理部队长。
荣字第1644部队初建时下辖:总务课(部)及第1、2、3、4、5、6课(部);同时还在华中地区的上海、苏州、常州、杭州、九江、南昌、安庆、汉口等地设立了十二个支队(分部)。总部与各支队(分部)的工作人员总数约1500余人。
1941年2月,增田贞知就任荣字第1644部队部队长,5个月后增田返回东京担任陆军军以学校教官,第731部队第二部部长太田澄任部长。1943年2月,太田澄他调,波字第8604部队部队长佐藤俊二少将任部队长。1944年3月,佐藤俊二他调,近野寿男任部队长。1945年春,近野寿男他调,山崎新任部队长,任期不到四个月,日本宣布投降。
总部大院只要建筑为两座大楼,主楼有六层,为司令部大楼,荣字第1644部队部队长及各行政管理办公室设于此楼。副楼有四层,一层为研究实验室,主要生产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菌;二层用于饲养和繁殖大量虱子、跳蚤、小鼠、大鼠和地松鼠的各种实验动物;三层主要用于各个研究实验室;四层囚室,可容纳100名用于细菌及毒气实验的“犯人”。大院内还设有食堂、仓库、澡池、礼堂、兵器库、细菌战训练营房、衣物消毒所、图书馆及焚尸炉。另外,在距总部大院西北约1000米的九华山太平门建有一家细菌战剂生产工厂。
荣字第1644部队侧重于研究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外加蛇毒、河豚毒、氢化物和砷。
从1941年起,该部队与日本陆军第九技术研究所(登户研究所)合作进行各种各样人体实验毒素的研究,第九技术研究所派出一名技术科课七名技术专家来到南京,并增加了毒气、化学武器实验。据荣字第1644部队军医供认:荣字第1644部队除在动物身上做实验外,还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活体的主要来源时战俘,也有许多妇女儿童,每星期都有十至二十人被用来做毒剂、细菌及各种毒气实验,受试着被折磨致死后,就被扔进焚尸炉或掩埋。
荣字第1644部队还参加了浙东、常德、湘西、鄂西、浙赣线等地中国军民实施细菌战实验,所散布的鼠疫和各种细菌不仅夺去了上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所造成的危害,数十年后再这些地区仍然广泛存在,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荣字第1644部队销毁全部罪证,成员撤回日本。
附:荣字第1644部队初建时只要编制序列表
4、侵华日军甲字第1855部队
日军甲字第1855部队的前身为北支那防疫给水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侵占了北平市天坛西门的原国民党政府中央防疫处,建立了北支那防疫给水部,直属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九技术研究所(登户研究所),受日军华北方面总司令部领导。部队长初为黑江,继为菊池。
1939年10月,北支那防疫给水部改称为北平甲字第1855部队,对外称“第151兵站医院”,又称“西村部队”,西村英二大佐任部队长。
附:日军甲字第1855部队1939年10月编制序列表
日军甲字第1855部队总部与第二课占地面积甚广,包括现在的中国医药生物制品检定所、天坛神乐署、北京天坛医院及部分居民区。当时日军兴建了大批房屋,其中包括7栋病房、100多间工作室、70多间小动物室及储存各种剧毒菌种的192平方米的地下冷库。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一课强占并迁往北平协和医院,第三课强占并迁往中国静生物与社会调查所。
甲字第1855部队主要研制和生产鼠疫、伤寒、霍乱、痢疾、黑热病、疟疾的细菌,并饲养大批老鼠与跳蚤。在北平和各地的细菌武器工厂,使用数千名抗日军民进行人体实验和活体解剖。
在华北战场,甲字第1855部队还以隐蔽的方法,大量使用细菌武器:中条山是屏障豫陕川、保卫大西北的桥头堡,日本政府与军部为了实现其西侵南进压迫重庆的战略目标,1939年对盘踞于此的第20、36、37、41、108师团配置了“防疫给水队”,并为独立混成第3、4、9旅团配置了“防疫给水班”,至1940年底历次扫荡作战中使用了细菌武器;1941年5月中条山会战,日军第21、33、35、36、37、41师团均配置有“防疫给水队”、独立混成第4、9、16旅团配置有“防疫给水班”,西线主力部队国军第三军唐淮源所部第一防线深受日军生化武器(毒气)冲击,英烈遍布山谷,惨象至极;1943年日军在鲁西实施细菌战,投放霍乱菌,导致中国军民死亡20万人以上;1944年秋,日军又先后派往曲阳、元氏、石门、保定等地支持各地的细菌作战,散布细菌,屠杀中国军民。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甲字第1855部队销毁罪证,部队解散,有的办成日侨搭乘舰艇逃回日本,有的混进或编入野战部队被遣返回国。
5、侵华日军波字第8604部队
日军波字第8604部队的前身是第21野战防疫部。
1938年9月7日,第21野战防疫部于日本大阪市组建,井山少佐任部队长,约150人,10月12日,该部队随日军野战师团在中国广东大亚湾登陆,10月31日抵达广州,侵占原中山大学医院。1939年初,第21野战防疫部队改称为波字第8604部队,对外称“华南防疫给水部”,先后由田中岩、佐佐木高行、佐藤俊二、龟泽鹿郎任部队长,定员1200余人。下辖:总务课、管理后勤保障、人事和财务等,熊仓少佐任课长;第一课,从事细菌研究,沟唦佐任课长,辖庶务班、研究班、检验班、培养班、消毒班和动物班;第二课,从事防疫给水研究,江唦佐任课长;第三课,从事各种传染病治疗的研究,小唦佐任课长;第四课,从事鼠疫培养与病体解剖,渡边中佐任课长;第五课,从事器材供应。该部队在华南12个城市设有支队(分部或办事处)。
波字第6804部队表面上是给日军做防疫给水工作,实际上是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病体解剖、实施细菌战研究,是日军在华南建立的一座杀人工厂。试验场设在广州南石头难民收容所(现广州珠海区南石头街广州自行车厂及广州造纸厂)。他们使用沙门氏菌、伤寒菌,采取食物撒菌、菌液人体注射及带菌蚊虫、跳蚤、老鼠的传播手段杀害了大批中国军民。
该部队每月可生产10公斤鼠疫蚤,并先后从东京运送大批鼠疫、伤寒、霍乱、白喉、赤痢的病菌,于1939年6月、1940年6月、1941年夏和1942年,在广九铁路沿线及广东阳江、乐昌、湛江与海南等地投放,造成华南地区1942年至1943年间鼠疫、霍乱的疾病流行,屠杀了众多中国军民,并留下了严重的疫情后果。
1945年6月,波字第8604部队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内的5栋老鼠饲养舍及鼠疫跳蚤培养设施被美军战机编队炸毁。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波字第8604部队撤回日本。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1-17 08:44:0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辽宁境内的日本细菌战部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