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小名虎儿。他出生于现在的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祖籍是邵阳市大祥区。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被尊称为“中国第一军人”。
一、“讨袁名将”、“护国军神”
蔡锷13 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深受梁启超的赏识。“戊戌政 变”后,谭嗣同被杀,梁启超逃往日本。二十五年,接梁启超来信,应约赴日本读书。二十六年,随湖南革命者唐才常回国,准备参加武装起义,事败后又 回日本。为表示拿起武器从事革命的决心,改名为“锷”,先后入日 本陆军成城、士官两校学习,曾参加组织留学生的“拒俄义勇队”。二十九年冬,在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回国后从事军事教育工作, 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训练新军。宣统三年(1911年)初,调云 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相当于旅)协统。为加强新军建设, 编辑《曾胡治兵语录》。同年,与革命党人李根源在昆明领导新军, 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成立云南军政府后,任都督。不久,他主持编写《五省边防计划》,提出了保卫西南边疆、对付帝 国主义侵略的方案。 1913年袁世凯将他调到北京,任命他为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参政院参政,加以笼络和防备。 1915年,袁世凯酝 酿称帝。他伪装意志消沉,混迹于妓院,麻痹袁世凯,随后摆脱袁的特务的监视,经天津赴日本,再经香港、安南(今越南)海防,回到云南。 12月 25日,和云南将军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讨袁的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1916年春,抱病 率部入四川,依靠人民拥护,运用迂回包抄等战术,在川南击败占优势的北洋军,攻克宜宾、江安、纳溪等地。 1916年,护国战争胜利结束,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军衔为陆军上将。
他成功地领导了云南“重九”起义,在推翻清朝,创立共和中功绩卓著。民国成立后,袁世凯丧权辱国、复辟帝制,蔡锷毅然发动和领导了反袁护国运动,成为“再造共和”的风云人物。
蔡锷一生只活了34岁,却享有“讨袁名将”、“护国军神”等赞誉,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诗篇。
二、蔡锷将军的文学天才令人仰止
蔡锷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著有《军国民篇》、《曾胡治兵语录》等军事著作,有《蔡松坡先生遗著》、《蔡锷集》存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独到之处,特别是他善写对,喜撰联,其联常为世人所称颂。现择其不同时期的联语如后,以飨读者。
少年时期
蔡锷自小资质聪慧,活泼好动、口齿伶俐。7岁入私塾读书,好学上进、记性强、悟性好,熟读了《四书》、《五经》及许多古典名著,打下了厚实的文学功底,以致他从小就能吟诗作对。
蔡锷小时与同伴放风筝,玩得正起劲时,线断了,风筝掉进太守家的花园里。一时,无人敢去取,唯蔡锷大胆前去,被门卫拦住而发生争执,吵闹声惊动了太守大人,太守见蔡锷谈吐不凡,顿生好感,于是以进园找风筝为题,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蔡锷想了想,对了个下联:“太守二千石,唯有公廉……”蔡锷故意不往下说,太守再三追问,蔡锷答曰:“你还我风筝,就是‘唯有公廉’,你若是不还,便是‘唯有公贪’了!”太守夸他机灵过人,自然将风筝还他。
蔡锷9岁时,曾随父到宝庆买书,街谈巷议新任知府府衙大门左侧张榜征联,他要父陪同前往看个究竟,只见那上联曰:“中秋月不明,挂一掌灯,替乾坤增色”;他低头悟思,便胸有成竹,然后随父返家。第二年正月旧历惊蛰节气那天,天气晴朗,蔡锷央求父亲带他到宝庆府来献对。来到知府衙门,骑在父肩上,手执鼓槌朝衙门外的惊堂鼓猛击三下,大嚷:“击鼓应对!”,衙役一边递过纸笔一边轻蔑地说:“毛头小子,也敢献对?”蔡锷接过纸笔,一挥而就:“惊蛰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回春。”知府阅后直呼:“奇才、奇才!”
蔡锷13岁时,其父带他到宝庆府考秀才,山门到宝庆有200多里,没有车,只能走路,蔡锷走不动了,父亲就背着他走。有个乡绅见了,吟出一句:“儿将父作马”;蔡锷随口便答:“父愿子成龙”。
又到宝庆府,蔡锷心里很高兴,要父亲带他逛街,他们来到一家笔店,笔店老板得知他是赶考的,有意考他,便出了个上联:“小相公三元及第”;蔡锷笑答:“大老板四季发财”,店老板高兴地送了他3支狼毫。经过一家商店时,蔡锷见柜台上摆着一块画着福禄寿三星的镜屏,便伫立观看,老板得知蔡锷是来赶考后感到很惊讶,便有意要试他一下,并许诺答上对子,送他镜屏。老板的出句是:“福禄寿三星拱照”;蔡锷即刻对上:“公侯伯一品当朝。”老板听后大喜,连说:“对的好、对得好,小相公一定高中”,并把镜屏送他。
临考前一天,试馆主人送给蔡锷一枝鲜花,祝他妙笔生花。蔡锷将花插在衣袖里,潇洒地走进考场。主考官见他衣袖里藏有鲜花,便有意出对难他一下,出曰:“小童子袖里插花暗藏春色”;蔡锷见案台上摆有一对红烛,便答道:“大老爷堂前摆烛明察秋毫”。考官见他人矮衣长,又出题:“小后生长袍拖地”;蔡锷随口应答:“大老爷洪福齐天”。考官又以他年少为题出联:“邵阳考生八十名,唯汝最小”;蔡锷不慌不忙,即吟下联:“孔门弟子三千众,属回(即颜回)领先”。考官又把难度加大,出了上联:“宝塔七层,四面八方”;蔡锷略加思考答曰:“玉掌五指,两短三长”。几场试毕,蔡锷以神童补县学生员(俗称秀才),湖南学政江标誉蔡锷为神童,一时轰动府县。
后来蔡锷从山门回到邵阳,投到邵阳民主进步人士樊锥门下,樊锥有意出一联试他:“千年柳树做衣架”;蔡锷应声答曰:“万里山河当澡盆”。樊锥惜其才,便将其收为弟子。蔡锷在接受樊锥文化教育的同时,接受其民主思想的熏陶。有一天,樊锥就什么最高、最深让蔡锷撰一副对联,蔡锷稍微考虑一下后答曰:“高,高于人心;深,深于书籍”。此联避开了“天高海深”的俗对,心存高远,得到樊锥的好评。
中青年时期
1898年3月,蔡锷得到督学徐仁铸的推荐,入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办的长沙时务学堂学习,所倡学说,倾向民主政治,他以出色的表现和才华得到梁启超、谭嗣同的器重。次年应已逃亡日本的老师梁启超之邀,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回国后,任军事学堂教官和新军中级教官。
1910年蔡锷时任广西讲武堂监督、广西混成协协统。期间他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淡泊明志;夙夜在公。”上联浓缩诸葛武侯名言;下联直接采用《诗经》成句。工稳劲拔,可视为蔡锷一生的座右铭。
1911年春,蔡锷离开广西,前往云南训练新军。7月,蔡锷被任命为云南新军第19镇37协协统(旅长)。10月28日,在发动武装起义的最后一次会议上,蔡锷被推为临时革命军总司令。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蔡锷在云南昆明领导新军誓师起义。11月1日“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云南军政府成立,蔡锷被推选为都督。“重九”起义期间,蔡锷闻其部将赵丹犀战死,作一联痛悼:“悲夫!悲夫!帷幄失智囊,军旅折良将;壮哉!壮哉!碧血贯长空,丹心照汗青。”起义后为挽起义烈士作有一联:“天涯秋色又将来,对风雨满城,犹见提戈飞杀贼;地下国殇长不死,春磬香万古,何劳服药苦求仙”。
1913年袁世凯阴谋称帝,袁为防止蔡锷起兵反对,便于这年9月把蔡锷调入北京任职,并将其软禁起来。蔡锷逐渐看清袁世凯称帝野心,但为麻痹袁世凯,故意伪装意志消沉,这样便与京城名妓小凤仙邂逅相遇。小凤仙深明大义,二人志同道合,结为知音。蔡锷在此期间送给小凤仙两副对联,其中一副为:“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联中嵌有“凤仙”二字,比喻贴切,充分表达了蔡锷对这位虽飘落风尘,却又心志高远的知音的赞誉之情。另一副是:“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将其称为侠女,可见蔡锷对小凤仙是高看一眼的。1915年11月中旬,蔡锷在小凤仙的掩护下混出北京城,绕道天津与梁启超话别:“事之不济,吾侪死之,决不亡命;若其济也,吾侪引退,决不在朝。”表明不成功便成仁的大无畏精神和大公无私的品格。12月19日辗转回到云南昆明。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不顾人民的反对公然复辟帝制,当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回到云南后,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议讨袁事宜。25日,蔡锷、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并于次年1月组织护国军,在全国首举讨袁护国义旗。他在给友人时杰的一副对联中表明了这种心迹:“誓师伏波庙;倚马剑门山。”上联言实,表达讨袁决心;下联寄怀,表达夺取关隘的壮志。
1916年初,蔡锷在川南前线指挥作战,在途经川南叙永县雪山关时,他与在其部任旅长的朱德被其景色所感染,便即兴合作一联: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此联多处化用唐宋诗于无形,借景抒情,豪迈苍劲,厚实雄浑,音韵铿锵。该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雄关的英姿,热情讴歌了战无不胜的护国军将士,表现出宽广的胸怀、非凡的胆识。
又如他的那首《登岳麓山》诗(1915):
“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
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
亦反映了蔡锷将军的凌云壮志。
蔡锷讨袁护国的义举引发了全国的倒袁风潮,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中,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忧忿而死。蔡锷作一讽刺联:
“辛亥革命,你在北,我在南,野心勃勃,难容正人,惧我怕我,竟欲杀我;
海内兴师,上为国,下为民,雄师炎炎,义无反顾,骂你笑你,今天吊你。”
可谓是文笔犀利,酣畅淋漓。
1916年4月蔡锷因患喉疾失声,病中为“海珠惨案”三烈士作一挽联:“才若晨星,国如累棋,希合而支持,乃聚而歼绝;君等饮弹,我亦吞炭,与生也废弃,宁死也芬芳。” 吴恭亨说:“吞炭自喻病喉失音。然三十六字,绝为沉痛,亦绝为呜咽。人亡之感,千百世下,读者尤生累欷。”
1916年8月,蔡锷因喉癌辞四川督军,赴日本就医,途经上海与同乡、盟友和战友黄兴晤面,然而这次竟是他们的永诀。蔡、黄于1903年开始交往,1913年“二次革命”前夕黄兴为争取云南支持曾致电蔡锷,蔡锷在当时感而作联:“寄字远从千里外;论交深在十年前。”1916年 10月31日黄兴病逝,蔡锷闻耗含悲作挽黄兴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上联赞扬黄兴首创民国的功勋。又提及武侯名言,可见这位先贤对蔡锷志业人格影响之深远,亦可视为蔡锷的夫子自道。下联感念友谊,自伤身世,令人黯然神伤。黄兴之死,惊起痛悼,洒泪瀛洲,哀痛难消。不久又作了第二副挽联:“方期公挽我,不期我挽公,国事回思唯一哭;未以病为忧,竟以忧成病,大勇哪知师险夷。”国家失栋梁之材,自己失同道之友,神州沉陆,满目疮痍,方欲共挽狂澜,谁知一朝英年早逝,能不痛心?于是乃扶病起,西望故国者久之,口占挽联,情真意切,见于字里行间,此为蔡锷绝笔。11月8日病情加剧,在日本九州福冈医院谢世。死时犹念念不忘祖国之统一强盛。次年4月,蔡锷、黄兴分别葬于长沙岳麓山麓,两位战友终古相依。
蔡锷之死,万众悲哀。孙中山先生撰有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上联将其比作扬大汉声威的西域班都班超,功勋卓著。下联将他比作汉代奠定西域边陲的马援将军,出征时病死在军中。既肯定了蔡锷的丰功伟绩,又寄托了作者对蔡锷的缅怀之情。
蔡锷的良师梁启超痛失高足,悲而作一挽联:“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表达了对其的颂扬之情。
蔡锷挚友小凤仙也有挽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上联以周瑜比蔡锷,隐用“周郎顾曲”典故,表达作者与蔡锷的知音之交。下联以李靖比蔡锷,隐用名妓红拂女离开宰相杨素私奔于李靖的故事。又云: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挽联工整贴切,爱厚悲深。
三、、蔡锷公馆 激励后人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洞口县山门镇的广大人民群众于1937年集资兴建起“蔡锷公馆”。洞口县山门镇建有蔡锷广场并立有蔡锷将军的高大塑像。
蔡锷公馆位于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地处黄泥江北岸,秀云山西麓。蔡锷公馆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第一进牌楼与戏楼合建一起,正面砖筑牌门,石灰抹面,叠氏檐口,饰工笔彩绘,大门石刻对联“修文演武双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门上方楷书浮塑“蔡锷公馆”四个大字了。这幅对联为近代著名诗人吴芳吉(四川省江津人)所撰写。牌楼分上下二层,左边楼系当年蔡锷的卧室兼书房,底层系蔡锷父母的寝室,右边二间为当年蔡家蒸酒打豆腐的作坊。戏楼于1945年烧毁。原二进为礼堂,后修为木质结构走马廊二层楼房。第三进为神主堂,祀有蔡公塑像。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23-01-05 14:25: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蔡锷 : 一个真正的卫士
下一篇:蔡锷公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