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湘西出土匪,天下皆知,如果想了解湘西土匪,决不能不知道陈渠珍这个名字。他曾降服了无数彪悍的土匪,号称湘西王,影响民国湘西政局数十年之久。开国元勋贺龙曾经是他的部下,蒋介石、何健这样的大人物他也从不放在眼里,陈渠珍的人生很具有传奇色彩,他对于民国湘西地方治理的是非功过也难以用一句话来评说。
一部尘封的历险奇书
1882年陈渠珍出生于湘西凤凰一个小士绅家庭,他原名陈开琼,后来自己改名为陈渠珍,别号玉鍪。陈渠珍16岁就读于芷江明山书院,17岁时考取秀才,传统士人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在他思想中这时已经根深蒂固,他胸怀远大,一心想要凭着自己的文韬武略报效国家,平治天下。
当时正逢清末政治腐败,甲午之战后割地赔款的消息接踵而来。陈渠珍虽身处边地,却和所有有志青年一样痛心国事,决心投笔从戎。1903年他考入刚刚在长沙成立不久的湖南武备学堂的兵目班。不久,将弁班学员——他的老乡——湘军将门之后田应诏因与外国教官殴斗被开除,这名缺额从兵目班学员中择优增补。陈渠珍因学习优秀,经考试录入将弁班,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逢湖南成立新军,他初任教官。由于在学校期间陈渠珍受到社会革命新思想的影响,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当时湖南搜捕革命党人风声很紧,他被迫离开湖南,几经辗转,投奔到四川川边大臣赵尔丰处,和他一起前往四川的还有他在武备学堂的同学、后来一直跟随孙中山先生的林修梅。陈渠珍在当时的新军协同钟颖的手下当了个六十五标队官,相当于连长的职务。
素怀大志的陈渠珍是个有心人,他预计部队有随时进藏的可能,所以平时在军中很注意收集入藏的史地资料。果然后来英国人支持的西藏叛军引发西藏骚乱,达赖喇嘛向清廷求援。清廷令四川边军派军援藏。陈渠珍及时向没有什么军事准备的上级钟颖进献了一份论证充分的西征计划,受到钟颖赏识,很快就晋升为一标三营督队官,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副营长。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清军入藏,陈渠珍已经凭着机智果敢,屡立战功,升为管带。陈渠珍曾只身带一名翻译,深入敌军侦察敌情,虽然被敌人抓住,但凭着机智勇敢总算安全返回。在入藏的战斗中经历诸多艰险,他也都化险为夷,平安度过。他甚至在西藏还交了桃花运,对一位西藏少女一见钟情,演绎出了一段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成就了日后一部和西藏高原有缘的惊才绝艳之作——《艽野尘梦》。
军队进驻拉萨后,当地藏官热情邀请军官们到自己家里宴饮玩耍,中间让一些藏女骑马拔竿做表演——这是藏人常常玩的游戏,矫健的藏族女子,骑驰马上,袒露右臂,到了立竿处,俯身拔竿,以竿数多为胜。当时有一个女子,十五六岁年纪,长得端庄清秀,且矫健敏捷,连拔五竿,非常厉害。陈渠珍大概在内地看多了小脚羸弱的汉族女子,这样健美矫捷的身姿令他盛赞不已。这藏官见陈管带如此盛赞,便将这名藏女送给他。其实陈渠珍原有妻子,娶藏姬西原未必不是出于军旅无聊之心。但后来西原的勇敢高尚,和他一路上生死与共的真情,确实让他刻骨铭心。
世事多变在人意料之外,陈渠珍的军功升迁之梦很快被现实击得粉碎。1911年内地武昌起义爆发,风声很快传到西藏。因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哥老会成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驻藏军队里许多加入哥老会的川籍将士听到反清起义的消息,开始骚动哗变。陈渠珍读军校期间就参加了同盟会,故军内的同盟会又有意推举他作为反清的首领,夺取军权。审时度势之后,他决定离开是非之地,两边都不靠,于是写纸条托人送到西原家里,期望她和自己一起东归。西原如约而至,决心和自己的丈夫相伴相随。
当时从原路东归已经不可能,陈渠珍率领湘西新兵一连115人只好走藏北无人区,经青海去西安。可是路途中迷了路,时当冬季,北风凛寒,浩瀚的大漠似乎没有尽头,且有饥饿的野狼时刻尾随,更残酷的是他们面临弹尽粮绝的绝境,人马一天天在减少。西原忠心耿耿跟随着丈夫,不仅不是他的包袱和累赘,而且成为他打狼却敌的得力帮手。这一行人在无人藏区曾一度完全断粮,士兵们因为饥饿,心性大变,想要杀掉西原带来的藏族少年作为食物,西原坚决地阻拦了这些饥饿疯狂的士兵,自己默默拿起枪独自去打猎,猎来野狼供大家食用,陈渠珍在书中一一记下这个女性让男人们黯然失色的坚韧和勇敢。
七个月后,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兰州,之前出发时的百余人只活下来7个,而到了西安,那里正流行麻疹,洁净的西藏高原无麻疹病毒,西原很快被传染,一病不起,溘然长逝,年仅19岁。当时西原被葬在西安雁塔寺,后来陈渠珍将她的灵柩运回湘西,建了墓,也算是了了西原万里从夫的遗愿。
这段时间,在对西原和往事的怀念中,陈渠珍深情地写下了《艽野尘梦》,详细叙述了他入藏的经历。这本书不光见证了一段湘西王的传奇经历,是一部精彩绝伦的传记小说,而且也是极为珍贵的清末民初西藏文史资料和军政备忘录。
雄霸湘西
再说陈渠珍办完西原的丧事,心灰意冷,终于于1913年正月底落寞地回到了凤凰黄丝桥老家。这时光复后的凤凰城里迎来了帝制推翻后民国肇始的湘西第一任长官,这位长官出任湘西镇守使,并兼辰沅道尹,湘西的军事、政治大权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上。他就是当年痛殴教官,被开除学籍后远走日本的田应诏。田应诏走马上任后正在招贤纳才物色幕僚参谋,陈渠珍的归乡让他格外惊喜,马上让他做了自己的参谋。陈渠珍向田应诏建议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湘西范围内的军事学校,军官训练团。这样才有过硬的军官,自然也就有了具有战斗力的军队。
田应诏欣然接受,让陈主办湘西军官团,担任军事教官。这湘西军官团好比是湘西的黄埔军校,日后陈渠珍的手下得力干将多出自于这个军官团,像戴季韬、陈斗南、顾家齐都是他的学生。日后陈渠珍之所以在湘西根基稳固,无人可代,也得力于他和这些部下之间建立的深厚的师生关系。
陈渠珍接下来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成为湘西王的呢?
正值1916年的中国,由于袁世凯的称帝,陷入了南北军阀混战的动荡时局中。全国反袁呼声很高,护国川军和黔军正酝酿北上讨伐袁军。袁世凯也想将势力扩张入湖南。湘西这个地方又是北军南下和南军北上的必经之地,所以作为湘西的军队统帅,必须做出何去何从的抉择。面对如此复杂的时局,要做出种种重大的政治抉择,田应诏很是为难。陈渠珍为他出谋划策:湘西在这场南北混战中“暂守中立,以观成败”,既向北京那边表示忠贞不渝,又和西南护国军暗通消息,表示同情。结果不仅保全了湘西军队的实力,又以“兵单械少”为由向袁世凯要了一千余支枪和18万发子弹。湘西地方部队——筸军实力大增。
1920年当政的湖南督军谭延闿对于主持湘西军政的田应诏很不放心,因为1919年田应诏拥护程潜拒绝潭延闿督湘。如今谭延闿当权了,他自然没好果子吃。谭延闿让他保留湘西镇守使的原职,可得把行署机关迁到长沙,同时选择了陈渠珍这个中层军官作为可以信赖的人。田应诏只好将镇守使的行署迁到长沙,湘西靖国军第一军军长的职务则交与陈代理。同时谭延闿又任命陈为湘西剿匪总指挥。从这时起,陈渠珍开始成为湘西军权的掌握者,开始走上统治湘西的权力道路。
陈渠珍手握重兵之后主要做了三件事情发展自己的实力,体现出他的谋略才干以及勃勃雄心。第一件是1920年开始湘西护国军和常澧靖国军之间的混战中,陈渠珍坐收渔利的老谋深算。
这时因为湖南督军谭延闿不与孙中山合作,受到护国湘军中赵恒惕和程潜两派军人的同时反对,无法在湖南立足,只得跑到上海去了。护国湘军于是由赵恒惕把持,这时常澧靖国军由孙中山先生的亲信,也是湖南武备学堂陈的同学林修梅直接指挥,也想在湖南扩张地盘,常澧靖国军里有不少有名的湘西战将。比如绰号周铁鞭的周朝武,他是湖南大庸县也就是现在的张家界人,他精于刀术,武艺高强,曾做过慈禧太后的随身禁军。民国后他忠于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人称“江湖怪杰”,是一员猛将。而一直信仰追随孙中山的贺龙也是其中的一个团长。还有其他一些将官都是绿林出身的不怕死的战将。
赵恒惕为了消灭这股威胁到自己利益的革命力量,纷纷给湘军诸将领加官晋爵,陈渠珍就多了一顶新头衔——湖南省第十三区守备司令。按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既然升了官,就得好好给主子卖命。可是陈渠珍却把自己的部队布防在永顺一带便按兵不动,坐观虎斗,等到两边打得差不多两败俱伤了,他就收渔翁之利。
1921年,他趁势收编了护国湘军里被鄂西神兵击溃的张学济的旧部,其中就有后来有名的湘西苗王——龙云飞,这时只是个营长,又叫龙滕汉。在日后“倒何”的革屯运动中他和陈渠珍配合默契,成功将一省之长何键给拉下马来。而一向桀骜不驯、具有绿林背景的周铁鞭、朱云五等常澧靖国军的军官虽然不得不被收编,但对赵恒惕是口服心不服,而对于湘西“土皇帝”陈渠珍却很信服。他凭借武力作为后盾,打出“湘西人不打湘西人”的口号,不战而屈人之兵,轻而易举地收编了贺龙部队,任命贺龙为湘西巡防军剿匪第二支队的司令。陈渠珍也因与贺龙的这段交情,才有后来“剿共不剿贺”的原则,凡是同贺龙带领的红军交战,采取亦战亦和的策略,而贺龙军队借道陈的防区,陈也慨然让路,甚至贺龙队伍有难,陈也出手相救。
总的说来,这次征服常澧靖国军之战令陈渠珍的军事实力大增,达到了人枪2.5万人的鼎盛时期。也才有了主持湘西政局来和省府分庭抗礼,从此闭关自守,划地自治的实力。
体现陈渠珍谋略才干的第二件事情是剿匪。他剿匪,并非对土匪一概杀之,而是区别对待,所谓胡萝卜加大棒的软硬兼施政策。对大土匪他采取抚的方法,对散匪则剿。1921年陈渠珍进驻湘西的保靖,提出了“保境息民”的口号,对各县拥有武装的地方匪首进行招抚,对接受招抚的委任他们为团长、营长,仍然驻扎原地,维持治安。而那些小股土匪早闻风而散了。所以陈渠珍在剿匪过程中,队伍不断壮大。他真正成了统领湘西各路土匪的“土皇帝”。
就这样,经过剿抚并用的策略,湘西境内的土匪渐渐趋于平息。陈渠珍在这种相对安定的局面中,着手建设湘西。他虽然当了湘西巡防统领,却并没有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野心。在他看来,在军阀割据的纷乱时局里,只要能保境安民,做个独立的不受外来势力制约干涉的强大首领也就可以了。为此,他倾心于搞湘西自治。这也是陈渠珍权力道路上的第三件事情,那就是建设湘西,实现他的礼运大同的湘西之梦。
他开始效法当时山西军阀阎锡山推行自治。聘请梁漱溟来帮助草拟地方自治条例,分教育、实业、团防、慈善四项。他曾经对大家说:“向来武力不足恃,秦二世而亡,楚百战而败。混战多年的湘西,今已平定,为政之道,在于偃武修文,使民自治。”
在这些举措中,陈渠珍最重视的应该算是教育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陈渠珍开始重视注意湘西地区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他认为,湘西匪患长久,要灭不易,从儿童教育始,养成“风气开通”,使“人文蔚起”,则“匪患始自靖绝”。他遣人远赴长沙聘来小学教育专家李云杭,帮助制定湘西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规划,整饬并推进湘西教育。主持设立了一批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校。其次,他颁布普及小学教育令,实行强迫入学。各县还必须开设幼稚园和女子职业学校。当时在保靖,民风还很保守,很多人对女儿去上学顾虑重重。陈渠珍采取措施。一次本城地痞肖伯庭夜晚在女校前面路旁解小便,算他倒霉,被拉到统领部打了几百板子,这一下任何人都不敢对女学生胡作非为。
陈渠珍还大批吸收师范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对清代遗老举人、贡生、秀才予以撤换。规定私塾也必须讲授经过审定的小学教科书,不准再讲授四书五经,否则,予以取缔。在陈渠珍治下,偏僻保守的湘西出现了现代教育,并有了初步发展。
他还注重发展实业,开办各种工厂,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了保证湘西财政、经济独立,先后在保靖、凤凰开设湘西农村银行。他也很注意搞民族团结,争取苗民的支持,拉拢苗族的上层人物,同时实行税收的丰年多收,荒年少收,并让无业游民和军队士兵大量开垦荒地。所以当时的湘西被誉为“弦歌之声,遍及苗乡”。沈从文的《边城》中开头这样写道:
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这说的正是陈渠珍治下的民国湘西社会状况。
应该说陈渠珍对于湘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走上现代化的进程的推动还是有所贡献的,体现了他不同于一般军阀的识见。但他的政治梦想却注定了是空中楼阁,而且其中充满了历史的悖论和讽刺。比如陈渠珍在“保境安民”的口号下,要扩充军队,要办事业,经费不够,正常税收满足不了需要。于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为了广开财源他大力提倡种植鸦片,以便大收鸦片税。谁要是不种,就要加倍抽你的懒税。并且他什么都可以建设,唯一不修路。他很清楚,没有铁路和公路,中央军和省军就开不进来,不能用武力解决他,他就可以凭借天险,稳当湘西王。所以这种封闭起来的乌托邦建设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湘西,很快时局的动荡,政治的风云诡谲让陈渠珍自己都无法自保,更遑论“礼运大同”之梦了。
在抗日时期
湘西凤凰原名镇竿,自清朝康熙四十三年始就是湘西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这里常年拥有一支军队,名为“筸军”,目的是为了平息苗汉冲突,保住南方苗疆的社会秩序安定。“地皆屯田,民皆兵籍”的状况,断绝了凤凰人另操他业的一切通道,只剩下以血肉之躯来换取生活这一条路子可走,连沈从文十四岁时也背起一个比自己还大的包袱去做了一名小兵。清咸丰年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这支军队达到了荣耀的巅峰。俗话说,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正是指的曾国藩湘军中这支引人注目的军队——筸军。太平天国被湘军镇压后,因功受赏的筸军将领不计其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24岁被提掖为贵州总督的省部大员田兴恕。随着清王朝统治结束,筸军也渐渐丧失了威名,军队在涣散闲懒中日趋消沉和堕落。直到陈渠珍主持湘西筸军,才使筸军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不仅重视军事训练,还著《军人良心论》作为教材,强调“有良心的人拿枪才是军人,没有良心的人拿枪便是土匪。”曾经也是湘西军汉、陈渠珍秘书的大作家沈从文这样评价他的上司:“由于他那份稀奇精力,筸军在湘西二十年来博取了最好的名誉,内部团结得如一片坚硬的铁,一束不可分离的丝”。
1936年,日军侵华,陈渠珍的部队被整编后上前线抗日,他则以“湖南省政府委员”的空衔移住长沙,第一次结束了他在湘西割据的局面。湘西筸军组成的陆军新编第三十四师被改编为陆军一二八师,由陈渠珍的学生顾家齐任师长,二月开出湘西,踏上了抗日的征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点燃了中日战火,举国抗战的序幕拉开。日寇曾口出狂言:“一个月攻陷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然而在中国军人铁一般的意志面前,他们的美梦化为了泡影,而国民党陆军一二八师血战嘉善一战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一座丰碑。
由湘西筸军组成的第一二八师的士兵们武器装备和蒋介石的中央军不仅没得比,连其他湖南军团也比不上,不仅没有重型武器,他们的步枪、轻重机枪以及“八二”迫击炮均由湘西凤凰县的小兵工厂手工制造。然而他们几乎创造了一个战场上的神话,以这样的装备抵挡了日军日夜不断的疯狂进攻,坚守了七天七夜阵地,为中国军队赢得了防守的时间。嘉善战役中作战的一二八师官兵,大部分都是来自湘西的苗、回、土家和汉族人,而且大部分是由土匪武装改编而成。毫无疑问,老师长陈渠珍对这支湘西筸军的苦心培育是有作用的。他的治军思想在抗日战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1938年,随着抗战时局的变化,国民政府迁址武汉,并将进一步迁往重庆,作为川黔屏障的湘西就有了更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此,蒋介石通过张治中得知陈渠珍在湘西地方上的影响力,希图利用他来巩固湘西这道可能成为抗日前沿的防线,于是电召陈渠珍到武汉一见。
陈渠珍兴冲冲拿着张治中的亲笔介绍信前去谒见委员长,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蒋介石。不料蒋介石见到他只是三言两语,居高临下说了一套例行公事的话。也许此等官场应酬让这个性情高傲的凤凰人很不舒坦,自尊心大受伤害。他取消了拜见陈果夫、张群、何应钦、陈诚等人的计划,立时回了湖南。当时虽然张治中器重他,但1938年长沙大火令张引咎辞职,张治中曾力保陈渠珍继任省主席,但遭到九战区司令官薛岳的反对,薛岳兼任省主席,同时对陈渠珍颇为排挤。
这中间陈渠珍还去过重庆一次,希图再次谒见蒋介石争取前程,但他个性刚直,仍然不肯屈节求人,受到蒋的亲信陈诚阻挠。他向张治中辞行时,张再三挽留:“委座要再见你”。陈渠珍不肯再去见蒋。张治中于是批评他:“玉鏊先生个性太刚”,接着笑道:“请先生稍柔一些”。后来陈渠珍对人说:“蒋介石的住房有许多狗洞,我就不丧失人格钻狗洞,去求一官半职”。话虽如此,但仕途也基本没有希望了。
因为湖南地方长官薛岳的排挤,加上湘西作为西南门户的重要军事地理位置,不容陈渠珍以自身影响力干扰湘西政局,所以从1939年到1944年陈渠珍被迫住在贵州南川,基本上处于被软禁状态。过着造机纺织,笺书训子的生活,直到1945年9月薛岳离开湖南,他才得以回到凤凰,变卖田产,过着清贫的平民生活。他自己编制棉花和牛毛混纺的冬帽出售,从事轻微的田间劳动,过着陶渊明似的田园生活。在内心之中,他对于政治仕途也已经心如枯木,当别人纷纷劝他出山任职时,他一一拒绝,自言:“对时局徒有悲观,对事业早已绝望,对政治则毫无兴趣,对军事则有类谈虎……”
如果不是1949年湘西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三·二”事变,群魔当道,土匪们血洗沅陵,把怀化辰溪的兵工厂都给劫了,如果不是辰溪大土匪张玉琳扬言要杀掉陈渠珍替父兄报仇(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土匪,上世纪30年代被陈渠珍处决),陈渠珍是不想第三次出山的。即使如此,当蒋介石托人带来信件,要陈渠珍“戡乱建国,共图中兴”,他仍然不买蒋介石的账,看信后说:“我决不给蒋介石送葬”。反而是共产党的使者,他曾经的部下、贺龙的表弟(后因贺龙案遭到迫害,自杀身亡)王尚质代表二野战军来争取他时,他十分欢迎和配合。在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联络部长顾凌申的复信中诚恳写道:“七十老翁何所希冀,从此得为解放区自有幸福之人民,于愿足矣”。当年风云一时的湘西王临到晚年,已经看淡风云,心如止水,只想平平静静做一个普通老百姓,安度自己的晚年。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23-01-29 17:08: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渠珍:第一个穿越羌塘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