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汉周,1915年8月生于广东云浮新兴县太平镇江上村三多坊,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军官训练班学员。与绝大多数黄埔学生毕业后奔赴战场不同,作为学员的梁汉周是历经战火洗礼后才被上级送入军校受训而成为“黄埔系”的。
衡阳会战中弹负伤
1944年1月,从罗云师管区上等学兵队毕业的梁汉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62军151师453团2营6连任排长。4月,随第62军乘火车前往湖南,参加了史上著名的衡阳会战。第一次上战场,看见战友在身边中弹牺牲,他“当时头一下就蒙了”。随后的梁汉周怒火中烧,拿起枪就向对面山头的日本鬼子射击。初次参战,虽然中国军队取得了小胜,但梁汉周一点都不兴奋。“昨天还直挺挺地站着的战友,今天却魂归故里,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无法想象战争是如此的惨烈,如此不近人性。”梁汉周回忆说。
此后,他随部队在洪桥、古山寺一带抗击日军。在衡阳雨母山阵地与敌军交战后撤退时,梁汉周右肋被子弹击中,但并没流多少血,疼痛感也不强,他便没当一回事。3天后,腰椎骨尾部鼓起一个像鸭蛋大小的肿包,医生割开肿包却未发现异常。过了一段时间,他用手摸伤口时感觉有硬物,用力一捏竟挤出一个子弹头来。至今,他70多年前冒出弹头的后背,凹进去的伤疤仍历历在目,而右肋子弹的入口伤痕也隐约可见。
桂柳会战誓与阵地共存亡
日军侵占湖南衡阳后,准备进占广西桂林、柳州。1944年10月,梁汉周随部队转战广西柳州、田东、靖西等县参加桂柳会战,他所在的连被派作正面防御作战部队,营长交待连队要与阵地共存亡,就算只剩一兵一枪也要坚持到底。
敌人的先头部队刚刚抵达前沿阵地,即遭到狠狠的打击。等到敌军后续部队到达并发起强攻时,战士们已连续几天没有下过火线。第62军阵地有可利用的山区茂林,并有相互贯通的战壕作掩护,尤其是炮兵阵地,炮位可以灵活转移(可惜炮火威力有限),敌人很难找到炮兵目标的确切方位。由于敌人没有预修防御工事,且暴露在被炸毁的建筑物中,所以遭到我军重创。
一天下午,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突然,一颗炮弹在梁汉周旁边爆炸,身边的一位战友只说了句“我不行了”就阵亡了。此时,敌人的机关枪又开始猛烈扫射,他感觉到头上一凉,帽子被打飞了。接着“轰、轰”几声巨响,他明显感觉到大地在震动,飞起的泥土打在头上和身上。他用手支起身子,抖了抖身上的泥土,然后拾起被敌人打穿了一个洞的帽子戴上,继续作战。
“此次战役中,我们与敌人拼的不是枪械,而是狠,因为近距离的对战中时刻都要准备肉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缺胳膊少腿是再幸运不过的事,我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我又一次活了下来,尽管很狼狈,代价很大。”梁老说。
不久之后,梁汉周升任连部文书,主要负责重要文件传递、士兵的花名册、战事登记和部队的开销等。
赴越受降因病幸免遇难
抗战胜利后,梁汉周所在部队奉命前往越南河内接收日军投降的军用物资。途中经过岳墟、谅山前往越南康海的时候驻扎在一个市镇上,营部各连打前站的炊事员要去墟镇买粮食、用品的时候被越盟党抓获,统统扣留并押入监狱,在团部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放人无果后,团部下令炮兵开炮攻打对方监狱,监狱被打中并焚烧起来,被派出去买粮食的炊事员无一生还。梁汉周回忆说:“在从驻地去康海的半路上,我因为突发急性肠胃炎暂停行军,我就在路边问一位老太婆有没有药油,老太婆很和蔼地给了我药油,并煮鸡蛋姜汤给我喝。之后,我在她家的沙发上睡着了。醒来之后精神多了,可以行军了。于是我向老太婆辞别,并放下钱略表谢意。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因为肚子痛不能行军我逃过了一劫。”
进入黄埔军校受训
1945年11月,梁汉周与战友们在越南康海乘美国军舰去台湾接收日军的投降物资,在台湾高雄港口登陆,他清楚地记得当时随连队住在旗山的一间学校,那里以前曾是日军的仓库。半年后,他所在的连随军部乘坐军舰从台湾回大陆,在秦皇岛上岸。
1947年7月,梁汉周被上级派到北平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一军官训练班集训,在第3大队第9中队受训。当时军校门口的对联写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他至今记忆犹新,《黄埔军校校歌》也依旧会唱。
晚年生活幸福
解放后,梁老一直在广州越秀皮鞋厂当工人,直到1981年11月,他在皮鞋厂退休。为教育后代记住那段难忘的抗战经历,梁汉周分别给两个儿子取名卫国、兴国。如今,年过百岁的他依然耳聪目明,每天都坚持运动、看报纸、看电视,关心时政。他还练书法、吹口琴。他有一只珍藏了70年的口琴,是1945年抗战胜利,他随62军到台湾接收日军战略物资时购买的,口琴上印有蝴蝶牌的商标,并用英文标明日本制造。如今,这口琴依然能吹,梁汉周用它为我们吹奏了《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抗日歌曲,琴声充满激情,中气十足。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作者:丁幂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7-08 16:16: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心谷
下一篇:黄埔老兵韩灿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