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陈年的酒——二十二期一总队双流入伍生生活片段
2020-05-15 09:42: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姚德垚  点击:  复制链接

  拉练

  立夏之后,入伍期届满。为了检验入伍生对野战的适应能力,总队举行武装拉练,目的地是灌县青城山。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出发不久便赶上一阵疾风骤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高昂的士气与行军速度。队伍很快从双流的田间大道踏上由成都通往郫县的砂石公路。路上洒了一阵雨后,不见尘土,打湿的草鞋更加跟脚。拉练的部队一队接一队整齐而有序地向第一天宿营地——郫县进发。下午五点多,我们到达郫县。我们班被安置在一间临街的铺面房落脚,于是卸门板搭铺,领饭就餐,洗洗涮涮,说说笑笑,往街上望去,这古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直到就寝号响起才逐渐安静下来。我贪凉,便睡在临街的一边,夏日晚风穿街而过,吹拂我的脸颊、手臂,惬意得很。

  第二天起来我便感到头重脚轻、鼻塞流涕,强打起精神随队出发。上午还能支撑,到了下午临近灌县时我们又转入乡间土路。这土路经雨水泡后,上面厚厚一层又稀又粘的泥巴,一脚下去,稀泥从脚趾缝中冒出来,把草鞋吸得紧紧的,使劲拔出来,脚脖子便勒出沟痕,接下去一脚,若泥巴下的土块不平,便会滑向一侧,肩上的枪、背上的装备也跟着左摇右摆。我浑身发冷,脑壳发烫,踉踉跄跄走了一段路,体力已消耗殆尽,一不留神,“呲”的一下,仰面倒在泥路上。突然,一只大手伸过来,将我从泥水中拉起,顺手也将我的枪加在他肩上,另一只手扶着我继续前进。等到登上都江堰二王朝那高高的山门,进入朝内,我便一头栽在地铺上,完成了规定的六十里路行军任务。同学送来姜糖水,喝过后裹着毯子出了些汗,轻松多了,我体味着“亲爱精诚”的含义。然而却因队长命令我留守,无福与同学们一起登上青城山。

  野营

  升学分科教育三个月后,举行期末野营。野营,一是为了检验各科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二是有些课目在西较场无法实施,必须选择适合的场地补上。

  车辚辚,马萧萧,炮兵大队出发了;战马嘶鸣,刀剑出鞘,骑兵大队出发了;我们工兵大队的学生背上装备脚踏实地也向宿营地出发了。

  我们的营地是成都东郊的龙王庙。龙王庙门的最低的一个台阶便是锦江的江岸,隔着百十米宽的江水对岸便是有名的望江楼。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温庭筠写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然而眼前的望江楼是后世人为怀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造的,本名崇丽阁,以其可望江睹景,登楼抒怀,俗称望江楼。

  补训的课目之一是学习驾驶操舟机。队长将场地选择在流经龙王庙的锦江下游拐弯处。来到现场,见水面上有两只装有机器的小木船和一排橡皮舟,大家都很兴奋。轮到我上船,首先用绳条发动机器,然后坐在船尾,抓住操纵杆将桨叶压入水中,一加油船便离岸而去。驾驶操舟机要记住八个字“内加外减、左推右拉”,即向左推杆、向右拉杆;向内加油、向外减油。开始有些笨手笨脚,一圈下来掌握了要领,胆子也大了,便加足了马力,小船飞似地在江面上留下“8”字形的波痕,真是迎风破浪,好不快哉!只可惜,每人仅有几分钟的练习机会。下船后,大家意犹未尽,区队长便允许四个人可领一条橡皮舟自由活动。于是同学们划着一条条橡皮舟离开训练场区到下游去。有的划到岸边摸鱼,有的两条舟较劲赛起速度来。我干脆搁下桨躺在舟里,眯起眼睛任凭小舟随波飘荡。微风拂面,夕阳照影,真有点“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意境。我们既没有望江楼上思妇的惆怅,也没有擦炮、喂马的辛劳,舒坦得很。

  结束野营训练之前,队里布置一次强渡河川演习,由龙王庙强渡锦江到达望江楼。我入选斥候班。我们的任务是清除水中障碍物为突击舟队打开通道,我的具体任务是掩护爆破手作业。我的水上功夫还没有到达能在水中踩水举枪射击的水平,便找来一截木方子用铁丝将步枪固定其上,保持能够灵活拉动枪栓。按说进攻应选择在黄昏后或拂晓前,但队职官为了仔细观察同学们的表现,还是将演习安排在日出之后。一声号令,六挺架在岸上的机枪同时向对岸射击,子弹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我们斥候班成扇形悄悄向江中游去。负责爆破的两名同学在前,离江中设置的水上铁丝网不远便潜入水下实施爆破作业。我们警惕地注视对岸动静,等他俩回到我们身边便发出信号。一声巨响,水面掀起丈余高的水柱,裹着木板块、铁丝条散落开来,烟和水雾笼罩一片。我们斥候班成员在水中奋力清除障碍物,然后向对岸游去并开始射击。看到突击队随之冲过来,我们按要求在登岸后便脱离战斗序列。

  午后,准备拔营返校。大家清扫驻地,收拾行装,剩余时间自由支配。我约了一位同学向区队长请假,再度游过锦江来到望江楼。高楼矗立在江畔,雕梁画栋,飞檐重阁,既丽且崇,有茶社饭庄,游客也不少。我俩浑身水淋淋的就像重庆朝天门码头上的“水耗子”,登楼观景,有伤大雅,便吐出含在嘴里的两角镍币,在小摊上买了两碗凉粉。这里的凉粉很有名,吃在嘴里,凉凉的、滑滑的、辣辣的、酸酸的,略有一点麻,真是一种享受。

  野营生活既紧张也愉快。

  (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5-15 09:42: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专访姚德垚

下一篇:军校生活拾遗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