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黄埔老人张心谷
2020-05-27 14:33:37  来源:《黄埔》 作者:程汉明  点击:  复制链接

担任解放军南京军事指挥学院教员的张心谷

  张心谷是谁?没有几个人知道,但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浮山村二组鲁家桥张自然村村民眼里,他却是一位名人。虽然当地出版的史料里没有记录(1992年出版的《咸宁市志》(县级,今咸安区)就没有收录“张心谷”的条目),然而,在鲁家桥张自然村里,谈起张心谷,村民们脸上就会呈现出自豪的神情。由此可见,张心谷是被遗落在史册外的一位传奇人物。

  鲁家桥张,是原湖北省咸宁县金城乡一都的一个自然村落(今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浮山办事处浮山村二组鲁家桥张自然村),当年,在鲁家桥张村不仅有墙面书写一米见方“忠、孝、节、义”行书大字的张氏宗祠,还有三座规模较大的古民宅,一座是门楣为“文魁”的一进五重屋;一座是门楣为“练接珠殊”的一进两重屋;再一座就是门楣为“讲易高风”的一进两重屋。张氏宗祠与三座民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气势恢宏,雕梁画栋,是典型的“四水归堂”青石条构造的徽派建筑,充分显示了这些民宅户主的富足程度与文化修养。

  1907年,张心谷就出生在这座门楣为“讲易高风”的大户民宅中。早年,张心谷接受了私塾教育。1924年高中毕业。学生时期,他曾经参加过一些学生运动,还报考过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1933年9月,他成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南京汤山陆军炮兵学校第2期的正式学员。进入黄埔军校后,张心谷(亦作张心榖)改名为张翼,别号扶万。他努力学习炮兵专业知识,在同期生中成绩名列前茅。黄埔军校毕业后,张心谷被分配到国民党军炮10团,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和团长。1937年9月,张心谷率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张心谷曾一炮炸毁日寇阵地炮台,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炮10团改编为国民党中央直属高炮8团,张心谷担任了高炮8团的少将团长,该团还直属于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指挥的特种部队。随后,高炮8团参加了抗日远征军,奔赴缅甸做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张心谷也成为蒋介石最为得力的下属战将之一。

  抗战胜利后,1946年,张心谷奉命率领炮8团驻防河南开封,开封解放时,张心谷带领高炮8团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高炮8团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部队,而张心谷则被留在华北军政大学当教员,为新中国培养军事人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军委在江苏南京成立了解放军南京军事指挥学院,刘伯承司令员是筹备建校的首任校长,张心谷被组织部门调到该校担任炮兵教员。张心谷在刘伯承司令员的领导下,参与制定和修改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早期的条令,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兢兢业业,勤勉耕耘,为新中国人民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1955年,张心谷转业回到故乡,在湖北省咸宁县初级中学(今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永安中学)担任历史、地理课程的教学工作。1957年,“反右”运动兴起,张心谷受到了牵连,被调离原岗位,到咸宁县的柏墩茶场接受劳动改造。1960年,他被转到湖北省沙洋新人队进行劳动。1975年,张心谷受到了政府的特赦,回到老家鲁家桥张村,后被咸宁县委安排到咸宁县官埠育红中学(今咸安区官埠中学)任教。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张心谷的历史问题逐步得以澄清,恢复了应有的待遇。1984年,他办理了离休手续。那时,张心谷在鲁家桥张村的工资待遇是全村最好的,算得上是富裕户。老人生病住院期间,享受的是咸宁县人民医院特护病房待遇。1988年,张心谷在当时的咸宁市(县级,今咸安区)人民医院特护病房里,走完了他81年的传奇人生。遗体运回鲁家桥张村时,县乡级政府的领导来送行,各类来宾的车辆把整个鲁家桥张村的道路围个水泄不通,大家都争着来送这位黄埔老人最后一程。

  张心谷与小他两岁的妻子杨元姑一起养育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养子。女儿张淑珍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张淑珍自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重庆教育部门工作后,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造成了心灵创伤,一直没有回过湖北咸宁的老家,以至于张心谷的外孙辈们对外公及咸宁的老家情况知之甚少。

  张心谷的女儿养育了四个子女,其中最小的外孙随着老人的女儿姓张,其余三个则随老人的女婿姓熊。张心谷老人的养子则一直在咸宁市咸安区浮山鲁家桥张村居住。

  2011年,张心谷老人的外孙女通过网络寻找外公的老家,最后在好心人的牵线搭桥下,成功地找到了鲁家桥张村,见到了还在鲁家桥张村居住的舅舅。欣慰的是,2016年最新出版的《咸安区志》(1986—2005)在人物专栏里,补录了“张心谷”的词条,尽管这迟到的历史描述还不是那么清晰,但老人的一生毕竟有了一个权威的定论,相信张心谷老人一定会含笑九泉了。

  如今,张心谷老人的孙辈们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去追寻老人的足迹,还原老人传奇的历史,从而丰富张心谷老人这位黄埔军校老兵的形象。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5-27 14:36: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在苏北九分校受训的岁月

下一篇:从战区到受降:黄埔学生曹觉民的抗战传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