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为落叶只是在秋天,一叶知秋,前人早说过了。然而2003年的春天,我却发现校园里土黄、朱红、暗红的老樟树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一地。正当我诧异之时,不久家乡传来了我敬爱的爷爷于3月26日去逝的消息。
爷爷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6岁丧父,由寡母抚养,7岁上学,11岁初小毕业,15岁辍学务农。听爷爷说,他在小学里听到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日战争等,中国总是割地赔款,就非常难过,心想长大后要替国家出力。1938年,爷爷被在重庆军政部军需局当中校股长的堂兄李德宣介绍到重庆当兵,后来参加补习班,考上陆军军官第一预备学校,期满后升二十二期正科生。毕业时留校担任二十四期学生分队长,后在迁校途中随总队长徐幼常将军起义。不久,爷爷回到了音信断绝、离别13年的家,见家徒四壁,借米下锅,于是决心务农,扶养老母。改革开放后,家中光景日益好转,他常说,“皓首欣逢盛世,白头还看家兴”。然而,我们兄妹刚刚懂事,家中送读重担刚要卸下,他却在那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爷爷逝世9年了,我和我的父母、兄妹时常怀念他、梦到他。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勤劳坚忍,不论大小事,都给我们后辈做着表率。我七八岁的时候,他已年近古稀,还见他在犁田。后来我渐渐长大,他快八十岁了,还经常顶着烈日开荒种地、上山砍柴。就这样,一年到头,不是忙着田地与山上的事情,就是给房屋、家具修修补补,很少有闲着的时候。他说过“作田种地归我掌握,保家卫国后辈承担”。种庄稼,哪丘田的禾苗长得怎么样,有没有虫、有没有水、除不除草,时时留意观察,收成总是很好。在坡地上种了花生、红薯、芝麻等10多种作物,虽然农村交通不便,很难换得到几个钱,但在丰富生活的同时,多少也能补贴些家用。在菜园里种了各式蔬菜,常吃不完,还自夸是生产队上挂果最早的。我们兄妹三人都还小的时候,学费不是很高,家中生活比较宽裕。而到哥哥和我读中专、高中时,哥哥学的是工民建,我学的是美术专业,花费比普通学生要高出许多,这让我们家开始步入艰苦岁月。爷爷和父母都是吃过苦的人,对我们的学业全力支持。那时,除了自家6亩田外,还承包了别人家好几亩,农忙的时候披星戴月,一起动手,农闲的时候父亲就外出干苦力挣钱,家中的农活基本上都是母亲和爷爷一手承担的。爷爷勤俭持家,一辈子连照片都照得很少,只有1994年河南苏万鹏爷爷来我家时才照过全家福。爷爷把他起义军人每月的生活补助全部拿来补贴家用,自己与家人同甘共苦,从不要特殊照顾。有一次,母亲看家中一个月也难得吃上一次荤菜,就偷偷把鸡蛋埋在他的碗底,想让他一个人吃,他看到后大发脾气,说要吃就做成蛋汤大家一起吃。爷爷为了这个家,真是含辛茹苦。
爷爷一生摔倒受伤特别多,伤筋动骨的就有5次。除第一次是在军校迁校途中,寻找掉队的学生时被汽车压伤外,其余4次都是在劳动时受的伤。最后一次是在2000年8月,他已79岁高龄了,一天中午挑水上山浇菜,跨一道土坎时摔倒了,躺在地上近两个小时起不来,幸亏母亲去摘菜,听到了他的喊声,才叫人把他抬回了家。偏巧那时我当兵去了西藏,夏秋季节,川藏线多处路段发生大塌方,3个多月才全面抢通。驻地没有电话,连平时来回至少要40天的书信也不通了,只能用电台与内地联系。我一心抢险,不曾向家中道一声平安。而家人看电视得知部队在抢险,急于打听我的消息,把乡里同年入伍的战友家都跑遍了,真不知那些日子病床上的爷爷是怎样熬过来的。可他为了不让我工作分心,在联系上后还把摔倒的事瞒下了。
爷爷的很多生活习惯是在读军校时养成的。他每天早起,准时休息,喜欢穿白衬衣,衣服鞋帽总是干净整齐,做事情总是精神抖擞,走起路来抬头挺胸、腰杆笔直,有一种军人风范。他常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成家难、败家易,他一辈子从不欠账。我们也从来没见他唉声叹气过。他常说,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好。一次与他同挑了农作物回家,我一到家,就把扁担一丢,马上坐下来休息。而他挑得和我一样多,却在放下担子后,先把挑的东西取下来、摆整齐,再把筐和扁担收拾好,然后才坐下来,这对我触动很大。我想,这些都与他读军校时的学习锻炼有关吧。
夏夜的星月下,冬日的火炉边,我们兄妹最喜欢听他讲那讲不完的历史故事,这也是我们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他讲得最多的,还是读军校时的故事。他说新都预校的大门联和军校本校的大门联是一样的,就是“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还说关麟征校长写过一幅对联,叫“不满足就是进步,要努力才有前途”,并经常回忆和预校及军校同学一起刻苦攻读的往事,拿这些激励我们勤奋学习。我入伍后,和爷爷连续有三年多的家书往来,他信中说,“军人服从上级是天职,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要好好锻炼一身本事,不要挂念家中,上级各级长官就是亲人一样,各同仁同志也就是兄弟一样”。爷爷就是这样通过言传身教,一点一滴地影响着我们。
晚年的爷爷经常牵挂老同学,与平江江之一爷爷、成都赖利先爷爷、天津高毅爷爷以及信阳苏万鹏爷爷等老同学保持了十多年的书信往来,去世前几年还将这些老同学的来信分别放在自制的木匣子里,挂在卧室的墙壁上。2002年春节还跟我提起,希望有机会能够找到在校期间结拜为兄弟的全世琢、陈政国等同学,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爷爷八十岁寿辰的时候写过一首诗:童少经途路坎坷,几度风波怎奈何。幸得壮年道平坦,虽无荣耀亦无磨。喜看两朝兴与败,乐观华夏换山河。英雄治世乾坤转,人民万代唱凯歌。余今八十跨世纪,天下事物见闻多。惟有爱民成事业,请看历史今与昨。这就是他一生经历的总结吧。
自2000年摔倒受伤后,他的身体日渐不好。2003年春节我放寒假回家时,他双脚肿胀明显,极为怕寒,喝茶很多,又常问钟,偏差几分几秒都让我调准确,爷爷或许是冥冥中知道自己在世的时间不多了吧。可是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些。我这次回家,爷爷很高兴,拿出自己写的一些诗词、对联向我讲解,我听到一半,说有点累下次再讲吧,然而又哪有下次。那年的春节阴雨连绵,特别寒冷,正月初六放晴了,恰好队上演花鼓戏,本来说好陪他去看,可后来又因外出玩耍而没有做到。此后雨水不断,爷爷也很快卧床不起,再没有出门的机会了。唉,当时自己不懂事,而爷爷考虑家中经济困难,不愿拖累大家,没有让送医院治疗。后来,我假期到了要回学校,怕他伤心,头天晚上说好了第二天早晨不叫醒他,在他床头告个别,就悄悄地走,哪知这一别竟是永诀!他病危期间,还像当年我在西藏当兵而他摔倒时一样,交代家人不要告诉我他去世的消息,免得影响我的学习。爷爷无私地奉献了他的一切,心中有长辈、有儿孙、有亲友、有家国,惟独没有他自己!这些年,家乡的光景一年好过一年,高铁修到村边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大山一样压在爷爷和父母身上的债务早就还清了,家中老屋也旧貌换新颜,要是爷爷还在该多好啊。
知道爷爷走了的消息后,好多天我坐在教室无心听课,只见泡桐树穿了白花的素装轻轻晃动,樟树叶满园飘飞,纷纷扬扬,安详而疲惫地落在了地上。我悄悄拾起一片夹入课本中。爷爷就像这飘落的樟树叶,经过了秋,熬过了冬,却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悄悄地走了,把阳光雨露、鸟语花香都无私地留给了新树叶。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7-10 16:22: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父亲的黄埔情和上海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