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9年前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们全家聚会的日子。这一天,父亲显得特别的高兴。他又拿出了那张52年前的老照片。这是第三野战军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代表的合影,父亲是12名代表中的一位。代表团团长是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将军。父亲指着其中的一位对我们说“大概目前活着的只有我们两个人了,昨天我们通了电话,说到参加过第一届政协会并出席开国大典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活着,争取2009年的10月1日一块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遗憾的是,父亲没能等到这一天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的父亲杜中夫(黄埔军校时叫杜学贤)是广东高明人,17岁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是年“七七”事变发生,父亲未向亲人告别就奔赴抗日前线,转战南北。他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南昌战役、信阳战役、潢川战役、罗山战役及武汉保卫战等。抗战胜利后,1947年1月父亲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潍坊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中多次立功。他精通电机工程以及坦克等多种战车方面的技术,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对部队机械化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战斗中作战勇敢,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经常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抢修车辆,为减少战士牺牲赢得战斗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1949年9月,他光荣地被第三野战军推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代表。
出席开国大典,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性的盛会,被父亲视为一生的荣耀。他曾不止一次地拿出那张12名代表合影的老照片,搬出那摞发黄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材料和一本厚厚的会议纪念册,十分激动而又不无炫耀地向我们讲述当年的情景。他告诉我们,作为军人,除了荣誉感,当时想到更多的是牺牲的首长和战友:不论是在南京市民隆重而热烈的欢送仪式上,还是在接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亲切接见时;不论是在辉煌而盛大的庆祝宴会上,还是在观礼台上聆听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庄严时刻,他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为了这一刻而献出生命的战友的面孔。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幸存者,又获得如此荣誉,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并以此作为一生前进的巨大动力。
抗美援朝时,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加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的匮乏,前线急需的物资供不应求。父亲作为既懂得军事器材装备,又通晓外语的专门人才,受陈毅司令员之命,到香港采购军用物资,对外公开的身份是香港合众公司技术顾问。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情况下,冲破西方国家设置的重重障碍,利用当年黄埔同学的关系,同多个国家多方人士斡旋,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父亲是我军装甲兵创建时期坦克方面的专家,在解放后的几十年中,一直在装甲兵部队负责技术工作,为提高部队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做了大量开创性和建设性的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参与过我军新型坦克的设计工作,在苏联专家中途撤走后,他在缺乏技术资料的情况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攻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最终完成了任务。当时负责坦克材料设计方面的山东工学院教师、现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教授每每提到这段经历,对父亲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埋头苦干的工作态度总是赞叹不已。
由于历史的原因,父亲也曾遭受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在十年动乱期间,他不得不放弃坦克技术方面的工作,身不由己地去做“支工”、“支农”、“军管”等这些同他的职业和特长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当他接受这些任务后,每到一处农村、一处厂矿,看到农民生活贫困,工厂技术落后、生产停顿,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尽力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协调解决农民的困难和纠纷;协助厂矿恢复生产,并积极推行技术革新, 尽力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因此每当他离开时,当地的农民或工人都依依不舍,洒泪相送。
1982年父亲离职休养后被推选为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本该在家颐养天年的父亲又将自己的余生献给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他不顾多种疾病缠身,废寝忘食,为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如今,父亲走了,作为一位共和国成立的见证人,虽然没能如愿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但他又是欣慰的。因为他看到了新中国的强大,他青年时代为之奋斗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他珍藏的那张六十年前的老照片,那摞已经发黄的第一届政协会议材料,以及那本已经显得有些破旧的会议纪念册,我们将会永远地保存下去。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宝贵的历史资料,更重要的是饱含着一位黄埔革命军人的爱国心、赤子情。
(作者:杜素雅 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7-15 09:37: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李友邦的抗战史迹在金华定格
下一篇:记领导酒泉起义的彭铭鼎将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