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黄埔一期胡宗南在大陈岛
2018-10-28 20:38:32  来源:中国黄埔军校网  点击:  复制链接

  1950年底,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视察大陈列岛,在了解大陈前线的实际状况后,建议国府迅速整顿江浙沿海反共游击队,以为未来反攻大陆的前哨。于是在1951年,国府于大陈岛成立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指派秦东昌出任总指挥。秦东昌?台北的新闻界连忙打探秦东昌是何许人?其实秦东昌正是“西北王”胡宗南的化名。

  胡宗南,1896-1962,浙江孝丰人,字寿山,初名琴斋,后改公明,再改宗南。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第一师师长、第一军军长、第十七军团军团长、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官、第一战区副司令官、司令官,抗战胜利后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西北区剿匪总司令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川陜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国防部西北指挥所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代理长官。1949年所部于成都会战失利,胡氏退往西昌,1950年西昌失守,经海南岛来台。

  1950年3月胡宗南来台后,经汤恩伯之安排暂住花莲。5月,监察委员李梦彪等46人以“胡宗南丧师失地,贻误军国,依法提出弹劾,以肃纪纲,而振军威”为由,联名弹劾胡宗南。弹劾案一出,胡宗南赶返台北,邀约旧属盛文、罗恕人等代拟自辩书,并由亲信联络江一平等一百零八名立法委员上书陈情。后经国防部军法处审理,获得不起诉处分,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亦申覆胡宗南失西北、弃西南,“历经战斗,并未处置乖方,应免议处”。

  雷声大雨点小的弹劾案结束了,而胡宗南也意志消沉,接连婉拒了当局为他安排的职位。1951年3月,胡宗南忽奉总统令出任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胡宗南初亦不受命,后经行政院长陈诚当面劝说,方决定前往。胡宗南在致蒋经国的信中曾提到,“弟之所以来大陈,为欲求一可死之地,免在台湾而陷于自杀的悲惨之局,为共匪所笑!”“大陆边缘策动作战,可死之机会正多,而赎罪之愿望可达”。化名秦东昌,以示不忘当年西安寓所东仓门一号故居,立志雪耻复仇,暗寓“不忘在莒”之意。

  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未成立前,大陈列岛各游击队及情治单位共有38个单位之多,互不统属,各自争雄,甚至有恃力兼并,劫掠别队财务者。游击队的成份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抗战时期的游击队,胜利后并未全部解散,仍保留组织者;二是帮会,主要为上海一带的清帮;三为各县自卫队、警察自卫队等。游击队总人数约二万三千人,散布于浙江东南沿海各岛。

  胡宗南受命后,于五月底亲拟报告,呈送陈诚,意欲将游击部队编组为三个野战挺进中队,施以必要之军事战斗技术及敌后游击技能,深入浙闽赣苏边境,建立基地,以响应迎接反攻大陆国军。同时组织领导班子,迭派钟松、沈之岳、李奇英、张政达等多人前往大陈,访查实况,搜集情资。1951年9月9日,胡宗南率副总指挥钟松、政治部主任沈之岳、总参议兼代参谋长冯龙等多人,于基隆港搭乘203号登陆艇北航下大陈。

  胡宗南到下大陈后,首先巡视各岛,安抚军心,接见各游击队司令,同时申明纪律,严禁兼并及互相攻伐。胡宗南以下大陈为市集所在,不利治军,遂于11月迁往上大陈。国防部并先后派遣四个军官战斗团进驻上大陈(第一战斗团团长周志道、第二战斗团团长孟广珍、第三战斗团团长王靖之、第四战斗团团长任柱桂,各团辖三个大队,每团约千余人),然不久第一、三两团即调返台湾。

  1951年12月,国防部核定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编制,并于当年底编组成立。西方公司亦于上大陈成立前方机构,并于1952年1月底与总指挥部组织联合办公室,联系合作。

  在整顿番号庞杂的游击队方面,胡宗南于1952年2月开始整编,将游击队编组为六个突击大队,一个海上突击总队。第一大队驻上下大陈,大队长王相义;第二大队驻南麂,大队长徐骧;第三大队驻渔山,大队长王枢;第四大队驻一江山,大队长王华;第五大队驻披山,大队长陈和贵(先)/黎克强(后);第六大队驻上大陈,大队长程慕颐;海上突击总队共有二十八艘各式船艇,下辖六个艇队,总队司令先由海军驻大陈巡防处处长招德培兼任,后由夏季屏接掌。

  当时大陈守军,外围是游击队,上大陈是军官战斗团,下大陈是海军陆战队。游击部队因武器装备陈旧,缺乏训练,不符胡宗南对共军展开整体战的标准,于是1952年1月成立东南训练团,调训班排级干部三百余人,并于各连队设立政工人员,实施政治教育,并喊出“冲锋在前,转进在后,重伤不叫,轻伤不退”的口号,勉励游击部队英勇作战。1952年3月11日,奉准成立东南干部学校,以钟松及西方公司大陈负责人Varnson为副主任,李惟锦为教育长,队职干部由陆战队干部组成,教官则由军官战斗团中军校毕业军官担任。9月15日东南干部学校正式开学,胡宗南强调,东南干部学校将担负打回大陆的任务,并以“一无所有,有的是赤胆忠心;一无所求,求的是反共复国”作为东南干部学校的精神标语。

  为实施所谓的党政军总体战,1952年胡宗南奉总统令兼任浙江省省主席,1953年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派胡宗南兼任浙江省党务特派员。在沈之岳的协助下,胡宗南着手进行行政及党务工作。首先在下大陈成立浙江省政府,随即重划行政区,将浙东沿海岛屿划分为温岭、临海、玉环、平阳等四个县及渔山、竹屿二个管理局。进而推动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如建立户政制度,实施地方自治,设立地方行政训练班,改善环境卫生,铺设道路,建筑码头等。在当时财力物力的限制下,胡宗南对大陈的建设是颇为用心的。

  在胡宗南出任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的两年中,先后亲率部队对大陆沿海展开突击行动,与共军争夺沿海岛屿大小战斗共三十九次,其较着如白沙、南北麂、黄礁、鸡冠山、大小鹿及羊屿之役。1953年6月24日,人民解放军炮击积谷山岛(距大陈14公里),国军守军为战斗第二团之一大队(实仅八十九人)。当解放军炮击时,胡宗南即命海军第十五号舰巡逻还击,然无法遏制共军火力,两小时后,岛上工事及电话线路几近全毁,解放军于十八时抢滩登陆,守军虽奋勇抵抗,仍无力击退来犯共军,胡宗南虽令陆战队驰援,但因行动迟缓,积谷山遂告失守。

  解放军进占积谷山,使大陈海面处于共军炮火射程之内,西方公司眼见共军已迫近大陈门户,于7月12日全部撤离。台北方面,除国防部派员调查外,陆军总司令孙立人亦于7月8日前往上大陈,与美军顾问团商议尔后大陈之防务问题。结论是大陈防卫作战,须由海空军与守军密切协调配合,而现有之指挥组织、后勤补给、及部队素质均无法负荷大陈岛的防卫。同时台北亦传出须撤换胡宗南,美军顾问团方同意派遣正规军进驻大陈的流言。于是国防部决定撤销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改为大陈防卫司令部,以刘廉一中将为司令,调胡宗南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上将衔顾问。胡宗南在日记中,对大陈的人事异动留下如此记载,“完全系周(至柔)萧(毅肃)之阴谋,以顾(问团)向周要派部队增援大陈,必须调某人回台为辞,欺蒙极峰,要挟批准”。

  然当刘廉一率幕僚人员及46师进驻大陈岛时,方才发现胡宗南并无意交出指挥权,胡宗南表示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虽已撤销,但浙江省政府仍在大陈,正规部队进驻,正好可让他毫无后顾之忧的率突击队展开游击作战。最后,蒋经国衔命前往大陈劝说,胡宗南方于1953年8月19日偕秘书长、医官、及卫士三人,黯然乘舰返回台北,留副总指挥钟松办理移交。

  1962年2月14日清晨3时许,胡宗南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荣民总医院,当天下午,蒋中正总统于国军干部会议上说道:“胡宗南同志已经在今天去世了……。大陆沦陷前后,他曾屡次写信给我,说至今还没有能够求得一个死所,其意若不胜遗憾者。后来当他在大陈调职的时候,他又写信给我说,今后我恐无死所了!宗南同志现在竟未能如其所愿,使他自己的生命得到一个轰轰烈烈光荣战死的死所,实在令人追思不置!但他死已附于正气之列,自不失为正命,亦可瞑目于地下了。”

  胡宗南辞世三十年后,当年在永寿舰上与胡宗南并肩作战的海军中尉赵玙,在传记文学中写下了极为生动的回忆。

  “时在41年(1952年)5月14日,浙江省台州海面,水不扬波。当夜十一时正,江浙总部一艘机动艇,由上大陈岛山湾内驶出,贴靠锚泊湾口的海军永寿舰,一位着中山装人物,领先跨上舰尾甲板。另有三位穿草陆色粗布军服,不佩符号,不戴领章的反共游击健儿,跟随登舰…。秦东昌率众兄弟出击,拉海军入伙,完全采取游击队打仗模式,不按作战常规,既不须作战计划,也不见书面指令,永寿舰王代舰长(王椿庭中校)只获得片断口头传示:江浙总部当晚发兵登陆黄礁岛。永寿舰为旗舰,开道兼护送船团到登陆发起线,并实施敌前扫荡目标区。胡宗南坐镇永寿舰压阵……。凌晨四时正,永寿舰距黄礁两千码,停俥,开始用两座双联四十公厘快炮对岸作地毯式扫射。……永寿舰向岛上冒火舌,正是游击健儿的航岸运动时刻。胡宗南就在炮响后,步出舰长室,站在室外甲板。海天漆黑,曵光炮弹在夜空构成的密集光弧下,胡将军注视着,他看不见船团,也许不想看到什么。……当黄礁岛的面貌在晨曦中清晰的显露,胡将军步上驾驶台。……王代舰长递了一顶钢盔给胡宗南,又递给他一具双眼望远镜。……身材不高的胡宗南,察觉四周护壁妨碍水平视界,自然的踩上驾驶台正中隆起的一块小圆平台。平台上矗立着电罗经复示器,是笔者(赵玙,航海官)的战斗岗位。……小圆平台边沿或可挤几个人,但只够航海官一人回旋运转。胡宗南把它权充看台,站定后,黄埔听训的老底子毕露,几个钟头不换腿的架势。……突然间,炮弹呼啸声划过长空,几乎同时在船两侧水中爆炸,弹着点离舰数码。……永寿舰受到炮轰,加速之航外撤,外撤途中,岸上射来的炮弹始终罩顶,虽未命中,偏差有限,射速也不慢。……这短短几分钟内,胡宗南像是没有听到身旁炮弹爆裂声,有没看见左右前后弹着激起的水柱。他长长的眉毛低垂,凝视着前方,一片空白,周遭没有事物进入他的眼帘,仍是原先那副石膏神态,无从描述那种老僧入定的境界,有出世的感觉。……炮弹掠过人身的片刻,驾驶台官兵难免缩头缩脑,……笔者虽挺着脖子,起初数秒钟,炮弹呼啸声仍逼人颈骨僵直。瞟了胡宗南一眼,有奇特的感受,炮弹不再让人头皮发麻。…胡宗南僵立驾驶台直到下午四时收兵,未曾移动,亦未出声,只有他随身对话机,噪音依旧。漫长的时刻,西线无战事的沉闷,多种感触,掠过笔者心头。忆当年绾毂陇蜀,俯视中原,堪称西北雄藩,国之柱石。此刻局促小兵舰驾驶台,与一个素昧平生的海军中尉比肩,以雄才大略,指挥不足三百人众的杂牌游击登陆,既不能命,又不能令,难道是自动请缨?或受贬充军?荒岛隐姓埋名,莫测高深。从他迷惘的眼神中,一个海军小中尉,不晓得从哪个角度去透视。……一年后,胡上将发动另一次登陆战,称鹿羊之战。……胡宗南同乘齐司令旗舰南下。……这次登陆作战,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形同夭折。直得一提的是齐鸿章司令,似乎没有摸清胡上将心思,旗舰始终远离大鹿四千码。……齐司令维护长官安全的一片好心肠,才是胡宗南的最大悲哀。当年决战中原,其后崩溃川康道上,数十万大军的死活及个人的命运,全掌握在这位‘西北王’手中,由他主宰。哪知今日浮桴于海,任凭海军小老弟摆布,无置喙余地。两度兴兵突击登陆共军岛屿,俱非层峰策动或诱发,胡宗南为什么要陷自身于失控的困境?岂是交出性命,让上苍去处理?……”

  附录一:

  李梦彪弹劾胡宗南全文

  本院前以积弊不除,难期振作,曾向政府提出纠正。旋据行政院三月九日咨覆,内开,监察院之纠正案,切中时弊,应由院及有关部会首长,切实查照办理,以振纪纲,而挽颓风等语。似乎政府整顿纪纲,已有决议。乃观其措施,除将李延年交付军法外,而对受任最重、统军最多、莅事最久、措置乖方、贻误军国最巨之胡宗南,一无处分,殊深诧异。查胡宗南以师长进驻陜甘,洊至专阃,地位不为不高;畀以防共戡乱保卫西北之事权,责任不为不重;军政大权,一手操持,大小军官,由其委任,倚畀不为不专;关中控制延绥,绾毂陇蜀,俯视中原,有若建瓴,形势不为不要;平时养兵四十五万,部队不为不多;新式武装当全国三分之一(各仓库所储其数尤多),配备不为不精;国家所给饷项,未欠丝毫,地方供应粮秣,十足输纳,加之临时征之又征,借而又借,军需不为不裕(国防部、财政部、粮食部、田粮处皆有帐可查)。三十七年冬夏,两度征调民工,环绕西安省垣,挖掘三五丈宽深之壕沟一百六十里,沿壕一带,地垒相望,即其司令部四周,莫不修筑工事,用民不为不劳(三十八年五月十八退出西安时,民工尚在机场周围工作)。自驻军西北,以至放弃,将近二十年,莅事不为不久。夫胡宗南受如此之重任,据如此之形势,有如此之兵力,茍能措置有方,保此雄藩,岂惟作西北之长城,亦且为国家之柱石。不料三十八年五月十八日竟放弃西安而去。使其放弃之动因,果受优越之匪势所压迫,而作有计划之撤退,犹可言也。乃为匪谍李茂堂所中,虚声恐吓,不曰匪军六十万渡河而西,即曰三十万人已抵泾河北岸。胡宗南不察虚实,遽作走计。地方人士公推代表,请其勿信谣言,轻弃重地,陜西之人非尽聋瞽,如此匪势,岂无闻见,坚不采纳。五月十八日天甫黎明,乘机离去省垣。二十二日中午十一时,匪方政工人员始至。匪兵到者不满千人,直至六月初旬,徐向前一股窜入,匪焰始张。然使胡宗南当时识破匪情,立行反攻,犹可扑灭,或联合青宁陇东各军,同心协力,比肩作战,亦足以遏止凶锋。乃胡宗南虽应青宁军团之约,共取关中,迨青宁军锋已抵咸阳城下,连电催促,胡部行至盩鄠一带,按兵不前,以致青海骑兵,丧身于渭河者,达一团之众,此军既败,而关中区域,遂全部沦陷矣。

  兰州围急,马步芳部队浴血苦战,日夕呼援,迄不一应,兰州既陷,宁青继之。是西北之丧失,虽非胡宗南一人之罪,而胡宗南实负最大之责任。政府不加罪责,复畀以川陜边区,使胡宗南感激奋发,于此时重新布置,南倚巴山,北据秦岭,扼兹山岳地带,尚可以作巴蜀之屏藩。但匪兵之进扰乃在陜南,既不为长久固守之策,又不为从容撤退之谋,一闻匪至,又弃陜南而去。据目睹者言,仓皇凌乱之情形,其非预有计划可知。陜南既失,政府又委以西南军事任务,且以最后反共基地之西昌畀之。拨军机二十架归其控制,责任何等重大。四川情形固甚复杂,然胡宗南月向四川索三十五万人军粮,则其势尚不为弱,使胡宗南善于应用,早为布置,何至一败涂地。乃当将士舍命疆场,前仆后继,军情正万分紧急之际,遽于十二月二十二日,由成都飞往三亚。主帅既去,各军因之解体,或死敌,或溃散,或投匪,或被俘,或引部而打游击,十余年所养之大军,一朝俱尽。胡部覆没,川军继之崩溃,共匪于十二月三十日侵入成都,四川大局,遂不可为矣。胡宗南到西昌后,其所措置,尤为乖方。师长田中田不甘随赵子立降匪,率其所部,转战千里,由川东而至松潘,伤亡虽仅存数百人,而反共意志益坚,战斗益力。其后会合胡部由川西退下之陶庆林、任显峰、张天霞等团总,约三千余人,率之进攻,于三月五日收复康定、泸定,并进驻二郎山等处,以为恢复天全、雅安之计。中央曾有电嘉勉。胡宗南乃于此时,置田中田于不理,又不以人枪最多、战斗力最强之陶庆林升师长,而以最弱之张天霞充任,以致陶庆林将兵撤退,匪趁虚而入康定,遂于三月二十五日复陷于匪。又川康一带反共志士纷起游击,以子弹缺乏,向胡宗南请求补助,胡宗南不予立时延见,即见亦不三四言,便向其要计划,以为准驳。虽以富有号召力量之羊仁安,亦仅给枪十枝,其它可知。迨其去时,始下手令,发给枪枝,皆不及具领,为匪所得。游击队首领唐式遵,羊仁安诸人,以缺乏武器,兵败身歼,而政府所希望最后一线之大陆,至是丧失无余,其贻误军国之罪,岂属寻常?或谓胡宗南派别观念最深,凡非己之嫡派,皆在不信任之列,何况地方人民所组织之游击队,又心所不喜,纵能力战,不为补充。其调遣部队,任意分化,致使军师旅长,无法直接指挥。又谓其总部多有共区份子渗入,固胡宗南飞三亚后,盛文坐镇成都,乃其司令部竟有开会商议集体投降之事。又谓胡宗南所部号称四十五万人,实不及半,空运西昌,仅只两营,犹月向政府所十万人军饷。又谓胡宗南飞出西昌之日,下午二时,召集地方士绅,声言决与城共存亡,乃于六时而去。凡此种种,胡宗南犹可借口,无可查考,以自规免,而不知其不能逃责者,国家岁靡巨饷,为胡宗南所养之数十万大军,今皆何在,所畀予之军地,节节放弃,以至于寸土无存,丧师失地,事实昭然,全国之人,共见共闻,何庸更问其它。前齐晋之战,平阿余子亡戟得矛,犹以为耻,反而战死;荆吴之争,子曩以众寡不敌,全师而遁,恐人效尤,自请伏剑,楚君从之,以成其义。今胡宗南戟已亡矣,并未得矛,身已遁矣,师则覆没,既不能死绥已成仁,又不闻泥首以请罪,政府对之亦不闻有若何处分,是则令人不解。吾人固不愿拘古义以绳人,亦不愿作过份之苛责。念自东北失败以来,除张灵甫、黄百韬、李仲莘诸人自杀,太原将吏集体殉职而外,其它失守之官,偾军之将,并未闻一人有引咎之言,甚且以挫败之由,诿为奉令所致,亦不闻政府有惩罚之令,即有惩罚,不过撤职查办四字。以致丧师失地,覆辙相寻,大陆沦亡,实由于此。窃以为胡宗南者,自上尉连长,不三数年洊升少将师长,又不数年位至兼圻,军政大权,操于其手者十余年之久,受国家特殊之优遇,居军事特殊之地位,自当不同于凡众。失败之后,无待人言,应向政府自请议处,非惟有以谢国家,且使废弛之纪纲,由我而立,政府之威信,由我而尊,天下之人,孰不以胡宗南为知耻明义,乃竟不闻其有此也。政无纪纲,国无与立,诚如行政院谘覆所云。而整纲饬纪,非徒空言,要在功罪分明,赏罚平允。赏不为一人而私,罚不为一人而宽,然后赏罚行而人知激励。其在今日,关系犹巨,纪纲一立,军威丕振,大陆之复,可立而待。政府不予处分,岂以其飞出西昌,系有政府命令欤?而不知胡宗南应负重大之罪责,已定于弃成都、飞三亚之前。重以在西昌之措施,适足以促西昌之速亡。事实俱在,焉能为讳。将以全军覆没为无罪欤?何以激励军心,振作士气。将以为人才而欲保全欤?人才固宜保全,纪纲尤须尊重。政府不欲反攻大陆,除丑类而奠神州,奈何使纪纲不立!为国家前途计,理合依法提出弹劾,以肃纪纲,而振军威,是否有当,静候公决。

  提案人李梦彪等四十六人。

  附录二:

  立法委员江一平等一百零八人陈情书

  胡氏以孤军四应,转战数省,仍遵命令,扼守陜南。原拟加以整编,即顺江南下,直捣武汉荆宜,予匪以心脏打击;使此策果行,则胜败之数,仍未可知。乃因华中弃守,匪氛四溢,川湘各省,迭丧名城,川滇将领,复多携贰,彼时钧座亲莅成渝,力谋挽救,政府遂有调胡部援川之令。胡氏忠国忠党,是其天性,拥护领袖,尤出至诚,此时遂不得不移江汉之师,赴成渝之急,明知大军转进山区,不易争取时效,但以抢救政府,护卫总裁均为大义所在,不敢不投箸而兴。此一时期,胡氏因爱护政府,效忠领袖,放弃成谋,移师入蜀,凛凛大义,甘蹈危机。律已郭汾阳、浑碱之尊重朝廷,岳忠武、吴玠之倡导忠义,其心其志,未可以成败之迹论之。溯自东北沉沦,平津告急,公卿将帅,相率言和,贪懦之徒,更多变节,以致人民惶惑,战士躇蹰,傅作义之卸甲,即其时也。迨华中不守,湘赣随之,政府再迁,川滇迭变,其间失地丧师,叛国降匪者,何可胜数?在全国鼎沸之日,大陆糜烂之中,独以数千里赴援之胡宗南部,则责以制胜出奇,全师保地,揆之情势,宁有可能?至胡氏内抚戎行,外应强敌,忠贞之志,百折不挠。所部备历艰危,辗转奋斗,军师团长伤亡至数十员,迄今参加游击者尚有参谋长罗列等多人,是其忠诚感召,故能众志同心,劲草疾风,时穷节见,虽无显绩之呈,已收默化之效,其崇尚武德,发扬军魂,求之当今,洵为硕果。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8-10-28 20:43: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黄埔一期杨其纲评传

下一篇:缅怀关麟征将军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