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6月16日,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一所新型的陆军军官学校。虽然校名曾多次变更,但由于校址设在广州东郊的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几十年来,这个名字一直振动着中国人的心灵。人们敬仰它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佩服它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它所培养的毕业生影响了中国的命运。鉴于黄埔军校在中国军事史上的显赫地位以及它在推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人将它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相提并论,并称世界著名的四所军校之一。
与中国的其他军校相比,黄埔军校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军校,其地位是无可替代,也无需争辨的。但从世界范围看,黄埔军校何以被称之为世界的著名军校呢?本文拟以世人公认的对人类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这三所著名军事学府作参照,从横向作比较,粗略地阐述黄埔军校成为世界著名军校的理由。
一、校史悠久是最基本的共性
世界上著名的军校大多都有历史悠久这一共同的特点。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校史都超过200年;俄罗斯的伏龙芝与中国的黄埔军校也都有80多年的历史。时间的积累,岁月的沉淀,使这四所军校都有成为世界著名军事学府的最基本条件。
1、美国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西点的校史几乎与美国历史同龄。早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开国元勋华盛顿就认识到西点在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在他的监督和领导下,西点很快被建成一座先进的能够互相支援的防御要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华盛顿越来越感到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的迫切性,他说:“我一直认为这样的一所学校对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1]他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军队来保卫刚从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下挣脱出来的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在选择校址的问题上,西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争中突出作用而首当其冲地得到了人们的垂青。1801年12月30日,美国众议会通过一项有利于军事学院组建的动议。1802年3月16日,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美国第七届国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一项法案,明确规定:组建独立的炮兵部队和工兵部队,以取代原来的炮兵与工兵混编的部队;工兵部队“必须驻扎在西点……还应成立一所军事学院;工兵主任兼任军事学院院长;陆军部长被授权购买必要的教学物资”[2]。同年7月4日,也就是美国独立纪念日这天,美国第一所军事院校——美国军事学院(USMA)正式在西点成立。首任校长乔纳森?威廉斯少校是名科学家,他的叔叔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闻名世界的《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博士。作为一名科学家,威廉斯首先开设了数学和自然与实验哲学这两门课。1803年又增设了法语课和军事艺术课,这使西点军校一开始就建立在正确的学术基础之上。
西点军校的传统成形于塞耶任校长期间,以此之前,西点军校的发展方向仍在古典的斯巴达模式[3]与雅典模式[4]之间摇摆。塞耶在出任西点军校校长后,针对当时西点的实际情况,实施行之有效的改革,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西点传统,人们称之为“塞耶体系”。该体系的主要包括西点军校所实施的纪律、塑造品格所采用的模式、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开设的课程等。塞耶的改革使军校很快走上一个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的标准军事院校的正轨。到1820年,西点军校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塞耶出任军校校长达17年之久,为西点军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人们尊他为“军校之父”。
经过塞耶的改革,西点军校的教育模式和办学理念日臻成熟。但美国内战之后,西点军校由于骄傲自满,无视武器装备的更新所引起的作战样式的变化,无可奈何地步入了停滞不前的时期。到1919年6月,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校出任西点军校第31任校长时,西点军校的前途才露出新的曙光。麦克阿瑟是西点最年轻的校长,这位1903届的西点高才生带着重振西点的使命走马上任。他首先改革军校的办学宗旨,提出今后军校所培养的人才除必须具备传统的基本军事素质外,还必须对人类情感的形成有深刻的理解;必须通晓世界和本国事务,并对指挥心理变化的每个方面有更全面的认识。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麦克阿瑟果断地进行了改革,使西点这所百年老校再次焕发出无法掩饰的青春和活力,为美国陆军培养出主流的军官队伍。1927年,西点军校被美国大学联合会承认。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批准西点军校有权授予毕业学员理学学士学位,准许西点军校学员享有罗兹奖学金[5]候选人资格。1935年,西点军校学员定额扩大到1960人。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为西点军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尽快培养更多的有能力带领士兵作战的初级指挥官,美国陆军部命令西点军校将学员定额由1960扩大到2496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点军校仍坚持不断地改革内部机制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2002年,西点迎来了她200周岁的生日,这所经久不衰的军事学府总是充满活力,永葆青春。
2、跨越四个世纪的老牌皇家军事学府-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是由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和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合并而成的。该校的历史悠长且较为复杂,其产生的背景可追溯到18世纪初。当时世界军事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后装线膛枪炮的问世和大量装备部队的组建,各国开始重视培训掌握新武器装备的技术军人。于是,英国早期的现代军事院校就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737年前后,英国皇家军队首次有了自己的炮兵部队。然而掌握炮兵知识的军官却寥寥无几。于是1741年4月30日,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签署一份皇家文件:“如果能建立一所学校或者学院来培训皇家军队的那些没受过教育和缺乏经验的军官,使其掌握足够的数学知识来胜任炮兵和工程兵的职务,这将我们的军队大有益处。那样的话,在伍尔维奇有一处房子可作此用。”[6]于是,英国皇家第一所军校就在伍尔维奇(Woolwich)问世了。这就是现在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前身。创办之初,条件异常艰苦,乔治二世签署的皇家批文中提到的房子,实际上是战争时期用来存放火药和其他物资的旧车间和枪械实验场所。因为这一缘故,人们后来给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起了一个别号,叫“工场”(“The Shop”)。
由于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部队培养炮兵和工程兵军官。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英国不断的向处扩张,陆军参谋部认为很有必要建立一所培训骑兵和步兵军官的学校。于是,1799年约克公爵提议在白金汉郡(Buckinghamshire)的高怀可比(High Wycombe)建立另一所皇家军事学院。1801年该军校的首任校长来马察特上校(Le Marchant )在英国政府的批准下扩大了军校规模,并根据学员的水平分为高级部和初级部。1813年高级部的校址从高怀可比迁到法尔翰(Farnham),1857年又迁到桑赫斯特(Sandhurst)。初级部的历史开始于1802年,校址设在马洛(Marlow)。1812年该部迁往桑赫斯特。建校之初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情况与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的大致相同,都曾出现过资金短缺和教员不足等情况,使学校常常处于半瘫痪状态。[7]
1803年,英法之间再度爆发战争。为对抗拿破仑的几十万大军,英国急需补充大量陆军军官,这给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随着国家拨款的增加,校舍和学员人数也不断扩充。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胜利结束使学院又因国家削减军费和军官职业失去魅力而变得不景气。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桑赫斯特的在校人数曾达到近千人,伍尔维奇的在校生也曾达到340多人的顶峰。桑赫斯特和伍尔维奇这两所皇家军事学院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战争的影响,政治的波动和经济的起伏而摇摆不定,但却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1939年,英国政府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决定将伍尔维奇军事学院和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合并。但由于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致使伍尔维奇军事学院与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合并的事情就此耽误下来。二战中,桑赫斯特军事学院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停止了正常招生和常规教学,为全军部队开办短期军官培训班,课程侧重于射击、驾车和体能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共培训了15000多名军官,为保卫英国本土和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战争而耽误的两所军事院校合并之事随即启动。新的校名采用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47年1月3日正式开学,首任校长为弗朗西斯·R·马修斯少将。进入20世纪80年代,陆军军官培训学校和女军官培训学校也并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该校以稳健的步伐迈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3、与苏联同龄的红色军校-伏龙芝军事学院
前苏联第一所高等军事学府-荣获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红旗勋章、苏沃洛夫勋章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为前苏联武装力量培养大批造诣高深的指挥、参谋专业的军事干部。学院的诞生和全部活动都同共产党为建立和巩固苏维埃国家及其军队而进行的宏伟斗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至今已有85年历史。
1917年10月,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地主和资本家政权,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然而年轻的无产阶级政权却面临帝国主义和敌对阶级的包围,他们力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为此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正规军才能同国际帝国主义作斗争。而在建立正规军-工农红军的过程中,培养新型指挥干部就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苏维埃政府在解散旧军队的同时,没有急于撤销其军事院校,而是把它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准备在旧军事院校的基础上,创立工农红军的新型军事院校,为前线培养红军急需的军事指挥干部。然而在对尼古拉军事学院的改造惨遭失败后,工农红军只得白手兴家,建立自己的军事学院。
根据革命导师列宁的指示,1918年10月7日,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第47号命令,要求“1、……做好准备使总参谋部军事学院至迟于今年11月1日开学。2、总参谋部军事学院设于莫斯科。3、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编制按本命令执行。4、任命……安东?卡尔洛维克?克利莫维奇为总参谋部军事学院院长。5、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施训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总参谋部军事学院不仅应进行高等军事教育和全面专业教育,而且还应进行昼广泛的普通教育,以使学院毕业学员能胜任参谋和指挥职务,能对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国际政治的所有问题作出反应。’”[8]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所高等军事院校-工农红军总参学院于1918年12月8日正式开学。
新成立的工农红军总参学院在整个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期间,为作战前线输送了数百名经过培训的指挥人员和参谋人员。他们为建立和巩固红军,为保卫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战争结束后,学院对教学、科研和党政工作进行了调整。“1921年8月5日,奉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命易名为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附设高级速成班,培训高级指挥人员。
1924年4月,列宁的亲密战友,著名的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军事家、卓越的军队统帅和军事理论家、苏联武装力量的缔造者之一-伏龙芝元帅出任学院院长一职。在他的领导下,学院健全了体制,改革了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废弃了不必要的科目,加强了野外作业,发展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活跃了军事科学协会和研究生班的活动。伏龙芝的改革对学院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1925年10月,伏龙芝逝世后,为哀悼这位深受全院师生爱戴的院长,学院人员请求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他的名字为学院命名。11月5日,委员会批准了这一请求,学院正式更名为伏龙芝军事学院。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后,学院缩短了学制,同时积极参加建立莫斯科防区,教员们参加了首都民兵部队和歼击队的培训。仅1941年就为作战部队输送了11000名训练有素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9]。战后,学院广泛地开展了研究和总结战斗经验的活动,并且开始深入研究军事学术中的新问题,成为苏联最重要的军事科学研究中心之一。
鉴于伏龙芝军事学院为军队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该学院1922年荣获红旗勋章,1943年荣获列宁勋章,1945年荣获苏沃洛夫勋章,1978年荣获十月革命勋章。1991年12月,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学院也于1992年改称俄武装力量伏龙芝军事学院。1998年11月又改称为俄联邦武装力量合成军队学院。
4、中国第一所新型的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6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具有鲜明的政党特色。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故又通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它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发展轨迹,经历了各个特殊的历史阶段。
1924年初至1927年4月,称为是黄埔本校时期。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孙中山下令筹办一所新型的陆军军官学校,并指定广州黄埔长洲岛为校址,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
黄埔军校之所以是一所完全新型的军事学校,其理由有:第一,黄埔军校是为革命目的而创办的。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创办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危亡”[10]。第二,黄埔军校是“国民革命的军事训练机关”[11],是“压迫人们和被压迫人们相互斗争中的产物,漫漫长夜里的一个明星,一线曙光下的革命营寨”[12]。第三,黄埔军校实行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的方针,开创了中国新式军事教育的先河。旧式军事学校仅仅侧重于军事教育,要求学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不问政治为高尚”,把学生培养成机械执行命令的驯服工具。在军校中设有传播革命思想的政治课,培养学生的革命意识,提高学生反帝反封建的自觉性和斗志。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要求黄埔师生,“爱国家,爱百姓,不要钱,不要命”,“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13]。第四,黄埔军校还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制度,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制度,是中国军队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党代表作为国民党在军队中的代表,对军队有监察领导的权力,参加部队管理,向部队灌输国民革命精神,并承担保证完成训练及一切战斗任务的责任。军事首长的一切命令,必须有党代表列署方能有效。政治部是国民党在军队中的政治领导机关,是军事首长和党代表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的自理机关。黄埔军校继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后,建立健全了政治部的组织机构,制定了政治教育计划,对官兵实施政治训练。这一切对战斗的胜利发挥了极大的保障作用。由于政治工作在战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大革命时期,其经验被推广到整个国民军,各军普遍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制度。
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军校迅速发展成为体制健全、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革命武装组织,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先后在潮州、南京、长沙、武汉又设立了四所分校。黄埔军校学生在国民革命时期前后招收了6期,其中毕业4期。第5期在大革命失败时即将毕业。这5期学生,大都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成为军中的骨干力量。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蒋介石先后在南京、成都建立军校校本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败退到台湾,并在凤山重建了陆军军官学校。虽然延续黄埔军校的期数,但其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从黄埔军校的发展轨迹看,1927年后的黄埔军校,其领导权长期由蒋介石长期把持,使军校成为国民党的御用机构,所培养的将领在国民党军队中形成举足轻重的黄埔派系,成为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和控制军队的主要力量,也是国民党统治大陆22年以及败退台湾后对台湾进行统治的军事台柱。此外,黄埔军校还成为国民党创办其它军校的典范。1932年前后,国民党政府创办了一系列军校如:陆军步兵学校、陆军炮兵学校、陆军骑兵学校、陆军辎重兵学校、陆军机械学校等。它们不仅在教育体制等方面效法黄埔军校,而且其不少领导也是出身黄埔军校。
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也使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军事和军事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后,即借鉴黄埔军校的经验,创办了教导队和一些随营学校。毛泽东说,北伐时期有个黄埔,我们要办一个“红埔”,搞个培养干部的基地。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随即开办。1936年“抗日红军大学”成立,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的成功。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力量”[14]。因此,黄埔军校可以称之为中国近代军校的始祖,国共两党以后创办的各种军校虽然性质、路径各不相同,但始终源于黄埔一脉。
二、人才与英雄辈出是关键
光有悠久的校史不足以成就上述四所军校成为世界著名的军事学府,而这四所军校能屹立于世界著名军校的行列,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英雄与人才。
西点军校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不仅培养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而且还有很多人成为著名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作家、艺术家、工程师以及其他各类人才,被誉为“时代巨人的摇篮”[15]。
在军事领域,美军近4000名将军和历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都是西点的毕业生,其中最著名的将领包括威廉·T·谢尔曼、约翰·J·潘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小乔治·S·巴顿、奥马尔·N·布莱德雷、马克斯韦尔·D·泰勒、诺曼·施瓦茨科普夫等。目前,美国陆军的高层领导职位大多仍由西点毕业生把持。例如,美国陆军参谋长、美国陆军装备器材司令部司令、驻韩美军部队司令、驻欧美国陆军和第7集团军司令等,他们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西点毕业生。
在政界,许多西点毕业生在决策层一显身手,大展宏图。其中最令西点人感到骄傲的是产生了三位至高无上的总统:有“内战总统”之称的南部邦联总统杰佛逊·戴维斯;有“廉洁总统”之誉的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S·格兰特;有“风流总统”之名的第34任总统-怀特·D·艾森豪威尔。
在工商界,不少西点毕业生成了百万、亿万富翁或担任过数十家大型企业(如可口可乐、通用动力、司拜瑞资讯、杜邦化学等)的总裁。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有:军火大王亨利·杜邦、威廉·B·富兰克林、把西尔斯拓展为全美最大零售商的罗伯特·伍德、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总裁兰德·艾拉斯科、东方航空公司前任总裁,做过太空人的法兰克·波曼、国际银行主席奥姆斯特德以及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总工程师戈瑟尔斯等等。
在教育界,西点毕业生勤于著述,治学严谨,许多人如贝奇、本杰明·S·尤厄尔、詹姆斯·克拉克等,都成了著名的学术权威和大学校长。
在文艺界,西点毕业生辛勤耕耘,涌现出一批像忧郁诗人埃德加·爱伦·坡、天才画家詹姆斯·A·M·惠斯勒这样的著名文学艺术家。
在工程技术领域,西点毕业生涌现出许多像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总工程师乔治·W·戈瑟尔斯以及蒙哥马利·C·梅格斯、乔治·S·格林这样的工程巨匠。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庆祝西点军校建校100周年时曾这样评价西点军校:“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它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16]”除此以外,西点军校还为拉美国家和亚洲国家培养留学生,把西点的价值观念传向四面八方。这些留学西点的异国人回国后大都平步青云,有的登上了总统宝座,有的坐上政府部门的头把交椅,成为掌管要害部门的显赫人物。
自问世至今已走过了250多个年头的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也是因为培养出千千万万出类拔萃的军事指挥官而名闻世界的。罗伯茨、亚历山大和费斯廷等10多位英国陆军元帅都出身于此。他们当中有的功勋卓著,令人敬重;有的战死疆场,名留青史;有的海外担职,荣誉等身;有的身居高位,权倾天下。据英国官方统计,目前英军中80%的军官是由这里培训出来的。历史上,英国皇家陆军参谋总长多是由桑赫斯特的毕业生担任的。最值得一提的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杰出人物还有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著名军事家蒙哥马利。
伏龙芝军事学院之所以能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它在80多年的历史中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苏联人民在武装斗争中所取得的所有胜利,都同许许多多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生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学院走出的一批批“伏龙芝学院人”,有的日后成为蜚声海外的苏军统帅,有的成为骁勇善战的著名将领,约有700名毕业学员因在战场上指挥有方、战功卓著而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他们当中的佼佼者有:被誉军功彪炳的传奇元帅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在卫国战争中所指挥的一系列战役被苏军学术界作为高超统帅艺术范例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在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独创性地运用了城市作战的各种方法和样式,充分显示自己军事才干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元帅、一生90年中整整有70年从事戎马生涯的传奇式人物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元帅等等。此外,伏龙芝军事学院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了一些高级将领,他们当中的代表有:刘伯承元帅、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以及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等。
黄埔军校相对于上述三所军校来说是校史最短的一所,但从这里走出来的一大批杰出的军事指挥人才却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虽然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政党,但对国共两党的军事教育、军队建设以及中国政局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黄埔军校不愧于世界著名军校的美名。
首先,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育了一批办校、治校的军事教育骨干。在国民党方面,黄埔军校毕业生成为国民党军事教育骨干的不乏其人。如1947年,蒋介石免兼军校校长后,由首届毕业生关麟征担任校长。此外,黄埔军校9个分校的主任也大都是由黄埔早期毕业生担任。至于在中国共产党方面,有几百人如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在黄埔军校担任领导职务和教育训练任务。他们不但在军校出色完成了各自肩负的任务,而且积累了宝贵的建校、治校经验。这为我党锻炼出一批精通军事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官,为以后红色军校的创建奠定的干部基础。
第二,黄埔军校培养的学生,经过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的长期锻炼,在国共双方都生长出不少高级将领,成为国共两党所领导的军队骨干。在国民党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少将军官以上的黄埔师生有255人,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38人,中将159人,担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司令官和“剿匪”绥靖区最高指挥官的有59人[17]。在共产党方面,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授衔时,10位元帅中,有5位出身黄埔军校,10名大将中,3位出身黄埔;57名上将中,有8人出身黄埔;177名中将中,9位出身黄埔。此外,在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高级领导职务的将领也有近40人出身黄埔。由此可见,黄埔军校对国共两党军队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黄埔师生有不少成为国共两党政府的栋梁,对中国政局的发展影响至深。在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前,为蒋介石政府效力的黄埔师生有曾任交通部长的俞飞鹏,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国防会议秘书长周至柔,行政院长和中央评议会主席何应钦,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党政府副总统、“行政院”院长陈诚等。在共产党方面,全国解放后,黄埔师生曾担任过党政军主要领导职务的,有中共中央副主席3人(周恩来、林彪、叶剑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5人(周恩来、林彪、叶剑英、李富春、陶铸);中央军委副主席6人(周恩来、林彪、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国务院总理1人(周恩来)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人(叶剑英);全国政协主席1人(周恩来);外交部长、国防部长、总参谋长7人(周恩来、陈毅、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罗瑞卿)。
综上所述可知,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军政史上的重要地位,从这里走出的一大批人物对中国政局的影响也长达半个多世纪。
三、 推动人类历史发展是获世人认可的根本
光有杰出的军事将才还不足以称为世界著名军校。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德国军事学院也输送了一批批高级指挥官,但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法西斯的走狗,最终成为万人唾弃的战犯。他们不但没有为母校争光,反而使这两所著名的军事学府蒙受莫大的耻辱,使它们几经沉浮,至今已不复存在。由于可见,要称得上世界著名军校的军事学府,它所培养的人才,都必须对其本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美国内战即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美国人民要求的战争,它对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场内战是由西点人燃起,也是西点人扑灭的。以下一组数据充分说明,南北战争是一场名符其实的西点人垄断的战争:
北方联邦
上将 3
中将 1
少将 85
准将 205
共计 294人出身西点
南部邦联
上将 8
中将 15
少将 40
准将 88
共计 151人出身西点[18]
由此可见,这场战争中南北双方的将领几乎是清一色的西点人。战争中每次重大战役都有西点人担任指挥。在60次重大战役中,除5次外,所有战役双方均是由西点毕业生指挥。5次例外中,每次总有一方是西点毕业生指挥,5次中有4次是西点毕业生指挥取胜的。
历史的车轮以不变的节奏驶进了20世纪。对于全世界来说,这是最为变幻无常的100年。这个世纪,特别是前半个世纪也实在称得上是多事之秋。1914年、1939年分别爆发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这两次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从大战全面爆发到结束,历时整整6年,战火蔓延欧亚非三大洲,先后有61个国家,80%的世界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因此,这场战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遍布美国陆军的各个部队,在战场上有出色的表现。在北非的沙漠,西西里的群山,欧洲的大平原,太平洋的荒岛……处处都可见西点生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姿。战时任欧洲美军兼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太平洋盟军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第三集团军司令小乔治?巴顿、第一集团军司令布莱德雷、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以及中印缅战区总司令史迪威等威震敌胆的英雄在战场上打得轴心国部队闻风丧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发挥了自己应有作用,并成就为新一代的美军名将。
除了西点骄子在二战中有突出贡献外,桑赫斯特精英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1907年1月跨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大门的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在埃及战场上率领的英国驻中东军第8集团军打破了“沙漠之狐”隆美尔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扭转了非洲战场的局势。非洲之战结束后,蒙哥马利又与美国的巴顿将军协同作战,在西西里岛登陆,进军意大利。接着又率领盟军第21集团军完成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诺曼底登陆。此后转战西北欧,参与指挥了沙纳姆战役和阿登战役。鉴于蒙哥马利的显赫战功,1944年9月1日,英国王室晋升他为元帅。1945年3月,蒙哥马利再次率英美联军强渡莱茵河,并日夜兼程向波罗的海进发。5月,驻荷兰、德国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向蒙哥马利元帅投降。欧洲战场结束后,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国代表。桑赫斯特所诞生的另一位名人温斯特·丘吉尔则在希特勒军队准备横扫西欧的1940夏季,挑起了战时首相的重任,领导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并在不列颠之战中重创德国空军,粉碎了希特勒进攻英国本土的企图,使英国成为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大本营和解放欧洲的反攻基地。
伏龙芝的许多毕业学员如朱可夫、崔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等在伟大苏联卫国战争中率领部队、兵团和军团同德国法西斯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在一系列重大战役如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白俄罗斯、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中显示出卓越的指挥艺术和统帅才能,建树了卓越的功勋,表现出伏龙芝人应有的气慨,成为为苏军的统帅和高级军事首长。由于他们为国家贡献良多,并帮助邻国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使其多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以及多枚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红旗勋章及一级苏沃洛夫勋章。
如果说美国内战是西点人的战争,那么中国的内战则可以称为黄埔人的战斗。在大革命时期,黄埔人并肩战斗,参加了平定商团军、两次东征作战、消灭杨刘军、北伐等战争,并均以全胜的记录载入史册。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同学指挥国共两党的军队共同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取得平型关之战、台儿庄之战、反“扫荡”作战、1939年冬季战略性反攻、远征军入缅作战、长沙战役以及1945年大反攻等的胜利,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军。在第二国内革命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的黄埔人代表各自的政党在沙场上交锋,历经数次重大战役,中国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这种意义上说,黄埔军校及其培养的将领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综上所述,这四所军校自创立至今,所走过的历程中,有过辉煌,有过仿徨;有过挫折,也有过崛起,最终以最成功的军校屹立于世界军事教育之林。桃李满天下,业绩冠四海是这四所军校最突出的特点。他们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以及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成就世界著名军校的美誉。
参考书:
1、John Smyth:Sandhurst-The history of the Royal Military Academy,Woolwich,the Royal Military College,Sandhurst,and the 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 1741-1961
2、John Grant,James M.Lynch,and Ronald H.Bailey: West Point-The First 200 Years
[1] 杲晟编著:《雄魂——西点军校纪实》,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第12页。
[2] 萧石忠、王淑梅编著:《二十世纪著名军校》,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3页。
[3] 斯巴达模式是指崇尚高尚的战士理想,即严肃简朴、恪守纪律、战友情谊、献身国家、英雄业绩和热爱荣誉。
[4] 雅典模式是特别强调文化和学术。
[5] 罗兹奖学金是19世纪英国企业家、探险家、政治家和殖民主义者罗兹所设,专门资助西方各国的青年学者到英国的牛津大学学习。美国政界和学术界的不少领袖都是罗兹奖学金的获得者。
[6] 原泉、新民主编:《外国著名军校》,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70页。
[7] 参考John Smyth:Sandhurst-The history of the Royal Military Academy,Woolwich,the Royal Military College,Sandhurst,and the 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 1741-1961
[8] [苏]п.В.梅利尼科夫、В.Г.列兹尼琴科著:《伏龙芝军事学院》,军事学院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第7页。
[9]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上),战士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239页。
[10] 姜廷玉、黄亦兵主编:《黄埔军校百将传》,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6页。
[11] 1926年10月3日的中国共产党通告,转引自姜廷玉、黄亦兵主编:《黄埔军校百将传》,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6页。
[12] 熊雄:《告第五期诸同学》,转引自姜廷玉、黄亦兵主编:《黄埔军校百将传》,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6页。
[13] 姜廷玉、黄亦兵主编:《黄埔军校百将传》,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6页。
[14]姜廷玉、黄亦兵主编:《黄埔军校百将传》,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8页。
[15] [美]赖德·杜尼嵩著、陈山译:《西点军校领导魂》,花城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7页。
[16] 樊高月著:《西点军校》,海南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第8页。
[17] 袁伟、张卓主编:《中国军校发展史》,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291页。
[18]杲晟编著:《雄魂——西点军校纪实》,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第148页。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1-08-07 15:54: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共在黄埔军校中的宣传工作
下一篇: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始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