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外部建筑介绍
前往黄埔军校的新洲码头
渡轮一个小时一班,小船则是一直停在码头上等客人的
这些小船为游客提供水上旅游的服务
校本部码头
远看军官俱乐部和校本部码头,隐约可见孙中山像
军官俱乐部就在校本部码头旁
黄埔军校校门及两旁哨兵亭
黄埔军校门口的百年老树
军校大门
军校大门的风格确实相当朴实,即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石雕玉琢,而且不是高大壮观,只见在洁白的粉墙上连着尖顶的校门,简简单单地挂上一块题写着校名的横匾。与现在一些机构的大门相比还是有点寒碜,但是正是从这一校门中走出了举世闻名的军政要员,影响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格局。
正门对着波光粼粼的珠江,视野十分开阔。每日夕阳渐渐西下,长洲岛上一些锻炼的南海舰队海军士兵跑步从门外经过。
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个大字,是清末才子谭延岂先生所书。谭先生的文学造诣很高,他的书法走笔,在浑厚中透着娇媚,刚健中带有骨肉。有人赞他所书写的“陆军军官学校”这几个字有颜筋柳骨又风姿透逸。走进军校大门,在二门右侧的墙壁上,挂着据说为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二门门口也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对联言简意深,令人油然而生征战沙场的豪情。据说当时在黄埔军校里,到处都张贴着这种宣传革命、鼓舞士气的对联,如“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等。使人一进军校就强烈感受到他的革命激情。而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不忘先生教诲,军校师生改用总理遗嘱中的两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为对联,成为师生们为国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座右铭。
孙中山曾多次从此门进入军校视察,大门的两旁粘贴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大门在抗战时被日军炸毁,1964年在原址上重建。
孙中山纪念碑位于八卦山山顶-孙先生铜像巍然屹立于高山之巅
孙总理纪念碑
黄埔军校后山是八卦山,八卦山顶建有孙总理纪念碑,在巍峨的纪念碑上塑有孙总理铜像,是为纪念军校总理孙中山而建立。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军校师生无比悲痛,纷纷以各种方式悼念伟大的领袖。
1928年孙总理纪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上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铜像面向珠江和黄埔军校,铜像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1930年5月梅屋庄吉将铜像护送来广州,安放在40米高的碑座上。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背面为总理像。从山底到山顶修了阶梯走道,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孙总理的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四个石材大字。经过七十多年沧桑,星移斗转,而孙先生的铜像依然站立在高山之颠,巍然屹立,俯视着中华大地。他身披大衣,若有所思的昂然神态,让人肃然起敬。从山下往上望去,登山的台阶相互交叉,与平台相连,与铜像结合,恰好构成一个文字(铜像是“文”字的一点,平台是一点下面一横),暗含着孙文之意。
珠江边的黄埔军校俱乐部外景
军校俱乐部
军校俱乐部1930年5月建成,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林则徐焚鸦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油画;礼堂悬挂廖仲恺、朱执信、史坚如等名人像。俱乐部规模颇大,可容数千人,是师生集会、演讲、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的场所。该楼后遭日军飞机轰炸,多处损坏。解放后曾加改造,经1993年修上缮,已恢复原貌。
军校俱乐部当年称为大礼堂,可容纳千人,建成时已有舞台。大礼堂常用于开大会、上课和文艺演出。据一些军校校友回忆,国共两党著名活动家经常来这里演讲或授课,也多这里举行,大礼堂是名符其实的宣传革命思想的课堂。
礼堂舞台正中悬挂着孙中山的戎装照,照下为总理遗嘱,四周为国民党领导人的画像。整个礼堂布置得庄严而政治气氛浓烈,但当时一些清党大会也是在这里举办,许多被逮捕或受清洗的共产党员也是从这里被解除武装,捆押上船。到现今,参观俱乐部的人们总有种百感交集的情绪在其中。
黄埔军校孙总理故居外景
黄埔军校孙总理故居寝室内景
孙中山先生故居
军校俱乐部附近是孙中山先生故居,故居正面对着珠江,原是广东海关黄埔分关旧址,称为学海楼。当年孙总理和夫人每每到黄埔军校视察军事教学工作时,总在此留宿,故居有两层,外面是花园,楼里面有总理卧室、会客室等布局,现在已经按照当年原样保护起来。1952年重修。
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
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
从黄埔军校沿江边往西走,就在珠江岸边有一座凯旋门式的建筑,拱形的门口庄严壮观,其琉璃瓦顶同样极具民族特色。这就是在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
东征烈士墓园正门纪功坊
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园区
东征烈士墓园是安葬军校在东征等战役中牺牲的516位烈士遗体的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面积5万多平方米,气势宏伟,1926年6月落成,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
东江阵亡烈士纪念碑
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从珠江边直达半山腰。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记陈列室。
东征烈士墓
从高大庄严的牌坊往上走,沿着古朴寂静的墓道,可以来到凝重的烈士墓园。这是在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统一广东,对陈炯明叛军等军阀进行了讨伐,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在历次战斗中,军校师生也付出巨大的牺牲,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就是为了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而建立的。1925年建墓时,正是国共两党合作为革命共同奋斗的时期,两党精英同集军校,为统一和巩固广东政权誓同生死,冲锋陷阵,并同眠在这里。东征烈士墓,可说是难得的两党英灵共葬的墓冢。
校墓
走在静寂的墓园里,游人很少,路边还有些苍苍点点的青苔。正值金秋时节,墓园内的小叶按树缀满黄花,山坡下遍洒金黄,满山灿烂的雏菊,就在这无人的下午悄然绽放,年年岁岁,日日月月,陪伴着长眠在长洲热土中的战士们。
在主墓西侧,有一条林荫小道通向校墓,墓中埋葬着墓中的17名国民党将校。
黄埔军校学生墓群和学生墓群的介绍碑文
北伐战争纪念园区
在长洲平岗,在一片郁郁葱葱的青松翠柏掩映下,矗立着一座高达十米的花岗石纪念碑,1926年,东征战役胜利结束后,随后爆发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军校许多负责人出任国民革命军的重要职务,他们英勇战斗,出师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扫荡中原,歼灭了不可一世的吴佩孚、孙传芳的几十万大军,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却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而告一段落,也因此,纪念碑上所刻记的烈士名单也就有选择。大部分共产党员烈士的名字却未能刻记下来,造成了永久的遗憾。
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
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
这一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学生而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
1984年后,经多次维修,恢复了原貌。
黄埔公园凉亭
军校不断壮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学校还在长洲岛上依山傍水、风光旖旎之处开辟了四个公园,包括中山公园(孙总理纪念碑山脚至珠江边)、仲恺公园(东征烈士纪念坊内)、黄埔公园(又称中正公园,在现黄埔造船厂办公楼至牛傍山)、济深公园(北伐纪念碑南,现成为黄埔造船厂宿舍区)。
济深公园
1928年11月始建,以副校长李济深的名字命名。当年,这里地势高昂,林茂景幽,古木参天,气象恢宏园内林茂境幽,登高望远,长洲景物尽收眼底。因时光流逝,环境多以变迁,但林茂境幽不减当年。北伐纪念碑、教思亭已经修复,另外两个空架据说是为了建“迎日亭”和“爱晚亭”,只建了框架就了停下来;但也有说是有意造成这样,用以祭祀天地用,但具体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也无人说得清。大门两旁门柱遗迹犹在,仍可依稀追寻昔日风采。
黄埔公园
建于光绪年间,大门挂有两广总督岑春煊写的"黄埔公园"牌匾。山上山下,古亭远眺,珠江帆影、鱼雷局、柯拜船坞尽入眼帘,赏心悦目。民国年间,孙中山曾在公园欢迎国会议员。当年孙中山先生来黄埔进行革命活动,多次落脚在黄埔公园,他曾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护法演说,接受大元帅印,指挥舰队反击叛军。1926年军校将公园改建为中正公园。遗址以改观,留有两个古朴山亭,旧貌犹在。黄埔公园在革命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公里中的中正楼也将作为长洲的主要旅游景点。
黄埔军校游泳池
游泳池
就在军校俱乐部西侧,因为军校学生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性,为适应战争的需要而建造了这样一深一浅两个游泳池,东为深水池,西为浅水池,后又在两池之间的空地上修建了一排简易房子作更衣室经维修已初步恢复历史原貌。在当时经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建成这样的游泳池确实是高瞻远瞩的。但由于长期废置,早已没有当年的风貌。
大坡地、白鹤岗炮台
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
1884秒年 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建,是长洲要塞的组成部分。白鹤岗炮台在长洲炮台中规模最大,是司令的指挥台。每逢军校盛大活动,炮台即鸣炮以壮军威。随着军校发展,大坡地炮台和沙路炮台曾作军校的营房、课室和训练场。大坡地炮台还作军校禁闭室,关押过谋杀廖仲-的嫌疑犯。经数十年风雨,炮台现以残破,但主体建筑犹存,正在修复中,不久即可重展英姿。
珠江边黄埔军港停泊的中国南海海军军舰
黄埔军港
黄埔军校的东侧目前建有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港,从远处可以遥望海军的一些中小型舰艇停泊在港内。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1-08-07 16:03: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黄埔军校校名与校址变迁略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