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关于上海南市难民纪念碑的随感
2020-01-07 14:14:14  来源:微信公众号老周望野眼  点击:  复制链接

  2015年,我读到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和美国学者阮玛霞(Marcia R. Ristaino)撰写的关于1937年到1940年间,上海南市难民区的相关研究书籍和文章,对这个话题引起很深的兴趣。作为一个上海人,此前我竟然从未听说在南市还有这样一个收容了30万逃难国人的难民区,更不知道有一个独臂神父饶家驹(Robert Emile Jacuinot de Besangne)。2016年我在公众号写了一篇《饶家驹:方浜路的辛德勒》,希望我的读者能够了解南市难民区和饶家驹神父的事迹。近几年南市难民区和饶家驹被更多的人知晓,电视里播出了相关的纪录片,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里树立了饶家驹神父的铜像。1940年饶家驹离开中国时,难民区里的中国人曾以人手一块砖头的方式为他的纪念碑奠基,但因为历史的原因,这座纪念碑直到两年多前的2017年底,才在城隍庙里树立起来。两年多来,我一直想去看一看这座纪念碑,但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没能成行。元旦期间终于进了城隍庙,找到了这座上海人的生命之碑。

  上海南市难民区纪念碑

  找到这座纪念碑,说起来有点周折。我先在手机导航上搜寻“上海南市难民区纪念碑”字样,根据定位来到了城隍庙附近。上海的老城隍庙区域不大,南门进北门出,总共也就几十米,方圆大概两亩地吧。可就在这两亩地大小的区域里,手里拿着手机导航,我还是找不到这块纪念碑。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准备到庙外头去找的时候,在山门边上的一角,发现了这座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山门东侧

  纪念碑碑额

  碑文

  碑座

  上海南市难民区的英语名字是Safety Zone of Nantao,也叫La Jacquinot Zone,直接用了饶家驹的名字。上海南市的英文名字“Nantao”,说起来蛮有意思的,其实是“南岛”的音译,本来并不包括老城,指的是法租界以南、老城厢东南的这一块华界区域,因为位于法租界的南部,形状像一座岛,所以称为“南岛”。辛亥革命以后城墙拆除,城里城外融为一体,所以南市整体就被外国人称为“南岛”了。

  “Nantao”(南岛)示意图,后来南市区被称为“Nantao”

  1937抗战军兴,上海沦为战地,租界成为孤岛。来上海逃难的难民不知凡几,人人都想逃进租界,但仅有少数人能如愿。绝大多数无权无钱的普通人,只能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随时可能成为枪炮下的冤魂。饶家驹神父1913年来上海传教,担任过徐汇公学、震旦大学的教师。在一次实验中不慎爆炸失去了右手,所以被称为“独臂神父”。淞沪会战爆发后,饶家驹举起他仅有的一条手臂,建立南市难民区。从1937年11月9日到1940年6月30日,难民区运作了32个月,这个二战中最早、最大的难民区,保护了30万难民,创造了难民救助的“上海模式”。这一模式后来被推广到南京、汉口和欧洲等地。二战结束后,饶家驹赴柏林从事善后救济工作,救助曾是敌国的德国民众。1946年9月10日,饶家驹在柏林去世,终年68岁。现在他的墓在柏林,墓碑上有四个汉字:“仁者爱人”。

  饶家驹(1878-1946)

  饶家驹在和日军协商难民区事宜

  在这块好不容易找到的纪念碑前,我伫立良久。很惭愧,作为一个上海人,作为一个抗日战争后逃难来上海的“新上海人”第三代,在很多年里,我并不知道有“南市难民区”的存在,更不知道饶家驹这个名字。新年到了,城隍庙的香火特别盛,一千多平方米的狭小区域里,有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文昌殿、关圣殿……等等,中国传统信仰体系中的诉求,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应的神祗。相比之下,南市难民区的纪念碑很寂寞,我在这里站了大概有十分钟,几乎没人朝这里看一眼。来了一对北方口音的学生,在纪念碑前取香,看我正在拍照,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南市难民区纪念碑,抗战期间曾经保护过三十万难民,两位学生好奇地停住脚步,拿出手机拍了张照,对我说:“谢谢”。

  “劫后余生” 抗战期间媒体对南市难民区的报道

  上海城隍庙山门

  上海城隍庙的山门上有四个大字:保障海隅,字是明朝时的上海知县冯彬所写,原匾早就无存,现在看到的金字是1994年上海城隍庙恢复开放时,根据历史照片重新书写的。上海本来是“海隅”,海边一个小小的角落。因缘际会成为国际性大都市。这座城市是有灵性的,不管来这里的人身份、地位、背景、贵贱、贫富……都能在这里站住脚、生住根,尽管是海边一隅,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但是,看着寂寞的南市难民纪念碑,我还是有几分疑惑。难道它不应该建在更醒目的地方吗?难道它不应该接受人们更多的敬礼和赞美吗?难道,参观这座纪念碑,不应该是免费的吗(尽管城隍庙的门票只需十元)?要知道,当年要进上海南市难民区,可是不需要收费的啊。

  城隍庙山门顶部的雕塑

  南市难民区内正在吃饭的难民

  寂寞的纪念碑、热闹的城隍庙

  纪念碑上的“饶家驹”字样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1-07 14:21: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从《未曾忘记》到《无名之辈》

下一篇:日本需要的是自省——重看老电影《人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