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岳阳市地方史编纂委员会编著的《中共岳阳市地方史》第一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第四编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之“第十五章 实行战略转变坚持长期抗战”之“第四节 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之“五、南下支队离湘北上”,有这样的介绍:
“(1945年9月)12日,南下支队主力部队进入江西萍乡。15日由浏阳进入平江长寿的九岭山下宿营。16日,在长寿与嘉义之间渡过汨罗江,进入谢江的周方和横江,18日到达三墩。这时,敌九十二师尾追而来,梅仙、南江都有了顽军,因而改道经梨树坳、柘庄、上大洲、板江,19日进入岳阳县境,经月田、国清门到毛田宿营,然后继续北上……北上途中,南下支队……顺利通过顽军设置在临湘桃林至(湖北)通城的公路封锁线。当部队英姿飒爽地经过羊楼司附近村庄时,驻在这里已投降的日本兵,向这支英雄的八路军部队立正敬礼。……”
1944年4月,日军为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政府军丧师失地。为了深入敌后,在华南建立湘粤赣边的五岭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决定派遣八路军359旅的一部南征。南征的部队被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大队”,简称“南下支队”,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这年11月9日,南下支队5000余人离开延安南下。
在王震、王首道的率领下,南下支队经过5个月的艰苦转战,于1945年3月23日晚经湖北通城进入湖南省平江县。部队入湘后,南下支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南下支队在湖南艰苦转战的半年间,转战了平江、临湘、岳阳、湘阴、浏阳、长沙、宁乡、湘潭、湘乡、衡山、衡阳、攸县、耒阳、资兴、汝城等19个县,解放了一些县城,建立了平江、岳阳、湘阴等县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游击根据地。7月上旬,南下支队主力继续向南进军,9月进入湖南与广东两省交界的五岭山脉,准备与坚守广东的东江纵队会师,共建华南抗日根据地。后因国内局势变化,他们放弃了这一计划,北返中原,于9月20日从临湘撤出湖南。南下支队从延安南下,至1946年10月重返延安,历时两年,途经8省,与敌人发生大小战斗300余次,冲破敌伪顽军100多条封锁线,行程2万余里,被毛泽东誉为“第二次长征”。
南下支队主力部队北撤,经过了现属湖南省岳阳市的平江、岳阳县、临湘市等地,当时国民党顽军对他们围追堵截,情况非常紧急。对此,笔者还没有见过比较具体的记叙。幸运的是,前些年笔者先后拜访了长居岳阳市区的两位同乡同村的老前辈——岳阳县毛田镇原赵塅村(现属毛田镇道仁村赵塅片)的李文(1926年4月-2016年3月)老人、杨里仁(1929年10月19日-2020年5月)老人。在对他们的访谈中,笔者捡拾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碎片,其中就有南下支队在岳阳县毛田宿营、他们两人为南下支队带路到临湘羊楼司的难忘经历。
现在,两位老前辈均已去世。兹将他们两位与南下支队的情缘整理出来。在他们的回忆中,出现了笔者在有关的文章、著作中没有发现的一些历史细节。
一、李文与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情缘
2015年2月9日星期一,笔者在岳阳市区东茅岭附近东井岭的一家老旧小区采访了李文老。
李文,又写作李云。李老的叔父李晋秋曾任湖南省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李晋秋后回岳阳县城(今岳阳市区)居住,1945年在竹荫街开办了泰城书店(又名泰成文具纸张书局)。李晋秋与准备和平起义的岳阳县县长许新猷是老同学和亲家,1949年参加了岳阳地下党的秘密外围组织——解放社。为顺利开展迎解工作,县长许新猷将泰成书店确定为迎解工作的活动中心点,并任命李晋秋为县政府民政科科长。因此,李晋秋是策划岳阳县和平解放的重要人物之一,是岳阳县和平解放的有功之臣。当时李文在书店当伙计,也是解放社的社员,见证了岳阳的和平解放。中共岳阳市委党史办编辑、易惠明主编的《湘北迎解风云》一书中,刘洪源写的《岳阳解放社的斗争情况》、李中榜写的《岳阳工商自保队》两文中都提到了“李云”,即“李文”(分见第46、75页。1997年12月印行)。解放后,李老先后在岳阳县百货公司、岳阳市纺织品公司等工作,担任过副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获得特等奖一次,并在1958年入党。
笔者在调查的时候,从他身上挖掘了一段重大的史实:他在大约在1945年4月看到了南下支队(当时称“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贴出的布告,初识了南下支队;令人没有料到的是,不到半年也就是在日本宣布投降后1个多月的时候,李老与北返宿营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相遇,第二天为他们带路,将他们从岳阳县的毛田送到了临湘的羊楼司。
1.手抄八路军南下支队的布告
那是1945年古历三月(4月12日-5月11日)的一天。李老到临湘县(今临湘市)的白羊田有事,回来时在岳阳县的甘田铺上(排头屋,现属于公田镇)屋檐下的椅子上坐着休息。这时,来了岳阳县政府的几个官兵,穿着服装带着枪。队长(排长)看见前面的墙壁上贴着一份什么纸质的东西,就要手下的人把它“戳掉”,于是一个当兵的就去把它扯了下来,纸被扯成了几块丢在地上。另外,李老还在周围看见了一些进步标语,如“反对蒋介石、薛岳”“联合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成立临时民主政府”等。
过了一会儿,这些官兵都走了,李老就把他们扯下来的纸都捡起来。原来是以“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的名义发布的布告,原文是从右至左、从上往下写的,还署了王震、王首道的名字。
布告说:
去岁湖南沦陷 日寇肆虐横行
皆因抵抗不力 政府抛弃人民
本军奉命援湘 消灭万恶敌人
实行统一战线 团结一切好人
工农商学各界 军队地方士绅
不分阶级党派 皆愿相见以诚
一致联合对敌 展开民族斗争
独裁贻误国事 专制违反民心
惟有迅速改革 方能耳目一新
实行三民主义 恢复中山精神
建立联合政府 制止一党横行
取缔贪官污吏 扶持好人正绅
厉行减租减息 改善社会民生
取消苛捐杂税 买卖务求公平
反对强迫兵役 欢迎志愿从军
保障人权财权 维持社会安宁
严惩汉奸特务 悔过可以宽容
中国有共产党 华北有八路军
遍布大江南北 则有新四大军
广东广西一带 抗日起义纷纷
德寇正在瓦解 日寇亦将土崩
苏联英美中法 保障战后和平
世界进步很快 中国岂能后人
愿我三湘子弟 一致义愤填胸
起来保乡卫国 充当抗日英雄
倘有汉奸国贼 敢于阻扰军容
自当痛击不贷 勿谓三令五申
特此恺切布告 仰各一体遵循
司令 王震
政治委员 王首道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三月日
李老并没有把它丢掉,而是把它带回家里。回来后,李老还把布告的内容抄了下来,他还把它们都收藏起来。那些标语,也应该是南下支队写的。
但南下支队的布告和李老收藏的报纸、两块现洋等,在土改时被抄走,而那时只有妻子刘娭毑在家,李老则在岳阳城里工作。
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南下支队)司令部发布的布告
2.为宿营的官兵服务
1945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四)的晚上,一支部队来到李老家所在的畈屋和周围的老屋(赵家塅)、二头岭、水庙坳等屋场驻扎(前面3处都曾属原赵塅村,最后一处曾属毛田村,现在都被铁山水库淹没)。他们一到畈屋,就用铁灶铜锅做饭炒菜,还拿了李老家的两节莲藕。这天晚上,他们的菜是一锅油豆腐煮粉丝。部队还请李老吃饭,他没有吃。饭后他们还在这里找了酒,用来捋脚。据说他们那天走了80里的路,是从小港那边(今属毛田镇)过来的。其间,一个穿着毛蓝制服、布扣子、身挎驳壳枪、口音是本地的人找到李老,请他找一间好一点的房子,要有床铺,还要比较安全。于是,李老就在他叔父仲权家找了一间房子给他。李老说他后来猜测这个人可能是周继佶,他当时任岳临县(原岳阳县、临湘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游击总队长(解放后曾任兵器工业部机械部长等职)(注)。不久,来了一名个子较高的人住在这里。他穿白衣、口袋里插了一支钢笔,应该就是部队的首长。他躺到床上,不久就陆陆续续有人喊“报告”后进来,交给他一些用竹片(或木片)夹着的密件,请他批示。在堂屋的匾额上,还有人用粉笔写了一个“司”字,大概这里就是司令部。而最初找李老的人,李老后来猜测他应该是警卫员。后来,屋场的堂屋包括中、上堂屋和横堂屋,都睡满了官兵。
3.为北返的南下支队带路
晚上,警卫员还找他,准备请他第二天带路去临湘。但李老当天上山打柴火时一个脚趾头被人弄伤了,警卫员怕他走不了,就不要他带。于是警卫员又找到李的叔父仲元,请他带路,但他叔父身体不行,路也不熟,所以叔父硬要李老带路。最后李老决定还是自己带路,因为他年轻,脚不碍事,甚至他还走给一个领导看了,领导看他还可以,于是决定由他带路。
第二天半夜,官兵们就起来了。他们吃早餐时也要李老吃,但他没有吃。饭后鸣哨集合,大概有一个连的人。出发时天还没有亮。另外,部队还带了一顶三人抬(前面要两人、后面一人)的篼子轿,但这时里面并没有坐人,由畈屋附近土地冲的李品三等两人抬着。但到了英桥的湾头(今属毛田镇)后,部队又找了一个年轻人抬轿,换回了品三爹。
在孟城(今属毛田镇),他们听到了一阵步枪子弹射击的响声,但部队继续向前走,并未散开追击。他们穿过了三十里无人烟的黄泥岭(大概在今詹桥镇黄泥村)。在临湘渔潭(大概在今临湘市忠防镇渔潭村)过铁路时,已经投降、正在守路的日军还向他们敬礼。
晚上,他们到达了临湘羊楼司的黄淇(大概今黄金村)。这时,还有日军在烧屋。他们在竹山宿营,搞饭吃。饭里有谷粒(只用风车吹掉了糠,未破壳的谷粒没有用竹筛筛掉),菜是炒南瓜。他们很晚才休息,李老一晚也没有睡多少时间。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部队的领导请他回来。开始,一个人给了他200元的关金券作为报酬,部队领导知道后说给少了,他又给了200元。他走出不远,就碰到了本屋场的李遇初和老家附近老屋(赵家塅)的李新洲,李新洲的袋子里还装了锅巴饭。原来他们也是随部队送东西来这里的,但部队没有给他们工钱。所以,一同回来时在路上他们就用李老的钱。在半路上,他们碰到了4个穿便装的国民党游击队员,其中一个头上还包着围巾。这些人盘问了他们,还搜了身,幸好没有搜出什么,其中一个还说:“他们大概是抓的夫”,也没把他们怎么样。
家里人开始听说他被部队带走了,吓得要死,说:“咯何得了!”看到他平安回来,还得了钱,才放下心来。
李老说,为部队带路的这一天刚好是中秋节。后来李老才得知,这支部队就是北返的八路军南下支队。这一奇遇,在他心目中显得格外珍贵。
李老的叙述是否真实?笔者后在曾任南下支队政委的王首道著的《忆南征》(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第2版)之“十六、北返途中”里,找得相关内容:
“(九月)十八日四时继续北进,十二时达到(平江)三墩。这时,前后侦察部队同时报告:顽九十二师正向三墩尾随而来,前进方向之梅仙、南江桥都到了敌人。部队因故改道经梨树坳到达上大洲。为了迅速摆脱敌人的堵击和追击,第二天三时出发,继续紧张的急行军,经板江、月田、国清门到茅田宿营,当天走了八十里山路。……
二十日二时,部队出发,拂晓前顺利通过了顽军设置在通城至桃林的公路封锁线。前面就是粤汉铁路,火车的轰鸣声阵阵传来。部队静悄悄地在夜色掩护下向蒲圻行动。侦察员报告:前方羊楼司西北大小村庄都住满了投降的日军,今晚路过此地前往汉口集中遣返回国。日军发现我们是八路军,非常害怕,以为我们是来缴械受降的,一再解释说他们是被解除了武装的日本兵,正准备回国去,请求我们优待。王震同志为了顺利通过铁路,命令参谋和翻译前往日本兵驻地宣传我军对投降日军的政策,并交涉过路。当我们通过日本兵驻的村子时,日本兵向我们立正敬礼。我指战员们英姿飒爽地从日本官兵面前走过,深感中国人民作为胜利者的光荣和骄傲。……”(第168-169页)
平江县党史办原主任凌辉先生著的《平江抗日战争史》(第157-158页。北京图书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主要引用王首道的《忆南征》的相关内容,也有类似的记述。
李老的回忆与上述记载是基本吻合的。如两文中的“第二天”即19日,“板江”在今平江县境内,“月田、国清门”在今岳阳县月田镇境内,“茅田”即今天岳阳县的“毛田镇”。同时,李老的回忆还有更多的细节和其它内容,如这一天是中秋节、部队还带了“篼子轿”等等。他似无虚构的必要。
李文老在受访后小憩
二、杨里仁送南下支队去临湘
2017年国庆假期中的10月6日星期五,笔者有幸在岳阳楼区螺丝港30号的楼区政府家属区东单元4楼西边拜访了杨里仁夫妇二人。
解放前,杨老读过私塾、放过牛,同家人跑过兵。岳阳解放后,杨老参加了毛田乡政府工作,与国家领导人毛致用是同时代参加革命工作的土改干部。1953年,岳阳县委组织部培养第一批区乡干部入党,杨老是第一批入党对象。杨老后担任岳阳瓷厂的党支部书记兼厂长,使瓷厂成为当时全省、全地区和全县工业战线学大庆的一面红旗,为岳阳瓷厂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岳阳市地方工业战线的传奇人物。文革中,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岳阳瓷厂在杨里仁的带领下,成为全省、全地区和全县工业战线学大庆的一面红旗。当时的地委、县委把瓷厂作为工业学大庆的典型培养推广,号召工业战线“远学大庆,近学瓷厂”,省内外很多地区和企业纷纷前来该厂参观学习。1977年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在北京召开,杨老代表岳阳瓷厂,与时任岳阳地委副专员李西尧、岳阳市市长罗仲柏、长炼党委书记李兴等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并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杨老后任岳阳市经委副主任、岳阳市南区人大副主任等职(首届岳阳市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至1988年退休。鉴于以前我从李老那里挖掘到了南下支队的历史,于是我试着问他是否听说过有关八路军南下支队的事,他说没有听说过。但当我说起南下支队就是王震领导的部队时,他说他还为他们带过路,与李老有着相同的一次经历——为南下支队带路去临湘县。另外,我还有一个重要发现——杨老的妻子粟如英娭毑,竟然是共和国10名大将之首的粟裕的堂妹!
杨老十五六岁时的一天下午,杨老刚从大塅渡头港(今属岳阳县公田镇)的姑妈家走人家回到楼冲杨家的家里,家里人就要他帮着晒茴丝、花生。这时,来了两名军人把他带到不远处的二头岭(笔者二舅父家原来住在那里),原来这里驻扎了很多军人。
第二天还没有天亮,他们带着他离开去临湘。一早到孟城,在那里打了仗,还有女兵唱歌。再到黄淇(大概是今临湘市羊楼司的黄金村),在那里弄中饭吃,是几个人一起自己弄的。
天快晚了,到万山(外山)桃树坳(今羊楼司镇桃树村)。那里有一条港,那边有日军。此时,王震司令从轿子上下来,刚好看见了杨老,于是就问:“小鬼是从哪里搞来的?”听说是从岳阳那边搞来的,于是就写了一张条子,说要快送回去,于是派了3个兵送他回来。3人把他送到黄淇、黄泥岭(大概在今詹桥镇黄泥村)后,就问杨知不知道回去,因为他们要随大部队行动,去迟了怕赶不上。杨说知道大概的方向,于是他们要杨老将条子放在鞋子里,怕路上有人搜查拿走。后来果然遇到王翦波的兵搜查,幸好没有发现这张条子。随后,他走暮登岭、詹家桥等回到家里。他这才知道,他娘把眼睛都哭肿了。但遗憾的是,王震写的这张条子没有保存好。
他说,二王的部队在杨家附近活动时还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原来道仁小学附近(现属毛田镇道仁村道仁片)的佘幼清听说二王部队的事情后,就在墙上写下了“打到二王”的标语。这事被南下支队知道了,还派人找到他,说了他一顿。
不过,他对这两天的具体时记不太清楚了。但对照前面李老的回忆,他被南下支队找去应该是在9月19日下午,为部队带路应该是在20日。
杨里仁老在家中
关于杨老与南下支队的情缘,岳阳市岳阳楼区退休干部徐志林2019年9月5日、10日在“美篇”上发表的《金鄂山上“不老松”》一文中,是这样写的:
“杨老的家乡在原岳阳县毛田乡仁义村,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就热爱劳动,勤奋好学。十三四岁时,遇到王震将军率南下支队经过岳阳,杨老硬要跟着部队去当兵打仗,因年纪太小,王震将军写了一封信,派三个战士将杨里仁送回老家。信的大意是,回家听父母的话,等长大了再来参加革命队伍。杨里仁将这封信交给了母亲,后来信找不到了,不然,这封信可作为革命历史文物保存。”
尽管我的调查与徐老所写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杨老同南下支队去了临湘羊楼司,是确凿无疑的。
注 据笔者查找资料发现,李文的推测可能有误。时任岳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岳临县游击总队队长的周继佶,已经率部同南下支队的第六支队(杨宗胜部)及左钦彝部会合,先行北上鄂豫皖边区,10月3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庙基湾才与南下支队主力会合。但又有资料介绍,
10月3日与南下支队主力会合的是新四军五师。待考。
【作者简介】
李耕拓(1966年3月-),男,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人。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湖南省)湖湘文化与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科普作家,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成员。已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书籍、网站上,如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百科知识》、《小百科》、《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上海的《语文学习》和《咬文嚼字》、《中学科技》、山西的《语文教学通讯》和《语文报》、《科学之友》、陕西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中学生物教学》、天津的《青少年科技博览》、湖南的《湖南教育》、《初中生》、《科教新报》等,发表教研论文(涉及小学的语文教材和初中的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学、生命与健康常识等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大学的语文、历史教材,乃至对《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等权威工具书的纠错等)、新闻作品、文史作品、科普作品、诗歌等,约500篇首。其中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二等奖、优秀奖等奖项;多篇科普作品荣获省市一、二等奖,并有多篇被杂志、网站转载,有的被选作阅读练习题和中考阅读试题。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参加国家级研究课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工作,参编其调研成果丛书岳阳市综合卷(1卷)和专题卷(两卷)共3卷(修订版)以及湖南省专题卷《湖湘的“南京大屠杀”》,并任副主编之一(其中在《湖湘的“南京大屠杀”》一书中任第一副主编),现大都已内部出版,有的将正式出版。此外,担任学校学生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或社长10多年,指导社员和班里学生在国家级和省、市、县级报刊、书籍、网站上,发表诗文作品约260篇首,其中多篇首获国家、省、市级奖。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5-24 15:09: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