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恺棠,字“悌之” ,1910年10月20日生于江西省龙南县东门河背(现龙南镇金水社区)。1915年,谢恺棠的胞弟谢树华刚出生不到1岁,谢恺棠之父谢世发就赴粤参加革命,此后杳无音讯。1922年(第一次)北伐大军经过龙南,谢恺棠的母亲在亲友家避难时又不幸染病身故。时谢恺棠只有12岁,其弟8岁,兄弟俩相依为命,随叔叔谢世鑑生活。兄弟俩逆境中长大,此后双双投身革命洪流,胞弟谢树华曾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8师24团团长,1938年在抗日武汉会战中牺牲。
谢恺棠自幼聪明好学,6岁入私塾读完三字经上下论,后入县立小学,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赣南中学,毕业时适值国民革命军北伐,当时革命思潮澎湃,谢恺棠受影响也开始向往革命事业,乃投笔从戎,于1928年奔上海投入陆军第五师,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9年2月起担任第五师26团7连排长,以忠勤英勇为长官赏识,仅3年(1930年2月)升任为第五师26团9连上尉连长,旋鑑于国父“革命事业在于高深的学问”之明训,即放弃现职,于1930年秋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黄埔军校第八期),接受革命教育之洗练,受训3年(1930年3月至1933年5月,期间1930年7月至1933年12月任第五师补充团连长),1933年5月20日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黄埔军校第八期)一总队步科毕业,由于才华出众,成绩优秀,被派到洛阳分校任教官四年,即1933年12月任洛阳分校军官训练班少尉见习;1934年3月任洛阳分校军官训练班少尉队长;1935年3月任洛阳分校军官训练班中尉队长;1937年2月任洛阳分校军官训练班上尉队长;1937年8月任洛阳分校入伍生团上尉连附。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爆发后,作为军人的谢恺棠有着中华男儿的血性和铮铮铁骨,即便舍弃性命,也要把国家民族大义放在首位,认为“军人事业在战场”,不以官职之高低之意,1937年请调陆军第74军第51师工作,12月任第51师305团少校团附,全心投入抗日为前线服务。从此,谢恺棠的军旅生涯最辉煌的篇章——为民族抗日而战,拉开了序幕。八年全面抗战,谢恺棠一直在第51师工作,由于忠勇善战,屡建奇功,战功卓著,初获团长倚重,继获师长王耀武和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之激赏,职务由少校团附、营长、副团长、团长而遂级提升到第51师少将师长。谢恺棠荣耀在外时,每遇到乡人求见,必会热情款待,且尽力帮助解难,博得乡人称赞。
谢恺棠为人忠厚,律己严谨,带兵带官均以“诚信”二字为依据,不居功、不诿过,明耻教战,着重人格的培育与感召。对部属之照顾,付之以爱心,彻底服从命令,经济清白,升迁有序。故统率大军,官兵精神融洽,凝聚力强,战斗意志高昂,能发挥最高的战斗力量。献身国家戎马30余年,尽忠尽职,始终如一,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功勋,曾获陆光奖章两座、光华奖章一座、忠勤奖章一座、抗日胜利奖章一座,并多次得到何应钦、罗卓英、王耀武、张灵甫等上司的重赏,称谢恺棠为智勇兼备,军人之楷模。
抗战八年期间,谢恺棠历任51师305团少校团附、306团少校团附、153团3营少校营长、153团中校副团长、152团中校团长,随74军51师征战沙场,参加了华中正面战场所有会战,哪里有大仗,哪里有硬仗,哪里吃紧,哪里就有74军51师勇猛矫健的身影,74军以出色的战绩获得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的“抗日铁军”称号。每仗谢恺棠都身先士卒,浴血拼杀,连续八年对日血战,曾多次负伤不下火线,取得了辉煌的抗战功勋。先后参加的抗日重大战役有:豫东会战、南浔线会战、高安会战、南昌西山之战、上高会战、长沙一、二、三次会战、浙赣线会战、常德会战、鄂西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等,小仗不计其数,可谓身经百战。
(一)大战豫东
谢恺棠在参加的对日抗战豫东会战首次战役中抢救忠骸有功。1938年5月13日,151旅乘火车抵达砀山,适逢日军小股部队作试探性袭扰,旅长周志道命令302团派精兵150人截击。夜间,302团团长纪鸿儒挑选150名士兵组成敢死队,星夜兼程急进,向日军营地发动突袭,歼敌百余人,而敢死队仅余20名生还者。次日,日军大部队从永城来犯,与豫东兵团各部发生激战。时任51师305团少校团附的谢恺棠随张灵甫305团乘第二批火车及时赶到,立即加入战斗,与友军联手抗敌。51师防守砀山,掩护大军西撤,与敌激战三日,306团营长李宝践阵亡,305团营长陈传钧负伤,51师伤亡官兵约200余人。28日,51师加入对河南开封三义寨日军土肥原部队第二师团之攻击,以302团正面攻击,305团配合助攻,第一次攻击虽一度冲入寨内,但很快被日军火力打回去,于是纪鸿儒和张灵甫两位团长整理部队之后,再次进攻。双方杀声震天,两军绞杀在一起,炮火浓烟遮天蔽日。日军利用气球上升,指挥炮兵轰击,国军伤亡惨重,302团团长纪鸿儒身先士卒,带头冲向日军时,不幸被日军击中,身负重伤,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牺牲前曾劝勉部下:“勿已我死为念,弟兄们努力杀敌”。入晚战事暂停,谢恺棠奉副旅长张灵甫命令组织敢死队,并亲自担任队长,拼命冲入日军阵地,抢回纪团长遗体,于万分危殆中达成任务,受到上级嘉奖。当时张灵甫见到纪团长遗体,抱尸痛哭,尽显袍泽深情。俞济时和王耀武闻讯后悲痛不已。
(二)万家岭大捷
1938年7月,在江西德安万家岭战役中,时任51师305团少校团附的谢恺棠参加了围歼日军106师团,夜袭张古山核心阵地的血战。8月22日,日军台湾步兵旅团进抵鄱阳湖畔,在舰炮的掩护下,在星子以南的隘口登陆,第51师153旅就在原阵地阻击日军,激战半日,将其击退。9月1日,51师153旅赶抵瑞昌战场的东嶺就地占领阵地,10月7日,51师受领了攻占长岭和张古山的任务。张古山山势陡峭,又有日军约800人顽强坚守,51师对张古山最初几次进攻均告失败。张古山是万家岭战场的制高点,日军占据着张古山,就多了一道阻击国军进攻的天然屏障,反之,若打下张古山,则不仅彻底封死了第106师团的生路,而且可以居高临下直逼日军的核心阵地,因此,张古山的得失,关系到围歼106师团的成败。况且,张古山地势险要,日军又是强固坚守,光靠强攻难以成功。正当51师师长王耀武焦急时,153旅旅长张灵甫主动请战,献计从山后偷袭,王耀武当即命令张灵甫率153旅主攻张古山,并把151旅302团配属给他,作为预备队,让他指挥3个团主攻张古山。傍晚时分,担任主攻的305团已经挑选出精兵500人组成突击队,张灵甫亲率突击队从山后偏僻小道袭占张古山,一夜之间,153旅攻占了最难克服的万家岭的战场制高点。当晚,日军就拼凑兵力,反扑张古山,305团伤亡惨重,预备队全部用尽,连长以下军官,大部分伤亡,但还是保住了阵地。次日拂晓,20多架日军轰炸机把张古山阵地炸成一片焦土,从远处望去,张古山笼罩在浓烟火海之中,就像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在敌机的猛烈空袭下,305团伤亡极为惨重,官兵伤亡大半,305团团长唐生海、营长胡雄均负重伤,代团长于清祥阵亡,为避免更大损失,张灵甫不得不把305团残部撤下张古山。10月9日,51师挑选精兵400余人组成敢死队,身为305团少校团附的谢恺棠加入了51师组成的敢死队,当晚在旅长张灵甫的率领下,先将张古山主峰四周的日军悉数扫荡,继而向日军主阵地猛攻,经过两小时肉搏,终将日军全部消灭,夺回了张古山。随后两军在张古山上展开拉锯战,这一夜双方反复争夺达五次之多,张古山数次易手,双方均死伤惨重,尸体布满了山坡,鲜血浸透了泥土,因此,日军胆战心惊把张古山称为“血岭”。天亮后,日军又集中千余人反击张古山,以500人攻长岭。13时,张古山、长岭间隘路被日军突入,激战1个小时后,增援部队到达将其击退。至此51师终于牢牢将阵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堵死了106师团的生路。张古山一战,毙敌3000多人,但51师也付出了重大代价,其中伤亡最大的305团撤下阵地时约只剩一个连的兵力。可以说,没有张古山争夺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万家岭大捷。
(三)南昌会战
1939年3月20日,日军发动南昌战役,以101和106师团向南昌进犯,106师团一部强渡修水,攻陷奉新,逼近高安,大有席卷赣西北之势。3月25日,正在湖南休整的74军奉命将51师以汽车输送到高安,占领祥符观、杨家坊、熊村之线阵地。4月21日,王耀武率51师一马当先,抢先出击,谢恺棠随305团攻击高安城北及西门,颇为顺利,到22日中午,日军在城外的4个坚固据点,被51师攻克了3个,下午2点,305团向高安开进,先占领太平村。26日午夜,305团3营攻占了高安以西的姚村,2营也一举攻占高安城北制高点,立即居高临下以轻重火力向城头山上的日军猛烈扫射,压制日军的火力,掩护后续进攻部队跟进,并以奋勇队攀登城垣冲进高安。午夜1点,305团突破西门一角,随即扩大突破口。
1940年第十九集团军指挥74军向江西南昌外围石山万寿宫攻击。该役,谢恺棠不但作战英勇,且善于运用战斗技术,攻击前一周集结所部攻击日军碉堡,将战斗引向日军阵地内线,然后派出兵力破坏日军铁丝路网、鹿柴等,迅速突破日军阵地,率部一举攻占帽子岭,使全线战事顺利进展,获得预期战果。
(四)虎啸上高
1941年,时任第51师153团3营营长的谢恺棠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上高会战。51师有个代号叫“文昌部队”,作为机动部队,集结在刘公庙附近随时待命。3月19日,该师占领了锦江南岸的英岗岭、古愚岭、红石岭、鸡公岭至河岭一线阵地,并以一部控制来脊岭、猪头山、真碑岭各个前进路口险要位置,其中153团3营驻防河岭一线主阵地。3月20日凌晨2时许,赣北空前之大会战壮烈展开,锦江南岸的日军池田旅团与51师争夺灰埠西端的五公岭、甑鼓岭、猪头山各要点,恶战竞日迄未得逞。日军虽突破我阵地数处,但旋被逆袭恢复。在猪头山、甑鼓岭一带,日军攻击受阻后不顾人道施放了毒气。我军扼守鸡公岭、河岭、红岩岭之线,地势优势,日军虽在空军助战下亦未得手。日军伤亡累累,攻势已减,乃以步骑兵千余,乘黑夜沿江窜至石头街华阳间,向我河岭部队153团3营施行包围,一时情况严重,因我南岸阵地左翼与北岸阵地右翼均受敌威胁,万一该营被击破,则上高东方门户洞开,日军可以长驱直入。谢恺棠率全营官兵与援军迅速投入战斗,内外夹击,苦战终宵,使窜入之日军无一漏网。并生擒日军上等兵下田松明等俘虏六名,开战局胜利之先声。在高安与上高交界处迂回作战,双方反复争夺阵地,战斗非常惨烈,我军英勇战士打得十分顽强,终将日军击溃。“上高会战”历时25天,毙伤日军15000余人(日军34师团岩永少将被击毙,参谋长切腹自杀),以74军全面胜利而告结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何应钦称此役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授军中第一面荣誉旗。谢恺棠所在的第51师获得了部队的最高集体荣誉陆海空军第一号武功状和“前茅”称号,其中陆海空军第一号武功状也是规格极高的荣誉。在团一级单位中,从独城开始就和池田旅团较量的陈传钧151团以及在金鸡岭一带与该部血搏并大量杀敌的卢醒153团成为了第51师最优的两个团。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共颁发107张“陆海空军武功状”,第一张就是给51师的。据说,战后李天霞师长曾复印不少武功状给全师将士,并亲自邮寄了一张给自己的儿子,骄傲地写下:“创建最伟大之战绩,获得本壹号武功状……。”这一战后,李天霞的51师还有了自己的军歌:《陆军第51师第一号武功状歌》。
1941年9月谢恺棠随51师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1942年5月至1943年11月,先后参加了浙赣线会战、常德会战等。
(五)鄂西追击
谢恺棠时任153团三营营长参加了鄂西会战。1942年6月6日入夜后,周志道命令51师预备队153团利用夜暗,经梅溪秘密进到两河口,易家垇一线,夜袭日军高山阵地背。守敌据险死守,战斗激烈。为策应高家山作战,日军樱井支队以其一部向两河口反击,企图与独立第17混成旅团所属独立步兵88大队夹击153团。面对优势日军,153团死战不退,与敌反复肉搏,血战彻夜,予敌重创,击毙日军独立步兵88大队大队长小野寺宝。8日晨,51师153团和58师174团占领掩护阵地,以保障74军主力向敖家咀、暖水街、王家厂地区撤退。上午,日军13师团后卫部队向74军掩护阵地发起进攻,因遭阻击而撤。此后,日军樱井支队和海福联队后卫部队分别退守康家桥、石牌市、蒋家坪等地。
(六)激战长衡
谢恺棠时任51师152团中校团长参加了长衡会战。常德会战后,1944年5月31日,沿洞庭湖南犯的日军第40师团以及独立第17旅团之各一部约万余人,附炮30门,通过白蚌口后,企图经酉港进攻汉寿、常德。74军掩炉整个第24集团军的侧背安全,以51师152团及58师172团各1个营兵力,于当日攻击汉寿东北堵击酉港之敌。6月1日晨,敌千余人,附炮2门。汽艇10余艘于鸭子港西北地区实行强渡,向守军阵地发动进攻,经过两昼夜的激烈作战,将日军击退。日军第40师团进犯汉寿的一部,在酉港遭到国民政府军阻击后,会同主力万余人于6月3日攻陷沅江城,之后其中一股日军约500人向石板滩进攻,另一股约2000人则经马公铺向百禄桥、土桥一线进改,掩护其主力向南进攻益阳。51师抽调152团经太子庙、军山铺向沅江挺进,与日军遭于南江铺、石板滩,乘势将敌人压迫于土桥、百禄桥、上风轿-线阵地。6月7日晨,该团展开攻击,与敌激战后,到黄昏时攻占了土桥、百禄桥、上风轿-线阵地。6月8日晨,日军调来增援部队约千余人进行反攻,被守军击退,夜间又调来增援部队在6门炮火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激战一夜仍是无功而返。6月9日,土桥、百禄桥各高地又被敌人占领,国军发起反击,敌拼死抵抗,双方伤亡惨重,逐形成对峙状态。6月14日拂晓,152团占据肖家湾要点,继续战斗,该团主力于 15日再次克服土桥、百禄桥各高地。6月16日,继续向前推进,并以21日克服黄泥桥、杨梅山一线,然后将攻击任务交给77师后归建。日军自沅江登陆后,继续南犯,并以一部绕袭枫木桥,与51师152团在新塘垇、百禄桥发生战斗。51师152团于6月下旬攻击沅江敌人后,开到黑田铺集结侯令。
(七)湘西大捷
谢恺棠所在的51师最辉煌的战役,莫过于在湘西打响的雪峰山战役。1945年春,日军为夺取芷江机场,打通西南通道,集结10万余人发动攻略战,国军74军51师英勇杀敌,此役以日军的彻底惨败而告终,史称湘西会战。湘西会战中,首先同进攻日军打响的就是谢恺棠的51师152团。4月16日,日军109联队以1大队及133联队进占要隘木鳌洞之后,即集中兵力向龙潭司方向推进。先是饭岛挺进队窜至大黄沙东南的麻塘山占领红岩岭油溪坪;17日又窜占红岩岭及圭洞附近高地,当时,我驻防于此的74军51师正奉命开赴溆浦县城。途中获悉日军已经占领木鳌洞等地时,军长李天霞当即命令51师师长周志道全师返回龙潭,周师长率152团团长谢恺棠的先头部队急行军先行返抵龙潭,并紧急抢占龙潭张家塘、莲塘、草泥湾、三家塘等要地,阻击日军前进。152团的指挥部随即就驻扎在龙潭张家塘的张氏宗祠内。
从4月17日开始,51师就开始围攻重要据点——鹰形山主峰。这山并不高,海拨1000米左右,也不大,整个范围大约10多公里,但到了战争时期,它的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要攻占龙潭,就要先占领这座山,要保卫龙潭,也必须控制这座山,不论是攻是守,谁能够先占领它,谁就有胜利的把握,所以它成了敌我必争之地。日军在51师来到之前,就已抢占领了这座山并修了掩体工事。51师先头部队152团赶到鹰形山时,已经是4月17日凌晨3时了,稍加休息和准备后即向山顶爬去,天快亮时,日军的步枪、机枪、手榴弹都打响了。日军以逸待劳,居高临下占据了有利地形,而152团是经过急行军后才投入战斗的,既未休息好,又未占据有利地形,第一次进攻失败了,二次、三次的强攻也都失败了。经过两三天的争夺战后,部队伤亡很重,但山头还在日军手里。日军趁着有利战机,向国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企图一举攻占龙潭,直逼芷江,以达到其速战速决的目的。4月19日,谢恺棠率152团与日军在鹰形山经过一番血战,终于夺回了山头。4月22日,敌约800多人又占据要点,谢恺棠命令迫击炮连排长吴浩杰配属第二营作战,吴浩杰排长奉命率炮两门配属第二营作战,以猛烈炮火击溃顽敌,尔后炮弹用尽,吴浩杰排长身负重伤仍率士兵继续战斗,以致转危为安。4月23日,51师开始向敌全面出击,谢恺棠的152团攻拂前山,151团攻盐井,153团固守圭洞。4月24日,日军的一个大队潜入村西之高扎坡,谢恺棠的152团与之短兵相接,将日军斩杀殆尽,守住了阵地。4月25日,日军109联队又开始向我进攻。在圭洞正面的是74军51师,在公路南侧的是100军63师,在公路北侧及大华以东一带的是100军19师。这些部队利用原有山地工事和新增阵地,对进攻日军予以猛烈抵抗。日军109联队一部400余人由大黄沙突进到离龙潭司东侧3公里处,当晚,51师152团挺进到龙潭司以东地区占领第二线阵地,做好最坏打算。拂晓前,日军109联队由大黄沙西北部翻过车岩鹰、蜡烛形钻隙向龙潭司古城以东高祖坡高地我第二线阵地偷袭。当日军占领该高地时,情况非常紧急,周志道师长命令谢恺棠的152团第二营奋勇阻击,152团第二营600官兵向来犯日军三面进攻,前仆后继,勇猛冲杀,战况空前惨烈、血战到下午四点钟左右将原阵地夺回。当毙日军中队长以下300多人,缴获很多弹药,日军丢下尸体数百具,狼狈不堪地从原来进攻的路往回窜。此后,152团在大小黄沙与日军反复搏杀5次,终将该地日军击溃。后来日军的突击部队发动全线猛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作战部队电请驻扎在芷江的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王耀武司令派空军前来助战。这一天中美空军出动战斗机约20架次,集中攻击,轰炸了日军109联队及其炮兵阵地,为发挥空军应有的威力,谢恺棠指挥有方,率部冲杀,配合空军出奇制胜,将曾经两次冲到龙潭附近圭洞、盐井、冷脚一带的日军给予沉重打击,日军109联队受到严重的伤亡,一部分被俘,到4月25日为止,109联队3个大队伤亡已高达546人,最终日军失败,国军获得空前胜利。当日夜间,就在饭岛挺进大队偷袭第151团防御阵地时,日军109联队第3大队,也趁夜色在炮火猛烈掩护下由大黄沙西北高地向龙潭东侧1450高地偷袭了驻扎在村北牛肚冲阵地的第152团,第152团的松山高地突然涌上1000多日军,时谢恺棠还没有来得及组织起抵抗,部分高地就失守了。此时,周志道师长亲临战场,命令谢恺棠立即组织部队反攻,全团官兵深知此地重要,松山高地不能丢,它同鹰形山高地相对应,在公路的两侧,同样是一个致命的战略要地,谢恺棠率领第152团抱必死之决心,朝松山高地反复攻击,前赴后继,反复冲杀,血肉横飞,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战斗残酷空前,将日军全歼,夺回该阵地,当时毙敌中队长以下200余名,陈尸百余具,挽回战局,以致造成全胜之功。然而松山顶上地形复杂,日军利用松山的天然屏障同国军抗衡,109联队迂回南下被包围于龙潭司古城以东。
更让周志道师长和谢恺棠团长着急的是日军后续部队的到来。为巩固这个高地,日军附近几个联队即116师团133联队第二大队、133联队主力及120联队多路朝这里迂回过来,有企图反包围152团的动向,情势万分危急。谢恺棠没有被日军吓到,在强大炮火的支持下,他亲自率全团人马从3个方向冲上山,在山顶上双方掷投手榴弹,你来我往铺天盖地,攻守双方都十分顽强,冲上去的国军还同日军拼起了刺刀,以期接近日军把守的乱石堆高地。谢恺棠凭着优势兵力终于将日军大队驱逐。战事稍停,山梁上尸体遍地,悲惨得让人心寒。第152团付出沉重代价才把松山高地给夺回,歼灭日军一个中队。4月26日,我军对109联队继续进行围攻。4月27日,152团除王聘忠第三营固守现阵地外,派了一个加强排在拂晓开始,由东北向西南攻击小黄沙及西侧高地之日军,该部积极行动,牵制敌人。该团其余各以有力之一部向当面之敌攻击,务将大黄沙西北高地的日军驱逐并占领之。4月28日拂晓,各师以小部向当前日军发起攻击,至9时,从小黄沙方向过来的日军1000多向西侧高地守军猛扑,谢恺棠的152团3营9连奋勇迎击,双方反复争取,战况惨烈。18时,9连连长张天赐上尉率剩下的40余人与日军展开肉搏,最后壮烈牺牲,此时谢恺棠命令第四连连长赵任迅速增援,赵任连长于战斗紧急之际奉命增援,动作迅速,因应战机,率将顽敌击溃,转危为安。日军也伤亡惨重,攻势受挫。同日,另一股日军约800余人偷袭龙潭司,谢恺棠命令第二营营长周亚球率所部反攻,并奋不顾身与敌冲杀,惨烈异常,终将原阵地夺回,斩获日军特多。4月29日,我军收复青山界,谢恺棠率领152团向木鳌洞之日军攻击,在木鳌洞一带苦战中,谢恺棠指挥作战最善于鼓励士气,以机制胜,他利用军乐队演奏,壮军威、励士气,且眩惑日军,并设立对空联络组,引导空军,翌日中美空军先后出动46架次飞机轰炸日军阵地,日军死亡惨重。4月30日,152团第三连上等列兵李牧九在攻占英雄界时奋勇争先,出敌不意,接近敌战壕,以手榴弹投入壕内,战死敌6名,抢获轻机枪一挺,并完成任务。同日,152团第四连一等列兵李树元在攻占高祖坡之敌时,冲锋陷阵,不顾生死与敌肉搏,毙敌中队长一名,敌因失去指挥官即行败溃,并缴获望远镜、战刀各一,完成任务。4月30日,152团一部精锐部队继续向红岩岭的日军攻击,日军开始还进行抵抗,152团的精锐部队在空军及轻重火器掩护下,勇猛冲杀,几经肉搏,日军不支,开始向红岩岭山顶撤退。国军部队攻占了4个山头。5月1日到2日,152团向红岩岭、木敖洞、大黄沙等地的日军109联队猛攻,在空军掩护下,奋勇冲杀,攻击颇为顺利。到2日中午,老庵堂的日军看到从卡风界过鹅翅膀没有希望,向望乡山方向溃窜。152团继续猛攻圭洞以东地区,占领要点5处,残敌仍据险顽抗。3日早上8点,152团一部陆续向红岩、木敖洞等地之敌攻击,稍有进展。到中午,该地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各以二、三百人向152团反扑,152团因众寡悬殊,转移到木敖洞西南高地。此后我军全线转入反攻,日军开始溃败撤退,但无路可逃。数日来,谢恺棠152团不断攻击红岩、木敖洞间地区之日军,日军虽顽抗,但受创颇重。152团稍有进展,斩获多多。5月7日上午10点,152团派出有力的部队继续向木敖洞西南高地的日军猛攻,日军仍凭坚固工事顽抗,152团在空军掩护下,前仆后继,反复冲杀,当即将该高地攻占三分之二。当晚9时许,李天霞军长命令,第51师仍以一个团继续攻击上渣坪之敌,主力于拂晓对红岩、木敖洞等处残敌攻击肃清。周志道师长奉令进行部署。5月8日拂晓,谢恺棠152团左翼已进展到红岩西南高地山上,右翼也将木敖洞南面高地完全占领,木敖洞的日军因目睹大势已去,仍先以一部200多人的日军南窜黄连江(红岩东南十余公里)占领要点,掩护退却。152团当即以突击队立即向该敌围攻,战斗颇烈,到黄昏时日军负重创从黄连江方向回窜红岩岭。5月9日早上8点,谢恺棠152团即向红岩、木敖洞之日军进行攻击,日军仍图据险顽敌,几经激战,该团奋勇向前,屡挫敌峰,战斗下午3时许,终将红岩及木敖洞两要点收复,残敌分别窜于各该地东南要点顽抗,主力立即开始向黄连江溃退。5月10日拂晓,谢恺棠152团继续向红岩、木敖洞各东西要点残敌猛攻,到中午,日军不敌,经由绢溪江、桐木棠、楠竹园翻五条道,下火马塘,向黄连江附近溃窜,152团乘胜追击。黄昏时,溃窜黄连江的日军,经151团堵击,无法通过,再经152团赶到不断向溃敌攻击,日军伤亡惨重。并曾数度突围未成。5月11日拂晓,谢恺棠152团以主力持续向困守黄连江附近之日军围攻,鏖战整日,在芷江空军飞机掩护下,再向日军积极反复冲杀,日军虽死伤枕藉,但仍作困兽斗。黄昏时,日军已承受不起152团的压迫,其主力乃向桃林、蒲板溪方向地区溃窜。5月12日早上8点,51师各部继续向该敌围攻,官兵前仆后继勇猛冲杀,敌伤亡惨重,遗尸遍野。日军全部窜于离黄连江十余里的蒲板溪及附近地区,51师全部收复黄连江、桃林等地。下午2时许,152团于黄连江附近清扫战场,完毕后立即在原地集结。蒲板溪残敌三四百现正在向椒岭南窜,我152团已占领黄连江并在该处集结。5月14日,我军发起猛攻,谢恺棠率部在桃村蒲板溪一举歼灭109联队,生俘日军109联队第3分队长奥村春夫伍长、井山义仁等俘虏及其他日军40多名,缴获轻、重机枪各一挻,步枪20支,军马、弹药等战利品,此役史称“马颈骨歼灭战”。152团在战役中英勇顽强,功勋卓著。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5月15日致蒋介石密电(战报)中特别提到“(二)100军围歼留置望乡山北端黄连江之敌,(51师)谢恺棠团长率部冲杀,生俘敌109联队第3分队长奥村春夫伍长、井山义仁等二名,缴获轻、重机枪各一挻,步枪20支。”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投降,这一消息立即传到龙潭,当时驻守龙潭休整的国军152团和当地老百姓于当晚在街上和张家塘飞机场组织联欢。在张家塘的152团将士以及韩家桥、弓形山等地将士把步枪、机枪、冲锋枪和信号弹齐放,代鞭炮欢庆抗战胜利,对天长鸣,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一串串信号弹,把龙潭照得如同白昼。从此圭洞赛龙桥改名为胜利桥。
抗战胜利后,王耀武登上了51师最先同日军接触的战场龙潭司附近的高扎坡、牛形山、鹰形山、木鳌洞、车岩岭等阵地。王耀武下山后,亲自为51师阵亡官兵选“风水宝地”,地址就选在柳坪东面的弓形山,并且将鹰形山、牛形山、高扎坡、木鳌洞等殉国将士遗骸数千具移至龙潭司弓形山陵园集中安葬,让忠魂得以安息,安葬地同他们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场遥遥相望。
谢恺棠同51师的官兵一起动手兴建了51师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据说,兴建时溆浦县的老石匠们都来参加。该陵园依山而建,坐东朝西,以林荫石碑为轴,从山脚顺山岭往东而上,依次将大门、浩气门、警钟壁、纪念塔、碑墙、千秋亭、英烈墓等连为一体,雄伟壮观。大文学家钱钟书的父亲——中央大学教授钱基博先生撰写了墓碑碑文《陆军第五十一师保卫龙潭司阵亡将士公墓碑文》,缅怀第51师以身殉职的1979人。在陵园前建有子弹形纪念塔,公墓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中国陆军总司令雪峰山会战总指挥何应钦、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第四方面军司令雪峰山会战正面战场总指挥王耀武、74军中将军长施中诚等高级将领分别题词。第51师师、团长官题词另建成碑墙,作为主力团长的152团团长谢恺棠一人两块题词碑刻:其一为“烈士们,安眠吧,你们尽到了责任,奠定了和平,我们感谢!我们当跟踪你们的血迹,再奋斗、再创造。”其二为“为国而生,为国而死”。并建牌楼一座,上书: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第51师阵亡将士公墓。第四方面军100军军长李天霞中将(龙潭司战役时51师由100军指挥)为牌坊撰写对联“志决身歼一片丹心昭日月,功成人远千秋碧血壮山河”。在公墓附近南面山脚处另造“倭寇冢”一座,埋有日寇尸体700多具,一南一北,一善一恶。一为保国忠魂,一属侵略冤鬼。
战役弓形山第74军51师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题词
“战士们,你们尽到了责任,奠定了和平,我们感谢!我们将跟踪你们的血迹,再奋斗,再创造。”
“为国而生,为国而死”
公墓竣工那天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王耀武司令专程赶来参加祭奠,并亲自涌读祭文,话未出,泪先流,直至失声痛哭,号啕不止。烈士公墓落成那天,王耀武还留在公墓旁休息了一宿,部下无不被他感动。
奠定世界和平,日军投降肇始于龙潭司古城以东圭洞、大小黄沙、木敖洞的空前胜利。原日军109联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森川善一“红岩圭洞龙潭司”一诗中记录了湘西会战龙潭司战役中日军109联队弹尽粮绝的绝境。龙潭司古城下,日军109联队败于中国军队74军51师手下。1979年日本出版的109联队战史称龙潭司之战为“中国大陆唯一最大败战”。龙潭司战役胜利结束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和平的开始。龙潭司是故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收官之战的标志。
1949年国民党战败,74军所部五个师剩余残兵全部并编入51师,谢恺棠任51师长。部队先撤往马祖列岛,然后奉令率部退居台湾。到台湾后,谢恺棠调“国防部”任少将高参,1965年奉令退役,从此脱下军服,做一个善良国民,努力生产,以教子女,增进国家经济。退居台湾后的谢恺棠行事十分低调,很少提起抗战时期的辉煌历史,颇有“好汉不提当年勇”的风范。晚年,谢恺棠一直想回家乡江西省龙南县看看,却一直未能成行。1976年7月因病于台湾逝世,葬于台中市示范公墓(台湾东海大学旁),在江西龙南桃江将军寨山上建有衣冠冢。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献礼片6集电视连续剧《会战雪峰山》,由王炎冰执导,近几年在网上热播,《会战雪峰山》连续剧里也有反映谢恺棠团长“狐虎悍将”的形象和剧情,让更多人有机会见识抗日将士的风采。
注:此文章是谢海鹏为纪念自己的爷爷抗日之事而起草编写,参考了爷爷的自传、余吉著《抗日铁军第74军》、怀化市湘西会战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谌谋盾先生著的《雪峰山落日1945》和《湖南文史》(湘西会战专辑1992年版)等资料;曾经寻访过健在抗日老兵刘广基(原74军51师野战医院院长),听取了他讲述的抗战事迹;得到了湘西会战纪念陵园陈贵生所长的大力支持,带我们到张家塘、龙潭司附近的高扎坡、牛形山、鹰形山、木敖洞、车岩岭、圭洞、大小黄沙等与日军接触过的战场,实地考察了湘西会战有关遗址。受《上高会战》作者杜青先生的邀请,于2014年9月完成初稿后,交由杜青先生修改,编入了其著的《活着,就是见证》一书,并于2015年6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0年为纪念爷爷谢恺棠诞辰110周年,侧重追忆谢恺棠为中华民族抗日救国英雄足迹,再次重新整理编写。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7-16 10:56: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