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百年黄埔忆先辈 黄埔精神代代传
2024-05-30 10:43:02  来源:易超平  点击:  复制链接

▲易安华将军瓷板画像

  我的爷爷易安华将军,出生于1900年2月2日。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宪兵科,生前担任国民革命军第71军87师259旅少将旅长。1937年12月,爷爷奉令参加南京保卫战时,在守卫光华门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8岁。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今年的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共同缅怀抗战英烈,回忆过去那段难忘的岁月,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一、民族危亡,创办黄埔——黄埔军校的创办及其意义

  黄埔军校的创建,正值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危亡,民不聊生。孙中山先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决定创办一所军事政治学校,培养革命军事人才。于是,在1924年6月1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

  当时,孙中山先生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军校实行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设有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等科,学制为半年至一年。

  黄埔军校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革命事业中的一项重大决策,体现了孙中山建立新型革命军队的构想。

  1、创办黄埔军校的主要目标:

  (1)培养具有军事和政治才能的人才,这些人才将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

  (2)军校强调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2、黄埔军校的教学方式: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以实战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军事素质和实战能力。课程设置包括战术、兵器、地形、筑城、通信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技能。

  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使他们具备坚定的革命立场。政治课程包括三民主义、社会主义、政治学、经济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黄埔军校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设有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黄埔军校的创办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1)培养了大批革命军事人才。黄埔军校为我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这些人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为我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传播了革命思想。黄埔军校致力于传播革命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军校学员在毕业后,将革命火种传播到全国各地,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3)推动了我国军事教育的发展。黄埔军校在我国军事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军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黄埔军校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历程。这所军校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为我国的民族独立、救亡图存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万名黄埔军校毕业生,有19万报效国家、血洒疆场。今天,我们回顾黄埔军校的历程,不仅要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先烈,更要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投身黄埔,颇为周折——爷爷易安华将军的黄埔经历

  1924年春,全国形势严峻,各地军阀割据,北洋政府专横跋扈,祸国殃民,各自为政。我爷爷易安华告别父母幼儿,只身来到广州。看到孙中山先生为了救国救民,奔走全国,宣传革命和三民主义,并创建了黄埔军校,他此时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暗自下定决心,献身革命,报效国家。经过一番勤学苦读,顺利考入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

  6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官和学生,包括国民党和共产党人共500余人在黄埔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主持,致开学词,正式宣告黄埔军校成立。

▲孙中山率国民党党政军要员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左起前排五为邹鲁、六为胡汉民 、七为孙中山、八为蒋介石、九为欧阳格、十为许崇智、十一为王柏龄)

▲《陆海空军军官佐任官名簿》(第一册)中的易安华学历

  孙中山当时非常痛切地说:中国革命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没有广大人民的基础;为完成我们的革命使命,所以我才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国民革命军,实行工农政策。第一步就是要使革命的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第二步就是要使革命的武力成为人民的武力。这就是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主旨和使命。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学习期间,我的爷爷易安华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积极参与军事训练,刻苦学习军事知识。但是读了不久,由于牵挂刚刚两岁多的女儿咏梅尚未安顿,放心不下,就向军校请假,匆匆返回到江西宜春老家,将女儿咏梅托付给自己的外祖母代为养育。

  往来路途遥远,费时数月,待爷爷安顿家事完毕后,返回广州时已经是1925年的春天,然而黄埔军校第一期此时已在1924年11月就已经结束学习毕业了。黄埔军校第二期招收的步工炮辎四队也于1924年8月起陆续入校。

▲《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内页第144-145页。

  再回黄埔军校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步工炮辎四科都已经不可能了,所幸当时国民政府应东征需要派管理部主任顾祝同组织宪兵队,编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宪兵科。由于原有校舍已不敷用,黄埔军校便在广州市内的省城北校场陆军讲武学校旧址设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即所谓省分校,二期宪兵科亦设于此。于是爷爷得以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宪兵科继续学业。由于第三期入伍生队第二营亦曾在1925年4月15日至30日间移驻北校场省分校,正好与宪兵科一起同学。由于时间匆忙,这一期的宪兵科学员一共只招收了34名。

  宪兵科是因东征需要而设,其所授学科为宪兵学射击教范、一般之军事学、陆军现行惩罚令、陆军警察学、军制大要、马学马术教范、捕绳学、侦探学、陆军礼节等。术科则为步兵教练、乘马教练、手枪射击术、劈刺术、捕绳实习、实弹演习、器械体操等。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纪念册》中的易安华宪兵科学历

▲易安华在黄埔军校毕业照

  1926年2月,我的爷爷易安华自宪兵科毕业之际,正好是宪兵教练所开学,于是他就被派为军校宪兵教练所任少尉队附。是年7月,宪兵教练所毕业,正值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爷爷随即调任总部学兵团中尉排长,参加了攻克湖南、湖北一带的战斗,亲身经历大大小小战斗达十几次。

  因勇敢善战,指挥得利,1927年4月,易安华升任浙西警备司令部第三补充团上尉连长;同年11月,黄埔军校教导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爷爷也因此调到第一军教导团担任上尉连长。

  1928年春,我的爷爷易安华入军官团深造。军官团初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团”,后附设于中央军校,设址在南京马标,学员皆为黄埔一到五期的毕业生以及六期骑兵科学生。军官团罗致国内兵学专家百余人为学员讲授解释高深新颖之军学,并敦请蔡元培、谭延闿、吴稚晖、戴季陶等名人讲演,以备异日之干城,以与帝国主义相周旋,以实现国家统一。

  军官团主官和教官以陆军大学、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为主,营长和主要教官皆在少将以上。比如,第二营少将营长周址,毕业于保定军校一期和陆军大学三期,1927年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办公厅中将主任。

  军官团以团为建制,下设两个营和骑兵队,共十个连队,分作二十八个教授班,共九百余人。两个营共八个连是黄埔一到五期的学生,骑兵队两个连是中央军校六期的骑兵科学生及一部分招考的学生,当时中央军校的骑兵是放在军官团里学习的。

▲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军官团大门

  军官团的教育,军事学科之课目有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地形学、筑城学、交通学、战史、参谋、勤务、海战学、兵棋马学、经理学等十七门,军事训练之课目分野外演习、射击、马术、劈刺术、体操等七门。

▲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军官团学员俱乐部

  黄埔前几期学生因授课时间短,一般才几个月,普遍军事素养不高,指挥、参谋作业能力皆有欠缺,学生靠悟性、运气在实战中成长,成与不成,多赖运数。为此,决定从历期毕业生中选拔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进入到军官团进行培训深造,故而爷爷正好借此机会在这里潜心求学,修习各种军事课程,研究军事理论,补足了一名军官应授的教育。

  1930年1月,我的爷爷易安华从军官团毕业,他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被分配到陆军教导队第一师第一团担任上尉连长。

▲黄埔军校的中国军队

  三、积极抗战,血洒疆场——爷爷易安华将军的抗战历程

  1931年,国民政府将国府警卫师扩编为国民政府警卫军,即担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警卫的部队,是蒋介石真正的“御林军”。这个师的官兵来源,大部分是由教导总队改编来的。我的爷爷易安华由此提升担任第三团中校团附。不久,国民政府又将警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7师,他奉命担任国民革命军87师第261旅522团中校团附。

  1932年,“一·二八”事变全面爆发。

  2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颁布命令,以第87师、第88师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简称中央教导总队),第1炮兵独立团山炮营合编为第5军,由张治中任军长并兼任87师师长,开往淞沪战场增援十九路军,隶属第19路军总部指挥。

  为避免日军借机扩大战争,中方没有公开第5军增援的消息,并明确“第5军暂归蒋总指挥光鼐指挥”、“以第19路军名义抗战”;战后对外宣传“一·二八”上海抗战,也只宣传第19路军,这就造成了国内长期提及“一·二八”事变,只知第19路军,却不知国民党中央军第5军的战绩。

▲时任522团团附的易安华

▲261旅全体官兵出发御日誓词

  一接到奔赴淞沪战场的命令,87师261旅宋希濂旅长即组织人员写下了“二六一旅全体官兵出发御日誓词:倭寇侵后,国亡无日。我等誓以热血浩气,与倭寇拼命到底,以为中华民族争生存,为革命军人争人格,虽任何牺牲在所不辞。倭寇不灭,誓不生还。天日在上,式鉴托言。谨誓。”时任第522团团附的爷爷亲自带头在誓词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接着全体官兵纷纷在誓词上签名,决心与日本倭寇决一死战。

  爷爷随部到达上海南翔附近(当时十九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并于当天驻防上海虹桥机场,后奉命接防吴淞、张华浜、蕴藻浜等一带的防御任务。爷爷所在的261旅522团奋起抗击,他身先士卒,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声威卓著。

  战斗中,我军各线部队全力配合。由于我军斗志旺盛,连续打退了日军对庙行的数次进攻。日军大部分开始向淞沪以东溃散,终于夺回了失去的阵地。这一战斗,我军炸毁日军坦克三辆、铁甲车一辆、野战炮二十余门,缴获枪枝弹药无数,战果累累。

  经过几天血战,日军第九师团和久留米混成旅团的精锐歼灭殆尽,日方损兵折将,寸土未得,植田谦吉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

  庙行战斗之激烈,为开战以来所没有。中外报纸反响强烈,一致认为这是淞沪抗战中我军的战绩高峰,共同欢呼我军取得的伟大胜利。2月26日,蒋介石也先后向十九路军、第五军抗日将士发来电报表示慰勉,认为庙行一役,我国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而日军军誉则一落千丈。

  庙行战役之胜利,是无数先烈滴滴鲜血的结晶,也是我国反侵略战争史册上光辉的一页,为中华民族伸张了正气。

  1933年,我爷爷脚疾发病,且很严重,在南京看了不少名医一直不能治愈。于是请假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宜春老家,找乡下的土郎中看脚疾。在家乡治疗脚疾期间,他经常和乡亲们畅谈国事,讲述自己在前线杀敌报国、抗击倭寇的英雄故事,激励着乡亲们的爱国热情。他还鼓励家乡青年应有远大的理想,关心国事,投身军营,报效国家。

  10月,爷爷脚疾治愈,立即带领全家返回南京,又回到了部队。在他的鼓励下,家乡许多有志青年也跟着他一起来到了南京,投身从戎。回到南京,爷爷即受命提升为87师261旅522团代理上校团长。

  1934年4月17日,爷爷被正式任命为261旅522团团长。

  1935年秋,日军在中国北方连连挑衅,威胁平津,为了准备对日作战,抵御日寇入侵,国民党军队举行了规模空前的“首都南京秋季联合大演习”。演习场地设在京杭国道(即南京到杭州的公路)江宁至句容、溧阳段。一时之间,国民政府军事统帅部和“军演”总指挥部人员云集汤山的中央炮校,南京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现代化军事演习拉开了序幕。

  这次联合军事演习共出动军队25万人,计有18个师,6个独立旅,两个空军大队,两个炮兵旅,另外还出动了刚刚在江宁方山组建不久的战车团一个营。

  刚刚返回部队的爷爷立即奉命参加了这次“秋季大演习”。在演习中,爷爷运筹帷幄,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此得到了蒋委员长赠予的纪念章一枚,又以1935年度考核各项成绩特别突出,得到了军事委员会给予的陆海空军褒奖。演习结束时,蒋介石将87师261旅521团、522团团旗分别授给时任团长的陈颐鼎和易安华,并说:“团旗象征着全团的灵魂和荣誉,全团官兵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团旗,战争时要人在团旗在。”同时,每人还颁发了一枚刻有“民国二十四年秋季大演习纪念章 蒋中正赠”字样的银质纪念章。

▲蒋介石观摩军事大演习

▲民国二十四年秋季大演习纪念章 蒋中正赠

  在这次“秋季大演习”的时间过去了整整两年之后,历史出现了惊人的巧合。1937年12月上旬,当日本侵略军沿着京杭国道攻向南京时,恰巧是在2至8日这一段时间内进行了溧阳、溧水、天王寺、句容等地的战斗,而在“东军”的进军路线中,正好有一路是沿着京杭国道逐次向南京攻击前进的。此为后话。

  1936年,为了抵御日寇的侵略,蒋介石开始对部队进行部署。由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对整军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规划,确立了减少大单位、充实小单位的整军原则,特别是要充实团以下部队的战斗力,以及人事、经费等方面。根据这一规划整编的部队称为二十五年调整师,初步计划年内完成20个师的整编,建立一支完全新型的国家军队。

  军队整编结束后,爷爷担任87师261旅522团上校团长。

  1937年,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蒋介石即作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并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也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提出“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对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爷爷在闻听“七·七事变”的消息后,怒不可遏,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请缨上阵。

  8月9日下午,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经调查,这两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由此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

  8月10日,消息传到261旅驻防的常熟。爷爷和部下在家中谈论当前抗日形势,他严肃地说:“日寇强占我东北,又侵入我华北,国亡无日了,我等报国之期已至,誓与日军血战到底。”

  在他的感染下,将士们纷纷情绪激昂,激动愤慨。

  “是不是要打仗了?”当时我的奶奶关心地问。

  爷爷坚定地说:“你准备一下,收拾好行李,带孩子们回家乡去,好好生活。日寇入侵,我辈军人非打不可!我若战死沙场,你就准备领取我的抚恤金,将儿女们养育成人,日后继续为国效忠吧!”

  奶奶闻听此言,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尽管心中有百般的不舍和难受,但是她知道这是丈夫的事业和理想。她擦干眼泪说:

  “你尽管奋力杀敌去,我会抚养好儿女,但望你平安胜利归来。”

  爷爷知道妻子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忙安慰说:“我这是和你说着玩的,我一定会平安回家的。”

  8月11日傍晚,爷爷拿起桌子上的纸笔,饱蘸浓墨,苍劲有力地写下了“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写完后,他把这首诗交给我的姑姑和我的父亲并嘱咐道:“你们长大以后,一定要发奋读书,报效国家。”

▲梅、京、闽、首吾儿: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安华嘱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一日

▲德群吾妻: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吾妻存之。安华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二日

  没想到当天晚上爷爷就奉命奔赴上海了。第二天一早,通讯班来家里拆电话线时,勤务兵将爷爷临走时写下的一张字条交给我的奶奶,上面是他匆忙之间写下的几行刚劲的字:

  “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吾妻存之。” 奶奶看完字条,握着信的手不停地颤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但又不敢往下深想。随后就收拾好行李,带着四个儿女回到了宜春老家。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丈夫此次的离家竟成为他与家人的永别。

▲国民革命军德式装备的87师奔赴上海

  8月13日,战争爆发。爷爷所属的87师在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对上海市区之敌发动了全面进攻;同时空军出动,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此次攻击重点最初为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后转向公大纱厂,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全面展开。

  8月14日,蒋介石发表自卫宣言,宣布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即便战至最后一人一枪也绝不与日军妥协,至此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团结一致,这些都给予了中国军队强大的信心和有力的支持。

  为了激发全体官兵誓死保卫国土的雄心壮志,在战斗的间隙中,爷爷再一次亲自带头,在写有“倭寇不灭,誓不生还”的誓词上签字。在他的带领下,522团全体官兵纷纷在誓词上签名,决心与阵地共存亡。

▲五二二团官兵在“不灭倭寇、誓不生还”誓词上签名

  战斗打响后,爷爷率部临危不惧,抢险制胜,屡挫敌锋,先后据守闸北一带的核心阵地,与装备精良的日军顽强厮杀,连战皆捷,占领了日本海军操场和海军俱乐部,又突入杨树浦租界至岳州路附近,攻占了日本的康泰面粉厂与精版印刷厂,杀死的倭寇不计其数。

  9月12日,沈发藻提拔为87师副师长,爷爷因战功显赫荣升第87师259旅少将旅长;10月15日,王敬久不再兼87师师长,由沈发藻继任87师师长。

  中国军队在沪激战长达三月之久,爷爷始终亲临前线指挥作战,鼓励士兵奋勇杀敌,保卫国土,彻底粉碎了日军叫嚣的“二十四小时占领上海,三个月占领全中国”的图谋。中国军队在这次战斗总的表现,向全世界人民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强暴、抗日到底的决心及英勇气概,鼓舞了全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

  淞沪会战之后,259旅官兵由于经历了长期苦战,伤亡惨重,人员虽然作了一些补充,但是与编制相去甚远。

  南京告急,爷爷所部259旅即奉令加入了保卫首都南京的战斗序列,主要负责镇守光华门、通济门一带阵地。

  爷爷怀着保卫祖国万死不辞的爱国热情,迅速投入了南京保卫战的准备工作。他在接受战斗任务后,立即带领部队,亲自巡视阵地,了解地形地势,并督促各级军事长官搞好工事构筑、弹药储备,通信联络及接合部保障措施等具体战备工作。他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作好了誓与日军血战到底,与阵地共存亡的准备。他还用“抗战必胜”、“杀敌立功”、“为国捐躯光荣”的道理教育全体官兵,鼓励全体抗日将士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报效祖国,誓死保卫首都。在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第259旅全体官兵士气高昂,怀着必胜的信心,作好了痛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一切准备。

  12月初,日军机械化主力兵团进抵南京外围。从4日起,日军利用装甲车的掩护,向南京外廓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悲壮的首都保卫战开始了。

  12月9日晨,日军主力先锋突破第一道防线后,与爷爷的第259旅发生了正面交锋。不久,一群日军飞机从东南方向飞来,南京城内瞬间烽火连天,爆炸声不断。爷爷亲临作战第一线,指挥部队沉着应战。用密集的步枪火力消灭了一批又一批疯狂冲锋的日本侵略军。日军志在必得,我宁死不退,双方拼死格斗,战斗相当激烈,死伤无数,哀鸿遍野。

  一阵轰炸过后,又一架飞机来到光华门上空盘旋,撒下了如雪的传单。爷爷捡起一看,原来是日本鬼子的“投降劝告书”。看完内容,爷爷眉头紧皱,将传单撕得粉碎,并随即命令士兵收缴所有传单。

  传单很快就送到了唐生智手中。唐生智随即向守城部队发出命令:“各部队官兵应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不许轻弃寸土,动摇全军。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退者,定遵委员长命令按连坐法从严惩办!”

  10日午后,为了迫使中国守军投降,日军开始有选择地向南京发动进攻。他们再次集中优势兵力,在航空兵的掩护下,一波接一波地攻打光华门。爷爷在没有大炮、伤员也无法撤退的情况下,坚持站在战斗的最前沿,沉着指挥,顽强抵抗,连连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

▲日军坦克向光华门发动攻击

▲日军炮击光华门

  随着一颗炮弹爆炸的巨响,在两个城门之间的城墙上飞起了一阵砖土,城墙被掀开了一个缺口。几名守卫城垣的士兵被炸得血肉模糊,半埋在泥土砖石之中,他们再也没有能爬起来。日军炸红了眼,集中火力,用坦克、飞机、火炮猛轰光华门,并叫嚣着蜂拥而入,一度占领了光华门城门,更多的后续部队,如潮水般涌向缺口,情况万分危急。

  城墙上,我守军官兵与攻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他们力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上这个砖石缺口。但是,后续敌人源源不断地涌上来,单靠在很小的正面上堵截,已经很难成功了。

▲光华门被日军炮弹击中的瞬间

▲光华门被日军胁坂部队工兵爆破的瞬间

  此时,71军军长王敬久打来电话,命令爷爷和城外的陈颐鼎旅长,迅速合力把攻上城头的敌人消灭,恢复原阵地。否则,完不成任务拿头来见我!

  爷爷沉重地放下话筒。军令如山,不能讨价还价。军人不怕牺牲,怕的是完不成任务,有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他随即叫通了光华门城外的261旅旅长陈颐鼎,二人商定趁敌立足未稳,于黄昏后同时发起反攻行动。由爷爷率兵正面攻击清剿突入城内的日军,261旅则抄日军后路,阻断日军的增援。

▲时任87师261旅旅长的陈颐鼎将军

  黄昏终于来临了,大地暮色苍茫。滚滚的硝烟,更使得天空一片阴沉。城墙内外的枪炮声和呐喊声,时密时疏。

  突然,在通济门和光华门外的天堂村上空,差不多同时升起了三颗红色的信号弹。这是第71军的两个旅开始发起攻击的信号。

▲率先攻上光华门的日军胁坂部队

  爷爷立即集合了一个加强团的官兵,准备从通济门出发,向东北方向的敌阵穿插。他对士兵们说:

  “日寇占领了我国东北、华北、上海,现在又围攻我国首都南京,国亡无日了!此刻正是我们军人报效国家的时候,不当生还,愿效法伏波将军马革裹尸!弟兄们,让我们向祖国同胞表示决心!”

  说完,他举起右手,紧握拳头,领着官兵们悲壮地呼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宁碎头颅,还我河山!”

  呼完口号,爷爷深情地扫视了一下眼前这实际兵力不足一个营的队伍,然后挥了挥手,斩钉截铁地喊道:“弟兄们,出发!”

  他亲自率领这支队伍由通济门转东北方,向突入光华门的日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而陈颐鼎旅长则率领两个加强营,从清凉巷、天堂村出发,向南猛插。这两支部队在夹击突入光华门城垣的日军背后,连接成一条直线,阻挡了日军的继续进城,同时也阻止了小石山附近的敌人增援。

  经过八个小时的肉搏拼杀,士兵们终于堵住了城墙缺口,全歼突入城内的日军,收复了光华门阵地。爷爷在和陈颐鼎旅长电话中互相鼓励:“打得很好,我们要坚持下去,守住南京!”

▲激战之后的光华门城门

  12月11日清晨,日军占领了距259旅指挥部不到一公里的兵工厂作为前线指挥部,再一次不间断地组织火力进攻光华门。激战中右翼雨花台阵地失守,左翼中山门阵地随即也被突破,日军迅速从三个方向蜂拥而入,光华门阵地三面受敌,岌岌可危。加之259旅已损失惨重,又无后援,此时战斗更加激烈,形势更为严峻,敌人的炮火也越来越猛,战况十分危急。然而将士们不顾一切,早已抱定必死的决心,人人斗志昂扬,发誓英勇顽强抗击日军。

  激战中,爷爷带头冲锋陷阵,右臂中弹,鲜血直流。但他不顾伤痛,沉着镇定地指挥士兵继续作战。当时他的部下纷纷劝他撤到城内抵抗,他非常愤慨地拒绝了,他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部下:“我是堂堂的中国军人,早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与城共存亡,与士兵同生死,决不会苟且偷生以负国负民!”

  上午10时许,爷爷腰部中弹,但他没有倒下,他咬着牙在担架上继续指挥着战斗。在白热化的战斗中,一块飞来的弹片又炸伤了爷爷的腹部,鲜血把担架染红了一大片,他的生命危在旦夕。

  87师师部闻讯后,师长沈发藻立即组织增援,设法营救突围,并悬重赏发出通告,“凡是有能够救易旅长出险的人,一律嘉奖法币贰千元”。同时军需主任彭秋桂个人又拿出现币伍佰元交给其亲信协办营救事宜。无奈战况急转直下,形势危急,日军炮火密集,城墙内外隔绝不通,无法营救。

  下午,当日军再次进攻时,爷爷一跃而起,率领士兵沿着中和铁路桥发起猛攻。在进攻中,又一颗炮弹打来,将爷爷掀翻坠入外秦淮河中,尸体被滚滚东去的秦淮河水冲走,无从寻觅,时年38岁。在这次战斗中,与其同时阵亡的还有259旅参谋主任钟崇鑫,261旅参谋主任倪国鼎等。呜呼!实在是令人悲痛啊!

  此时的南京,寒风阵阵,像在为这位中华民族的忠勇志士呜咽哭泣;云幔低垂,像在为这位抗日捐躯的年轻将军低首致敬。38岁的爷爷终于在秦淮河畔为国捐躯,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83年8月1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批准为抗日战争革命烈士。

  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爷爷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四、黄埔精神,代代相传——我是如何传承黄埔精神的

  作为黄埔后人和抗战英烈的后代,我为爷爷的英勇事迹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光荣。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传承先辈的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呢?我认为,我们从小就要学习他们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学习他们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近几年来,在传承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方面我所做的一些工作:

  (一)积极参加国家公祭活动,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祈祷。

  每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都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国家公祭活动,自2016年以来,我每年都会受邀参加。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我也有幸和习近平总书记共同参与。

▲2016年12月13日,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先生来到南京参加第三次国家公祭现场。

▲2017年12月13日,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先生来到南京参加第四次国家公祭现场。

▲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在和平墙前留影,墙上书有“勿忘国耻,三十万骨肉同胞惨遭杀戮;铭记使命,十三亿中华儿女砥砺奋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世界和平法会”,由僧侣及信众齐声诵经,寄托哀思、超度亡灵。

  (二)积极参与关爱抗战老兵和抗战英烈遗孀活动。

  1、关爱抗战老兵易克林

  自2016年5月发现抗战老兵易克林爷爷后,每年十月,在老兵生日的时候,我都会和志愿者一起,为抗战老兵祝寿。去年十月,老兵易克林爷爷迎来了百岁寿诞,我积极筹备、联系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来为老兵祝寿,让老兵过上了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日。

▲2016年5月,采访抗战老兵易克林先生

▲向百岁抗战老兵易克林献上书法作品《寿》

▲抗战英烈后人向抗战老兵敬酒

  2、参加抗战英烈钟崇鑫遗孀张淑英奶奶的百岁寿辰庆典活动

  2021年3月6日上午,我来到了重庆,在重庆市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旧址,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钟氏宗亲代表、志愿者代表以及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止戈传媒和湖北楚天钟氏书画院等单位及人士近200余人,共同参与了这次由重庆永川钟氏宗亲会主办、新疆钟氏文化研究会协办的,为中华钟氏杰出孝贤(媳)、抗战英烈钟崇鑫遗孀张淑英奶奶举办的百岁寿辰庆典活动。

  2018年7月2日,原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先生前往台北忠烈祠祭拜钟崇鑫烈士。

▲抗战英烈钟崇鑫和张淑英合影

▲张淑英奶奶手捧钟崇鑫烈士遗像

▲抗战英烈家属代表、原国民革命军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先生致辞

▲抗战英烈家属代表易超平先生祝福张淑英奶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百岁寿星张淑英奶奶和大家一起合影

  (三)积极帮助抗战英烈后人寻找先辈史料、失散亲人。

  1、龙波涛后人寻亲的故事

  2016年6月的一天,我在黄埔后代微信群中发布了纪念我爷爷的文章《不可忘却的壮歌——记抗日烈士易安华将军》,远在广东省揭阳市的李勇看到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为黄埔后人,他的爷爷龙波涛也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和我爷爷同为江西宜春人,自从爷爷从军报国离开宜春后,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他们一家长期背井离乡,漂泊在外,至今与老家宜春的亲人失去联系九十年了,现在他的父辈李镇明兄妹三人都年事已高,寻根问祖,思念家乡亲人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看了我的文章后,就试探性地和我取得联系,将爷爷龙波涛的从军报国及早几年多次尝试与老家联系但未成功的情况告诉了我,希望得到我的帮助。

▲抗日英雄龙波涛遗像

▲抗日英雄龙波涛二十七岁照

  得知李勇的情况后,我也是感同身受,同为黄埔后人,又都是江西宜春老乡,深知他们寻找亲人的迫切愿望,一种先辈缔结的黄埔情缘始终萦绕在自己的心头。我当即表示,请李勇将爷爷龙波涛的相关详细信息告知,自己将尽其所能,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助他寻找到祖籍地以及家乡的亲人。最后我帮助他寻找到了老家宜春的亲人。

▲宜春苏家塘龙氏族谱

▲龙波涛弟弟龙松涛的儿女合影。龙春兰(左二)、龙江波(左三)、龙江亚(左四)、龙江甫(左一)

  2017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李勇带领全家从广东省揭阳市来到了宜春认祖归宗。当时,江西日报、大江网、宜春日报、宜春电视台都有详细的报道。

▲抗日英雄龙波涛的儿子李镇明手捧父亲的遗像

李镇明(左二)和哥哥龙江波(左三)兄弟亲切相拥

▲李勇和父母一起在龙波涛母亲墓前栽种行孝树

▲李勇和父母一起在龙波涛母亲墓前祭拜

▲宜春市政协副主席在答谢宴会上讲话

▲抗日英雄龙波涛的儿子李镇明先生致答谢词

▲抗战史迹纪念网给易超平先生赠送“血浓于水 黄埔情怀”牌匾

  2、抗战英烈彭心鑑的故事

  原国民革命军第74军51师151团1营3连上尉连长彭心鑑烈士,他为报效国家毅然从军,为抗击倭寇“两次”阵亡,最后在保家卫国的抗日战场——英勇杀敌,血洒疆场!他牺牲后,他的女儿才出生42天。77年后,他的女儿找到我,告诉我她至今还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子,要我帮忙寻找她父亲的照片。得知情况后,我深为烈士的精神所感动,并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为她寻找到了照片。

▲彭心鑑烈士遗像

  2017年6月17日,在抗战英烈彭心鑑殉国77周年祭日,组织来自全省各地的社会各界人士、抗战老兵、黄埔后代、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各公益团体协会代表,共同携鲜花献于民族英雄彭心鑑烈士墓前,公祭彭心鑑之英灵。

▲抗战英烈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致祭文

▲抗战老兵易克林讲话

▲彭心鑑烈士祭奠现场

  3、抗战英烈胡醒汉的故事

  2017年6月的一天,我来到坐落在江西省新余市抱石公园的赣西抗战博物馆,在馆长宋子枫的陪同下,走进了第二展厅。一眼望去,一本厚厚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一总队同学录》映入我的眼帘,在这本同学录的衬纸上记录着主人胡醒汉撰写的一封家书。通过这份家书,知道了胡醒汉的一些情况,我就想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他的家人,让其家人知道在这里还有胡醒汉的这份家书。

▲抗战英烈胡醒汉家书

▲抗战英烈胡醒汉戎装照

  为了尽快寻找到胡醒汉的家人,我连夜通过多种途径搜索胡醒汉的相关情况,并于2017年6月21日通过【抗战史迹】公众号将我的“【寻亲】湖北通城抗战英烈胡醒汉的家人,你们在哪里?”推出后,在湖北省通城县立即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李敏刚、李小星等许许多多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纷纷来到北港镇帮助查询胡醒汉的家人,他们通过各种联系方式查询到胡醒汉就是北港镇的庄前社区人,在北港镇副书记易仁龙、庄前社区易书记的帮助下,找到了与胡醒汉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后,将胡醒汉家族的新、老家谱搬出来共同研究比对,确认了与胡醒汉有关联的胡氏家族。

▲抗战英烈胡醒汉在国民革命忠烈祠的牌位

  在与胡醒汉的家人联系上后,他们表达了对先烈的怀念之情,纷纷表示希望到新余市赣西抗战博物馆去看看这封家书,到台湾忠烈祠去祭拜胡醒汉的灵位。同时,他们希望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能够帮助寻找到胡醒汉烈士的牺牲地点和墓地,让家人把胡醒汉烈士的英魂带回家。于是,为了让胡醒汉烈士的家人实现其愿望,我于2017年7月1日通过【抗战史迹】公众号发出了“【寻墓】中国远征军胡醒汉营长,你的英魂在哪里?”

  公众号发出后的第三天(即7月3日)深夜,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副镇长夭德华先生就传来消息,说胡醒汉烈士的墓碑就在他们镇文化馆保存。胡醒汉是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竹箐山之战牺牲的,墓地在该镇江东村瓦窑组。

  从夭德华副镇长所提供的信息来看,胡醒汉烈士是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竹箐山与日军作战牺牲的。因日军火力猛烈,部队需要马上撤退,而胡醒汉烈士的身材高大、躯体太重又无法运过怒江以东,因此116团团长朱道源不得不下令取下他的首级,用军旗包裹渡到怒江东岸,安葬在潞江镇瓦窑村旁,朱道源团长亲自为他刻碑为记,场面极其悲壮。

  ▲胡醒汉烈士墓碑,上刻“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六月竹青山之役阵亡 第六军新三九师一一六团营长胡醒汉之墓 团长朱道源敬立”,现保存在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文化馆。

  历经70多年的风雨洗礼,胡醒汉烈士的墓碑被移至瓦窑村民家中保存,后来被潞江镇文化站收藏在文化站保存至今,在墓地原址还有一个土堆。

  4、抗战英烈吴烈昌的故事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35军66师419团中校团附的吴烈昌,在参加忻口战役中,于1937年10月17日壮烈殉国。他的孙子吴东升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要我帮他寻找爷爷的相关资料和照片。我也让他如愿以偿了。

▲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吴烈昌烈士像

▲我和吴烈昌烈士的孙子吴东升在忻口战役纪念馆留影

  今年三月,我来到了山西省忻州市,参观了《忻口战役纪念馆》,并到当年战斗最为激烈的战场遗址祭拜抗战英烈。

▲我和吴烈昌烈士的孙子吴东升在忻口战役遗址留影

  忻口战役结束后,日军步兵中佐大田熊太郎于一九三九年八月返回到此地时,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出于敬仰中国军人的顽强精神和民族气节,专门为他们修建了“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以立碑纪念。

  ▲现存放在原平市范亭文体广场的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正面: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 陆军步兵中佐大田熊太郎书立

  ▲现存放在原平市范亭文体广场的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背面:为了原平镇战斗中战死的四千三百多名中国无名战士建的慰灵塔。为了永久追悼他们的灵魂。民国二十八年中元节建

  (四)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缅怀抗战英烈。

  1、在上高会战遗址参加春祭活动。

  ▲2017年4月2日,在上高县上高会战遗址参加由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举办的“万朵菊花献英烈”春祭抗战英烈活动。

  ▲2017年4月2日,抗战老兵易克林先生(前排中)来到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参加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举办的“万朵菊花祭英烈”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2、在萍乡市安源灯盏窝参加春祭活动。

  2018年4月6号,在萍乡市安源灯盏窝,参加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忠魂公益基金、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安源镇政府、关爱抗战老兵萍乡团队举办的“春祭 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大型祭奠活动。

▲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抗战将领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先生应邀出席并致辞

▲参加“春祭 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活动的全体人员合影

  3、在分宜上高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将士墓群和赣西抗战博物馆烈士塑像广场参加春祭活动。

  2023年4月2日清明节来临之际,为缅怀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激发群众爱国主义情感,我和许多志愿者一道,到分宜上高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将士墓群(省级文保单位)和赣西抗战博物馆烈士塑像广场,参加由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深圳市越众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共新余市委宣传部、中共新余市委统战部、民革新余市委会、赣西抗战博物馆、新余红色文化志愿者协会等单位承办的“春祭2023|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清明祭拜活动。

▲抗战英烈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在分宜上高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将士墓群奠香

▲抗战英烈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在分宜上高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将士墓群祭拜

▲抗战老兵易克林在分宜上高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将士墓群致辞

▲抗战英烈易安华将军之孙易超平在赣西抗战博物馆烈士塑像广场奠香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05-30 15:14: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重走祖父抗战路:英雄中条山

下一篇:二十军淮南作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