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苏式T-26坦克。
长沙健在的百岁老兵何泗哲清楚地记得他当年学习驾驶苏式坦克参加衡阳保卫战的往事。
何泗哲老兵是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县人,出生于1925年,今年整整100岁。1941年他初中毕业以后,因为读不起高中,辍学到益阳投奔堂兄谋生。正好遇上“机械化学校”在益阳招生,何泗哲听说这个学校是学习机械而且不收学费,便赶忙报名并被录取。
进了学校才知道这所“机械化学校”的前面还有“陆军”两个字,是一所培养训练坦克装甲兵和汽车运输兵的学校。但这也正合他的志向,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不久就熟练掌握了驾驶技术和各种枪炮的操作,得到教官和校方的表扬。
1943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第五集团军48师142团3营9连,成为一名坦克兵。这支坦克部队是经过兰封会战和昆仑关战役后剩下的最后一点装甲本钱。当时中国不能生产坦克,他们驾驶的是苏联援华的T-26坦克,还有少量德式坦克,虽然都是老古董,但对于当时的中国军队来说,还是非常宝贵的“金疙瘩”。苏T-26是一种轻型坦克,重量只有10吨,绰号“九吨半”,与现在动辄几十吨的新型坦克相比,只能算是“小乌龟”。 驻印军老兵韩德明告诉我:他们配备的美式A3A4坦克正面装甲厚度100MM,日本鬼子的机枪打在装甲上像炒豆子的声音,无法击穿。而苏T-26的正面装甲厚度只有15MM,还不到2公分,侧面的钢板更薄,火控和机动性能更没法比。抗战初期,中国从苏联引进T-26坦克83辆,到1944年剩下不到10辆。按配置要求,一个连应该配置九辆坦克,但实际上只有三辆,每个排一辆。一台坦克只能坐三个人,排长或排副是指挥员兼炮手,班长是驾驶员,另一个是机枪手。其他的官兵则是轮流上车操作,随时准备替补。
何泗哲所在的坦克连驻地在广西界首。1944年7月,他们两个连6辆坦克奉命配属46军增援衡阳守城的第10军。衡阳保卫战前后47天,日军6个主力师团疯狂攻城,第10军顽强抵抗,伤亡过半。增援部队的伤亡也不小,最近在衡阳外围抗战遗址就发现不少46军阵亡官兵遗骸。
6辆坦克向日军阵地发起冲锋,在三塘遭遇日军阻击,发生激烈战斗,先后摧毁日军20多个机枪阵地,推进到二塘。无奈T-26的装甲太薄,火力也压制不住日军,开战不久就有5辆被日军的重机枪和反坦克炮击穿,履带也被打断不能动弹,坦克兵大半当场牺牲。何泗哲所在1排的排副郭吉仁负伤,坦克手只能从坦克里爬出来。没有了坦克火力掩护,战士手中的轻武器根本无法抗衡,战士们纷纷倒下,长官只好下令撤退。回忆起当年战况,何泗哲老兵愤愤不平地说:不是援军怕死,实在是武器装备不如人啊!
抗战胜利后,48师被编入装甲教导总队,团长蒋纬国。苏式坦克基本打光,坦克兵改为汽车兵。何泗哲请假回家没有再归队,在乡村小学教书,1951年考入湘雅医学院,在湘雅医院工作到退休,退休后又在其他医院工作到80岁。只要在电视上看到坦克,何泗哲老兵就想起当年的烽火岁月,感叹只有国防越来越强大,祖国和人民才能有安全。
责任编辑:严娜 最后更新:2025-03-10 16:34: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石渝生|我的父母是八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