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沈剑韬 |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编制与装备—炮兵整编
2022-08-04 14:36:01  来源:知乎-醉里挑灯看剑 文/沈剑韬  点击:  复制链接

  炮兵,自出现之日起就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为步兵提供很好的支援和掩护。而在抗战时期,中日两军在炮兵装备上的差距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两者陆军战斗力的差距。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在蒋直接统辖的中央陆军中,配属的独立炮兵团仅有8个。并且所装备的基本是从北洋军队手中收缴而来的德造后膛炮或日造山炮,款式老旧、性能落后,与同时期西方列强的装备火炮已有明显的代差。1927年末,德国军事顾问包尔(Obesrst Bauuer)抵达中国,并且向蒋呈交了一份《整理中国陆军建议书》,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中德军事合作。30年代初,国民政府陆续从德国进口武器装备,德国军事顾问团也开始着手对国民党陆军进行整编,军事顾问团团长魏采尔(Georg Wetzell)在陆军中整编出一支配备德式装备的教导队,后来抗战初期的战功赫赫的36师、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等“德械师”均脱胎于此(教导总队等同于师级编制)。

  然而由于财力、国力的限制,各师的炮兵装备数量均不完整。

  各德式部队中,教导总队编为三旅六团,总队直属一个炮兵营,装备卜福斯75mm山炮12门。每个步兵团下辖一个炮兵连,计6门德制le.IG18型75mm步兵炮。

  而36师、87师、88师均只有一个师属炮兵营(87师缺编一个炮兵连)、一个战防炮连和一个高射炮连。每个炮兵营下辖3个榴弹炮连,每连装备4门德制75mm克虏伯野炮,战防炮连装备4门德制37mmPak35/36战防炮,高射炮连装备6门20mm高射炮(有德国莱茵公司瑞士子公司的苏罗通、丹麦的麦迪森等型号)。

  “德械师”的炮兵装备的数量与规模显然与同时期的德军步兵师有较大差距(二战时期德军步兵师配备一个师属炮兵团,配备36门105mm野战炮和12门150mm榴弹炮,而每个步兵团又下辖一个炮兵连,配备中小口径火炮,可见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和欧洲列强之间巨大的差距),但毫无疑问的这已经是中国近代以来拥有最好炮兵装备的陆军步兵师。

  为弥补炮火不足的缺陷,德国顾问建议将少量先进火炮集中编成独立炮兵旅或炮兵团,统一使用,由火力的集中调配,来达到支援作战的目的。因此自1935年3月开始,国民政府武汉行营设立炮兵整理处,开始对国军中的炮兵部队按照火炮种类进行整理。共编成两团制的炮兵旅4个,独立炮兵团5个,独立高射炮团2个,独立山炮营、独立野战炮营、独立重迫击炮营各3个。具体如下:

  表1 独立炮兵部队番号和装备

图1 德制150mm榴弹炮

  尽管如此,对于抗战前夕近两百万的正规陆军,如此的炮兵编制与规模还是明显不足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时的新型炮兵装备及性能是颇为优越精良的。除105mm和150mm重炮外,一些轻型火炮的性能同样优越。例如德制37mm口径Pak35/36战防炮,二战初期在德军中同样广泛装备,灵活轻便,具有优良的反坦克性能。不过随着二战战事的愈演愈烈,在欧洲战场上Pak35/36对盟军的主战坦克已经无法构成威胁,遂逐渐被更大口径的反坦克炮取代。(为进一步提升反坦克能力,1941年后德军对该型号火炮配备Stielgranate 41反坦克榴弹,增强了其反坦克性能)。

图2 德制37mm口径Pak35/36战防炮

  然而该火炮在中国战场可谓是战功赫赫,淞沪会战时期,Pak35/36战防炮摧毁数百个日军工事,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亦被催毁多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坦克、装甲车部队多次遭到Pak35/36战防炮毁灭性的打击。(日军坦克的装甲薄弱,其八九式中型坦克装甲仅为17mm)1941年,国民政府第五十兵工厂成功仿制该炮,并定名为三十年式50倍37毫米战车防御炮。但由于工业能力的薄弱,抗战时期37mm战防炮的生产数量极为有限(国产仅约90门)。

  德制le.IG18型75mm步兵炮,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于1927年研制,是二战初期德军装备的标准步兵炮,主要用于直瞄支援步兵作战,使用穿甲炮弹时具备一定反坦克性能。重量400Kg,最大射程3.5Km,射速8-12发/分,二战后期逐渐被德军用大口径步兵炮取代。该炮在中国军队中装备数量极少,仅1936年从德国进口60门(优先装备于教导总队),因技术原因也未能仿制,随后在抗战中损失殆尽。中国军事博物馆馆藏一门。

图3 德制le.IG18型75mm步兵炮(中国军事博物馆)

  附1934.1~1937.7国民政府引进德式装备统计

  参考文献:

  [1]陈默.全面抗战前(1928-1937)国民党军队的编制演变[J].军事历史研究,2011,25(03):64-72.

  [2]章慕荣. 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D].南京政治学院,2004.

  [3] 霍安治, 冯杰. 中国野战炮兵史:1900-1937[M]北京: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11-09 14:30: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言信 |1941年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报告分析——突破重围

下一篇:沈剑韬 |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编制与装备——东北军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