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留美中国学生于1915年创办,在民国时期科学界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发起人任鸿隽、赵元任、秉志、胡明复、周仁、杨铨、黄伯芹、金邦正秉承“为学之道,求真致用两方面当同时并重”,“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的理念,以极度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办刊,为中国近现代科学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学》1915年第一卷第一期封面
民国时期政治动荡,国民更多关心的是战争的状况和政局的变化,但是《科学》却只刊登有关科学的文章,不问政治及其他琐事。《科学》文章内容分为通论、物质科学及应用、自然科学及应用、历史传记、杂俎。此外美术、音乐虽然不在科学研究范围之内,却有益于国民性格的培养,西方的音乐和美术是我国所缺乏的,因此也在刊登范围之内。这样《科学》既将科学作为整体的知识系统加以介绍,又包括对实用科学、自然科学内涵及其应用的探讨,而历史传记则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和科学家的传记为主,还旁及一些文化生活常识,即美术音乐类。另外,《科学》特别开设“问答”一栏,以备解答读者的科学疑问。《科学》以每年1卷,每卷12期的月刊形式出版。1941年,刘咸在《科学第二十五卷完成感言》中总结道:“本志截至本卷止,虽仅仅发行二十五卷,实为国人一般论文之结晶,先后刊布具创见性及介绍科学文字近两千五百篇,都36,000余页,投稿者数以千记,多国内科学名家……”《科学》完成第25卷后,被迫暂时停刊,编辑部于1942年3月迁往重庆。
在全面抗战的浓厚氛围影响下,《科学》的文章更多偏重于“科学与社会”这一类题目。第26卷第1期载有《中国科学之前瞻与回顾》,叙述了《科学》发行的历史,第2期载有《中国科学研究的方向问题》,提出科学研究的新方向:第一,科学研究工作要考虑社会意义;第二,科学研究必须理论与实践联系;第三,科学研究工作应当走现实性路线而摆脱学院性路线。
▲任鸿隽:《中国科学之前瞻与回顾》,《科学》1943年第二十六卷第一期
抗战后期的《科学》包括“通论”“专著”“消息”和“书报介绍”等栏目。编者对栏目进行了介绍:“第一栏‘通论’,内容性质是短篇建设性的科学建议。第二栏‘专著’,内容性质是某种科学的研究成就。但此地的研究专著,和各种专门性质的科学杂志上所刊者不同,在各种专门性质的科学杂志,如化学杂志或物理杂志,其所载者,皆为精微的研究论文;此地所载者,皆为可以适合于一般读者之研究结果,有如述性质,美国科学及英国自然这两种周刊上所载之专著,其性质正是如此。”“消息”一栏“为国内科学界及非科学界所注意,以后尤当尽力充实内容。”“书报介绍”一栏,则每一期刊载一二篇短评。作为一份综合性科学期刊,《科学》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促进科学教育、推动社会发展、引导学术交流、深化学术理论研究、培养科学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刘敏:《民国时期〈科学〉杂志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王伟:《〈科学〉杂志的科学传播研究——基于1915—1949年发刊的文本分析》,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05-25 16:49: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