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杂志》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综合性刊物之一,亦是近代“创刊最早而又赓续最久之刊物”,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方方面面。日前,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线了《东方杂志》,欢迎大家查阅利用。
《东方杂志》1904年3月11日创刊于上海,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1932年《东方杂志》在“一·二八事变”后停刊,同年10月复刊。淞沪战役爆发后,《东方杂志》于1937年11月迁至长沙,第二年11月在香港、重庆两地同时发行(王云五曾称《东方杂志》迁至香港是因为文夕大火,当有误,因为在当年11月1日,文夕大火以前,《东方杂志》即已在香港出版,此外,一些期刊目录对《东方杂志》的沿革记载亦有错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版自然停刊,而重庆版亦因商务印书馆的工厂“有待整理与扩充”而停刊,1943年3月15日《东方杂志》在重庆复刊。在《复刊辞》中,王云五指出“本志以阐明学术为主旨,所刊各文,见解力求客观,议论务期平允。注重新知之介绍,然力避武断,期无悖研究之精神。内容则人文自然、中外新旧,兼收并录。”
抗战胜利后,因为商务印书馆的馆员回到上海,《东方杂志》于1946年10月15日出版了在重庆的最后一期,并在1947年1月迁回上海。1948年12月,《东方杂志》在大陆出版了最后一期。从始至终,《东方杂志》曾在月刊与半月刊中几度来回变更,内容上,则广泛辑录其他报刊的文章,被认为是“杂志的杂志”。
《东方杂志》的地位及其质量,可以从另外一个例证中证明:建国后,对于《新建设》这份刊物(其时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领导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相当于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于光远即曾指示其应当逐步向《东方杂志》这样的刊物转型,因为《东方杂志》“学术门类多,评论多,而且很切时宜、内容丰富,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保存价值。”下面,就让我们来一睹《东方杂志》的部分内容吧。
《东方杂志》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为夏曾佑(署名别士)的《论中日分合之关系》,终刊号出版时值东京审判刚刚结束,故而在一开头亦登载了相关内容,反映出了中国近代史上,中日关系之密切与复杂。
辛亥革命发生以后,《东方杂志》刊登了其主编杜亚泉(笔名伧父)撰写的系列相关文章。
《东方杂志》,亦是新文化运动中思想论战的一个重要战场,刊登了大量的有关文章,上图即为杜亚泉的相关文章。
新文化运动期间,《东方杂志》上有着不少对十月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进行推介、论述的文章,上图中,“过激派”即指布尔什维克,“李宁”则是列宁。
1921年8月,毛泽东等人在长沙创办湖南自修大学,上图为《东方杂志》登载的《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
《东方杂志》刊登的张闻天《哥德的浮士德》一文,可能是国内最早介绍与论述《浮士德》的文章。
新文化运动期间,杜亚泉(署名高劳)翻译的《中等阶级论》一文。
1927年8月,尽管大革命刚刚失败了,但是《东方杂志》仍然出版了“农民状况调查”这一专号,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各界,无论希望如何着手,都不能忽视农民问题。
1933年第一期的《东方杂志》,刊登了著名的“新年的梦想”栏目,第二幅图为丰子恺的相关漫画。
《东方杂志》作为综合性期刊,有着大量近代中国方方面面的史料。我们此前推送的《国民政府在江南地区的敌后施政》一文,梳理抗战期间,行署制的来龙去脉时,即使用了《东方杂志》上的这篇文章。
往期回顾:中国社科院近史所获赠50万页抗战文献
山西地区抗战史料开放共享与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端午献礼!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已上传近四百种报纸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线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ID:modern_history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微博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9-06-18 16:05:3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