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历史记忆/五四现场:百年前报纸中的五四运动
2019-07-09 18:19:42  来源:原创: 雯雯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5月16日  点击:  复制链接

  一百年前,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从此,中国命运为之改变。五四运动有广义狭义之分,其意义也被反复阐释。不过,无论是将其作为前后延续数月的学生运动,抑或更广义的持续数年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北京街头的那场游行示威,在其中均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不然,也就不会以“五四”命名。

  百年前的5月4日那一天,究竟情况如何?我们不妨从当时最直接的报道中,来回顾一下五四的现场。需要注意的是,即时的新闻报道不一定“真实”,除了立场之外,也常常有“所闻”、“所传闻”的局限。不过,这样的文字也有其长处,不仅可以部分避免后世回忆录、纪念类文章的渲染与转喻,更重要的是,当时人也多是通过这些新闻报道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此而言,我们也是在另一层意义上,回到了五四时作为读者的现场。

  首先,到底有多少学生参与了5月4日的游行示威?《晨报》记者观察到:“记者到时,学生不过六七百人,少顷,各大队学生手持白旗,纷纷由东西南各方云集而来。有国立法政专门高等师范、朝阳大学、高等工业、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各校全数约有二千余人。”《晨报》记者当时在现场,他所记录的“二千余人”,可能还未包括因事晚到的北京大学学生。天津《大公报》的报道则说:“午后一时许,各校学生结队数千人在天安门齐集”,又说:“北京、法政大学,高等农业学堂、工业学堂、师范学校学生共三千余人往东交民巷请见各国公使。”天津《益世报》也说:“午时,全体学生三千余人,齐集操场。”而上海的《民国日报》则说是“二千余人之游行”。从中大概可以看出,当时参加游行学生有两三千人,大概是各报道中较为普遍的数字。不过,有意思的是,与这几份报纸不同,《顺天时报》则说:“日昨下午一时,中华门内突有北京各学校学生等一千余名。”《顺天时报》与日本有密切的关系,此次示威游行,本是针对日本,故很可能有意减少数字,也从侧面说明,游行学生绝不会少于千人。

  《益世报》(天津)1919年5月5日报道

 

  其次,游行中到底有哪些标语?《晨报》这样记载,当时的总体情形是“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个个手持白旗”,而其上又写满标语:

  记者忙即下车,近前一看,见中间立有白布大帜,两旁用浓墨大书云:“卖国求荣,早知曹瞒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死有头”,末书学界泪挽遗臭万古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字样。此外各人所持小旗上书:“复我青岛,不复青岛毋宁死”,“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勿作五分钟爱国心”,“取消二十一款条约”,“取消中日卖国协定”,“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种种激昂字样记不胜记(亦有用英文法文书者)。又有种种绘画上书“卖国之四大金刚应处死刑”、“小饿鬼想吃天鹅肉”等字样。

  关于标语,各报所记大致相同,主要针对中日密约、青岛问题以及处置卖国贼的呼吁,基本没有超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范围。

  《晨报》1919年5月5日报道

 

  再次,游行过程的问题。《晨报》记者详细讲述了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教育部某司长、步军统领李长泰前来劝阻、交涉:

  时各校学生均已齐集,各总代表会集桥上,向大家言曰:“我们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现在可以就走,先到前门大街,后到交民巷各国使馆,完后再到这里开会。”说毕,忽有教育部派来司长某君对众曰:“我今天奉了部令到这里,请大家作速解散。大家有事请举代表,可以由我转达的。”学生不理其言,有激烈者曰:“我们今天的行动,教育部是可以不拘束的。”说毕即要向南而去。

  适天安门红墙旁又发现一个绅士,身穿旧式天鹅绒织花马褂,褐色呢袍,附带警吏多名,乘汽车而来。记者询悉为步军统领李长泰君。据系奉总统之命而来,李统领下车后,即入群众丛中,操北音曰:“汝们现在可以解散,今天公使馆是不见客的,汝们就到那里也没有益处,有话可以由我转达。”时大多数学生远立桥外,不识来人为谁,且误会李统领之言,有人大呼卖国贼……卖国贼……因此秩序稍乱。幸代表尚能极力制止,一面向李统领婉言曰他们是误会老前辈的意思,对老前辈是丝毫没有意见的,大家都是为国,我们今天也不外游街示众,使中外知道中国人心未死,做政府外交的后盾而已。李统领闻言,亦即息怒,低声言曰:“汝们有爱国心,难道我们做官的就不爱国,就要把地方让给别人么?不过总统之下还有我们各种机关,汝们如有意见,尽管由我转达。若是汝们代表要见总统,我也可以替汝们带领,反正总有个办法,不能这种野蛮的。”时旁有老叟厉声曰:“我们赤手空拳,哪里有野蛮的事?”又有多数学生呼曰:“我们举动是极文明的。”李统领迟疑半晌,旋又对群众曰:“汝们就在这里解散么,不必再到公使馆了。”时学生代表又向李统领婉言曰:“我们今天到公使馆不过是表现我们爱国的意思,一切的行动定要谨慎,老前辈可以放心的。”各学生大呼走走,李统领亦无言,旋取下眼镜细读传单半晌,后对群众曰:“那么任凭汝们走么,可是千万必须谨慎别弄起国际交涉来了。”言毕,嘱咐警吏数语,即乘汽车而去。

  紧接着报导记录了学生前往东交民巷“会晤英美法意四国公使,面递山东问题之意见书”未遂的情形:

  学生之赴东交民巷也,意在会晤英美法意四国公使,面递山东问题之意见书,请望转达各该国在巴黎之代表,冀能为吾国主张公道。乃到美使署时,美使芮恩施氏已赴西山。到法使署时,法使已往三贝子花园。意英两使亦复以星期,故皆已出游。惟美使馆有馆员延见,已将意见书接受,允俟美使回署转达,其余英法意使署人员皆以公使不在署,不敢接受意见书。于是学生欲通过交民巷往东而行,该处警察竟然不许通行。

  正是因为学生一既在东交民巷未能如愿面见公使,又受警察拦阻不能通过交民巷,于是“颇受刺激”,怒从中来,才有前往赵家楼、怒打章宗祥的情景:

  学生颇受刺激,不得已折而往北出王府井大街经东单牌楼向东堂子胡同人赵家楼曹汝霖之住宅。初到门时门紧闭不得人,学生欲寻曹氏质问而不得,群情愤动,势不可遏。俄顷之间,已将曹宅大门挤开,群众拥入,曹已先行逃避。适驻日公使章宗祥及某日本人在曹氏客厅未去,群众之于章本系与曹同视者,会逢其适,遂群饱以老拳,章氏受伤颇重,登时由曹宅家人舁往日华同仁医院疗治。据闻章氏到医院时,神智昏迷,不省人事。医谓其流血过多,势颇险恶,未知确否。

  又当章氏被打之际,曹氏家属惊惶万状,纷纷向外逃走。群众不阻且有从而扶掖之者。曹之老父,于纷扰之际,亦受微伤。屋中物件,则多被摔毁。时正下午四钟且见火焰腾腾从曹宅屋顶而出,起火原因如何,言人人殊,尚难确悉,惟闻房屋仅毁一部分。然曹氏心爱之贵重物品,则已尽付诸一炬。一时东堂子胡同石大人胡同一带,人山人海。且有保安警察队、步军游击队、消防队、各救火会等纷纷驰往防卫,路上交通因而断绝,至六时许,火光始息。学生仍将整列散归而警察乃下手拿人,学生被执者闻有数十人之多,但所执者,未必即为打人毁物之人。昨夕已有人为之向警察取释,以免再激动群情云。

  又一消息谓章宗祥此次归国,因在东京临行时受留学生之辱骂,意颇沮丧,故抵津后,将其家属安顿在天津,独自来京,暂住总布胡同魏某之宅。连日在京酬应,颇忙。昨午应董康之招赴法源寺董宅作赏花之会(法源寺牡丹尽围人董宅之内,此时正盛开也)。午宴既罢,乃访曹氏于赵家楼(即曹宅所在)。孰意适逢众怒,竟遭痛打,章之夫人尚在天津,未闻此事云。

  《晨报》十分生动的呈现了五四游行的具体过程。其记者并且声明“以上经过情形为记者所目击”。

  《大公报》(天津)1919年5月5日报道

 

  最后,各报又有明显的不同态度。《晨报》有“研究系”的背景,与当时执政的安福系不无矛盾,故其多站在学生立场立论,如他说“当时学生言动确尚能严守范围”,又比如他评论说:“学生举动诚不免有过激之处,但此事动机,出于外交问题,与寻常骚扰不同。群众集合,往往有逸轨之事,此在东西各国数见不鲜。政府宜有特别眼光,为平情近理之处置,一面努力外交,巩固国权,谋根本上之解决,则原因既去,必不至再生问题矣。”

  上海《民国日报》1919年5月6日报道

 

  比《晨报》更为激烈的则有中华革命党的上海《民国日报》,其报道的小标题就有“二千余人之游行”、“曹汝霖住宅焚毁”、“章宗祥殴伤甚重”、“学生被捕廿余人”、“各校全体停课”、“段祺瑞竟欲杀学生”、“钱阁欲解散北京大学”、“蔡校长辞职”、“徐世昌之高压政策”、“禁阻国民开会”。除前面数条为对五四事件报道外,又依次将矛头指向段祺瑞、“钱阁”(指内阁总理钱能训)、徐世昌,确有火上浇油的嫌疑。并且,该报将“国贼曹汝霖像”置于版面正中,评曰:“不成西湖之铁像,来为东洋之金刚,国民曰:予及汝偕亡。”

  《顺天时报》1919年5月5日报道

 

  与《晨报》、上海《民国日报》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顺天时报》,它对五四的报道不仅置于二版最左下角,且标题取为《北京学生大骚动》,将其定性为“骚动”。并且,这一报道将绝大部分篇幅用以描写学生火烧赵家楼并殴打章宗祥这一场景,开首便说:“日昨下午一时,中华门内突有北京各学校学生等一千余名,因青岛问题,归咎于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三人,目为卖国罪魁。在该处集齐,即结队至东城堂子胡同内赵家楼地方曹汝霖住宅前。”亦即是说似乎学生们从一开始便是直奔赵家楼而去。而报道中提到的标语也仅有“共除国贼”,将针对日方的“外争主权”类的标语均隐去。更有意思的是,该报反将“负重伤章宗祥氏”的大幅照片放在了版面中间,很有嘉奖意味。

  《顺天时报》1919年5月5日报道

 

  往期回顾:五四献礼!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已上线报纸六百种、期刊两千种

  周月峰 | 五四后“新文化运动”一词的流行与早期含义演变(上)

  周月峰 | 五四后“新文化运动”一词的流行与早期含义演变(中)

  周月峰 | 五四后“新文化运动”一词的流行与早期含义演变(下)

 

  本平台的读者反馈、建议与交流群成立了,欢迎大家加入,骚扰小编

  我们的读者交流群已超过100人,无法通过群二维码加群了

  大家可以扫码加我的微信,我邀请您进群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博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0-07-13 21:33: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历史记忆/抗日战争史上的五月

下一篇:历史记忆/抗日战争史上的四月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