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中国就像颗大树
2019-09-25 16:38:15  来源:丰子恺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就像棵大树

  得《见闻》第二期,读憾庐先生所作《摧残不了的生命》又看了文末所附照相版插图,心中有感,率尔捉笔,随记如下:

  为的是我与憾庐先生有同样的所见,和同样的感想。春间在汉口,偶赴武昌乡间闲步,看见野中有一大树,被人斩伐过半只剩一干。而春来干上怒抽枝条,绿叶成荫。新生的枝条长得异常的高,有几枝超过其他的大树的顶,仿佛为被斩去的“同根枝”争气复仇似的。我一看就注目,认为这是中华民国的象征。我徘徊不忍去,抚树干而盘桓。附近走来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似是姐弟。他们站在大树前,口说指点,似乎也在欣赏这中华民国的象征。我走近去同他们谈话。

  我说:“小朋友,这棵树好看么?”

  小朋友们最初有些戒严,退了一步。这也许是我的胡须的关系,小孩子看见胡须大都有些怕的。但后来他们看见我的态度仁善,恐惧之心就打消了,那姐姐回答我说:“很好看!”我们就谈话起来。

  我说:“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女孩说:“就在那边,湖边上。这棵树是我们村子里某人家的”。

  男孩说:“我们门前有一株杨树,树枝剪光了,也会生出新的来,生的很多很多,比这棵树还要多。”

  女孩说:“我们那个桥边有一株松树,被人烧去了半株,只剩半株,也不会死。上面很多的枝条和叶子,把桥完全遮住。夏天我们常在桥上乘凉。”

  我说:“你们的村庄真好,有这许多大树!这些树真好,它们不怕灾难,受了伤害,自己能生出来补救。好比一个人被斩去了只臂膊,能再生出一只来。”

  女孩子抢着说:“人斩了臂,也会生出来的?”

  我说:“人不行,但国就可以。譬如现在,前线上许多兵士被日本鬼子打死了。我们后方能新生出更多的兵士来,上前线去继续抵抗。前线上死一百人,后方新生出一千人,反比本来多了日本鬼子打中国,只见中国兵越打越多。他们终于打不过我们现在我们虽然失了许多地方,但增了许多兵士,所以失去的地方将来一定可以收回。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女孩子说:“前回日本飞机在那江边丢炸弹,炸死了许多人某甲的爸爸也被炸死。某甲同他的兄弟就去当兵,他们说要杀完了日本鬼子才回家来。”

  男孩子也说:“某乙的妈妈也被炸死。某乙有一枝枪,很长的,他会打鸟。现在说不打鸟了,要拿这枪去打日本鬼子。”

  我说:“你们这儿有这许多人去打日本鬼子,很好。别的地方的人也是这样。大家痛恨日本鬼子,大家愿意去当兵。所以中国的兵越打越多。正同这棵树的枝叶越斩越多一样。我们中国就像棵树。你们看看,像不像?”

  两个孩子看看大树,都笑起来。男孩子忽然离开他的姐姐,跑到大树边,张开两臂抱住树干,仰起头来喊了些什么话,随即跟着他的姐姐去了。

  我目送两孩去远了,告别大树,回到汉口的寓中,心有所感,就提起笔来把当日所见的情景用画记录。画好之后,先拿给个少年看。少年看了,叫道:“唉!这棵树真奇怪,斩去了半株,怎么还会生出这许多枝叶来?”他再看一会,又说道:“对了!因为树大的缘故。树大了,根柢深,斩去一点不要紧。他能无限地生长出来,不久又是一棵大树了。”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中国就同这棵树一样。”少年听了这话频频点头,表示感动。随即问我要这幅画。我说没有题字,答允他今晚题了字,明天送他。

  晚上,我在这画上题了一首五言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又另描了同样的一幅,当晚送给这位少年。过了几天我去看这少年,他已将画纳在镜框中,挂在书室里,并且告诉我说:“他每逢在报上看到我军失利的消息,失地中日军虐杀同胞的消息,愤懑得透不过气来。这时候他就去看这幅画,可以得到一种慰藉和勉励。所以他很爱护这画。并且感谢我。我听了这番话,感动甚深。我赞佩这少年的天真的爱国热忱。他正是大树的一根新枝条。

  因有这段故事。我读了《见闻》所载《摧残不了的生命》看了文末的附图,颇思立刻飞到广州去,拉住了憾庐先生,对他说:“我也有和你同样的所见和所感呢!”但没有实行,只是写了这些感想寄给他。他把他所见的大树当作几方面的象征:(一)中华民族的生命,是永远摧残不了的。无论现在如何危难,他定要继续生存。(二)现在我们的民族的确已经在“自力更生”中了,而此后要更繁荣更有力地生活下去。(三)宇宙风社不受威胁,虽经广州的狂炸,依旧继续出刊。(四)《见闻》于狂炸中筹办创刊,正如新萌的芽儿。第一二两点,我所见与他全同。第三四两点,自然使我赞佩。但我所赞佩的不止于此。抗战中一切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表现,例如粤汉路屡炸屡修,迅速通车,各种机关屡炸屡迁,照常办公,数同胞家破人亡(出亡也),绝不消沉,越加努力抗日,都是我所赞佩的,都是大树所象征的。这大树真可说是今日的中国的全体的象征。

  1938年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版)


作者:丰子恺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09-26 09:29: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还我缘缘堂

下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佛无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