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文士三部曲
2019-12-09 15:28:48  来源:原载《野草》第4卷第3期,1942年6月15日出版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是“以文兴国”的礼乐之邦,人人以能文为尚。社会对文人的身份,也尊崇备至。“士农工商”以士为首,过去称文人为“文士”,称军人为“武夫”;武夫能文的叫“儒将”,“儒将”的称呼,似乎比一般“大将”的名称,尤为世人所乐道。文士们对这两个字的兴味尤高,对儒将们的作品,也乐为称许。

  “武夫”们的席上,不少有“斯文”之士。吟诗进酒,雅兴陶然,文士对之,意亦甚悠。从古至今,在这些豪情雅会中,产生过不少有名作品,这和当日诸侯们相会的宴席上,命文人们即景献诗的情景,不可同日语。因为当日的文人,多半是诸侯们的家臣,他们的任务,专门为诸侯们歌颂功德。后来的文人则不同,他们是自由人,并不负有这种歌颂的必要任务,完全是以性之相近,兴之所至,然后为文为诗,一字一句,发之于心声。是自己的思想意识的直接反映,比较那种奉命为文的时代已是不同。即使语气恭敬,非出强迫。此所谓自由人与奴隶之分。以上是文人们还不能在社会上起什么独立作用的时期。

  自朝廷以文取士,国家取贤,以文章的好坏为标准后,自然,文章的内容,必须有助于朝廷。因此文人们要想有出路,就须做有助于朝廷的文章。只要“三篇文章做得好,便可金科中状元”,从此文人和官又常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人物。同时一步上青云的念头,也千百年来存于斯文人们的脑海中,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尤为脍炙人口。

  另有些清高之士,虽然不必定以“步青云”为人生第一要义,但亦以“跃龙门”为有面子,以坐中堂交椅为正轨。这种引诱力,直把文人们的脑子系紧了数千年。

  文人们的十年寒窗,是为得“做官”,“展才”,救社稷”,杜甫恒以不在其位,不能谋其政,不能发挥其爱国爱民的事业为怅。可是反过来说:李白虽则接近朝廷,却也没做出过什么伟业来,他的最好的作品,倒不一定是在他得意时代作出来的。陶渊明另是一种作风,“不为五斗米折腰”,有官也不做。固然,我们不必去问杜甫即使给他“在其位”,也能善于谋政像他的诗否?更不必问陶渊明究有几斗米才肯折腰?所以文人们的“做官”“展才”“救社稷”的三层步伐,效果的反映,很多时候层次未必那么正确。如史记载郦食其的一段故事,便是不正确的反映。当郦先生第一次去会见刘邦的时候,“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于是郦先生也就毫不客气的给了他个“郦先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聪明的沛公,立刻“摄衣谢之,延上坐。”采用了他的建议,“袭陈留,得秦粟。封郦食其为广野君。”这个步骤,就不是:“做官,展才,救社稷”,相反的是“救社稷,展才,做官”。这里我们需要注解的是:这是还没有科举制度时代的步骤。

  同一个时代,也有“展才,救社稷而做官”的,如叔孙通。在汉之初叶,当“高皇帝”初次为君的时代,朝中要人多是过去的杂牌队伍们的改编,君臣相会的时候,大概还是用的过去打天下的时候的格式,话说对了劲,便“痛饮狂歌,拔剑起舞”,话说岔了,“高皇帝”就“吹胡子瞪眼”,大臣们也就“手指脚划”。叔孙通看着这种形势太不像个朝廷了,便展开他定礼制乐的才能,以挽救荒唐。但是他还怕这些杂牌游击司令们不同意或不会这种礼貌,于是当他苦口婆心说通了刘邦之后,在正式登朝跪拜的头一天,也像李自成在北京初登大宝时代一样,先一天君臣们齐集殿内殿外习朝仪,分上下,正式彩排。叔孙通这一出划时代的独幕剧,一直演完了整个儿汉朝还不止,分演的时间,延长至二千年;影响的观众,不下数千万万。连太公的家令都被他感化了。当刘邦初做皇帝时,“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的家令看了叔孙通的戏,大有所感,觉得这个不像话,于是便对“太公曰:天无二日,主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重威不行。………高祖心善家令言,媸金五百。”这张戏票买得真不冤枉。

  如果这个记载是真的,自然是叔孙通的直接功劳,即使与事实不符,也是文人们的苦心,也可以说是叔孙通们的间接功劳。

  叔孙通的剧为什么能演得这样好而且长的原因,不是偶然的。因为在他劝刘邦定朝仪,分上下之前,他不但导演了演员同时也极力制造了观众。他不厌其烦的在刘邦面前,劝他“尊孔”“尊孔”,刘邦那时正是用长枪短斧打开了天下的得意时候,那儿会想到文事。气得他骂叔孙通说:“乃公天下,马上得之,安用尊孔。”用现在的口语说,就是:“你老子的天下,是打仗打来的,尊孔关混事!”可是叔孙通回答得好,他说:“陛下天下,马上得之又安能马上治之?”翻做口语就是:“你老人家的天下,虽则是用武力得来的,但是,你老人家又怎能用武力治服天下呢?聪明的刘邦,一听了就马上明白,明白他对付天下,有不如文士处。同时,文士们在“治世”时代,用处不下武夫。自汉以来,文士们不但在朝廷的地位,渐渐高起来,在一般社会中也甚被人重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教尔曹”的“文章”,都是有助于朝廷的文士们的心血。这些文章,曾教了中国人至数千年之久,其力量之雄伟,非一人一日之功。


作者安蛾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12-09 15:30: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广告诗人

下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摸挲棺材的人们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