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先生死后似乎很冷落。年青一代的,对于这位革命前辈,显见得生疏,而学术空气又那么淡薄,对于这位博大精深的学者,要了解他也不太容易,因此他一瞑之后,渐渐被人家忘却了。
其实我们只要一翻阅现代中国史或中国革命史之类,就可以看到四十年前有一位知识青年,因为坚决革命,在上海张园当众剪去了自己的辫子,又可以看到这位青年为写文章宣传革命,在上海租界踉跄被捕,从容对簿,锒铛入狱。这位青年,便是五年前在苏州逝世的章太炎。我们只要一翻查清末的革命文献,便可看到慷概激昂的《讨满洲檄》,词严义正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又可以看到《中华民国解》,知道中华民国这一名词的由来。写这些文章的便是五年前在苏州逝世的章太炎。我们再往后点看,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气焰万丈之际,有谁以大勋章作扇坠,闯入总统府,大骂袁世凯蓄心背叛民国的?在民国初年封建军阀割据一方,万分跋扈之际,有谁敢写文章大骂吉林都督陈昭常是屠杀革命志士的凶手的?那不是章太炎是谁?我们再看到五年前,当北平学生运动如火如荼,而学者名流大叫学生应埋头读书的时候,偏有人以革命元勋的资格出来替学生说话,以为“学生请愿,事出公诚,纵有加入共党者,但问今日之主张何如,何论其平素”。这不是章太炎是谁?历史上使中国的革命发展得异常迅速,单纯主张种族革命的太炎先生,到晚年来显然有点赶不上时代了,然而他的一贯的“夷夏之辨”的理论,对于目前的民族抗战,还是适用的。而况他始终保持了革命家的风度,他生平没有一句违反国家民族利益的言论,他遍身没有一根取悦权贵的媚骨。盖棺论定,太炎先生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要成功像太炎先生那样的一个人,并不是容易的,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还须有坚贞的节操与大无畏的精神。清朝末年,革命党人随时有遭受杀身之祸的危险,再加上清廷大吏的威逼利诱,意志不甚坚强的,往往因之而退缩,逃避,甚至于变节。章太炎的在上海被捕,据说由于同党人的告密,确否我们不知道但与章太炎同时参加革命而且学术文章几乎与章氏齐名的刘申叔(师培,一字光汉),却表演了一幕出卖同党的丑剧。一本中国革命史上有着这样一段的记载:
己酉年夏,党人陈其美,张恭,王金发,周淡游,褚辅成等于上海有所计划,事为刘光汉、汪公权所闻。光汉鼓吹排满有年,为有名之文学家,时任民报撰述,以为其妇何振所挟持,且与章炳麟、陶成章意见不合,遂变节归上海,密充江督端方侦探,至是乃以所得报告端方,端向英租界当局交涉,派巡捕查抄党人机关,捕去张恭一人周淡游、褚辅成以便服工人得免。王金发怒,挟枪见光汉,将杀之,光汉惧,许以必为保全张恭,恭固不死,光汉由是不敢再至上海。
知识分子由其本身所具有的弱点,当生死关头,往往容易动摇退缩,但也只有知识分子,对于是非顺逆格外认识得清楚。
所以古往今来,做权贵清客,显要走狗的,甚至于出卖朋友以求脱祸或藉此以求进身的,都是知识分子;而坚持自己的主张,视名节重于生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也大都是知识分子。刘申叔代表了前一种知识分子,章太炎则代表了后一种。不过变节动摇的知识分子,虽然一时脱了祸患或竟因此而显赫起来,但到头来还是毁灭了自己。我们只要看刘申叔,到而今“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只剩几种关于音学等的著作,偶然还被人称述;而章太炎的姓名,的著作,将炳彪千古,永不磨灭。
所以,归根结蒂,变节实在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但在所谓叔世扰攘之际,士大夫即有着轻名节,而告密,刺探等作风,提倡鼓励者又大有人在,因此,为真理,为信仰,百折不挠,终始如者鲜睹,而冒没奔竞,投机取巧者滔滔皆是也。从这里说开去,要牵涉到民族道德问题,我想就此带住。不过我又联想到另外一些事情,不妨在这里附带说一说。我觉得四十年前的士大夫,其投机取巧处远不及后来一部分青年来得聪明。刘申叔充端方密探,出卖同党之后,便“由是不至上海”,而后来一些任钩拒刺探工作的人,他们可以永远装出一副前进的革命的面目,把被卖的敢再装在皮鼓里,使他到死还不知其所以然。而尤其聪明的,他不用充密探,卖同党等拙劣方法,只要找一个机会,写几篇文章就成了。譬如有人说鲁迅是左翼作家,思想要不得,他便来写文章把鲁迅骂一顿,这样就显得他不是左翼作家,思想要得了。又譬如国际间发生一个什么问题,他可以不从这问题的本身上去分析研究,而借端向制度和我们不同的国家,提出一个慷慨激昂的“我们的抗议”,既英勇,又稳当,从此人家就不会把“危险分子”的考语加到他身上,而他还是做稳了爱国的文艺家,岂不一举两得也乎?不过在另一方面,却也因此而显露他自己的原形,告白他自己的没落,归根结蒂,还是愚蠢的。
一九四一年六月,为纪念太炎先生逝世五周年作。
(1941年6月1日出版)
作者宋云彬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12-10 11:53: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