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 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
2019-12-18 16:12:49  来源:赵兴银 周广伟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 年七七事变后, 中国军民的局部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 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实行坚决的抗战政策,号召全国人民挽救民 族危亡,抗击日军的侵略,并与国民党实行第二次合作以组成最 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在抗战时期是一 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和抗战全局出发,努 力争取他们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使他们在抗战中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力促与国民党实 行第二次合作,建立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时,统一战 线成分比较复杂,有进步势力、顽固势力和中间势力。地方实力 派大体属于中间势力,有的介于中间和顽固之间。地方实力派是 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条件下,由蒋介石中央嫡系以 外的国民党地方军事政治集团—— —地方军阀转化而来的。

  地方实力派名目繁多、参差不齐,大体“包括有地盘的实力 派和无地盘的杂牌军两种力量” [ 1]。其中势力较大的有原东北军 张学良,占据陕西一带;有当时北方最大的地方军阀阎锡山和傅 作义、商震一部,占据山西、绥远、河北一带;还有韩复榘占据山 东,宋哲元占领着河北;另外,还有西南地方实力派包括川康的 刘湘、刘文辉、潘文华、邓锡侯;两广有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 云南有龙云、卢汉;还有一些实力相对较小的地方实力派,如青 海的马步芳、马步青,宁夏的马鸿逵,新疆的盛世才,苏北的李明 扬、 李长江,豫西的贺澍三、裴子明、高星五等。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和思想根源的不同,有的地方实力 派领导人本身就是军阀行伍出身,有的地方实力派领导人早期 属资产阶级革命派,受革命的影响较深,在抗战中,各地方实力 派接受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态度不同,在抗战中的贡献也不一样。 正确认识各实力派的特点,对共产党的争取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争取地方实力派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首先,在 政治态度上,地方实力派表现出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使他们有 与中共合作的基础,杨虎城曾对部下说: “要抗日,先要停止打内 战, 在抗日这一点上,我们同共产党有共同的基础。” [ 2]陈济棠曾 说: “抗日反蒋是我们一贯的主张,这是救国要道,舍此莫由,环 顾国内,只有我们可以担当这个重任,也是义不容辞的。” [ 3]其次, 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一直在潜滋暗长,使他们愿意 寻找一个可靠的同盟军以求自我生存和发展。刘文辉曾说: “国 内与蒋介石集团抗衡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除此之外,找不到别的政治出路??因此,我决定走亲共的路。” [ 4]阎锡山说: “同共产党搞统一战线,这中间有风险,但是不跟共产党合作,又 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我只有用共产党的办法,此外都不能抵制日 本人和蒋介石。” [ 5]再次,当时共产党根据地还不巩固,力量相对 比较弱小, 而地方实力派在日军入侵时表现出了积极的抗日要 求。因此,毛泽东认为,要把地方实力派当作反帝国主义的同盟 者去争取[ 6]。同时,地方实力派有很大的力量, “往往可以成为我 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 慎重的态度” [ 7]。

  

  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对地方实力派的争取工作,早在土地 革命时期就曾谋求与反蒋的蔡廷锴、陈济棠等订立停战抗日反 蒋协定。1935 年至 1936 年,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实现了与张学 良、杨虎城的西北统一战线。抗战时期,根据地方实力派的政治 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进一步争取、团结。

  第一,对张学良、杨虎城的争取。张学良一开始受蒋介石的 欺骗,认为蒋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是正确的, 1935 年华北 事变,国民党的妥协退让和《何梅协定》等一系列事件给张很大 刺激,使他无心再与红军作战。他说: “以前同胞们谴责我对日 不抵抗,现在我希望领袖蒋公能更改我的任务,不让我去打共 产党而去打日本,因为我觉得在剿共中战死,不如抗日而死更 有价值。” [8]据此,党中央在争取东北军时采取了先从基层做起, 逐步到做中、上层的统战工作。周恩来曾亲自指导成立东北军 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派出刘澜涛、孙达生、栗又文等大批干部 去做东北军的工作。由于张学良所处的寄人篱下的环境,所以 对其争取比较顺利。毛泽东还派汪锋到西安与杨虎城联系,双方 达成了“抗日友好”、 “互不侵犯”、 “互派代表” ,帮助红军运输必 要物资和掩护中共人员的往来,作抗日准备工作等项协议。争取 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成功,对于推动全民族一致抗日具有很大 作用。

  第二,对阎锡山和韩复榘的争取。阎锡山和韩复榘是全国地 方实力派中非常典型的人物。抗战开始后,日军很快侵入山西, 阎锡山在日军进攻下手足无措,日本侵华势力诱使他反蒋叛国 投日,但他坚持了民族立场。在阎举步维艰的状况下,中共中央 和北方局派薄一波任书记成立山西公开工委,结合山西的实际 对阎锡山及军政上层开展统战工作。这一时期阎锡山进步倾向 比较明显,共产党提出的意见,他一般能采纳。韩复榘与蒋介石 有矛盾,对日本一直保持暧昧的态度。九一八事变后,韩也作出一些抗日救国的表示,他曾提倡国货,下令缉查日商走私、贩毒 等。针对韩的情况,中共中央决定把统战工作的重点放在中、下 级军政人员中。当时中央联络部的张经武、张友渔到济南通过对 韩复榘的政训处长余心清的工作,向韩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 领》,韩表示“愿与共产党合作” [ 9]。韩虽然顽固,但他也认为抗战 是长期的,是有前途的,汉奸是当不得的。通过党的努力,韩复榘 的抗日态度日渐明朗化。

  第三,对西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抗战时期,西南地方 实力派也是一支重要的中间力量。中共中央作了认真的调查研 究之后,提出了争取他们的具体措施和原则。中央曾派张曙时去 成都通过张澜与刘湘取得联系。中共还通过进步人士冯玉祥对 其进行说服和引导,在冯的帮助下,刘湘打消了顾虑,走上联共 的道路。对于刘文辉,中共通过杨叔明和刘的部下张志和等渠道 的联络,派董必武、林伯渠与刘文辉、潘文华会面恳谈。周恩来也 于 1942 年 2 月在重庆与刘文辉进行了秘密会谈。经过中共中央 和南方局细心的工作,刘文辉逐渐改变了立场,与中共“由一般 关系开始进入实际配合的阶段” [ 10]。抗战中的桂系李宗仁、白崇 禧在与中共合作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1937 年 6 月,中共派 张云逸同桂系谈判合作抗日,周恩来、叶剑英多次与桂系接触, 并通过刘仲容、胡愈之等民主人士展开对李宗仁、白崇禧的争取 工作。中共中央还派出薛子正、华岗、周新民、李文宜等与滇军上 层军官接触,宣传形势,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使龙云和卢汉了解 到党的方针政策,看到光明的前途。

  第四,党在西北的统战工作。西北的一些地方实力派原来都 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对共产党的方针 政策不理解,党在西北的工作使不少地方实力派领导人逐渐解 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中共中央曾派张子华以周恩来秘书的身 份到宁夏做马鸿逵的工作,并成立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与地方 当局和各界进步人士建立联系。西安事变后,中共代表周恩来与 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麟在西安第一次接触,随后,中共又通过回族 上层人士马德涵、国民党上层人物赵守钰、进步记者范长江、文 化人士王洛宾等先后与马麟、马步芳、马步青接触,争取其参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新疆实力派盛世才,中共中央派出了 陈云、邓发、陈潭秋以及毛泽民、林基路等 100 多名共产党员去 做他的工作,通过新疆反帝同盟联合会这一统一战线组织支援 了全国的抗战。

  为了维护抗日统一战线的大局,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清醒 的头脑,十分珍惜与地方实力派建立的合作关系。如 1940 年 4 月 12 日中共中央军委在关于国民党推动中间派向我进攻及我 之对策的指示中指出:我们完全不愿同他们摩擦??这种表示 要持续不断;当他们迫于命令向我进攻时,我应在不妨害自己根 本利益条件下先让一步,表示仁至义尽,并要求中途妥协,言归 于好[ 11]。共产党的这种不顾己利的政策和精神对地方实力派产 生了很大的感召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感召和积极争取之下,地方实力派表 现出了较高的抗日积极性,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政治上,地方实力派的抗战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 立,为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也使蒋不 能轻易地退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例如,马步芳就曾多次函电其部属,要他们“痛下决心,奋勇苦斗”, “勿负所望” [12]。东北军将 领更是表现出了无比的爱国热情,张学良说: “为了抗日救国, 牺牲这两个团体(指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也值得。” [13]杨虎城也多 次提出: “国家、民族不抗战,没有出路,我们十七路军也没有出 路。” [14]1937 年初,日本派花谷迎韩复榘到北平,领导“华北自 治”,被韩复榘断然拒绝,韩表示: “我决不能跟日本人搞在一 块。” [ 15]刘湘也曾在南京会议上表示,要“不顾一切地为民族求生 存而战”。地方实力派的联共要求和开明的政策给中共的争取工 作提供了客观条件,从而使抗战的气氛更加浓厚,抗战思想更加 深入人心。同时,在蒋介石的中央军消极抗战的环境下,地方实 力派的抗战要求和行动也推动了自身的进步。历史事实表明,不 少地方实力派领导人正是通过抗战的道路认清了是非,从而走 上了革命的道路。

  军事上,地方实力派为抗击日军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地方实 力派的局部抗战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 马占山的江桥抗战,打响了反日民族战争的第一枪;宋哲元领导 的长城抗战在喜峰口战役中创造了九一八事变后北方战场的第 一次胜利;冯玉祥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了大片领土;傅作义 的绥远抗战被誉为“全国抗战之先声”。七七事变后,在正面战场 除蒋介石的嫡系武装外,地方实力派起了很大作用,王平在《抗 战八年》中写道:淞沪一战中,中央军损失过大,于是,以后的各 次战役,各条战线的作战任务便大半落在地方军的肩上,这种现 象几乎维持到抗战胜利为止[ 16]。仅台儿庄战役,地方实力派军队 与杂牌军等非嫡系部队就占整个参战部队的 79% 。据统计,八年 抗战中,地方实力派派出的军队达 100 多万人,仅川军就死亡 26 万人,负伤 35 万余,桂系伤亡 12 万多人,其中将军 9 人[ 17]。很 多地方实力派领导人如李宗仁、冯玉祥、程潜、张自忠、李家钰、 吴克仁、赵登禹、王铭章等都亲自领导和指挥了作战,有的为抗 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地方实力派在抗战中为民族的独立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牺 牲,中国共产党与地方实力派在抗战中的合作也是历史性的。当 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他们在抗战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但由于他们本身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属性,因此他们同蒋 介石在反民主这一点上没有根本的区别,在抗战不彻底上也没 有根本的区别[ 18]。他们联共抗日反蒋的主张和行动是出于维护 自身和本集团利益的需要。如马步芳出省抗战,前后历时 9 年之 久,但与日军接仗仅 8 次[ 19]。1941 年皖南事变中,桂系更因己之 私利而参加了反共军事行动。地方实力派有各自目的,他们与共 产党的合作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随着抗战的进行,地方实力派的 阶级本性就暴露出来了。阎锡山在 1939 年 3 月秋林会议上曾公 然说: “不能抬着棺材抗战,仗总要有一个了结,汪先生(汪精卫) 走的路,未尝不可取。” [ 20]其对抗战态度,可见一斑。他还扬言: “一 切事情都不能做的太绝了,抗日要准备联日,拥蒋要准备反蒋, 联共又要准备剿共。” [ 21]从而暴露出其拥兵割据的特点和伺机投 敌的预谋。李宗仁也曾说: “抗日不管胜利或失败,广西和蒋介石 是不能长久相处的。” [ 22]总之,地方实力派不会关心抗战的结果 和人民的命运,他们关心的只是本集团的利益。这些都表明,中 国共产党同地方实力派的合作只能是在抗日这个交叉点上的暂 时同盟。

  应该承认,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由于其广泛的民族性而使内部不能不具有极为复杂的阶级关系 和阶级矛盾;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始终不肯放弃其反共反人民的 政治立场,又使这种矛盾和斗争更加尖锐;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 的上述复杂情形,也不能不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稳定性受到 严重影响和挑战。值得庆幸的是,作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 队和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在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 针政策, “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群众所 拥护为最高标准” [ 23],最终以民族大义战胜了形形色色的党派之 私和集团之利,从而使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较长久地留在抗日阵 营之内,直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使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获 得了光明的前途。

  参考文献:

  [1][6][7]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746,747,748.

  [2][13]王菊人.记西安事变前后的几件事.西安事变亲历记.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3]广东档案馆编.陈济棠研究史料.415.

  [4]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 (第 33 辑).

  [5]薄一波.刘少奇同志的一个历史功绩.人民日报, 1980- 5-5.

  [8]西北大学等编.西安事变资料选辑.435.

  [9][15]郭绪印.国民党派系斗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522.

  [10]刘文辉.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之路.北京:三联书店,1979.2.

  [11]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 .北京:档案 出版社,1986.407.

  [12][19]杨效平.马步芳家族的兴衰.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6.160,161.

  [14]王炳乾等.深切怀念杨虎城将军.光明日报, 1979-12- 16.

  [16]王平.抗战八年(上册) .50;近代中国史料丛书(续编 71 辑) ,276.

  [17]张梅龄.中国共产党与桂系在发动全民族抗战中的合 作.社会科学探索, 1990, (5).

  [18]周恩来选集(上卷) .210.

  [20]薄一波.关于牺盟会和山西新军斗争. 《中共党史资料》编 辑部编.亲历重大历史事件实录(第二卷)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0.301.

  [21]黄友岚.抗日战争时期的“和平”运动.北京:解放军出版 社,1988.290.

  [22]李宗仁.回忆广西建设研究会.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 4 辑).

  [23]毛泽东选集(第 3 卷) .1096.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9-12-18 16:14: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论抗战时期上海地区的武装力量及其影响

下一篇:周恩来与抗战初期的 五次国共谈判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