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妄图灭亡全中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被迫划分为抗日根据地、国统区和沦陷 区三部分。中国共产党面对异常严峻的斗争形势没有退缩,反而乘势而上,积极进取,在根据地,积极带领军民开展 民生建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累累的硕果。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其策略路线主要 集中在劳动、土地、政治权利等方面,并且在这几个方面全面贯彻落实综合、斗争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政策为 改善根据地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指导思想,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毛泽东思想基础、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
1.1 经济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根据地的居民尝试各 种途径与外界互通有无,进行商贸交易 ,以获取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在这过程中,有了银行,货币也开始流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根据地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础。1938年3月成立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和 同年8月成立的山东北海银行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银行机构。银行的建立加速了商品与货币的流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币市场进行了统一,进而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方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和保护了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建设事业,大大提高了根据地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了根据地的需要,并且进一步 支援了敌后抗战。 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根据地人民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毛泽东在1939年2月2日组织号召全体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王震在1941年3月带领八路军第 三五九旅开赴人烟稀少的南泥湾,在南泥湾开展生产运动,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彻底改变了南泥湾的面貌,使得 南 泥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全体军民的共 同努力下,根据地的收入大大增加 ,衣物、粮食方面的供给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1.2 文化教育建设
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基础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且对党员干 部加大教育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作素质,进而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 要表现在: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开展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盲率,另一方面加大培养干部的力度,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据权威机构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培养了4万5千名的干部,以及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而在开展革命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根据地,通过普及相应的基础教育 ,提高根据地人民的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给与封建迷信沉重的打击,进一步摒弃了社会 旧风气,有力地推动了根据地的精神文化建设。另外,在抗日根据地,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享有自由,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全面贯彻落实“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政策方针,并且在文学、歌剧、舞蹈等领域有一定的创新。
1.3 社会事业建设
在抗战时期,受战争形势的影响和制约,积极发展根据地的社会事业尤为重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确保人民群众的社会权利、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的需要。所以,根据地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首先,积极开展社会救济工作。 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在根据地避难的难民逐年增多,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为了备荒,发动群众通过建立义仓、粮食信用社等方式积极开展相应的救济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工作,秉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不畏艰难困苦精神,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边区移民和难民高度的关注,积极的筹谋划策消除他们的恐慌,使其成为革命生产的新生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边区社会事业的繁荣与昌盛。其次,在根据地我党对弱势群体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帮助。在根据地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方位、多角度地关心照顾革命老人,对妇女开展教育,并且倡导 男女平等,给妇女更多的话语权,进而使妇女摆脱传统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在一定程度上使妇女树立了自立意识和参政意识等。对保育儿童开展相应的抢救工作,并且专门设立了专业化的保健处,积极开展疾病治疗工作,进而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医疗基础。另外,通过各种途径 ,积极改善根据地的卫生条件。
2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民生建设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实践中,始终贯穿着改善民生的理念,进而在认识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 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根据地的具体实际,开展民生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该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开展大生产运动、普及基础教育、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等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 问题,顺应根据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为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革命 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新 的内涵,也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开展民生建设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
2.2 奠定毛泽东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就是产生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民主 革命任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实践回答了如何解 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土地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生存状况等问题,这一实践活动,一方面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和制约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为主要阵地,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在党领导的军队中,而农民又是重要来源 。中国共产党为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和支持革命的积极性,需要将保障农民民生权益放在争取农民支持革命的首位,把土地问题视为改善农民民生利益的核心所在,通常情况下,土地问题解决了,农民对土地拥有使用权和所有权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有所保证 。
对于农民的利益需要,毛泽东给予了高度的尊重和关注,让人民享受革命的成果,给予人民看得见的福利。在根据地,民主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事业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确保人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享有民主政治,并且接受相应的文化教育,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于中国共产党重视保障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而才会出现人民群众支援革命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为革命斗争奠定了人力、物力源泉基础。
中国共产党将解决农民问题、发动群众参加斗争作为切入点,对农民民生利益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进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群众基础。通过上述分析,中国共产党通过高度重视农民民生利益,对农民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地解决,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实践也不断地深入开展,不仅改善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维护根据地社会的稳定。
抗日战争时期,在民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并将此视为坚守群众基础的法 宝。 毛泽东认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立党之本,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在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问题 的过 程中 ,侧重民生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民生实践产生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积极探索民生实践,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团结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工作方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的生存而革命,使得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 战争的胜利 。
参考文献 :
【1】郭仕锋.浅论企业基层党支部的四大职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5).
【2】张秀阁 ,李炳亮.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经验[J].党史文苑 ,2011(18).
【3】甄忠艳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聊城大学,2013.
作者简 介 :刘春明(1984一),男,山东 沂南人,助教 ,辅导员,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 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9-12-25 23:27: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