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辽宁地区中共抗战英烈事迹发掘整理、宣传研究
2024-06-24 17:19:50  来源:《文化学刊》 2021年第7期 P55-57 作者:张海艳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辽宁地区的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吹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号角,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的历史征程。挖掘辽宁抗战中的中国共产党人英烈的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 辽宁地区;中共抗战英烈;发掘整理;宣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在沈阳爆发。共产党人不畏暴行,在沈阳第一时间表明了政治立场,吹响了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号角。随后,共产党人在辽沈大地上不怕牺牲,掀起红色浪潮,刻下红色印记,成为辽宁抗战、东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十四年抗战期间无数共产党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担当和决心,在辽沈大地上浴血奋战,用鲜血染红了党旗,染红了国旗,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些共产党人是用实际行动践行“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铮铮誓言的最杰出代表,他们的英雄事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上,都是值得大写而特写的重要篇章。

  一、辽宁中共抗战英烈史事迹发掘整理、宣传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辽宁抗战是对中国十四年抗战最充分、最准确的诠释。中国共产党人是辽宁抗战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

  第一,就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言。立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其在辽宁抗战中的实践活动进行梳理和研究,能够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第二,就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言。通过回顾中国共党人在辽宁抗战中坚守信仰、践行信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展示共产党人信仰的先进性、崇高性和它的永恒魅力。

  第三,就深化辽宁党史的研究而言。通过对辽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活动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清晰完整地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在辽宁抗战时期开展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从而深化新民主主义时期辽宁党史的研究。

  第四,就推动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认识而言。探讨中国共产党人在十四年辽宁抗战中的革命实践活动,力证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带领辽宁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十四年抗战”概念提供学理支撑,强化人们对“十四年抗战”的认识。

  第五,就红色文化建设而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辽宁人民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孕育、凝聚了大量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十四年抗战期间辽宁地区中共英烈事迹研究的现状评述

  中国共产党人是辽宁抗战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关于十四年抗战时期辽宁地区的中共抗战英烈研究,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体现于辽宁地区抗战人物专题研究中。《东北抗日烈士传》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史研究所于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该书选取了东北十四年抗日游击战争时期牺牲的地方县级以上领导人、部队师级以上干部、英雄人物和英雄集体。《辽宁英烈》(1—10辑),是辽宁省革命烈士办公室于1983年起到2000年止,历时17年编纂出版的系列丛书,该书收集和宣传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辽宁籍和在辽宁牺牲的著名革命英烈事迹。《辽宁党史人物传》(1—13辑),由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于上世纪90年代出版,该书收录了在辽宁地区党史轨迹上功绩卓著、影响深远的共产党员和在辽宁地区影响较大的英雄模范人物。

  其二,体现于辽宁地区抗战历程研究成果中。1932年东北民众救国会出版的《救国旬刊》,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影响下的辽宁民众的抗日斗争史实。1954年周保中撰写的《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联军》一书,记录了杨靖宇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的军队在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1979年由李延禄著的《过去的日子》一书,收录了活动于辽宁地区的抗联一军的战斗史实。2001年由高术乔主编《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辽宁史料长编》问世,该书收录了活动于辽宁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相关史料,等等。此外,还有数以千万计的著作、文章从多个角度再现了十四年抗战中辽沈地区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

  其三,体现在东北、辽宁地区的新民主义革命党史研究中。《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由中央档案馆、辽吉黑三省档案馆合编,于1992年出版。该系列丛书编入了中央档案馆所保存的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革命群众团体和军队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档案资料,均按原件刊印。《中国共产党辽宁史》(第一卷),由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于2001年出版。该书系统、详细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至1949年期间领导辽宁人民进行斗争的历程。与此同时,沈阳地方党史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如《中共沈阳党史人物》,于2003年出版,该书收录了沈阳地区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34位杰出共产党人的光辉事迹,等等。

  近十余年来,党中央对中国抗日战争予以极大的关注。尤其是2017年1月国家教育部发涵,要求“十四年抗战”史观入编中小学教材之后,沈阳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城市被重新定位,也极大地推动了抗战史学界对辽宁地区抗战问题的研究。关于共产党人在辽宁地区抗战的报道、文章应运而生。数千万篇文章发表于各学术期刊、党史网站、个人专著之中。综上所述,关于辽宁抗战中共英烈的研究成果虽然起步较早,但研究还不够深入,较为零散,缺少专题性、地域性。

  三、辽宁地区中共抗战英烈事迹挖掘整理、宣传的基本思路

  对辽宁地区中共英烈及其抗日斗争事迹的史料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第一,厘清十四年抗战期间辽宁境内各市、各地区的党组织的组建和更替;第二,将中国共产党人在辽宁地区的抗战实践活动、英雄事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一是探索共产党人在辽宁各界群众中开展的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二是探索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于辽宁境内的南满、桓仁和宽甸等地区的抗日武装队伍中的共产党人及其抗日事迹;三是探索共产党人在奉天第一监狱和旅顺日俄监狱中的斗争;四是探索共产党人在辽宁地区文艺战线上的抗日斗争;五是探索抗战后期共产党人在辽宁地区的隐蔽斗争;六是探索共产党人领导特殊工人开展的反日斗争;七是探索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中共产党人的贡献;第三,根据上述研究,确定辽宁抗战共产党人名录,然后鉴选出其中的中共抗战英烈确定英烈名录,对这些共产党人及其光辉事迹进行客观叙述;第四,精心凝炼辽宁抗战中的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展现的红色内涵,通过结合多种方式,将中国共产党在辽宁地区的光辉事迹宣传出去。

  四、辽宁地区中共抗战英烈事迹发掘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就共产党人在辽宁地区的抗战实践活动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还有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十四年抗战历程中,数万计的共产党人在辽沈大地上留下光辉足迹。他们中的一大批人成为了后人学习和讴歌的楷模。还有一部分共产党人从事隐蔽战线工作,记载他们事迹的史料较少甚至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研究人员深入东北三省党史办公室、政协文史委员会、地方史志办公室以及民间抗战历史研究会等单位进行查询、研究。

  其二,抗日战争期间,从辽宁地区走出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战斗于全国战场,牺牲在全国战场上,如王波、宁匡烈、杨靖远、高尔华,等等。对于这些共产党人物,需要研究人员“走出去”,沿着他们的足迹,深入发掘他们的抗战事迹、史料进行整理。

  其三,在现有的关于辽宁抗战中共产党人及其事迹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诸多说法不一的现象。这就需翻阅大量相关历史文献,取得第一手史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甄别、考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历史真相。

  五、辽宁地区中共抗战英烈事迹的宣传教育对策研究

  知史明理、知史增信、知史崇德、知史力行是对辽宁地区中共抗战英烈事迹、史料进行挖掘整理的落脚点,那么对辽宁抗战中党史英烈的宣传研究工作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辽宁地区各市、县的文化建设主管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辽宁地区共产党人物的深入研究工作,晕染辽宁地区的红色底蕴,建议具体举措如下:

  第一,加强十四年抗战时期辽宁地区党史人物专题研究,对该类项目研究予以扶助,形成辽宁地区中共党史人物系列故事集。

  辽宁抗战中的共产党人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奋斗目标,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青春、热血、生命铸就了一座座的精神丰碑。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辽宁地区的抗战研究是亟待深入的研究领域。

  第二,在辽宁各市中心位置,建立十四年抗战中辽宁各地区党史人物专题展馆,全面反映十四年抗战中辽宁地区的中国共产党人。

  整个展览以“让历史说话,让史实发言”为原则,全面展现十四年抗战时期辽宁地区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顽强抗战精神,并在广场上树立本地区的中共抗战英烈纪念碑、纪念墙,引导市民学习和追忆抗战英雄,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第三,推动辽宁中共抗战英烈和与之相关联的抗战遗址的深入研究,形成覆盖辽宁地区的红色系列抗战文化体系,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宣传、报道、推介。

  第四,有效发掘、系统规划、合理整合沈阳抗战红色文化资源。

  合理整合辽宁地区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红色内涵,将沈阳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历史贯穿其中,将其联动起来,形成红色游学线路,成为辽沈地区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项目。

  第五,加强我省抗战类博物馆与国内同类型博物馆的互动联系,将辽宁抗战精神推向全国。

  依托辽宁地区的抗战类博物馆和纪念馆,加强同国内的同类型博物馆建立互动联系,大力宣扬辽宁抗战,共同弘扬抗战精神。除此之外,在十四年的辽宁抗战中,数以万计的外省市籍共产党人在辽宁地区留下了光辉足迹,需通过各地区政府、文化部门沟通及民间渠道和这些有共同历史记忆的地方建立互动联系,在共同追述英烈往事的过程中,将辽宁抗战历史、辽宁抗战精神推向全国。

  中图分类号 K264.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25(2021)07-0055-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十四年抗战期间辽宁地区共产党人史料发掘与研究”(项目编号:L20ADS001);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地区中共抗战英烈事迹发掘整理、宣传研究”(项目编号:20211s1ybkt-08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海艳(1975—),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来源:《文化学刊》 2021年第7期 P55-57

责任编辑:于雷雷 最后更新:2024-06-24 17:23: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论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抗战中的贡献

下一篇:最后一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