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军报姓党”出版实践
2024-07-10 10:36:31  来源:《中国出版》 2024年第3期 P67-71 作者:田雷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 中共东北党组织在抗日游击区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分为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3 个时期,分别办有代表性军队报。《红军消息》等6 种中共武装力量所办军队报是东北党组织领导广大军民在白山黑水间进行文化抗战的重要载体,作为代表性出版物印证了党性原则和“军报姓党”在东北抗日游击区中的践行历程,是党和人民军队出版史上隐秘而光辉的篇章。

  [关键词] 军报姓党 东北抗日游击区 中共满洲省委 东北抗日联军

  抗战时期,中共东北党组织(以下简称“东北党组织”)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以建制时间为序,分为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3 个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在东北抗日游击区开展的出版活动既包括印行传单、布告等单幅媒介,也包括创办并发行作为连续出版物的军队报,呈现出红色出版的轨迹与特性。

  当代关于东北抗日游击区红色出版活动的研究成果中,一是以报纸、期刊为主体的个案式探究成果,二是在整体意义上的红色文化研究中进行报刊的论述,[1]在党组织领导武装力量开展报刊活动的途径与特性方面论证较少。而存在于1933 至1940年间的《红军消息》等6 种军队报是东北党组织所领导武装力量的代表性出版物,受客观条件影响刊期较少,但却是东北抗日游击区红色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印证了党性原则和“军报姓党”在东北抗日游击区中的践行历程。

  一、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红色出版的轨迹

  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的出版活动开端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反日游击队时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于1933 年3 月至10月间在磐石(今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营地所办《红军消息》,为东北抗日游击区中的第一种军队报;发展于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军分别所办《人民革命报》;成熟于满洲省委接续组织——南满省委、北满(临时)省委、吉东省委分别领导的东北抗联各部时期,以《中国报》《东北红星壁报》《北满救国报》为代表,其中,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于1940 年5 月至9 月间在宝清(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营地所办《东北红星壁报》为现知最后一种东北抗日游击区中的军队报。

  东北党组织自成立起即以“油印小报”作为思想政治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从数量上看,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至1936 年满洲省委撤销前,满洲省委下属各类组织在吉东、北满地区办有至少6 种报刊,在东满、南满地区办有至少20 种报刊。[2] 1936 年2 月至1937 年3 月,满洲省委接续组织——南满、北满(临时)、吉东省委相继成立,分别领导所属的东北抗联各部,至少办有7 种报刊。[3]

  1.红色出版的开端:反日游击队时期

  1932 年6 月,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成立,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反日游击队时期,代表性军队报为南满游击队所办《红军消息》,这是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红色出版的开端。

  1933 年3 月,磐石中心县委指导游击队政治部创办《红军消息》,单面油印,每月3 期,时出增刊,满洲省委宣传部重视这一报纸并作出指示。9 月11 日,满洲省委宣传部致磐石中心县委的指导信中,在“宣传鼓动工作”方面指示《红军消息》在内容上一是要多多反映红色战士的生活和英勇作战的情绪,要更多吸引并鼓励红色战士投稿,二是要多多反映人民革命军帮助并组织群众分粮减租抗税抗债的斗争情形,三是要多多反映群众热烈拥护人民革命军的情形,四是要登载各地群众拥护并募捐援助人民革命军的消息。这样,“就能达到每个红色战士和群众以及反日义勇军部队里的战士,愿意读并且抢着读《红军消息》的目的”。[4] 10 月,磐石中心县委将《红军消息》改名为《人民小报》。

  2.红色出版的发展: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

  1933 年1 月26 日,中央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即“一·二六”指示信),满洲省委贯彻指示信精神,扩大武装力量。其后,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和党影响下的统战武装力量相继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各军。1934 年11 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1935 年1 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代表性军队报为第一军、第三军分别所办的《人民革命报》,标志着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红色出版的持续与发展。

  1933 年9 月,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磐石中心县委指导独立师政治部创办《人民革命报》。这一报纸八开2 版,单面油印,每月3 期,报头下方刻印社名、出版日期、版次,文体如社论、文件、新闻报道等,并配有漫画、宣传画等。创刊初期,《人民革命报》主要报道满洲省委、磐石中心县委反日斗争情况,后随独立师政治部离开磐石南下,转战濛江(今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桓仁(今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等地,并办有《副刊》《纪念号》《号外》,图文并茂、流动印行。1934 年1 月,《人民革命报》开辟《青年》栏目;3 月,磐石中心县委指示政治宣传工作人员向报社投稿,为扩大通讯员队伍发表了投稿条例。第一军所办《人民革命报》于1936 年年初终刊。

  1935 年4 月,珠河(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中心县委指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主办的《人民革命报》创刊,亦称“哈东”《人民革命报》。这一报纸为2 张蜡纸刻印,4 版,文章短小、刻字规整,言论和报道时效性强、内容充实。6 月之后,因第三军受严重损失停刊。9 月10 日,珠河中心县委执委扩大会议形成《中共珠河县委关于目前哈东政治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决议(草案)》,指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团留在珠河斗争,其余部队转移;同时,会议决定“县委除恢复《人民革命报》及《画报》外,要做有效的宣传鼓动传单,责成宣传部要印发宣传大纲,区委支部要做随时的宣传标语”。[5]

  3.红色出版的成熟:东北抗联时期

  1936 年1 月,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指示下,满洲省委撤销;2 月,《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布,宣布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至1937 年1 月,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等党组织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和党影响下的统战武装力量基础上,东北抗联第一军至第十一军相继编成,后组建为第一、第二、第三路军。东北抗联时期,代表性军队报为第一路军《中国报》、第二路军《东北红星壁报》、第三路军《北满救国报》3 种,这3 种报纸是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军队报出版业务水准的集中体现,是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红色出版走向成熟的标志。

  1938 年12 月,《中国报》创刊,八或十六开,报头下署“中国报社印行”,由南满省委秘书处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政治部合办,现存107、108、111、120 期,至1939 年年末停刊。

  1940 年5 月14 日,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指示创办的《东北红星壁报》问世,于9 月停刊。《东北红星壁报》于6 月2 日出版第2 期、十六开8 版,9 月10 日出版第5 期。5 月29 日,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及直属部队召开会议,会议以“我们党目前唯一的斗争任务和革命前途”为主题,明确工作重点。在“宣传工作与文化教育问题”中,会议提出要加强《东北红星壁报》的工作,从第2 期起要“竭力讲求适合于群众通俗简易的要求改善内容,充实内容,鼓励投稿”;[6]会议确定“墙报委员会委员”为赵尚志、金京石、王春发、李俊、姜信泰,赵尚志为主笔。

  1936 年9 月,北满临时省委成立;1939 年4 月,北满省委成立。1940 年2 月,《北满救国报》创刊,八开2 版,初定每月出2 期,由北满省委秘书处与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合办,北满抗日救国社发行。7 月,《北满救国报》第8 期出版后,因电台损坏而停刊。

  二、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军报姓党”特性的体现

  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工作的根本原则,党管出版是党性原则在新闻出版事业中的体现。在东北抗日游击区的战争环境中,军队报印刷、发行的主体与党刊常为同批人员,形成了一批人员从业党刊、军队报两类报刊的“党军一体化”特征,成为革命战争年代党与人民军队建设红色出版事业的创举。

  1.承继办报传统,凸显政治属性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前,满洲省委与下属群团组织即已在沈阳、哈尔滨等地开展报刊活动,积累了工作经验。“九一八”事变后,在革命斗争形势的影响下,东北党组织出版工作重心由城市向乡村游击区转移,作为文化抗战阵地的红色出版事业逐渐形成。

  东北党组织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建立后,即在党的政治领导与工作指示下开展“油印小报”活动。如磐石中心县委指导南满游击队创办《红军消息》、指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创办《人民革命报》,珠河中心县委指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恢复《人民革命报》办报活动,南满省委秘书处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政治部合办《中国报》,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指示创办《东北红星壁报》,北满省委秘书处与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合办《北满救国报》等。6 种军队报承继红色办报传统,凸显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属性,让“军报姓党”的特性在东北抗日游击区显现出来。

  2.报道国内外时事,进行抗战号召

  1935 年5 月4 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所办“哈东”《人民革命报》第2 期出版,刊载16 篇文章。第1 版头题为社论《纪念红色五一劳动节》,共4 段、近400 字。社论从“五一”节的来历谈起,揭露“日本强盗在东北疯狂的‘讨伐’、奸淫、掠夺、烧杀、奴役”罪行,歌颂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英勇抗敌,号召“工农劳苦群众,团结起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滚出满洲,打倒满洲国,光荣地来建立自己的东北人民政府”。结语为“‘五一’劳动节胜利万岁!”的呼号。

  《人民革命报》第2 期第1、第2、第3 版刊载10 多条北满抗日游击区的消息,报道铁路工人组织反日会、延寿(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青年建立反日义勇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与汤原(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游击队会师等消息。第4 版为国内新闻专版,刊有“上海二十三日电”“汉口二十六日专电”“南京电”等电讯,报道中央工农红军“逼近昆明”的消息,并有《卖国头子蒋介石受惊病剧》报道一则。

  这些报道一是配有电头、来源确切,如《(哈东电)为成立哈东特区人民革命政府 哈东反日总会积极筹备哈东人民代表大会 筹备会将不日成立》《(五常讯)二荒顶子饥民蜂起 组织抢粮军》;二是标题醒目、通俗形象,如《双东抢粮军袭击谢小个子 帽儿山日满匪军缩头不出》《在日‘满’残酷春季讨伐中 哈东反日区与吉东 下江已打成一片!——第三军与汤源反日游击队会面——》;三是话语直白、号召力强,如哈东反日总会发布的《为拥护东北临时人民革命政府纲领通电》中“打倒走狗‘满洲国’!建立选举的民众政府!”的号召,《(珠河讯)土地革命继续扩大 农民反日军、雇农工会大批成立 妇女踊跃参加》中“扩大土地革命斗争”的话语。[7]

  1935 年6 月1 日,“哈东”《人民革命报》第3期出版,刊载19 条新闻。第l 版以“奉天六日电”报道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兴城(今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的活动;第4 版报道国内外消息,国内新闻为《湖北红军进迫岳阳》《福建红军甚为活跃》,国际新闻为以“巴黎三日电”为电头的《苏法互助条约签字》,文中赞扬“苏联和平政策进一步成功”。

  1939 年8 月20 日,《中国报》出版第111 期,刊载13 条消息。第1 版为日本国内反战运动和经济危机的报道;第2 版刊载5 条关内地区的抗日消息。1940 年2 月,《北满救国报》创刊号的第1 版为社论和《国际消息》专栏,第2 版为《中国消息》《国际消息》专栏,《国际消息》专栏刊载《日本国内变本加厉的经济危机》《再演日英冲突 日将英商船扣留数只》《旧波兰领地露西亚人民热烈参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勃发》《英法工人及劳动群众反战罢工风起云涌》等报道。[8]

  3.记录抗敌战绩,鼓舞游击斗志

  1935 年8 月19 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所办《人民革命报》出版第61 期。第2 版为东北人民革命军战绩、国际新闻2 个专栏,分别刊载2 条消息。10 月17 日,《人民革命报》出版第67期,第1 版刊载《人民革命军又大胜利 活捉日匪一只 胜利品无算》《爱国同胞 自动慰劳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合军日见扩大》《人民革命军文化日高 上队三个月认字三百多》《红军真勇敢 缴械不要命》等报道;第2 版刊载《鬼子真恶 说差一句话 就拉大脖子》《蒋汪两贼一再会见 共执行亲日政策 日匪更顺利地独占中国》《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 拿出大小枪七支 援助人民革命军》《归屯后捐税奇重 每户廿八元》《日匪走狗邵本良 又烧民房 强奸民妇》等报道。[9]

  1939 年6 月16 日,《中国报》第107 期出版。第1 版报道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当年2 月至5 月的战绩,指出“由此足以证明东北抗日联军是百战百胜的救国铁军!在抗日联军威武前,自豪之日本皇军就变成豆腐军,满军是替抗日联军的送枪队!”[10]这与日伪军警的记载相符,敌方称“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系统匪帮接续前期以东边道一带为游击区,继续进行凶猛之活动”。而“杨靖宇等抗日意识坚强之干部、党员,团结一致,抗拒严峻之军警讨伐,利用讨伐之漏洞,断然袭击部落、警备机关,疯狂奔走于宣传抗日,夸口说:‘日本军实为豆腐军,满军乃供应我军武器弹药之部队。’(中国报一〇六号)”。[11]敌方陈述《中国报》鼓舞抗战军民的斗志,称“就其宣传活动情况所见,南满省委又于抗联第一路军总政治部内设立中国报社,以中国报为机关报,热衷于煽动、激奋士兵及群众之抗日情绪。在本期内已获得其从一百零六号至一百一十六号”。[12]

  1939 年8 月20 日,《中国报》出版第111 期,报道东北抗联第一军在那尔轰(今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那尔轰镇)截击伪满警察获胜的消息。11 月20 日,《中国报》出版第120 期,刊载包括《前一师甄队长等已到总司令部 其英勇坚决精神可为全军模范》在内的6 篇消息和启事一则。

  1940 年春,敌方“大讨伐”让东北抗日运动遭到严重挫折,陷入低潮期,东北抗联各部大幅减员,“从原来的3 万余人减到不足2 千人”。[13]残酷的生存考验中,东北党组织领导人与抗联指战员志在播火、坚执以赴。在军事上以多股小部队分头袭敌、毁敌设施,进行“小群游击战”;在文化上毫不放松军队报工作,以其指示革命路线、鼓舞游击斗志。《东北红星壁报》第2 期的战绩报道以沈泰山所作“东北抗日战讯”最具代表性,将一系列战绩现于报端,纪实性强、战况承续,《一九三九年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三师九团某连参战记》《王福岗战斗经过》2 则战讯分别记述了抗联第二路军“奋勇队”“没收队”作为参战部队,袭击“凉水泉子集团部落”、王福岗2 地,将伪警察缴械并烧毁伪警所的经过。

  三、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军队报出版实践的价值

  “军报姓党”是党性原则在军队报中的实际体现,是军队报的政治灵魂。从1933 年到1940 年,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出版军队报,东北党组织的领导与指示是创办与印行的动因,其中“军报姓党”一以贯之,富于启思。

  一是东北党组织在执行革命政策和方针的进程中,领导武装力量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和宣传教育,将报刊出版作为重点工作。军队报是党领导人民军队在东北抗日游击区所进行的红色出版活动中除党刊之外的连续出版物,与党刊以及传单、布告等单幅媒介形成东北抗日游击区红色出版事业。这些红色出版物发挥着教育党员干部,动员游击区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战的作用,在白山黑水间发出抗战呼声。

  二是东北党组织领导武装力量所办军队报的文体类型多样,既转载工作文件,也有原创作品,以抗战言论和战绩报道阐扬革命精神。东北党组织与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其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畏的斗争意志在各类报道中展现出来,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抗战时期中国最北端红色出版物的“作者群”。在东北各种抗日武装力量中,相较于并非由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建的其他武装力量,中共党组织所创建和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出版工作更为系统,宣传机制更为发达。

  三是在物资匮乏情况下,蜡纸油印、交通员传递成为东北抗日游击区中共武装力量所办军队报的印行特征。虽然这些“油印小报”出版时长、发行份数有限,开版大小、出版周期不固定,由交通员传递的空间极为受限,但却是东北抗日游击区红色出版事业的“代名词”,记录了东北党组织领导广大军民进行军事斗争的岁月,是党和人民军队出版史上隐秘而光辉的篇章。

  四、结语

  东北党组织所领导的中共武装力量所办军队报的社论主题鲜明、立场坚定,国内外时事报道信源广泛、文体多样,全面反映东北抗日游击区军民生活,记录了从1933 年到1940 年间中共武装力量的大小战况,其中不乏让敌方一夕数惊的细节。东北抗日游击区“军报姓党”的出版实践证明了党性原则的重要性,作为精神财富历久弥新。《红军消息》等6 种军队报实现了东北党组织在所领导的武装力量中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和宣传教育的效应,是东北抗日游击区文化抗战的重要载体。

  注释:

  [1]第一类代表性成果如赵俊清专论《赵尚志与〈东北红星壁报〉》(《世纪桥》2012 年第12 期)《杨靖宇将军情系〈救国时报〉》(《纵横》2004 年第5 期),张贵专论《抗联报纸的编辑通联工作》(《军事记者》2004 年第4 期)等;第二类代表性成果如李红娟博士论文《东北抗联文化研究》(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 年)等。

  [2][3]田雷.抗战时期东北地区红色报刊考察[J].红色文化学刊,2020(2):66-74+111.

  [4]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关于宣传鼓动工作给盘石县委的信[G]//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6 册).哈尔滨:哈尔滨呼兰印刷厂,1989:9-10.

  [5]中共珠河县委关于目前哈东政治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决议(草案)[G]//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8 册).绥化:绥化市印刷厂,1990:234.

  [6]第二路军总部暨警卫队直属部队党员大会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57 册).哈尔滨:哈尔滨东煤印刷厂,1992:283.

  [7]为拥护东北临时人民革命政府纲领通电[N].(哈东)人民革命报.1935-05-04(2).

  [8]国际消息[N].北满救国报.1940-02-07(1).

  [9]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N].人民革命报.1935-08-19(1)(2).

  [10]黑龙江日报社新闻志编辑室.东北新闻史(1899—1949)[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294.

  [11][12]吉林省档案馆.伪满档案史料选编·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G].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86,85.

  [13]《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09.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共东北党组织与东北抗日联军‘游击办报’研究”(2021M69122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来源:《中国出版》 2024年第3期 P67-71

责任编辑:于雷雷 最后更新:2024-07-10 10:43: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共满洲省委对抗日义勇军的组织领导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纪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