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岁月的河道缓缓追溯
80年前的今天
异国他乡的一个小村落
戴安澜朝着祖国的方向凝望后
永远闭上了双眼
斯人已逝,青山不改
今日让我们重温历史
了解“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故事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他幼年聪颖,足智多谋,被著名人士周绍峰夸赞道“此子禀赋优异,后必有成”。
1922年,戴安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由陶行知担任校长的南京安徽公学,这一时期,戴安澜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当时,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戴安澜决心从军报国。
1924年3月,从广东粤军团长戴端甫的来信中,获悉国共两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20岁的戴安澜决定投考,与本乡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广州。同年底,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并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的战斗。1925年7月,正式升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编入步科学习。1926年1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1927年春,调任黄埔军校入伍生第二团八连三排排长。1928年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连长,参加了第二次北伐。
值得一提的是,考入军校后,他更名“安澜”,自号“海鸥”,希望力挽狂澜,换得苍生平安;要像海鸥,不惧风暴,勇敢搏击。
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
从军校毕业以后,戴安澜投身到北伐和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1939年1月升任第200师师长,6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从长城会战、华北会战,一直到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父亲都参与了,他的职位也从团长、旅长到师长,可以说,都是他一个个打下来的。”戴安澜的儿子戴覆东回忆起父亲时曾这样说。
1939年11月,戴安澜率部参加昆仑关大战,并亲自指挥部队,击毙了日军前线最高指挥官,一时间名声大噪,军事生涯达到了顶峰。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着日军进攻缅甸,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抗战的重要输血管道,随时有被切断的危险。
为确保中国战时的“输血动脉”—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派出了10万将士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赴云南中缅边境临战待机。3月4日,戴安澜的200师成为第一批孤军入缅的先头部队。
出征之日,戴安澜以诸葛武侯平蛮的故事自勉,气壮山河地作出一首七言绝句: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1942年3月8日,戴安澜率所辖200师连夜赶到同古,接替英军防务,掩护英缅军撤退,同古毗邻仰光、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在日军凌厉攻势下,英缅军如潮水般溃退。为了掩护英军,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迟滞日军追击。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轰隆,轰隆”,日军向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随着一架架日军轰炸机飞过同古上空,阵地上顿时硝烟弥漫,弹坑满地。
经过一整天的战斗,戴安澜发现日军的兵力丝毫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增多,孤军奋战的第200师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他带头做了这样的决定:“如果本师长战死,由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由参谋长代之;团一级干部是团长战死,副团长代之,副团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再到营一级都是这样。”
而后,他在战地向夫人王荷馨写了这样一封信:
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3月28日夜,日军派出小股部队突袭200师指挥部,企图打掉200师的指挥机关。危急时刻,戴安澜亲自上阵,手提机枪,率部与日军英勇作战,毫不后退,稳定了局势。
激战一夜之后,天明时援兵赶至,师部方才化险为夷。此时,英缅军已按计划撤退,作战任务已经完成。
同古一战,戴安澜率领200师仅以9000人的一支孤旅,以视死如归的信念死守同古,抗击日军三个师团两万余人竞达12天之久,歼敌5000余人,在中国军队远征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消息传入国内,举国欢腾。
1942年4月21日,戴安澜又奉命收复棠吉。24日拂晓,戴安澜率军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战至午夜,棠吉被攻克。
捷报传来,不仅给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鼓舞,而且也使东线战局转危为安。戴安澜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各家报纸上。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在同古战役后,由于西线英军一路大败退,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由英国军队收容。
面对如此条件,戴安澜毅然决定进入缅甸北部山区,他要带着跟他征战的将士们,回家,回到中国。
1942年5月18日,第200师距离国境已经仅剩一百六十公里,突然被重兵埋伏的日军攻击,情急之下,戴安澜命令部队分散突围。
激战一天,第200师伤亡过半,从东面的山坡撕开一道缺口,残余官兵才得以死里逃生。但在突围途中,戴安澜不幸被机枪射中。为使部队安全返回祖国,他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全师的军事行动,他对200师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郑庭笈留下嘱托:“如果我殉国了,你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
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眼看距离祖国只有三五天的路程了,由于连续的征战,部队缺医少药,戴安澜的伤口发生了严重感染,迅速恶化。
也许是预感到自己生命有限,戴安澜吩咐卫士为他整理衣冠。在部下的搀扶下,他面朝祖国的方向,深深凝望。1942年5月26日下午,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与世长辞,年仅38岁。
1942年7月31日,在广西全州,国民政府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上万人自发前来,祭奠将军,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10月2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给戴安澜颁授懋绩勋章,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戴安澜烈士墓
身在延安的毛泽东得知戴安澜牺牲的消息,以戴安澜的自号“海鸥”为题,挥笔写下了《五律·海鸥将军千古》一诗:“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在出征缅甸时,面对欢送的民众,戴安澜微笑着留下这样一句话:“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而在牺牲的这一刻,戴安澜用生命实践了这样一句承诺。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抗日英烈戴安澜的事迹和精神将代代相传。
参考资料:
[1] 王仰清,许映湖. 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记抗日名将戴安澜烈士[J]. 社会科学,1985(8):5-8.
[2] 戴复东,普沁. 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鬼——忆父亲戴安澜[J]. 文史博览,2015(6):12-15.
[3] 吴溪,王天德主编. 中国近代能征善战人物故事[M]. 2013.
[4] CCTV 《国家记忆》20190829 致敬英烈——铁血忠魂 戴安澜.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05-26 11:28: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父亲黄耀武最后的日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