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
(1938年2月19日)
(吉林省档案馆)
吉林省档案馆现藏的日本昭和13年(1938年)2月19日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司令官大木繁《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记载了1938年2月1日至10日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治安恢复”情况。报告分为一般概况、难民返回情况、军队“慰安设施”情况等12个方面。其中难民返回情况一项中记载了日军攻占南京前后,南京、下关人口变化情况。
“难民返还状况”显示,南京“事变前的人口数”为1百万,“返还人口”为30万。也就是说,经过南京大屠杀,南京人口锐减了70万人。
报告反映,“驻屯各地的皇军官兵们仍沉浸在打胜仗的势头中,以致军纪风纪涣散,进行各种犯罪活动”。
“各地慰安设施情况”显示,在南京“驻屯兵员概数”为25000人,“慰安妇数”为141人,“慰安妇一人应对的士兵数”为178人。
• 译文
1.参考译文:
关于治安恢复状况调查的报告通牒
昭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华中派遣宪兵队司令官 大木繁
南京队地区内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
发送单位:军参、军特、中碇监、方舰参、南、杭机****、关司、支宪、队下
治安恢复状况(旬报)
一、一般概况
****因警备、宣抚和治安工作,使治安秩序逐渐得到确立。随着各地自治委员会等组织与警察机关、交通机关的恢复运行,难民相继返回。但是这些居民中无业者增加,加之物资缺乏,生活困窘者增多。由于日军及自治委员会等***,民心渐趋安稳。
二、***保安机关状况
(一)***军队的状况
(二)中国警察队的状况
三、自治委员会活动状况
各地自治委员会的活动状况如下所示:
四、难民返还状况
各地难民的返还状况如下所示:
五、居民的生活状况
各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下所示:
六、文化设施恢复状况
各地文化设施的状况如下所示:
七、民心归向状况
居民之中,一部分人对复兴之事持悲观态度,也有一部分依赖于日本军,需要一个安心居住的地方。都市中各种营业活动激增,返还的难民中有争夺房屋的,也有因为衣食住贫困而偷窃犯罪的,希望马上能够恢复治安。居民虽然表面上都装作亲日,但仍未完全放弃抗日意识。
八、抗日团体(分子)及败兵残兵状况
各地城市内、外仍有抗日分子以及残兵败将潜伏出没,宪兵和警备队正密切携手,在收集相关情报的同时,努力歼灭。
九、民心不安的现象
驻屯各地的皇军官兵们仍沉浸在打胜仗的势头中,以致军纪风纪涣散,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安。由于各上司、机关给予了适度指导和管理,目前军纪军风趋好。
关于对败敌残兵、土匪等的袭击,流言很多。
十、影响民心稳定的主要事项
虽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记载的事件,但是宪兵贴出告示,要求严禁强奸、偷盗、放火,并可对各种犯罪进行检举,对残兵败将以及土匪进行扫荡,同时,日军适当发放食品对民心的稳定带来有利影响。
十一、各地慰安设施情况
十二、复兴障碍及其对策
(一)我们认为粮食和其他物资的缺乏,房屋和财产的烧失破坏以及财阀有力人士的的逃避,是治安恢复和全面复兴的障碍所在。
(二)为迅速使中国军队全面降服,应扶持建立一个新政府统管中国全境的复兴。
(三)其他[参]考事项
(1)****中国人的建国庆祝
****市内各家各户都挂上了日章旗,以此庆祝****。
在***治安维持会召集之下,从下午一点左右开始,在****剧院前男女老少约四千名集合在一起祈愿**繁荣,每个人都手持日本军旗,并燃放烟火爆竹,让会长朱秀封领队,以日军特务部芜湖宣抚班长洪秀练为先导,对驻屯的各部队表达访问、庆祝之意。
(2)宪兵管理状态
宪兵在建国节庆祝活动中,负责警防抗日分子的破坏活动,但没有发生异常情况。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3-01-30 09:01:3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