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领导中国突围的国共高级将领群像(现代画作)。
最近,每每临睡,脑海里总是漂浮着武汉二字。
这个城市,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的确让我为之魂牵梦绕。
在很多人看来,武汉是很有市井气息的城市。
然而,如以宏观历史的视角去看,在宋蒙战争、明清战争、抗日战争等华夏抵御外侮的战争,武汉及湖北作为中国腹心,一直都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显然,这是一个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的磅礴大气的城市。
因为地缘的关系,武汉及湖北,以及长江水系,历来就是中国,尤其南方中国的战略脊梁。
武汉及湖北在宋蒙战争、明清战争里沦陷了,失败了,因此便有了崖山之变,便有了剃发易服。
唯有抗战,既有武汉会战,再有湖北全境为抗战主战场的浴血奋战,中国保住了武汉和湖北,这才有了抗战苦撑八年取得的最后的胜利。
作为中国腹心,武汉和湖北直接关系中国历史进程,由此可见一斑。
洋务运动,历史选择了武汉;
辛亥革命,历史选择了武汉;
抗日战争,历史同样选择了武汉。
如今,全然意料之外,肺炎疫情也空前猛烈地袭击了武汉。
国运所系,你我皆在其中,如何破局,历史再次选择了武汉。
每每看到疫情肆虐,尤为揪心,谨以文章祷祝,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黄鹤楼故址上的奥略楼,原名为风度楼,1908年为纪念张之洞而建。1955年被拆毁。可惜。
关联悬系中国命运的武汉大撤退链接。
抗战时期的武汉会战,并不是发生在武汉及其周边的武汉保卫战。
如要说透武汉会战,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视角。
早在抗战爆发之初的1937年8月,由七七事变后到淞沪会战前夜,战略态势极为不利中国。
彼时,日军占领平津,控制了当时最为重要的津浦、平汉、平绥等三条铁路干线,事实上也就控制了侵华作战的战略主动权。
进入8月,日本前陆相寺内寿一大将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长官。
由此,日军正式编组、升格华北驻屯军、关东军、朝鲜军、本土军等多股日军单位,组建了华北方面军。
——寺内寿一,在二二六事变后受天皇任命出任陆相,动手政改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是当时在日本陆军高层既深得日本天皇信任,而又在陆军极具影响的第一人。
寺内寿一出任陆相,实则标志日本天皇授权、默许了陆军以军事行动介入日本外交。
日本内阁徒有其名。
在对华战略上,寺内寿一相对理智。他认为日本既然无法鲸吞中国,就只能通过战争迫使中国与日本形成单向合作关系。
速战决胜,尽快迫降中国,唯有这样,日本即可消除中国依靠欧美或苏联的可能,当然可以在远东及亚洲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显然,寺内寿一提出的这个战略构想,正是为实现日本在中国华北形成战略缓冲,以求稳定地消化其窃据中国东北等利益。
当时,东北、华北,都是日本陆军的势力范围。
尤其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更被日本陆军视为根本。
所以,寺内寿一在七七事变后很快就任华北方面军最高指挥官,即可看出当时的日本高层已经有了利用事变,在华北进行武力试压,逼迫中国和谈,继而迫使中国与日本形成单向合作关系的战略目的。
然而,日本一味在华北蚕食,尤其控制津浦、平汉、平绥等三条铁路干线,更是对中国腹地形成致命的威胁。
当时,中日国力、军力存在客观上的巨大悬殊。
随着日军大举增兵,中国军队在南口、庄户等地组织抵抗失败,平津、华北全局已经糜烂,很难收拾。
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和机械化优势的日军,极为容易沿津浦、平汉、平绥等三条铁路干线完成战略展开:
其一,沿津浦线南下,日军可以从容以陆军南下,策应在华东任意地点开辟新战场而实施登陆作战的日本陆、海军。
于是,日军可以海陆军协同,形成钳击上海、华东战略态势。
淞沪会战中,日机正在实施攻击。
其二,沿平汉线南下,日军可以攻略冀豫腹地,夺取中原,进逼华中,攻略武汉,直接撼动长江中游,自北而南,劈开中国。
这是元蒙战争期间,蒙军灭亡宋朝的主要路线。
日军真要实现这一战略,抗战将无以进行。
其三,沿平绥线西进,日军以机械化推进,即可攻击山西,进而以山西为据点西进,以攻击西安、西北。
这是当年满清入关,灭亡李闯的作战路线。
可见,日军如是三路并进,不仅可以全面打乱中国自武汉向东的京沪杭广大国土的国防战略秩序,日军依仗其军力优势,甚至可以分兵西进,沿邓艾灭蜀,元蒙灭宋的西线攻击路线,直接攻击中国抗日大后方。
可见,日军控制津浦、平汉、平绥三线,犹如三把锋利的匕首,都对准了中国最柔软和最致命的方向。
如此威胁之下,中国如要抗战,要在战略决策,极为艰难。
议和不战,坐以待毙;迎战华北,则先机已失,四面被动。
看似,七七事变爆发不久,中国已然陷入了几乎无法逆转的战略危机。
然而,在日本预料之外,中国在淞沪拉开阵势大战。
——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一样,同属八年全面抗战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中日摊牌式的大决战,大较量。
抗战军人,随着历史,抗战正在远去,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
因为国力、军力完全落后,华北日军战略优势咄咄逼人,国军只能匆忙调动全国各地、数量庞大的抗日军队投入战场。
淞沪会战主要为实现三个战略目的:
其一,政略博弈。
日本自九一八事变后,退出国联。
此后,日本一直试图割裂中日矛盾与世界的关联。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延续这一政略显然更为不利中国。
在世界列强瞩目的上海、苏杭一带主动作战,打破日本政略企图,继而,争取把日本企图的单纯的中日博弈变为世界博弈,以在弱势下寻求一劳永逸地解决中日矛盾。
至今看来,国军决战淞沪,也堪为英明。
淞沪会战期间,中国一举扭转西方列强自甲午战争后对中日关系的基本认识习惯,世界舆论纷纷同情中国。
尤其,淞沪会战期间,九国公约签字国和其它11个观察员国紧急召开布鲁塞尔大会。
大会谴责日本侵略同时,这次大会的决议,更是为世界各国援华八年全面抗战,提供了道德和世界法的依据。
其二,战略博弈。
在中国铁路并不发达的当时,日军已经事实上占领和控制了京津为核心的津浦、平汉、平绥三条战略铁路。
无疑,日本在军事全局上,已经客观上具备了从容、主动、全面、深入地发起侵略作战的战略条件。
外国记者镜头下,上海街头,在交通岗亭上自断退路坚持抗战的中国战士。
日军在中日大战略上的绝对优势形成后,国军既无法了解日本在华北全面侵华的真实的战略动机,更无法了解日军可能发起大规模侵华的准确时间。
全盘被动。
于是,淞沪会战在战略上主动出击,既可以打破日军“三线”战略优势,更可以明确中日作战的具体时间。
其三,完成国军备战已久的对日持久战战略。
当时,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淞沪抗战,以及日本诸多对中国在军事、经济上的蚕食、摩擦战期间,中国早已着手准备对日国防。
1936年初,国军确定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国防大纲。
大纲指导核心,便是家喻户晓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持久战略。
此外,鉴于敌强己弱,为全国准备抗战,把中日全面战争导入持久战略的轨道,淞沪会战还有一个极为悲壮的战略目的:
吸引、抵抗日军主力,掩护全国、全军实施战略总撤退和战略展开。
这一内容,我在上一篇《悬系中国命运的武汉大撤退》略有论述。
在上海市区租界远眺淞沪战场。
淞沪战场,海陆相接。
在战役、战术上,这样的战场无疑尤其适合拥有海陆空战力的日军实施现代化、立体化的作战。
于此,仅装备寥寥无几飞机、战舰,几乎全靠步兵炮和单兵武器的平面化、近代化的国军奋勇迎战,牺牲之惨烈,可想而知。
为保障淞沪会战,打破日军占据华北、京津得到的铁路三线的战略优势,国军在华北先后组织了南口会战、庄户会战、保定会战和太原会战。
地域上看,淞沪、平西、山西等地相距甚远。
然而,在淞沪会战前后,华北的南口会战、庄户会战、保定会战和太原会战相继发起,正是国军为战略策应淞沪会战,实现绝境反击的几乎唯一的有效决策。
以近代军队的平面化作战去抵挡现代化日军陆海空立体作战,就战役战术而言,无疑,国军遭遇惨烈牺牲和重大失败。
然而,在宏观的抗战战略上看,正是抗战初期国军在淞沪、华北的惨烈牺牲,为中国在抗战赢得政略致胜,战略致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这些会战,可谓中国八年全面抗战苦撑取胜的前因。
淞沪会战突然发起,日军全面侵华时间表彻底打乱。
为应对淞沪会战,日本若干拟定调往华北,用于自北而南攻击轴线作战的精锐师团,几乎悉数调往华东。
这一调动加强了日军全面入侵京沪杭地区的战力,然而,日军借铁路三线南下的战略力量,自然随之抽空。
战端才开,处于战略优势的日军战线拉长,由华北延伸华东。
淞沪会战在世界关注的中国最为重要的、敏感的地区进行,日军为政治、外交考虑,也就不得不重新调整对华侵略军力部署。
长江水网,成为日军无法回避的首选。
南京会战之后,中国浴血重生,于困境中顽强抵抗。
这期间,国军先后组织了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暨大突围、花园口决堤。
向淞沪战场进发的中国军人。淞沪会战之后,中日战争进入全面战争,中国军民抗日士气空前高涨。
自此,中国不仅在台儿庄会战击溃了日军欲图实施南北两大作战集群会师,重新调整侵华部署的计划,而且,国军自徐州突围,一路向西,既使得日军围歼、决战中国的计划落空,更使得日军不得不考虑继续延伸战线,继续尾随国军决战。
于是,日军速战决胜的战略计划,也就是电影电视剧经常提起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终于全面受挫。
日本虽然国力、军力远强于中国,然而,日本欲图征服幅员辽阔的中国,就得为战争继续加大物资、人口消耗。
日本只得采取更为极端的国策,以应付欲罢不能的侵华作战。
就此,日本陷入战争泥沼。
淞沪会战之后一年,1938年6月至10月,日军悍然入侵华中。
至此,日军战线由华北而淞沪,由淞沪而往华中。
武汉为九省通衢,中国腹心。
日军如要在淞沪会战、徐州突围之后再想纠缠国军决战,只能选择经略平汉线、粤汉线威胁湖广,经略长江水道仰攻川渝。
是以,武汉自然成为日军第二阶段作战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同样,武汉及湖北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抗击外侮主战场。
武汉会战激战中的国军机枪阵地。
山川地形有利之外,国军也需要在武汉及湖北完成第二阶段抗战的兵力调整、部署,同时,国军必须掩护中国完成物资和人口上的抗战大撤退。
大战不可避免。
武汉会战,顺理成章成为国军扭转战局的又一次摊牌性的大决战。
危城之下,战前,蒋介石、陈诚等人和周恩来、董必武等人都在武汉筹划决战。
这是抗战中国由被动走向主动的承上启下的一战。
现在回望武汉会战,国军由完全处于劣势,处于被动的态势,在抗战爆发仅仅一年,便扭转战局,形成与日军全面对峙的战略态势,淞沪会战等抗战初期会战的前因,确实功不可没。
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等抗战初期会战,以及花园口决堤摧毁平汉路,事实上使得日军跨越制令线,进行南京会战之后,再次入侵中国腹地,其他寻求与国军进行决战的设想落空。
彼时,围绕武汉及湖北战场,连续作战的国军奇迹般已经基本完成了战时整军、全面撤退和重新部署。
以武汉为中心,以河南、安徽两省南部和湖北、江西两省北部为外围,利用山川地貌,抗战国军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一南一北,摆开了持久抗战的主战场——长江战场。
充分利用长江两岸山脉纵横水网交叉及幕阜山、大别山的有利地形,布置重兵,诱敌深入,施行持久战略,争取最大限度地消耗日军。
武汉会战,为抗战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大决战。
汤恩伯、张自忠等第5战区高级将领。
此战,抗战国军中国第5、第9战区在武汉外围展开,沿长江南北两岸及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地区,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
最终,国军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万有余,极大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
有生力量消耗之外,日军攻占武汉,但并没有实现速战决胜战略目的。
日军既没有实现战略目标,又无法轻易放弃武汉、湖北,只得据此与抗战国军第9、第5战区对峙,于是,日军侵华战线拉长延伸至华中武汉,继续加大了的战争消耗,慢慢拖累日本。
至此,在抗战军兴不到一年,为摆脱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战略被动,国军经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付出惨烈牺牲,最终在武汉会战完成了基本抵消了日军战略主动的战略目标。
中国将中日军事战略态势扳为平局。
由武昌蛇山公园警钟楼上眺望武昌街道。昔日武昌繁华,由此可见。
彼时,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此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国军更是就此从容不迫地步入了“持久战”的战略轨道。
在抗战爆发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军为武汉会战做了相对充分的战略准备。
同时,中国也在这一年里,完成了举国由上海、华北等地向武汉、宜昌、而重庆及大西南的大搬迁、大撤退。
抗战大搬迁和迁都重庆,使得中国在抗日政略与战略上形成了立于不败的持久抗战态势。
为什么抗战迁都选择重庆?
而不是迁都西安、昆明、成都、西宁等地?
这正是基于国军对武汉会战精确的战略预见。
一旦日军侵华主力逆江佯攻武汉,国军在武汉会战中,必然容易实现利用长江两岸山脉纵横水网交叉及幕阜山、大别山消耗日军攻势的战略目的。
如此,对于滞留、消耗在武汉战区的日军主力而言,如要再进一步寻求速战解决中国事变,就只有一个痛苦的选择:
向重庆发起攻势。
相持阶段抗战主战场长江战区示意图,几乎所有的激战都是围绕日军冲击中国地理第二棱线而展开。
重庆深居内陆,恰好躲在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川鄂湘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川江航道狭窄,日军舰队更是无法前行。
日军如要西进,只得放弃机械化优势,靠步兵爬山涉水去发起对重庆的攻击。
这对当时日本国力、军力而言,攻击要想见效,无疑奢谈。
然而,围绕鄂西第二地理棱线形成的中日基本作战线,却又是事实上中日必须以主力博弈的核心决战线。
态势此消彼长之下,困顿武汉、湖北的日军眼馋重庆,进退两难,欲罢不能。
——可见,武汉会战之后,中国急切之间固然无法取胜,日军虚耗国力、兵力,如无南下夺取资源,也断难延续如此消耗巨大的战争。
湖北战场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最为重要的主战场之一。
在湖北战场,抗战持续作战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地域之广,击毙日军高级将领9人之多,痛歼日军近20万人,实为全国抗战战场罕见。
武汉和湖北战场,成为日军欲罢不能的噩梦。
国人庆祝抗战胜利。
抗战期间,日本军部每一次痛下决心,欲图西进实现速战决胜,都使得日军主力非常抓狂。
迫于无奈,日军曾经数次向川鄂湘交界处的崇山峻岭发起战略攻击,无一例外,损兵折将,空耗兵力之外,均无建树。
抗战八年,国军寸土寸血、艰苦卓越抵御日军。
彼时,侵华日军困战武汉、湖北,何尝不是身陷长江水网,难堪之极。
八年之间,日军在幕阜山、大别山和川鄂湘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一味奔波劳顿,却终究徒劳无功,直至最后战败投降。
可以说,湖北抗战实为中国八年全面抗战胜利最为重要的战场之一。
现在的人们,还记得抗战之中,武汉和湖北的峥嵘岁月吗?
抗战期间国立武汉大学全景。日军占领武汉设置司令部于武汉大学,在武大校园里种了不少的樱花。
时光荏苒,终究是少数人才会关注的历史再次在武汉拉开悲壮的帷幕。
你我同时沦为局中人,肺炎疫情不除,谁都无法脱身。
阴霾沉沉,楚天阴郁,重疫围城。
百感交集之余,我们都没有想到,在2020年的春节,历史将会以如此方式袭击武汉。
因为这场势必载入史书的肺炎疫情以及这场抗疫之战,历史再次选择了武汉作为中国破局疫情之关键。
如此,再谈往事,还望苍天庇护:
愿我中国,愿我湖北,愿我武汉能够挣脱苦难,再次突围。
(原载公众号:流浪的橡树)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0-02-07 14:18: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橡树 |张自忠上将殉国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