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炮兵观察
说起日军师团问题,以及抗战与美军参战这两个问题,既是抗战史的热点问题,也是生僻问题。
如果顺风拐弯,这两个问题又会牵涉到另外一个同样是热点的生僻问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在战略层面上的兵力分配,完全倾斜太平洋战区。网络传闻,在日本海军投入太平洋战争之外,日本陆军同样将精锐的常设师团、特设师团全部调去对拼美军、英军。那么,在中国战场,日军仅留下了战力较差的丙、丁类师团,或守备类师团、混成旅团等,战力不佳,是否属实?由此一来,网传的中国抗战,不过是中国以举国之力,抵抗日军三流兵力?
显然,这个说法和中国为抗日主战场的史实相去甚远。关于中国作为抗日主战场的作用,抗战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战略层面上都有大致相同的结论。
罗斯福认为: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邱吉尔认为: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至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斯大林认为: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他们都是二战时期的同盟国的顶层决策者,因而,他们对中国抗战的看法,自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客观性。此外,如是考察、了解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的军制调整、改革,也可以发现,实则日本陆军之主力,依然在中国大陆战场。
武汉会战期间,日军炮兵正向我军阵地炮击
1937年8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因为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对战争评估、推演等发生较大偏差,以及日军和日本内阁对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方略存在极大分歧,是以,日本陆军最初侵华作战目的并不清晰,因而,参战部队分别由本土、朝鲜、伪满洲等基地赶赴华北战场、淞沪战场,战略步调显得散乱、紊乱。
即便如此,因为中日两国、两军的实力存在极大的差距,中国军队极难抵抗日军攻势。当时,日军侵华的常设师团、特设师团,通常齐装满员即有2.5~3万兵力,这大致相当于当时国军的1个军,甚至2个军的兵力。
在淞沪、南京会战期间,国军通常以师为战役基本单位。以师对师团,完全不是对手。于是,到台儿庄会战和徐州会战期间,国军迫于装备、战力弱势,于是将战役作战单位改变为3个师组成的1个军,以抵抗日军一个师团。然而,日军以优势的空中、地面远程火力加强,其一个师团正面攻击,国军以1个3个师的军抵挡依然无效,于是,在武汉会战期间,因为战场广袤,国军即调集3个军编组成集团军,用以对抗日军的师团。
即便如此,在抗战多数时候,国军的1个集团军也不过勉强抵挡日军1个野战师团的攻势。
可见日军当时的常设、特设师团的战斗力,几乎都是超过了国军1个集团军。战争出现这样的对抗局面,对中日双方都是非常尴尬的事情。中国需要调整兵力组合以对抗日军侵略;同样,日军也需要调整兵力组合,以求更高效发挥战力。
随着中日战争全面拉开,日军4单位师团即暴露出兵力重复、浪费的弊端。当时,日军无论在中国战场,还是在东北、朝鲜、本土的其他正规部队,主要还是其传统的警卫师团,及第1-20师团。这些师团,除却恢复的在1925年大正裁军时候一度撤销的第13、15、17、18师团,其余都为日军常设师团,而非甲种师团。现在网传将甲种师团与日军常设师团划等号,实为谬误。
日军步坦协同准备发起冲锋
到1938年6月,日军计划扩大侵华战争,开始编组番号100以上的特设师团,番号为第101、104、106、108、109、110、114、116师团,期间重建了第13、18师团。这些师团依然为2个旅团4个步兵联队的4单位师团。这种编制,再加上骑工炮辎等联队编成,日军主力师团满编,基本都在2.5万人左右。
在1939年以后,随着日军深入华中战场拉长战线,日军兵力既被辽阔的中国战场稀释,捉襟见肘。同时,日军远征华中山地、水网,其常设、特设师团等方块师团编制无法像华北、华东平原那般容易展开,因而,日军4单位师团所暴露出来的兵力重复、浪费的弊端,也就到了必须修正的时候。
于是,日军陆军为适应新战争状态,提高作战效率,遂开始全面调整、改革,将4单位师团调向3单位师团。
大致在1939年开始,侵华日军全面改制,甲种师团这一称谓,也就出现在山海关以南的中国战场。甲种师团提法仅在中国战场,后来,在太平洋战区的南方军,及日军本土军、关东军、朝鲜军、台湾军等,均无甲种师团之称。同时,日军内部并没有很明确划分其师团为甲、乙、丙、丁的说法。所谓区别日军师团为甲、乙、丙、丁分类,不过是现在说起抗战史,针对日军师团特点而定:
甲种师团,即为日军用于野战的主力师团。
乙种师团,即为日军用于辅助主力师团进行作战的师团。
丙级师团主要为警备师团,也参加一定的野战。
丁级师团,则为丙级师团的补充,主要用作治安战和后方警备。
其实,早在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大本营深感兵力不足,以常备或特设四单位制的师团投入长江战场的同时,也开始针对中国战场编组新的师团。这些番号在20以上的3联队单位的警备师团,都取消了旅团一级,主要用于华北、华东的警备、治安。至此,日军3、4单位的多种师团编制混杂,使得日军统筹作战十分麻烦。
不过,这一时期日军忙于应付武汉会战,也没有精力进行全面整理、统筹。
日军甲种师团在战时即可优先得到日军兵站补充
因而,直到武汉会战结束,日军大本营即开始全面改制侵华派遣军的师团为三单位制——甲种师团,即可以认为是日军侵华三单位制师团精锐。
日军大约在1939年至1941年期间,即进行了全面的甲种师团改革。日军的甲种师团标准为3单位编制,师团直辖3个步兵联队单位,去掉旅团一级。但是根据作战需要,日军也可组织若干联队、大队单位,组成相当于旅团规模的支队,进行作战。
此后,包括常设师团在内的山海关以南的侵华日军根据作战需要,改制分为:甲种野战师团;乙种协战师团;丙种警备师团;丁种辅助师团。
这次改制之后,包括日军王牌常设师团第6师团在内的日军主力师团,即只剩下3个步兵联队,及骑工炮辎等联队。总兵力也由近3万,调整为2万余人。日军警备师团也调整为2万人上下的3单位师团。同时,自1942年组建的日军第58师团至第70师团共10个师团,都被列为丙种师团。丙种师团由原来独立混成旅团升格、扩编而成。
日军的丙种师团主要用于治安作战。在华北、华东等地,他们眼中无人,多以大队为战术单位出击扫荡,因而,在师团、旅团两级指挥下,联队一级也就没有存在必要。如此一来,其编制稍微区别于其他师团。丙种师团保留旅团,下辖2个旅团,但是旅团以下省略联队,直接编成4个大队,以及其他配属兵种大队、中队等,总兵力约在1.3万人左右。
丙种师团多配备步兵炮,迫击炮,1个师团装备32门,主要用于华北山地作战。特殊情况下,丙种师团也会被抽掉兵力,补充在长江战场作战的日军甲、乙师团。这样的师团和老牌的常设师团一样,都是3单位师团。
看似日军师团编制的总兵力有所下降。但是,经过这样的优化、调整,日军作战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当时,调整后的日军3单位师团下辖的步兵联队,辖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中队,联队轻武器包括三八式步枪、歪把子轻机枪、九二重机枪、八九掷弹筒、九二步兵炮等武器,总兵力在3500-3800人。
这是非常精确的,针对性的对付当时国军1个主力师兵力的配置。
国军当时1个师虽然有大约7千至1万人左右。但是,因为国军极少有远程火力加强,同时,受制后勤,国军需要调拨战斗员用于后勤,使得实际能够上阵参战的官兵大打折扣。此外,多数时候,因为国军缺乏装备及单兵武器,实际参战官兵数量还要更少。在中国苦苦支撑抗战到中、后期最为艰苦时候的长江战场,国军1个步兵师听起来颇为壮观,可惜能够参战的实际战斗人员,通常不过3、4000人。
日军以1联队对阵国军1个步兵师,多数时候占有主动。
当时,在国军抗战主力战区第9战区,国军在三次长沙会战大占上风的时候,不乏可见,国军通常都是以2-3个步兵师,对战日军1个联队;以2-3个集团军,围攻日军1个师团。
抗战艰苦,由此可见一斑。
向衡阳机动的日军
国军抗战由淞沪会战、徐州会战而武汉会战,基本就将军队组合调整到位。
因而,武汉会战结束,侵华日军即加速将4单位师团改制为3单位师团。日军这次改制,持续到1942年春夏,这才基本完成。至此,侵华日军的甲种野战师团和乙种协战师团编制都是3单位师团,完全一样。
那么,它们之间,如何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火力区别。
甲种师团继续保留装备山炮、野炮的炮兵联队,乙种师团则设1~2个炮兵大队;甲种师团编组快速作战部队为摩托化搜索联队,乙种师团则沿用约2~3个中队的骑兵联队。
当时,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大部分日军常备、特设师团由中国战场调走,划归日军南方军序列,这些部队则被称为重装师团、海洋师团等等,则没有划分甲、乙师团。
日军这些投入太平洋战争的重装师团、海洋师团,本身也在中国第二地理棱线的山地、湖泊、长江战场作战,也很难以施展手脚。如同日本联合舰队永远都无法深入长江作战一般,日军这些机械化程度较高,能够编组陆海空作战而发挥更大战力的部队,自然会调往利于发挥的战区。
相比之下,当时日军的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南方军的三个最重要的驻外总军里面,除却关东军不断被抽调兵力投入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显得相对有名无实之外,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陆军的主要兵力,基本就分配在南方军和中国派遣军这两大集团。
就此可见,当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之所以将中国抗日战场看得很重,确有其因。
战至1945年,日军日暮西山。此刻,在中国战场,侵华日军主力中国派遣军尚有25个基本整齐的师团。其中,甲种师团8个,乙种师团4个,丙种师团9个,丁种师团4个。
日军8个甲种师团几乎都部署在长江及华南战场,它们的番号分别为:第3师团、第13师团、第22师团、第27师团、第39师团、第47师团、第104师团和第116师团。
这里可见,除却第3师团、第13师团为了日军老牌的常设师团改制,第104师团和第116师团为特设师团改制。其余第22师团、第27师团、第39师团、第47师团,则均为警备师团升格。
原来,日军的甲种师团除却包括原常设师团之外,其余特设师团、警备师团均根据其作战表现而评比升格为甲种师团。
通常,甲种师团可以优先得到兵员补充和火力加强。
武汉会战期间日军舰炮配合地面部队发起炮击
是以,对常设师团之外的日军师团而言,一旦升格为甲种师团,即意味着这支部队只要作战不出现太大的失误,也就同样可以得到优先的兵力、物资补充,火力加强。
持续下去,也就正式成为了东京大本营挂号的日军野战主力师团。
以日军第39师团为例。
该师团本为警备师团,总兵力不足2万人,在老河口会战前后成为甲种师团,即加强骑工炮辎等联队兵力,总兵力接近2.5万人。后来,该师团即成为日军发起石牌会战、常德会战的主力。甚至在抗战尾声的豫西鄂北会战,第39师团依然是日军参战主力师团。
至于特设师团出身的第116师团,在常德会战期间加强给日军武汉第11军之后,参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成为第11军在华中战场的绝对主力。当时,第116师团的第109、第120、第133联队兵力都加强到4000人以上,骑工炮辎等联队也得到加强补充,师团总兵力也长期维持在2.5万左右。
衡阳会战,日军第116师团即为方先觉的国军第10军正面碰撞,伤亡惨重,数次优先得到冈村宁次日军第6方面军预备兵补充,成为日军后期侵华作战中一线主力。日军第116师团最后在湘西会战,被得到一定量的美式装备的国军彻底击败。
1945年8月,日军第116师团在岳阳投降。
说到这里,在1939年8、9月,爆发于日本与苏联之间的诺门坎会战中,日军即以第23师团这样的1个没有升格甲种师团的警备师团,数次逼退苏军。
诺门坎会战的参战日军
直到最后,苏军组织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542门大炮,515架飞机,专门编组由6万步兵和4万机械化军队的第1集团军,付出惨烈伤亡和天文数字的作战物资,这才勉强击退日军第23师团,取得最后的惨胜。
仅此战例即可互相比较,中国直到1945年,都在正面与日军精锐之第3师团、第13师团、第22师团、第27师团、第39师团、第47师团、第104师团和第116师团对抗,无论对太平洋战争,或者对苏德战争,都是极为生动的策应。
就此可见,十四年抗战,中国虽然在抗战后期得到一些美援得以补充,然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在抗战的更多时候,中国确实是以一支近代化步兵,抵抗着现代化的日军的全面进攻。
抗战艰苦,确实远超现在人们的想象。
如此轻描淡写的一句,实则承载着十四年抗战的岁月之沉重。
愿更多人能够记忆起抗战。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6-12 16:05: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