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的化学部队。
进行化学战而准备冲锋的日军。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
这是日军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察东事变、长城抗战及华北事变等等局部侵略战争,多次蚕食中国领土之后,再次悍然发动的旨在蚕食华北的一次重大侵略事件。
七七事变发展到日军控制津浦、平汉、平绥三线后,在战略上处于完全主动的日军犹如三把锋利的匕首,对准了中国最柔软、最致命华中、华东战略要地。
何时刺杀,怎么刺杀,全在日军的选择。
七七事变全面和深度激化了中日矛盾。
当时,在评估这一战争态势之后,蒋介石在最后关头讲话指出:
“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于我国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
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们已快要临到这个人世悲惨之境地”。
你要侵略我,我必反抗你,天经地义!
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必然和只能做出最后的抵抗的选择。
然而,在1937年夏秋,中国国防、兵役等体制改革、军队现代化改革尚未完成,要以一支以步兵为主的近代化平面军队,抵抗日本及其有着现代化军工体系保障的陆海空现代化立体军队,夺取胜利,何其艰难。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横店抗战神剧不断虚话这段历史,驱逐这段历史,几乎使得无数抗战英烈用血肉铸成的抗战丰碑,摇摇欲坠于无限娱乐的“史观”。
那么,当然中日战力差距究竟如何?
抗战期间,在中苏边境张鼓峰、中蒙边境诺门坎地区,拥有绝对兵力、火力优势的苏军两度与日军第二流师团第19师团主力,第三流师团第23师团主力决战。
战后,苏军总结张鼓峰事件、诺门坎事件,对日军不顾性命的抵近炮击、步兵集群冲锋等战术记忆犹新,感慨认为:
“当时,就像跟死人作战”。
当年,日军深受武士道洗脑,但凡作战就如美国丧尸大片翻版,官兵迎面弹雨呼啸冲锋,全然不畏死亡。
白崇禧将军曾用四字评价日军,即:
快,硬,锐,密。
四点归一,就是狠。
抗战后期,曾经在张鼓峰打得苏军两眼冒火的日军第19师团调往南方,参战林葛安湾激战,转而与兵力和火力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大战。
这一次,斗志昂扬的日军第19师团悲剧降临。
日军同样以对付苏军、中国军队的方式,抵近炮击、迎面弹雨,以步兵集群冲锋等“丧尸”战法,反击登陆美军。
然而,日军屡试不爽的“丧尸”冲锋,这次却遭遇美军空前猛烈火力压制,反击失败,伤亡惨重。
最后,有着2万余人的日军第19师团被打残打破,再无发起正面作战信心,每日组织小股游击队袭扰美军,就此转入游击战。
日军在当地缠斗、游击半年有余。
熬至日本投降,第19师团向美军投降,依然有建制完整的近万人。
讲述这个战例,即可从日军第19师团转战经历和最终下场,看到火力对现代战争走向的决定性影响。此外,也可侧见日军之顽强、凶悍。
说起日军之顽强、凶悍,确属事出有因。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军队主要由贵族、武士们组成,战争实为贵族、武士们的专属游戏,与普通群众无关。
战争既然与群众无关,群众自然也就乐得清闲。
然而,群众毕竟不是陶渊明。
历史证明,在远东,再怎么群众的群众,也有着“开疆拓土”的王霸雄心,绝耐不住市井的平凡和清闲。
于是,日本群众终于迎来了明治维新的好时光。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军制,建立全民军训、适役青年军训及动员体系,辅以注射军国主义“精神鸡血”,一夜之间,唤醒日本民众群情振奋,整齐划一地摆成“东方战斗鸡”的姿态,全民踢腿,踏入了“愤青”大道。
其中,群众也可以参军建功立业,经过各类日本文人热情讴歌,就像人人可以喝肉汤一样,唤醒每一个日本人的最高人生追求,当时日本人信奉为天皇、帝国战死即可成神,荣进靖国神社,即可光宗耀祖、荣华万年……
这样,射击、投弹、拼刺、敢死冲锋等的军训在日本不分男女老少地蔚然成风。
然而,当时日本群众热血沸腾,激情上脑,却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给邻国、也给本国亿万民众带来无比深重的苦难。
淞沪战场,第28军一个战术阵地。这样的阵地,日军不需冲锋,只需数发山炮弹即可摧毁。
国军精锐装备的极为稀罕的战防炮。
反之,当时中国军阀林立,政令散乱,南京中央政府尚未真正完成统一。
武器匮缺,军令不畅,军队番号繁杂,各路军队看似人数众多、庞杂,但是,受制物质条件,现代军队必不可少的常规训练,更是极为欠缺。
直到抗战突然爆发了,各路军队和军阀的家国意识猛然觉醒,这才想起了团结抗日。
然而,这时经历实战锻炼的精干军队毕竟太少,只得仓促扩军。
于是,匆忙应征而来的,主要为老实巴交的农民、学生、市民等等。
未经训练,人们提刀杀猪尚且手软,晕血,何况要上阵杀人?
两军单兵的军事素质、技术差距,可想而知。
兵员素质之外更为险恶的是当时中日国力差距。
以中日两国步兵的单兵装备为例,有着自成体系的完备的国防工业,日军步兵更占优势。
人人熟知的三八式步枪在研制之初,即专门考虑在中国、蒙古、西伯利亚作战,专门设计了防尘盖。
同时,为保障身矮手短的日本人能够在拼刺和精确射击上占据上风,三八式步枪配装军刺。
——除却采用小口径子弹降低后坐力以提高射击精度,三八式步枪更被认为是二战中最长的步枪。
营养良好,训练有素的日军单兵虽然身矮手短,近战搏杀往往占尽便宜。
台儿庄会战期间,即有我军9名战士近战拼刺日军3名士兵,最终全部殉国的记载。
战场上,官兵的军事专业素养和技术对抗,瞬间即可决定成败、生死。
现在网络很多人因为无知当年情况,无知中日两军受制客观形成的差距,而振振有词嘲笑国军抗战窝囊,确实非常不该。
抗战期间,中日军队战力差距极大,除却官兵素质悬殊,更有武器装备悬殊影响。
作为亚洲唯一的现代化军队,日军编制与作战任务关联度极高,经常以编制配合、对应作战任务编成战术群、战役群投入战场。
这样就行现代化作战,日军根据会战规模、目的,以航空兵、重炮、舰队等等远程火力,配属和协作师团、旅团、临时编成支队等等战役兵团进行作战。
因为有着绝对优势的重火力、远程火力加持,日军不仅能够在战略、战役面上,以少敌多地全面压制抗战国军,即便在战术层面,一个区区百余人的日军野战中队投入战场,即可得凭借其官兵职业素质及战时常规配置的大队、联队甚至于旅团、师团等重火力加强,轻松压制1、2个国军主力步兵营。
1940年10月,八路军为打破日军分兵“扫荡”,即以第129师之第385旅一部、第386旅一部、新10旅一部、决死第1纵队约2个团兵力,配属总部炮团山炮连,发起关家垴作战,意图歼灭日军约600余人的冈崎大队。
是役,彭德怀、刘伯承、陈赓等名将亲临一线指挥作战,参战八路军血战、苦战,却受制地形、兵员素质、装备等等因素,牺牲极大,没有夺得理想战果。
因此,我们回望抗战史,还真的不能按照古代军事思维,单纯地以日军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单位,去类比国军的师、旅、团、营、连。
作战中的日军坦克部队。
生产坦克的日本军工厂。
抗战初期,国军零星海军、空军很快消耗殆尽,步兵作战唯有以民24式重机枪、迫击炮作为主要火力对抗日军。
国军缺乏重武器,射程有限,多数时候处于防御状态。
因而,国军既缺乏现代战争认识,更受武器装备缺乏远程火力限制,往往为追求射界宽广而配置火力,凭经验去占据高地,或者依托高地两侧。
如此火力点,射界虽然宽广,目标却也明显。
然而,迫击炮和机枪射程,毕竟比不过大炮射程。
这样一个国军旅、团级别的防御阵地,如果日军以野战大队派出一个中队单位发起地面进攻,那么,在日军这支战术分队的背后,即有日军旅团、联队单位配属重炮、山炮,以及口径较小的联队炮、大队炮等等炮火支持。如是重点攻击目标,日军还可以得到战机、战舰及师团重炮的远程火力支援。
如此一来,区区一个日军中队的正面攻击,火力就会无限放大,变得犀利,猛烈。
正面猛攻之外,这个日军大队再以其他二个中队在两翼迂回。
甚至,日军会携带高精度作战地图、数门山炮、重迫击炮进行纵深穿插、渗透。
如此一来,以当时国军装备和兵员素质,即便最精锐的黄埔系军队,以师、团规模抵御日军一个大队,碍于火力对比、射程悬殊,于是,最好的办法也只能坐守阵地,被动挨打,苦撑至日军弹药消耗殆尽,再以近战反击。
万一,国军伤亡惨重而无法坚持到日军弹药消耗殆尽,战事便以国军防御崩溃而结束。
由小见大。
抗战诸多会战均是由诸多战斗组成。
可见,无论万家岭大捷,长沙会战,国军处于完全弱势火力下赢得的每次会战胜利,无不是以血肉之躯苦撑日军消耗殆尽而发起反击赢得的胜利。
日军105榴弹炮阵地。当年105榴弹炮犹如今天导弹,如今依然为战场常见武器。
激战中的日军野炮阵地。
抗战中国,既是穷国,更是弱国。
中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导致军队武器弹药自给率极低,一旦被日军围堵断绝海上通道,或者失去了美、英国得到军火供应和财政援助的可能,中国就将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所以抗战开始,中国既不与日本宣战,国民政府更是通过各种途径呼吁美国不要实行中立法, 不要在中国进行生 死存亡的搏斗的道路上设置障碍。
最终,中国苦撑十四年取得抗战胜利,其间苦苦支撑之苦,远非今天看完抗战神剧的观众们可以理解。
事实上,纵观抗战战史,日军正是凭借其优势火力和官兵素质,无论发起战役、战术攻击,都是频繁使用正面突破,纵深穿插,两翼包抄,以少打多,最终击破国军防线。
日军凭借火力优势的简单、高效的战法,使得看似兵力占优的国军往往顾此失彼,处处被动。
现代化战争的成败受火力影响,远不是靠几句生吞活剥的孙子兵法就可以用兵如神,予以扭转的。
事实上全面抗战八年的绝大多数时候,日军现代化军队凭借地空协作,步炮协同,步坦协同等等现代战法主动出击,频繁使得拥有兵力人数优势的国军在血战力战之后,付出巨大牺牲,却战果黯淡。
为此,国军每每总结正面战场的会战经验,总会强调日军技术兵器优势。
“敌军炮空火力旺盛,能收到压制我炮兵之效,为(日军)战况迅速发展之主因。
(日军)炮兵即能应时发射。
(日军)进至我军阵地最近距离之瞬间,(日军炮兵)复能立即延伸火力。
我军无论攻防,受敌害最大者为日军炮兵”。
诸如此类总结泛见战史,然而国军却苦于装备不济却无法做出反制战法,持续八年,被动挨打,其间之悲壮和无奈,尤其让后人读史而唏嘘、惋惜。
侵华日军150榴阵地。
日军在江汉平原机械化行进。
抗战中、后期,侵华日军主力师团配有山炮兵联队,由一个装备12门野炮的野炮大队,二个装备12门山炮的山炮大队组成。
此外,日军师团作为基本战役作战群投入战场,还可以得到来自方面军、军的战机、战车、大口径野战重炮等远程火力的加强、支持。
1939年武汉会战之后,日军调整、编成特设师团若干投入正面战场,其师团火炮配置更是大大加强。
日军正面战场野战步兵联队基本装备联队炮之外,每个师团更是装备12门105毫米野战炮,以及24门75毫米山炮。
日军火炮之多,以至于当时日军炮兵大队编有挽马经常超过500匹,远超当年的日军骑兵大队。
对应而言,同期的黄埔精锐步兵师,不过配有12门山炮,全师无炮的杂牌国军更不在少数。
如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龙文章团长能够拥有一门小小的战防炮,那其实是他的运气。
在美援至华之前,中国全军拥有105毫米野战炮总数不过40余门。
至于国军的战区、方面军、集团军和军等单位,在重大会战期间,能够用作加强步兵师作战的战机、战车、野战重炮等远程火力,数量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为数少得可怜的重炮成为国军抗战的国之重器。
也因为此,当年,如刘峙、汤恩伯、胡宗南等抗战名将,为了保炮想尽办法,甚至不惜放弃战术胜利转而撤退……
他们由此被后人叉腰骂成了逃跑将军,其实,确实事出有因。
中日军队在技术兵器和远程火力的对比过于悬殊,使得国军在实战中只能选择机动避战,伺机而动。
这是以步兵为主的平面化、近代化中国军队在抗战中最为悲壮的无奈。
日军步坦协同攻击。
因为国军没有远程火力威胁,日军战机、重炮每每攻击,总可以从容机动、展开、瞄准、开火。最大程度发挥远程火力威胁。
日军空袭的战略威胁,一直是抗战时期国军头上无法躲避的阴霾。
抗战爆发初期,中国空军以少得可怜的战机,迎战当时现代化空军大国日本。
当时,中国空军以寡敌众,顽强作战,悲壮牺牲,几乎全军覆灭。
然而,因为战力微弱,中国空军能够对战场的支援,正如日军陆航的总结,在野战中实无大效用。
到1940年之后,日本完全控制了战场制空权。
于是,日军不仅有恃无恐对中国抗战大本营重庆进行无差别战略轰炸,同时,在长沙会战、枣宜会战、浙赣会战等作战中,还以战机直接加强日军师团方面的作战。
日军战后记载,彼时,日军“多以飞机轰炸,代替炮兵,发挥威力甚大”。
正是两者之间的火力悬殊,使得国军作战不得不进行战略退避,依靠山川险阻,以草鞋行军而想方设法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才有可能勉强以数倍甚至十倍孱弱步兵人数优势,抵挡、化解日军强大的立体火力及攻势。
这样,全面抗战八年,由华北到淞沪,由徐州到武汉,由广州到长沙,由石牌到衡阳,上演着大同小异的悲壮的一幕:
无数昨天还是普通市民、农民、学生的无名战士,他们在没有经历充分战训的情况下,即身着单衣、脚踏草鞋、手握一支老旧步枪,为保家卫国而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而后无声无息地战死、被人遗忘……
抗战真正的胜利,正是这些籍籍无名的抗战将士用血肉奠基!
正如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书题:为民族争生存而奋斗!
他们以惨烈的牺牲换来了抗战惨胜,终于为民族夺得生存的机会,为中国于二战之后崛起,奠定了基础。
愿我与朋友们能够记住抗战这段历史。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3-07-10 09:50: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橡树 | 谍影重重战淞沪:详说戴笠与特务处的抗战往事……
下一篇:橡树 | 援华美籍“飞虎队”往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