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橡树 | 卢沟桥事变八十七年纪:从平津沦陷到淞沪会战……
2024-07-08 09:51:39  来源:流浪的橡树  点击:  复制链接

七七事变日军炮轰宛平。

七七事变及日军侵略华北形势图。

  7月7日,为八年全面抗战的开端,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极具标签意义的必须记住的日子。

  记住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思考和未来。

  那么,从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再到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期间中日双方究竟发生了那些故事?

  先从7月7日卢沟桥事变说起。

  1937年7月7日夜22,宛平城时40分左右,宛平城外突发两次枪声,而后,正在城外荒地演习的日驻屯军清水中队发现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

  旋即,日军少壮派愤青将领,时任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得到报告,未加调查,即鸡血冲头下达“准备战斗”命令,要求日军丰台驻军主力赶赴事发地,“传唤宛平驻防国军营长进行交涉”和预备进入宛平搜寻失踪士兵。

  日军狂傲逼城,激起国军驻军愤怒。

  双方零星射击,气氛紧张却并没有激发大乱。

  8日,晨2时,日军通报国军找到失踪士兵。

  这时,宛平事态本该结束,不料日军官兵怀恨国军拒绝入城,居然在5时30分开始炮击宛平,继续刺激事态升级。

  午后,中日代表战地会晤,勉强达成日军不增调部队、国军不出城,双方协商极力避免事态扩大等三点共识,由日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和北平市长及29军副军长秦德纯联合调查“七七事变”真相。

  同日,“七七事变”波及天津,9日,天津市长及29军第38师师长张自忠与日本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会晤达成三点约定,停止射击、以永定河为界、保安队接防卢沟桥防务等。

  就此,日本参谋本部判读事态降温,认为“日中战争几乎没有爆发可能”,故而很快下达“临令第400号”,要求现地日军“避免主动投入更多兵力,以防止事态扩大”。

  当时,中国贫弱,日本侵吞和扶持伪“满洲国”,正在华北及蒙古各地扶持亲日政府,意图不战而下华北,不断“蚕食”侵略中国。同时,日本陆军将苏军实为主要威胁,海军将美英军视作威胁,故而日本在1937年尚无完成全面战争侵华准备。

  同时,当时日本在平津驻军为旅团编制,辖2个步兵联队及炮、骑、工、辎等约5600人,附带华北、内蒙各地保安队、蒙汉回自卫军、满蒙征绥联合军等杂牌伪军约5万人,总体兵力远逊国军第29军5个师、4个旅约近7万精锐。

  显然,日军现地兵力尚无能力“鲸吞”华北。

  这样,事态正常发展,中日尚可回避一场空前浩劫及历史悲剧。

  然而,日本愤青和国粹势力深植日军,著名日本老愤青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及参谋本部作战课、中国课、情报部和陆军省军事课等汇聚的“陆大愤青少壮军官”们蠢蠢欲动,频繁抛出了若干“扩大战争”计划。

  类似方案没有在第一时间被采取,却又隐然推动日本决策进入空前险境。

  7月9日至7月28日,中日开启天津谈判,磋商控制事态和善后事宜。

  期间,宋哲元冀察军政及第29军高级代表于7月9日、11日、19日、26日,数次与日军举行了高级别的现地谈判,商洽双边停战和善后“七七事变”。

  当时,冯治安、徐维烈等高级将领认为,如果促成现地谈判成功,或者“七七事变”不会激起八年战祸。

  这一观点,在现在抗战史学界和网络颇为流行。

  然而,中日平津现地谈判不仅直接关系中日关系,同时也受到苏、美、英、德等国在远东利益博弈影响,情况错综复杂,远不是区区宋哲元冀察军政及第29军可以把控。

  尤其当时中国经过西安事变及国共和谈,抗日,已为国内各界舆论主流。

  这样,受社会舆论、民情驱动,以及华北地方擅专军事和谈判等等影响,南京政府对日决策已经没有和谈退路。

  最为重要的是,自九一八事件、一二八事件以后,日本民粹情绪空前高涨,对华战略野心勃然膨胀,再加上日军愤青少壮派群体已经完全控制日本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关东军、朝鲜军及华北驻屯军等诸多关键部门,故而日本“理性”声音微弱,也难以推动对华和谈。

  11日下午6时,裕仁天皇批准了杉山元等人的“扩大”计划,秘密签署“临参令”第56号、第57号,批准调动关东军第1、第11独立混成旅团、朝鲜军第20师团增兵华北。

  就此,日本军列、军车沿北宁线和公路昼夜不停呼啸南下,加剧平津局势紧张,更直接刺激了现地日军的侵华野心。

  7月17日,日本内阁与军部曾经计划在滹沱河、永定河一线停战,实现华北和谈的方案,也因日军关东军、日本内阁、参谋本部等产生分歧而完全破产。

  就此,中日天津谈判失去“基础”。

  瞬间,华北战云密布。

  这天,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及《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在日军咄咄逼人态势下,这时中国划清底线的一次发声:

  “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1937年秋,进犯华北的一股日军。

  然而,日军快速在华北取得极大政治和土地收益,已经刺激日本民粹情绪疯狂涌动,完全无视“庐山讲话”。

  7月20日,日本参谋本部连续召开三次紧急会议,否定了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将“日军撤退山海关以北”,启动和谈,经营东北提议,明确增兵华北。

  就此,中日双方在宛平、长辛店等地爆发更大规模激战。

  7月30日,华北局势进一步恶化。

  当时,日本天皇裕仁召见首相近卫文磨,要求内阁就平津态势作出平定平津局势即刻停止军事行动,尽快解决时局的决策。

  随即,受内阁和军部委托,石原莞尔、柴山兼四郎等人牵头陆、海军及外务省研究具体解决平津时局方案。

  8月8日,事态似有回光返照,日本抛出看似温和的停战条件。

  然而,这一方案最终受日本军方愤青及关东军方面干扰极大。

  中日双方继续谈判再无实质性进展,谈判态势也就无法继续维持。

  当时,日本关东军在则是决定平津时局的关键力量。

  前有九一八事变的成功案例,后又有日军发起七七事变,以不到500人伤亡代价即轻松占领平津地区的战绩,关东军在连战连胜之下,既对现地谈判不感冒,对蒋介石警告式的讲演不以为意,甚至对日本内阁、军部决策也是非常抵触。

  平津现地谈判陷入僵局,中日继续战事也就自然难免。

  随即,为防止日军占领平津控制津浦线、平汉线,驻防平津以北察绥地区的中国军队绕道南出居庸关,在南口主动出击平津日军。

  南口会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帷幕拉开。

  8月13日,中国军队在南线对盘踞上海,及长江流域的日军发起扫荡,淞沪会战爆发。

  就此,中日双方再无回旋余地,开始进入全面战争状态。

  中日华北现地谈判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内容。

  其中,政治、外交、经济不提,仅在军事方面,日军控制平津,使得平津危急迅速升级为华北危机。

  这时,日军掌控先机,中国已经落入全局被动态势,一目了然。

  日军自九一八事变、轻兵攻占锦州及辽西走廊,以及淞沪一二八事变、策划华北自治等事件之后,实际上已经打通本土、朝鲜、满洲及辽西走廊、热河、华北的交通线。

  这样,日军通过辽西走廊铁路、公路线,迅速向平津投放军队。

  故而,日军利用了现地谈判“烟幕弹”争取了时间,完成了由朝鲜、满洲往平津地区的兵力部署。

  反之,中国在平津驻军仅宋哲元第29军。

  平津、河北以南山东地区,驻军韩复榘、孙桐萱、谷良民、曹福林等部,都是纯粹军阀,他们平日骄奢,疏于战训,兵无斗志,队伍虚胖,自保尤显不足,遑论应援宋哲元抵抗华北日军。 

平汉线上处于作战状态的日军。

1937年秋,为日军探路前锋的汉奸王自全特务队。

  同时,华北局势紧张却并没有迅速明朗,中日《塘沽协定》继续生效 。华北平津及晋、察、鲁各地军阀维持现状,相互忌惮警戒,实为常态。

  7月15日,宋哲元通电全国,谢绝国人“捐款募军”,强调不因此刺激事态。

  就此,处在日军监视、威胁和国际社会观察之下,无论南京嫡系部队,或者同属地方部队的晋绥军,已经均无北上支援平津的机会。

  是以,眼见平津、廊坊等地快速陷落,第29军溃兵如潮,华北局势日益糜烂,蒋先生及何应钦、徐永昌、白崇禧、陈诚等会商,决定选在上海主动出击,战略牵制日军,缓解华北压力。

  于是,1937年8月14日、15日,国军最精锐之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第88师及后续赶至的次精锐之第36师、第98师向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发起总攻。

  淞沪会战帷幕拉开。

  从七七事变到淞沪会战,标志着中日全面战争开启。

  同时,国军主动出击,发起淞沪会战,实有诸多原因。

  其中一个战略原因,就是为阻止日军快速控制津浦线、平汉线和平绥线等三条铁路线,快速进军和突袭中国战略后方。

  其中,津浦线似现在京台高速公路北段,是华北通向华东的主要干线;

  平汉线似现在京港澳高速公路武汉以北段,是华北通向华中的主要干线。

  平绥线似京藏高速包头以东段,是华北通往山西、蒙古的主要干线。

  日军如果控制这三条铁路线,即可在理论上完成日军从本土、朝鲜及满洲调集军力,快速投放中国腹地武汉、太原、郑州、徐蚌、京沪杭等地区。

  就此可见,即便早间时候的平津现地谈判圆满完成,七七事变得以和平善后,日军也就能够轻松控制津浦线、平汉线和平绥线,兵势威逼华东、华中和晋绥腹地,就此,中国国防线也只能划在武汉、太原、郑州、济南、徐蚌、京沪杭等地区,处处设防,深陷被动。

  就此,国军选择在津浦线南端上海发起淞沪会战,实属中国面临战略险境的无奈、唯一、却也是最佳选择。

  上海,当时亚洲最大城市,是英、法、美及苏、德、意等国在远东利益的交汇点。国军发起淞沪作战在外交、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方面极具战略意义。

  首先,在外交与政治上,上海爆发战事更能够刺激列强关注及介入中日战争。

  其次,在军事上,中国军队由内地调往上海,相对距离较近,能够尽快集中兵力投入抗战。

  同时,京沪杭战区背靠南京,便于统一指挥和后勤保障。

  再次,中日关系紧张,京沪杭地区是当时山海关内中国最为密集的民族工业基地,特别需要尽快西迁,备战持久抗战。

  此外,在纯粹的军事战略上,当时华北局势紧张,日本对华战略目的依旧模糊,这样,国军于津浦线南端主动发起淞沪会战,即可逼迫日军取舍“摊牌”,反制日本蚕食战略,打破日军或者发起的自北而南全面攻势。

  然而,当时日本天皇、内阁、军部和关东军、华北驻屯军等等方面各怀心机,朝野鸡血翻滚,也就使得日军南北并举,气焰汹汹,向淞沪战场投入重兵。

  就此,日军也就相对放缓了华北攻势。

  就此可见,抗战初期,日本侵华缺乏相对系统战略,纯属狗血涌头。

  也因为此,日军分兵投入平津、华北、淞沪及华东战场,甚至后来华东战场、华南战场等等,兵势很快分散,日军绝对优势的庞大的现代化军队也随即被中国辽阔幅员“稀释”……

  日军无法速战决胜,战线越来越长,宛如“绞索”。

淞沪会战期间,上海市政府遭遇炮击。

山东驻军在韩复榘部溃逃,日军旋即占领济南。

  就这样,卢沟桥事变演变到1937年8月,已经升级出现了两个战场。

  一个是北线战场,傅作义、汤恩伯等人率部在南口激战正炽。

  另外一个是南线战场,国军速战速决失败,中日双方都在不断增兵,升级战事。

  这样,淞沪战场从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经过近3个月鏖战,中国以步兵为主的平面化、近代化的80万大军,血战抵挡27万余陆、海、空现代化日军,最终伤亡惨重,作战失败。

  同期,在北线及华北战场,日军经过南口会战、保定会战、太原会战,于11月8日,也基本结束其华北战略攻势。

  12月,南京沦陷,中国抗战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当时,国人或者沦为良民、伪军,苟且生活;或者不甘为奴,奋起抗战,前仆后继,浴血牺牲,屡败屡战,百折不挠进行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湘西会战,终于走过了汇聚血水与泪水的八年全面抗战……

  为此,我们的民族以牺牲无数精英,尤其牺牲无数青年精英的沉重代价,取得了战争惨胜。

  转瞬,经年。

  在全面抗战爆发87年日子,我想,记住7月7日和那段历史,并非为了肤浅仇恨或者其他庸俗而光鲜的“宏大叙事”,而是为了朴素地铭记历史与教训,朴素地感恩无数抗战英烈,朴素地过好我们作为平民百姓的未来日子。

  愿战火永逝,天下无战。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4-07-08 10:04: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橡树 | 抗战往事:漫说彭雪枫与汤恩伯在河南的战略分歧……

下一篇:最后一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