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1日晚上9时许,位于苏州的京沪警备司令部(旋即改编为第9集团军)突然响起电话铃声,南京统帅部命令张治中“进军上海”。驻扎在京沪线上的第87、第88师等部顿时忙碌起来,铁路马上停止客运,全部调充军运。此时,蒋介石正在民生炮舰上从九江赶回南京,他打开日记本写道:“下午闻倭舰队集中沪市,且有八大运输舰到沪,预料其必装载陆军来沪,故决心封锁吴淞口。”
《良友》画报封面:蒋介石视察淞沪战场
第二天清晨,上海居民从梦里醒来,看见遍地头戴德式钢盔的中央军,惊喜交集,“你们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这样神速?”第87、第88师乃国军最精锐之部,前身系国民政府警卫军,多年来一直接受德国军事顾问指导训练,很多官兵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士气十分高昂。
张治中跃跃欲试:“本军各部队在本日黄昏前可输送展开完毕,可否于明日拂晓前开始攻击?我空军明晨能否同时行动?”蒋介石非常谨慎:“希等候命令,并须避免小部队之冲突为要。”
原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势力单薄,总领事冈本施展缓兵之计,提议召开“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会议。英美列强亦一致希望中日双方在上海避免冲突。
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
蒋介石不免顾虑,觉得准备也欠充分,故而不厌其烦指示张治中:“对倭兵营与其司令部之攻击,及其建筑物之破坏与进攻路线、障碍之扫除,巷战之准备,皆须详加研讨,精益求精,不可徒凭一时之愤兴,以致临时挫折;或不能如期达成目的之气馁,又须准备猛攻不落时之如何处置,以备万一。倭营钢筋水泥之坚强,确如要塞,十五生的重榴炮与五百磅之炸弹,究能破毁否?希再研讨,与攻击计划一并详复。”
张治中虽然一腔热血,但并未认真研究蒋介石的作战指导,只是强调“一定要有空军和炮兵的配合”。根据上海市长俞鸿钧的急电,13日上午9时15分,“北区日陆战队水兵一小队,冲入横滨路、东宝兴路地段,向我队伍射击”,“首先启衅,违背不先攻击之诺言”。下午,第88师第262旅第523团第1营向八字桥搜索前进,再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斗,八一三淞沪会战就此拉开帷幕。
八字桥今貌
14日傍晚,国军强攻虹口、杨树浦,战斗异常激烈,第88师第264旅旅长黄梅兴在持志大学督战时阵亡,该旅伤亡官兵千余人,一个团即有7名连长牺牲。参谋长张柏亭站在水电厂屋顶,只见“我攻击部队由爱国女校方面,自左翼旋回压迫敌军,逐次前进,敌军节节后退,利用特制的钢板防盾沿江湾路顽抗”。
中国军队攻势潮水,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致电东京:“我陆战队数日来全体坚守战线,虽士气极为旺盛,但以寡敌众,连续奋战,持续一周实感极为困难。因此,一日也不能等待动员……”有鉴于此,日军急命2400名海军陆战队员增援上海。17日拂晓,南京军委会下令继续攻击,张治中要求各部“遇隙突入,避免攻坚”,“但因每一通路皆为敌军坚固障碍物阻塞,并以战车为活动堡垒,终至不得不对各点目标施行强攻”。
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
第87师编组突击队,由两个轻装步兵营、一个工兵爆破队、一个战防炮连和一个通讯班组成,遇到日军火力封锁穿墙破壁,或在房上架桥通过,一度成功挺进至黄浦江岸。然而此种打法只适合对付小据点,“啃不动敌重点工事,特别是公大纱厂,围攻两天未奏效”。第98师装备不算差,全师山炮6门、迫击炮24门,多次协同第87师进攻均告失败,旅长方靖归咎于“缺少重火器”和“空军不起丝毫作用”。
第87师师长王敬久
军政部次长陈诚视察淞沪战场,建议改攻汇山码头,向敌中央突破,先截成两段,再分别扫荡。适逢第87、第88师的姊妹师第36师赶至上海,张治中决心改变战术。20日,第216团担任主攻,胡家骥团长身先士卒,轻伤不下火线,连续冲过东熙华德、百老汇路,但抵达汇山码头后,无法摧毁坚固的铁栅门,进攻受阻。胡团长带头爬上铁门,士兵相继跟进,由于遭到侧面日军的猛烈炮击,死伤很多官兵,只好撤回引翔乡,形成与敌人对峙的局面。
第36师师长宋希濂事后总结,“我军装备远远不如敌军”,“日军的防守掩体,多半是钢筋水泥加上沙包建成。我军缺乏攻坚炮火,只能逐步接近,使用手榴弹爆炸敌人据点”。
国军使用的德国莱茵金属37毫米战防炮(平射炮)
蒋介石后来反省“绪战第一星期不能用全力消灭沪上敌军”,认为主要原因是“何应钦未将所有巷战及攻击武器发给使用,待余想到战车与平射炮,催促使用,则已过其时,敌正式陆军已在虬江码头与吴淞登陆矣”。平心而论,蒋的反省有些避重就轻,实际上国军坦克、战防炮投入战斗的时间上并不算晚,何应钦在这一问题上似乎无需承担太多责任。
相比之下,德国军事顾问的分析显得较为冷静到位:“中国军事最高当局缺乏果断,奇袭无法在一次达到,不能对日本所控制的地区做一次全面性的攻击,将会留下时间,使日军加强抵抗的能力。事实证明,对付依赖强固防御工事需要逐屋与逐街战斗的敌人,南京最初所训练出与加入战场最好的师,显然尚嫌不够。要越过排排的房屋及一条条的横街,战斗力即已不足,也不占优势。”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2-07-26 10:57: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