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爱国归侨青年、200师、新一军50师抗日战士-陆泰华
黄埔后人、驻印军新一军战史独立研究人 晏伟权 晏欢 图文
图1 回国抗日报效祖国的泰国华侨陆泰华
1938年,日寇已侵占我半壁河山,中华大地抗日烽烟四起,全国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守土卫国,抵御外辱;海外中华儿女纷纷归国,报效祖国,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滚滚浪潮之中。自幼便旅居泰国的潮汕籍华侨青年陆泰华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图1),怀着满腔报国热情,在曼谷参加了‘华侨抗日回国服务团’,乘轮船在广州上岸,凭着一身驾驶修理汽车的技术,随即投考了正在全国范围内招聘青年的陆军第五军第200师。
1915年出生于广东潮安的陆泰华,年方23,在广州被正在全国各地招募有文化、懂技术的中国首个机械化师陆军第200师(师长杜聿明,戴安澜1939年继任)的海报宣传所吸引,便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这支后来成为中国抗日战场上的王牌军。由于熟悉汽车驾驶,精于机械修理,正是第200师急于招募对象,陆泰华轻而易举地考入陆军第5军第200师炮兵第52团任驾驶兵,如愿投身于抗日救国的风火浪潮中。紧接着,日寇进犯广东,于大亚湾登陆,广州于38年秋沦陷。陆泰华已经随军来到湘南桂北接受军事训练,于1939年底至1940年春,亲历了桂南会战,也称“昆仑关战役”。
图2 汽车运输兵在印缅战场发挥巨大的作用(网络图片)
收复昆仑关一役,我第5军(军长杜聿明)与日寇一场激战,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该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被我俘虏的100余人。杜聿明将军的第5军由此一举成名,200师(师长戴安澜)更是冲锋陷阵,使国军的机械化部队战力得以发挥。这一仗是日军承认的仅有的几次对方勇猛程度超过自己的战斗,国军战斗意志之刚强绝对不容质疑,从战后缴获的中村正雄日记中可见:“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称号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们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加顽强的军队……”。
国军机械化部队作战,辎重运输至为关键,而作为汽车驾驶兵的陆泰华,正是国军机械化部队的最基础一分子,虽然没有亲自上前线冲杀,但也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场胜利抛洒了自己血汗。
图3 抗战时期史迪威公路上的‘二十四道拐’天险(网络图片)
1941年,炮兵第52团改编隶属为‘炮2旅’炮兵第52团,陆泰华升为驾驶中士班长,驻扎昆明。1943年,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General Joseph W.Stilwell,副总指挥郑洞国将军)在印度阿萨姆邦的蓝姆枷正式成立,驻印军运输大队在昆明招募人员入印服务,急需汽车驾驶人才,陆泰华再次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报名参加,凭着曾经服务于200师的履历和经验,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当时装备最优良的中国驻印军。由昆明坐飞机到印度的汀江机场降落,开始了另一段出国远征抗日的军旅生涯。(图2)
1944年春,盟军缅北大反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陆泰华由驻印军军直属部队被调入到正在攻打缅北密支那的第50师(师长潘裕昆将军),任师部汽车训练队上士驾驶助教、师部军械处技术员。在缅北,陆泰华经历了历时几个月的密支那战役(Battle of Myitkyina)。为辎重运输、军械保障作出了普通一兵应尽的职责。1944年8月我驻印军终于攻克密支那,部队休整于孟拱、密支那一带,50师划归新6军(军长廖耀湘),战士们得以喘息、部队得以补充。
图4 陆泰华与谢惠冰1945年在广州酒家举行婚礼时的婚纱照
大战过后,一片狼籍,在孟拱的一处三叉路口,日军遗弃了十几辆被我军击毁的卡车,钩起了精于汽车修理的‘能工巧匠’陆泰华的一股‘拼装’瘾。他用巧手将这十几辆残破的‘战利品’实施手术,‘开膛破肚’、‘东拼西凑’,如同变魔术般地拼凑成了四辆完好的大卡车,开回师部投入运输工作。陆泰华的表现令战友们刮目相看,此事迅速传报至师长潘裕昆知晓,陆泰华的精湛汽车技术立即得到师长的赏识,加之陆属于归国华侨,于是潘师长晋升陆泰华为少尉技术员,调到师部开吉普车。在孟拱,陆泰华认识了同属驾驶员的湖南籍战士罗文俊。之后,陆泰华随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第50师南下征战,攻南渡(Namtu)、克西保(Hsipaw),一直到了1945年春季,缅北战事结束,部队到了乔梅(Kyaukme)、腊戍(Lashio)休整待命。
图5 五十年代初期居住长沙的陆泰华全家,已经是有了四个孩子的六口之家
至此,陆泰华已经先后效力于大家熟知的抗日战场上的国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中的三支劲旅了,这是他一生最自豪的经历,最宝贵的财富,也让他的后代们为此倍感荣耀。
1945年6月前后,中国驻印军第50师在缅北腊戍(Lashio)集结,后空运广西南宁返国。在凯旋归国之前,陆泰华被师长委以重任,由陆路开车先遣回国,率领一众驾驶兵将50师的几辆大型卡车以及一辆小轿车(装在大卡车上)运送回国,因大型设备无法空运。陆泰华克服艰难险阻,从腊戍出发,将车队开到云南沾益50师的留守处,再经由二战中闻名瑕迩的史迪威公路贵州晴隆境内的‘二十四道拐’天险(图3),然后入广西,到南宁与师部汇合,陆泰华出色完成任务,并随军向广州开跋,于‘八一五’日本投降后的半个月内进入广州接受日军投降。一路上,都是由陆泰华驾驶师长的座驾,这辆车由他从缅甸运回,千里迢迢驶入广州城,作为新一军这支抗日劲旅、扬威异域的威武之师一员,陆泰华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军队接受日军投降这一辉煌的历史时刻。后来还由他从羊城开回潘师长的家乡湖南浏阳,完成护送师长抗战胜利后首度还乡祭祖的的旅程。
图6 满面福态的陆老太率一众儿女与笔者合影于长沙陆家
由于驾驶技术高超、修车技术精湛而给师长开车,新一军50师少尉驾驶员陆泰华的后半生因师长潘裕昆将军而改变,陆家与潘家也因此结下半世不解缘。
在广州,各界人士夹道欢迎国军进驻广州,热烈庆祝广州光复。在教育界慰劳抗日子弟兵的晚会上,经50师师长潘裕昆夫妇‘牵线搭桥’做‘红娘’,将晚会上的一位年轻美貌、芳龄20的女教师谢惠冰介绍给仍然单身的陆泰华认识,晚会结束后,师长夫妇亲自用车送谢小姐回家(当然是陆泰华开车),路上潘夫人已经多次夸赞陆泰华,试探谢老师是否有意,并以初来乍到不熟悉为由,约好姑娘第二天陪她逛广州……。时下南粤佳丽倾心于英俊潇洒的新一军官兵,一时传为美谈,成为一种时尚。不久,在师长夫妇的见证下,陆泰华在广州迎娶谢惠冰,共结连理。(图4)
图7 2007年11月陆家兄弟姐妹参拜潘裕昆将军墓
1946年新一军北上后,陆泰华并没有随军参战。他已申请退伍得以师长批准,准备携新婚娇妻回泰国。不料在长沙的师长夫人捎信来广州,诚邀这位多年的下属赴长沙帮助打理照料潘府内务并继续开车,陆泰华看重与长官的情意,毅然应召,带着已身怀有孕的妻子来到长沙继续替老上司工作,他也不曾料到,从此他们这个广东人家,就再也没有离开湘楚大地了。
陆泰华在长沙一干就是三年,孩子也相继出生;新一军在东北由兴盛走向衰亡,师长也升军长又削职为民。1949年,当解放军的隆隆炮声逼近湘江之时,潘裕昆将军携全家南下过香江暂避风头,岂料这一离去,竞成为生死离别,从此陆泰华就再也没有重见长官潘裕昆!陆家也从此将长沙作为永久居住地。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海外华侨得到巨大的援助,抗战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一场决定我们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争。旅居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文莱、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华侨争相组织回国团、慰劳医疗队,有时称为‘战区服务队’,他们完全由华侨自己出钱资助与装备,除此以外,还有大量有志青年加入战斗部队,献身献力。陆泰华是将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祖国的抗日救国解放事业,最终选择长留在这块土地上。(图5)
图8 驻印军五十师抗日战士罗文俊
1949年后,陆泰华还是凭着一身本领,重操旧业,在长沙汽车运输及修理行业谋生,养活全家。在当时(50、60、70年代)的政治气候下,他这位归侨加‘国民党反动军人’,用沉默换来了免遭劫难、家人平安。陆泰华通过了无数次的政治审查、外调,都能够坦然面对。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陆泰华没有被卷入内战,没有向共产党开过一枪,他回国是1938年,国共已经形成统一战线,枪口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在抗战胜利后即脱离新一军。陆泰华夫妇用智慧‘划清’了与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及其军长潘裕昆的‘界线’,巧妙避开了可能因此而招致的灾难。因此,没有重大历史问题强迫他交代。有一样东西一直被陆泰华悄然保留着,那就是潘军长初到香港的居住地址和电话,全记在一个小日记本里,他心里一直惦记潘师长。
八十年代中期,政治气候趋向开放,归侨陆泰华获准赴泰国探亲,他重临阔别了半个世纪家园,感慨万千。途径香港,陆泰华手里紧握四十年前潘军长留给他的一个小纸条上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试图寻找音讯中断四十年的长官潘裕昆……。此刻,他并不知道,1982年老师长已经撒手人寰,而潘家在九龙的住址也几经搬迁,他要找的地方不但早已经被高楼大厦淹没,连香港的电话号码数字已经变成八位数了。始终,陆泰华自1949年长沙一别,直到他1994年11月离世,就再没能够见到改变他后半生命运的潘裕昆夫妇一面了。
[再按:听到这一段时,脑海映出一个电影场景,特别令我感动,泪水忍不住一涌而出。再次敲击键盘,还是止不住泪水往下落。]
图9 2008年4月陆家兄弟姐妹、罗家兄弟姐妹与笔者共同参拜潘裕昆将军墓。
陆泰华夫妇育有四子二女,一个大家庭全在长沙;当年的谢小姐,今时的陆老太已经满84高寿,身体健康、贤淑聪惠,仍不失大家闺秀之风范。膝下儿女成群,四世同堂;陆家兄弟姐妹六人,长子陆穗斌,广州出生,因此得名‘穗’;长女陆贤湘,长沙出世,已经是‘湘女’了;次子陆长斌,是陆家迁到长沙后得到的儿子,自然取名为‘长’;三子陆怀斌、四子陆裕斌,幼女陆玲湘,显而易见,陆泰华怀有浓厚的广州、长沙情意结,六个儿女的取名都印证陆家由广州举家迁移长沙的历程;不知道老五裕斌是否与潘裕昆的‘裕’有任何关联。六兄弟姐妹如今事业有成,孝敬母亲。(图6)
四子陆裕斌多年来一直设法寻找他从父母口里听到的潘裕昆将军的踪迹,直到去年,由于听闻云南腾冲政府征集中国远征军名单,才通过网络发现了《抗日名将潘裕昆》一书,几经周折,找到了笔者,潘、陆两家中断了近五十年的纽带,又奇迹般地重新连接起来。陆家几兄弟姐妹于去年获知潘裕昆将军纪念碑位于浏阳的消息后,立即前往官桥乡九龙山的将军墓祭拜,寄托缅怀之情。(图7)陆家兄弟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联络上了失散多年的长沙罗文俊世叔的家人。罗文俊1943年曾与其父亲同在印度蓝姆枷的中国驻印军训练基地服务,任炮五团驾驶员,先后在印度新平洋工兵十二团、雷多高射炮营任驾驶员兼修理员。1944年罗文俊被调到位于缅甸孟拱的驻印军第50师军械处任准尉驾驶员。多年后陆泰华与罗文俊这两位驻印军50师的战友在长沙重逢,1949年后罗、陆两家成为世交,同在交通运输及汽车修理行业共事。罗文俊先生于1992年先于战友陆泰华离世。(图8)
图10 罗家兄妹特献上鲜花一束,代父亲罗文俊向师长潘裕昆将军表达敬意。
今年四月清明时节,笔者与陆泰华及罗文俊家人在长沙聚首,陆裕斌、陆穗斌及陆长斌,邀约罗文俊的儿女,驱车陪同我们一起前往潘裕昆将军在浏阳的纪念墓碑前(图9、图10),参拜将军,缅怀先辈,告慰归侨抗日战士陆泰华,驻印军抗日战士罗文俊,我们50师后代,薪火相传,再续前缘!
2008年6月12日写于深圳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2-07-26 10:44: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