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东北抗日烈士传》——姚新一烈士传略
2020-07-14 17:01:18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姚新一烈士(1907—1939)

  姚新一同志,原名唐吉昆,曾用名唐九英,字瑶圃,1907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大兰旗屯(现属吉林市白山人民公社)。

  姚新一同志,出身于贫农家庭,从小长在农村。他亲眼看到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等。因此,他憎恨地主老财,富有反抗精神。在父母劝他好好念书、长大攒钱时,他说:“有钱是找罪遭,谁都恨他们,”我看见有钱人就反感。”当家里让他到财主家办什么事情时,他从来都不去。

  姚新一同志,八岁开始入小学读书,1921年十四岁时,考入吉林省立第一中学二十四班,毕业于1925年。他从小学到中学读书期间,都以勤奋攻读出名,学业一贯优异,尤其喜爱文学,擅长英文,且品行优良,为老师和同学所赞许。他中学时期的班主任老师唐赓老先生说:“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乎时很稳重,态度和蔼,对人亲热,在老师和同学间关系士分融洽。他是二十四班学生中品行最好的学生,一点也不浮躁,总是踏踏实实地学习。他是当时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从他平时的俭朴生活来看,家庭生活是不富裕的。这个学生给老师和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

  姚新一同志,中学毕业后,虽然又考上了师范学校,但由于父亲去世,家庭生活困难,难以继续升学。在这势将陷于辍学之际,幸得亲友资助,才得以进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初中教员专修班文科读书。1927年7月于该校毕业后,在伊通、德惠等地中学任教。

  姚新一同志入中学读书那年,正值中国共产党诞生,紧接着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国正处在大革命的风暴之中。这些,对姚新一同志影响、鼓舞很大。所以,他在中学时期就关心国家大事,注意社会问题,接受进步思想,极力寻找、阅读进步书刊和反映新思想的文学作品。他经常跟家里人说:“我们要为国,不要只为家,没有国我们哪能有家呀!”在吉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虽然当了中学教员,也能维持家庭生活了,但总觉得这样生活下去,太平淡,太没意义了。尤其是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后,更使他对中国社会产生许多疑问。这些疑问在他当时接触的一些人中,谁也回答不了。于是,他一心想通过继续升学,求得解决。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在得到母亲和妻子的同意、支持后,于1928年下半年考进了吉林大学。但在吉林大学学习的一年,什么间题也没有得到回答,使他很失望。于是他毅然抛弃了在这个大学的学习,不顾经济上的困难, 于1929年到北京入弘达学院学习。在这里他找到了中共地下党的组织,解决了他长期以来不理解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给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这时,姚新一同志感到心明眼亮,多年来,也只有这时他最高兴,最痛快。他在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参加党组织领导的活动和斗争。由于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提高的很快。就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姚新一同志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从此以后,姚新一同志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开始了他认为最有意义的为革命而斗争的生涯。

  1930年夏秋之际,姚新一同志从北京回到东北,在佳木斯桦川中学当英文教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一到这里就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利用讲课等形式,给学生讲抗日救国的道理。在唤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的基础上,他又亲自组织进步教师和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向广大群众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号召广大群众武装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他领导学生到街里示威游行,上县政府请愿,并组织学生演剧募捐,支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在佳木斯戏院演出《红楼梦》话剧时,姚新一同志以多才善歌之长,在幕后代演员唱“葬花词”,深受观众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姚新一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给学生和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有的同志和姚新一同志一样,为国家的独立,为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于白山黑水之间。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佳木斯等地以后,姚新一同志按照党的指示,同地下工作者董仙桥等同志一起,到农村的各抗日队伍中进行工作,试图搞到一些武装力量作为基础,以建立我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队伍,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由于这个意图未能实现,翌年春他又返回佳木斯桦川中学,继续发展地下党组织,扩大我党的力量,组织学生和群众进行抗日斗争。这一斗争,直至他离开佳木斯为止。

  姚新一同志,在佳术斯桦川中学工作期间,为了躲避敌人的注意,曾到长春、延吉、丹东等地做过短时间的中学教员工作。

  1934年秋,姚新一同志被派到依兰县立中学任教。他离开佳木斯来到依兰以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为党工作上,真是共产党员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姚新一同志首先在依兰县立中学开展工作,他在学生中广泛宣传了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传播了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仅半年的时间,以依兰县立中学学生为主的广大青年,思想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给学生讲语文课时,就选鲁迅的《阿Q正传》、《祥林嫂》、《呐喊》等著作来教学生,同时还给大家讲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以启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对于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同他们谈心,给他们讲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和革命成功后的情况,讲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情况,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目的等。一些学生和青年就是在姚新一同志的启发、教育下,提高了阶级觉悟,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的组织。通过这些党、团员的活动,工作更广泛地开展起来了。工作范围已深入到街道、农村,乃至伪机关的内部。在县城里成立了共青团支部和救国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同时,在依兰县立中学成立了男子班、女子班党支部,在火力发电厂成立了工人支部,在大、小江沿成立了渔民支部,在市内成立了街道支部,在第五师范和北门外菜园子等处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小组。于1935年初建立了中共依兰区委,姚新一同志担任区委书记;同年8月正式成立了中共依兰县委,姚新一同志担任县委书记。这时,依兰县党的组织,除城市里的支部、小组外,在农村的二道河子、宏克力、倭肯河等地都有了党的活动,同时还领导着桦川、通河等地的组织,共有党员一百多名。

  依兰县委成立以后,在姚新一等同志的组织、领导下,全县地下党的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县城里,在一个火电厂和两个“火磨”工人中进行了抗日救国宣传,发动工人们起来斗争,控制了要害部门,给敌人以很大威胁;在店员和街道群众中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配合群众为抗联部队购买布匹、棉花、食盐、药品等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游击战争;组织共青团员和儿童团员,贴标语,撒传单,宣传群众,打击敌人;通过各种关系,在日伪机关、军警和协和会内部,进行分化、瓦解和争取工作;组织打狗队,制裁特务、狗腿子;通过女党员在妇女中组织“扎花会”、“四百字会”、“五百字会”、“六百字会”,进行抗日救国宣传。还派党、团员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反日会等群众组织,同敌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以配合抗联部队打击敌人,等等。

  姚新一同志来到依兰以后,在以他为首的依兰县委的领导下,这一时期依兰县的抗日救国运动如火如茶。姚新一同志在依兰工作期间,既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又很注意秘密工作方法。但由于日伪法西斯统治的加紧,逐渐引起了敌人的怀疑和注意。敌人往依兰县立中学里加派特务,对姚新一等同志进行严密监视,霎时间白色恐怖布满了校园,笼罩着古城。姚新一等县委的领导同志,面临着随时都有可能遭到逮捕的危险,使他们无法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经请示北满省委,决定让姚新一等同志离开依兰县委,到部队工作。为了革命,为了给党做更多的工作,他告别了亲人,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学生和勤劳古朴的人民,化名为姚新一,于1936年12月5日到新的战斗岗位上去了。

  姚新一同志,离开他工作两年多的古老县城以后,在距城二里多路的松花江畔一间僻静的土房里,同接送他们的交通员接上了关系。当天晚上十二点多钟,他们从这座土房子出发赶路。他们迈开大步,踏着松花江上的冰雪向前走去,行进在北满漫天呼啸的风雪之中。他们走过的脚印立刻被雪填平,一不小心就有陷下雪坑的危险。他们在深雪中艰难地爬滚着。姚新一同志生平第一次走这样的路,是很吃力的,但是,他却非常高兴,认为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所以他越走越有劲。当他们于第二天下午走进密林时,虽然已经精疲力竭了,然而他们始终坚持前进,一直到夜半才找到省委秘书处的所在地。这时,姚新一同志欢快地说:“到家了!到家了!”在这里等了一段时间之后,省委负责同志来到秘书处,告诉他不让他到部队去了,要派他到一个新的地区开辟地方工作。虽然他不太同意这个决定,但他向组织回答说:“只要是党的需要;到哪里都行,就是刀山火海,我也敢上!”于是,他在1937年2月份来到了方正县,准备通过三军一师找到关系,到地方去开展工作。正值这时,他爱人被害牺牲。三军一师领导同志的意见是将此事交五军军长周保中同志处理最为妥当,所以,此后姚新一同志就来到了吉东地区。

  1937年3月10日,吉东省委正式成立。4月,省委四道河子会议决定设立省委秘书处。姚新一同志留在吉东省委,领导筹建秘书处的工作。省委秘书处设在三道通沟里。姚新一同志领着派到秘书处工作的几位同志,来到了秘书处所在地。来到牡丹江西沿的这个山沟里,他格外高兴,象一只由笼中解放出来的小鸟一样,感到一切都是新鲜、美丽的。他好似诗人吟诗一样,看到一棵大树,就抱着它说:“这真是栋梁之材!”遇到一块大石头,他就伏在上面说:“这是我们战斗的堡垒!”见到淙淙的泉水,他趴下喝上一口,然后象诱导其他同志似地说:“可以清心!”

  姚新一同志领着秘书处的几个人来到这里以后,首先选择好地址,然后自已动起手来,开始了建新房的劳动。这一新的工作,给姚新一同志以无限的安慰。当把房屋建造起来时,他骄傲地向同志们说:“我变成木匠了!这证明我对人民是有用的。”这座粗糙的房子,在他的眼睛里,比任何新式的高楼大厦更美丽、更有意义。他说:“就象小学生在纸上画了一栋歪歪扭扭的房子,自己却认为很美丽。因为这是出于自己之手,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里重新工作起来了。”

  省委秘书处的房子盖起之后,他们开始了紧张的正作。姚新一同志除负责秘书处的整个工作外,还担任《救国时报》和《前哨》的编委主任兼主笔,后任省委秘书长。这时候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是很艰苦的,但是姚新一同志始终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革命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战斗着。有时他几天几夜地坚持工作,仍然是那样的精力充沛,那样的愉快。他除审定报刊稿件和负责接待往来的地方党组织领导人、交通员等省委的日常工作外,还经常为省委的报刊撰写文章、作诗和编创革命歌曲,以指导工作,鼓舞士气。这些文章和歌曲,给战士们增添了勇气、信心和力量。

  姚新一同志很谦虚,来到吉东省委秘书处以后,他象一个纯洁的小学生那样,向每一个同志学习在山里生活和行动的经验。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他特别注意学习射击技术。在百忙的工作中,一撂下笔就把自已的枪拿起来,练习瞄准、装卸、擦油。有的同志向他取笑说:“姚同志,你的枪总揩我们的枪油吃。”他笑着回答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现在要用笔和枪战斗,将来我使用斧头镰刀时,就不揩你们的油了。”说得大家都笑了。

  姚新一同志,政治理论水平较高,他很关心干部、战士的成长。为了教育、提高干部和战士,他亲自组织党课学习,亲自动手编写宣传材料和部队战士的文化学习材料。当年的抗联老同志回忆姚新一同志说:“白天工作太忙,秘书处的……姚新一同志就组织我们用晚上的时间上党课。在秘营火堆旁的松树‘明子’下,我们又深入地学习了革命理论。”

  姚新一同志,平时很重视政治思想工作,也善于团结同志,能密切联系群众,民主作风非常好,以他的实际行动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他同秘书处的同志们一起开荒种地,站岗放哨;他利用各种机会接近群众,和同志们谈心,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所以,他一贯为同志们所敬仰。

  姚新一是一位博学多才、谦恭勤奋的好同志,他的学识、学习精神、工作态度和对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都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位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回忆说:“新一同志,在和我们共同战斗的日子里,没有架子,待人亲热,孜孜不倦地学习,忘我地工作,和大家一块挖野菜、采野果,风餐露宿,同甘共苦,他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就好象昨天的事情一样。”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为把东北作为它侵占全中国的后方基地,从这一年冬天开始,便加紧了对东北抗日联军大反扑的准备工作。到1938年初,抗联的活动就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斗争也更加激烈、更加残酷了。敌人的大“讨伐”日益加紧,特别是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在周保中同志率领下,来到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以后,敌人更加疯狂地向这个地区进行连续不断的大“讨伐”,致使我们的队伍经常吃不上饭、得不到休息。这时,省委秘书处也遭到了破坏。因此,姚新一同志率领省委秘书处的全体同志,把省委文件和省委秘书处的印刷器材等物品埋藏起来,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参加到总指挥部的战斗行列中。经过几个月的枪林弹雨的战斗生活,熬过了多少饥寒交迫的日子,克服了极端的疲劳困乏,他们始终和总指挥部一起战斗在刁翎地区。尽管敌人仍在张牙舞爪,而抗联的大旗依然高高地飘扬着。

  1939年2月,吉东省委派姚新一同志率领十余人的小部队,赴方正县境,转移、埋藏省委文件和省委秘书处的印刷物品。他们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绕过敌人的重重封锁,费了三天三夜的工夫,到达了目的地,胜利地完成了省委交给的任务。在他们完成任务返回总指挥部的途中,于莲花泡江西,遭到敌人队伍的包抄。敌人象蝗虫一般地拥来,枪声、炮声、喊声响成一片。在发疯的敌人面前,我小部队全体同志在姚新一同志号召下决心同敌人血战到底!这时,我十余名同志坚毅如山,沉着迎战。他们利用天然工事,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姚新一同志在指挥战斗中,看见一个敌人军官站在西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战斗,他象平时练习瞄准那样,对着这个活靶子打去。当他看到敌人倒下时,几乎喊出声来:“打死一个!”紧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在激烈的战斗中,突然一个沉重的东西落在姚新一同志的头上,此后,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姚新一同志的牺牲,更激起了同志们对敌人的仇恨,他们仍然以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坚持着战斗。多才多艺的专门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的胥杰(原名孙礼)同志,在战斗中毫不示弱,一直同大家战斗在一起。朴正熙同志年纪虽大,又是一位女同志,但她真不愧为参加过朝鲜“三一运动”的老革命者,在战场上象一位指挥员一样,一边射击敌人,一边鼓动大家坚决战斗到底!在紧张的战斗中,十颗子弹打中了朴正熙同志,流出的鲜血染红了她的衣襟。她身边的同志把她紧紧地抱住,她抬起头,睁大了眼睛,怒视着前边的敌人,大声对同志们说:“不要管我!堵住敌人,坚持战斗到底!”机要交通员金永南和金一同志也同大家一起战斗到最后的时刻。机要电报员孙绍堂同志,经历过多次战斗,是著名的最勇敢、最颃强的抗联战士,在这次战斗中他总是坚守在要害地势上,弹不虚发,一枪打死一个敌人。他打死的敌人最多。被选派担任转移和埋藏文件、物品掩护任务的第二路军总部瞥卫战士梁铭生、李洪秀等同志,更加顽强、勇敢,直至最后牺牲。我小部队,终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迎来了最严峻的时刻。姚新一同志率领的十余名同志,都壮烈地牺牲在英雄的阵地上!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石、白雪,染红了祖国大地!

  省委和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得知这些同志英勇牺牲的消息后,特派一支小部队找到他们战斗牺牲的地方。同志们怀着对烈士的无比敬仰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将烈士们的遗体掩埋在莲花泡江西岸的一棵苍绿古松下陡峭的石崖间。然后,他们鸣枪致哀!参加掩埋烈士遗体的同志们,无不悲痛万分,泪洒壮怀,……

  今天,那满山挺拔的苍松,象征着烈士高大的形象!那日夜奔流的牡丹江水,象征着烈士的不朽业绩!烈士的功德山高水长!烈士的英名永垂不朽!

  (刘文新)

责任编辑:徐永帅 最后更新:2020-07-14 17:04: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东北抗日烈士传》——张奎烈士传略

下一篇:《东北抗日烈士传》——李文彬烈士传略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