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马民康|悲壮惨烈的龙衢战役
2020-07-13 10:10:30  来源:马民康  点击:  复制链接


  1944 年 6 月,在浙江省龙游至衢州一带发生了一场极其悲壮、极其惨烈的对日作战,史称龙衢战役。龙衢战役是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的一部分,虽然它与这三次会战在地理位置上都有一定距离;但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却都是日军“一号作战”的一部分;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湘桂战场的调动和增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一、日军“一号作战”

  1943 年 2 月 7 日,日军被迫从南太平洋的瓜达康纳尔岛撤退之后,战局即相继对日军呈现出极为不利的状态。

  日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真田穰一郎少将与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大佐,预计美军在太平洋继续发展攻势之后,东南亚至日本的海上交通将被遮断。因此打通大陆交通线,使陆上的铁路、公路运输,从马来亚、泰国、越南经我国至朝鲜的釜山,就成为在陆上作长期坚守的重要环节。

  这一作战,敌原来的目的为:第一:打通与确保大陆交通线,以利于在东亚大陆作长期的坚守;击溃中国军队的主力,以免美军在我国沿海的珠江口、长江三角洲、海州湾、山东半岛登陆时,遭到战略上的东西夹击。第二:摧毁我国西南地区用以袭击日本国土的空军基地;利用攻占地区的空军基地,掩护南中国海的海上交通;坚定日本国民决战到底的信心;获得交通沿线地区的持种资源,尤其是湘、赣两省的钨矿、铅矿。

  日军参谋本都及中国派遣军,对上述第一和第二项,尤为重视。日军参谋本部提出的这个作战设想,却遭到日本陆军省军事课西浦进大佐的反对。其理由是:这一作战将消耗很大的军事力量。会对太平洋战争带来严重的后果,因而军事课在一月间研究这一问题后,1向当时的内阁总理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陈述了他们的意见,其中历述根据日本的国力,特别是船舶征集和飞机生产方面的困难等等今后对军事力量的使用,必须保持重点。

  图 1:来华助战的美国飞行员和轰炸机

  自 1942 年,美国空军增强力量之后,于 11 月 25 日派出轰炸机由中国江西省的遂川起飞,轰炸台湾新竹机场;1943 年美国生产的战略轰炸机 B 一 29,已装备美国空军。东条根据以上情况,综合两方面的意见,最后限定这次作战的目的为:摧毁中、美空军在西南地区的基地。上奏天皇后,1 月 24 日,日军大本营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一号作战”命令,即:

  (一)作战目的,在于摧毁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空军基地。

  (二)对湘桂、粤汉及平汉铁路南段和沿线要地的攻击、占领,由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组织实拖。

  (三)南方军总司令官对中国派遣军这一作战,予以协助。

  (四)本作战的有关具体事项,由参谋总长指示。

  2根据这一命令,日军参谋本部以参谋总长指示的名义,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如下的“一号作战纲要”。

  第一、作战目的

  (一)击溃中国军队,占领和确保平汉铁路南段与湘桂、粤汉铁路及其沿线要地,摧毁中国主要空军基地,以制止其活动。

  第二、作战方针

  (一)中国派遣军从昭和十九年(即 1944 年)的晚春由华北、夏季由武汉及广东地区,相继开始此一进攻作战。击溃中国军队,首先占领黄河以南的南部平汉铁路。其次是占领与确保湘桂、粤汉两铁路及沿线要地。在作战中根据平汉、粤汉铁路情况,应及时予以修复。

  (二)为策应中国派遣军这一作战,南方军应对缅甸、印度支那发动局部攻势。

  第三、作战指导大纲甲、平汉路南段作战

  (一)昭和十九年 4 月间,华北方面军从华北开始行动,击溃第 1战区部队的主力,占领和确保黄河以南的平汉铁路及沿线地区。主要作战时间,预定约为一个半月。

  (二)作战使用的兵力,预定为:华北方面军第 12 军 4 个师团,第 5 航空军一部(第 5 航空军正式编成为 2 月 10 日,此时仍为第 3飞行师团)。

  乙、湘桂作战

  (一)昭和十九年之 6 月间,第 ll 军从武汉地区,第 23 军于 7、8 月间在广东地区开始行动。主要是击溃中央军第 9、第 6 战区的主力,攻占至桂林、柳州附近,然后对湘桂、粤汉铁路沿线地区的残敌,进行扫荡,并予以占领。主要作战时问,预定约为 5 个月。

  (二)上述攻击、占领任务达成后,应急速攻占广东的南雄及江西的遂川,并彻底破坏在该地区的机场群。

  (三)如情况许可,在昭和二十年(即 1945 年)的 l、2 月间,由第 23 军从南宁附近发起进攻,最后占领与确保桂林至越南的铁路、3公路及沿线她区。

  (四)第 5 航空军在第 11 军发起进攻时,首先用全力对中、美空军实施歼灭作战以便在作战初期取得制空权。以后则根据敌空军活动情况,适时予以打击。在地面的作战重要时节,要予以直接协同、配合。

  (五)作战使用的兵力,预定为:第 11 军 7 至 8 个师团,中国派遣军直辖的 1 到 2 个师团,第 5 航空军 2 个飞行团。

  丙、南方军的策应作战

  (一)为策应中国派遣军的进攻,南方军的一部在云南怒江地区发动进攻,以进行牵制。

  (二)中国派遣军在航空作战的高潮期,南方军的第 3 航空军一部(至少 1 个飞行团),要对其进行密切协同配合。

  第四、后勤供应

  (一)本作战给中国派遣军增补的主要物资为:

  地面弹药,4 个师团会战份;航空弹药,两个飞行团的月用份;汽车用油,四万千公升、航空用油、一万千公升。

  (二)以上物资,大部于 3 月至 5 月逐次运达,其集积比率为:华中六、华南一。

  (三)随着作战位置前移,兵站输送应尽量利用水路。

  第五、其他

  (一)为一号作战,预定增加之兵力。见附表。(略)

  (二)作战名称,全部为:一号作战。前期称平汉作战,后期称湘桂作战。

  1944 年春以后,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抗击,史称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详细情况多有记述,本文不再描写。

  二、战前敌我双方态势

  在计划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时,中国派遣军原曾考虑将驻于上海的永津佐比重中将的笫 13 军司令部也用于湘、桂地区的作战指挥,后因从京、沪、杭三角地区与苏、浙、皖三省治安方面的需要,所以没有动用,届时则由该军派出一个师团,由浙江的金华向西沿铁路攻向衢州,牵制国民党顾祝同第 3 战区的部队,不能向湖南调动,以策应横山勇的 ll 军在湘、桂地区作战;另将该军所属驻浙江金华的平田正判中将第 22 师团经海上调至广州,归 23 军田中久一中将指挥,参加进攻桂林、柳州,将驻于扬州的船引正之中将的 64师团调往湖南,归横山勇的第 11 军指挥。

  1、敌进攻部队的编成

  敌第 13 军以驻杭州的内田孝行中将第 70 师团,担任从金华向西进攻的任务。该师团的司令部于 6 月 1 日晚间到达金华。其估计国民党第 3 战区在金华至龙游铁路两侧的部队,约有两个师。第 l线占据着白沙溪、第 2 线占据着汤溪、第 3 线占据着龙游附近地区。

  敌第 70 师团这次进攻的计划为:以主力从金华向西沿铁路攻向衢州,另以一部在铁路以南约 30 公里,向西推进,以策应和掩护主力沿铁路两侧进攻,占领衢州后,根据湖南的作战情况(即横山勇的第 ll 军)适时返回金华。

  其作战部队编成为:

  第 13 军 司令官 永津佐比重 中将 上海

  参谋长 佐佐真之助 少将

  第 70 师团 师团长 内田孝行 中将

  参谋长 中川俊二 大佐

  第 62 旅团 旅团长 横山武彦 少将

  (继任) 原田久男 少将

  独立步兵第 121 大队 大队长 大野博雄 大佐

  独立步兵第 122 大队 大队长 板仓堉雄 大佐

  独立步兵第 123 大队 大队长 山口靖 大佐

  独立步兵第 124 大队 大队长 濑尾浩 中佐

  独立步兵第 104 大队 大队长 野村慧 中佐

  (原属 61 旅团)

  独立步兵第 105 大队 大队长 山口宪三 大佐

  (原属 61 旅团)

  独立步兵第 50 大队 大队长 林茂一郎 大佐

  (原属驻苏州的 60 师团 56 旅团)

  独立步兵第 112 大队 大队长 西垣正温 少佐

  (原属驻苏州的 60 师团 56 旅团)

  师团工兵队 队长 日下康久 少佐

  60 师团工兵队 队长 原冈逸郎 大尉

  师团辎重队 队长 下川浩 少佐

  师团通讯队 队长 西川理助 少佐

  独立山炮兵 52 大队 第 1 中队

  第 4 野战补充队 集成大队

  敌第 70 师团从金华进攻至衢州,深入国民党第 3 战区的防守地域约 80 公里。该师团预计此次作战可能遇到强烈的抵抗,而且进至衢州后。兵力已相当分散,后方将有遭到攻击的危险,因此,在作战前即确定前进至衢州一线之后即不再前进。

  当时该师团并不满员,其轻火器、重火器都属一般。即每个步兵中队约 130 至 150 人,大队有一个重机枪中队,计有重机枪 4 挺,山炮 l 至 2 门,步兵炮 2 至 3 门。

  该师团于 6 月 9 日作了进攻的部署:

  (一)由横山武彦少将指挥的独立步兵第 121、第 122、第 123、第 104(该大队后期被调至该战场)共 4 个大队,由金华的西南地区,沿铁路两侧攻向衢州:以独立步兵第 112、第 124 大队在金华西南约15 公里的安地市集结,然后向西攻击,经周村、搭石、溪口(龙游正南约 20 公里)。大洲至乌溪江,迂回至衢州城的以南地区,策应主力沿铁路攻占衢州。

  (二)航空兵第 44 战队直协机一架,由下斗米厚大尉驾驶,协同作战。

  (三)6月10日拂晓,主力渡过白沙溪(白龙桥南北一带)开始作战。

  2、我军参战部队情况

  1944 年 6 月初,兰溪、金华、汤溪方面日军频繁调动,西犯企图明显,当时沿这一带铁路布防的是我第 3 战区王铁汉第 49 军所属曹天戈的第 26 师,守备兰溪、龙游、汤溪一线,与在金华、兰溪之敌对峙,第 105 师在衢州附近整训,预备第 5 师在江山附近整训,军部驻江山县城。为防止当面之敌全线突击,保卫龙衢、迟滞敌人西窜,第 26 师奉命就地配置警戒、监视敌人动态。在铁路以南地区是李觉第 25 集团军直辖段霖茂的第 79 师。在衢州铁路以北地区为刘雨卿第 2l 军的第 145 师和第 146 师。这些部队利用铁路两侧地区的丘陵和山地预筑的工事,进行层层抵抗。还有李默庵的第 32 集团军第 88 军暂 33 师和突击总队也参加了龙衢战役,关于突击总队需要介绍一下:

  1942 年 9 月,李默庵继上官云相接任第 32 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浙东防务。总司令部设在丽水碧湖采桑,参谋长初为汤尧,后由曹耀祖、罗觉元继任。当时第 32 集团军总部仅辖第 88 军一个正规军,军长刘嘉树,所属各师分驻浙东、浙南各战略要点。李默庵带来两个突击队,每个突击队有五个加强营,亦称突击营,还有警卫部队一个特务营。

  李默庵率部进驻浙东时,把第 1 突击队从江西靖安调到浙东,所属各营分驻仙居、磐安、天台、嵊县一带;第 2 突击队在湖南祁阳整编后,调到浙江丽水,拱卫集团军总部的外围,作为机动部队;西南干训班也从祁阳移到丽水碧湖对江的南山、松坑口,继续招收一批知识青年,训练通讯、工兵等技术兵种,成立通讯工兵连,并为编组第 3 突击队训练骨干力量。

  当时,突击队是属于西南干训班编练的,它是 1941 年中英军事合作的产物。英军代表团副团长先后由英方詹森、傅瑞泽、骆克睦上校充任,偕蓝士德、乔治少校等,随同李默庵来浙抗日。傅瑞泽死在仙居,曾建墓立碑。英军代表团部分成员担任西南干训班教官或顾问。第 1 突击队还有英军少校郭洛赛率领的十多名英军组成的爆炸小分队,参加浙江抗战。

  第 1 突击队司令周淘漉,副司令胡旭盱,代号为“唱凯”;第 2突击队司令魏人鉴,代号为“歌凯”。司令相当于师长。1943 年,在第 1、第 2 突击队之上成立突击总队司令部,相当于军编制,李默庵兼总队司令,胡琪三为副司令。1944 年扩编了第 3 突击队,司令刘建修。

  3、我军主要参战部队序列:

  第 49 军 军长 王铁汉中将

  副军长 王克俊少将、应鸿纶少将

  第 26 师 师长 曹天戈少将

  副师长 李佛态上校

  第 76 团 团长 李佛态上校(兼)

  第 77 团 团长 杨杰臣上校

  第 78 团 团长 于丕富上校

  第 105 师 师长 刘汉玉少将

  第 313 团 团长 魏恩铭上校

  第 314 团 团长 安毓书上校

  第 315 团 团长 李大成上校

  预 5 师 师长 曾戛初少将

  第 13 团 团长 胡式武上校

  第 14 团 团长 袁九鹏上校

  第 15 团 团长 朱选峰上校

  第 25 集团军 总司令 李觉中将

  第 79 师 师长 段霖茂少将

  第 235 团 团长 曹树炳上校

  第236团 团长 李乃庚上校

  第 237 团 团长 文礼上校

  第 21 军 军长 刘雨卿中将

  副军长 岳星明少将、孟浩然少将

  第 145 师 师长 孟浩然少将

  第 433 团 团长 文学槐上校

  第 434 团 团长 罗心量上校

  第 435 团 团长 刘一上校

  第 146 师 师长 戴传薪少将9

  副师长 马国荣上校

  第 436 团 团长 骆周能上校

  第 437 团 团长 郭英上校

  第 438 团 团长 马国荣上校(兼)

  第 147 师 师长 凌谏衔少将

  第 439 团 团长 唐少梧上校

  第 440 团 团长 陈维之上校

  第 441 团 团长 商世昌上校

  第 32 集团军 总司令 李默庵中将

  参谋长 罗觉元少将

  第 88 军 军长 刘嘉树中将

  暫 33 师 师长 萧冀勉少将

  第 1 团 团长 黄士韩上校

  第 2 团 团长 谌廷辉上校

  第 3 团 团长 钟学栋上校

  突击总队 司令 李默庵中将兼

  副司令 胡琪三少将

  第 1 突击队 司令 周淘漉少将

  副司令 胡旭盱少将

  第 2 突击队 司令 魏人鉴少将

  副司令 李昊少将

  三、龙衢战役经过

  金(华)衢(州)龙(游)兰(溪)之交,为浙江上游心脏,原野相错,鸡犬相闻,没有高山大河为之防,没有关梁险隘为之塞,北临衢江,不能涉渡,南为丘陵山地,之间是平坦开阔地带。是所谓进可以战,而退不可以守的地方。壬午(1942 年)的浙赣战役后,日军放弃衢(州)龙(游)而退据金(华)兰(溪)就是这个原因。甲申(1944 年)6 月,敌再侵衢州,威慑闽赣。

  5 月 30 日,大雨。我驻防龙游、兰溪一带的第 49 军第 26 师发现当面之敌近日逐渐增加,并不断以小部向我阵地扰袭,判断敌人是在搜索我方行动。情报获悉:杭州敌人增兵三千余,企图不明。

  此时接到第 49 军军部“军辰卅戟”电令:立即与第 105 师交防,移驻江山整训。全师立即整装待发,令 76 团第一营于本日开赴衢州机场,接替第 105 师 315 团第一营的警备任务。其余各部须于 31 日准备完毕,做好交接,各部笨重行李船运江山。

  5 月 31 日,第 105 师刚刚到达龙游地区就被命令调回。换以第79 师接替,第 79 师到达灵山却不再前来交接,集结在灵山、镇山、圩头附近。

  6 月 1 日 20 时,敌第 70 师团师团长内田孝行中将与师团司令部进入金华。

  图 2:战前我军分布及日军进攻方向图

  106 月 2 日,敌独立步兵第 50 大队由东阳(金华以东 50 公里)出发,向南马市(东阳以南约 16 公里)挺进,以隐蔽企图并欺骗我军。

  6 月 5 日,敌人从杭州调兵三千余人,炮七、八门,到达金华。先遣部队,东路由金华趋永康,永康城陷落失守。同时南路日军由武义趋宣平,有窜松阳、丽水的可能,北路从兰溪跨江有浮梁三座,或北进淳安,或西袭龙衢,我军不能判断敌军指向。石门附近敌阵地,连日加强工事,并破坏阵地前的桥梁。

  6 月 8 日,东南两路敌军皆退,北路因水涨,三座浮梁减为一座。金华、兰溪,日军暴满,东路日军退到金华,南路日军退集于兰溪,日军兵力实增数倍。傍晚,日军各以部分兵力占领白龙桥(金华西南偏西 10 公里)、酒杯山(白龙桥西南 5 公里)附近的白沙溪右岸地区,于主力的渡河点伪装欺骗我军,以掩护敌主力渡河。

  6 月 9 日,日军将要进攻的消息盛传。下午,当局集议应变及疏散计划。敌独立步兵第 112 大队(西垣部队)从安地市(金华以南12 公里)出发,18 时进入中央坦(金华西南偏南约 22 公里),然后向龙游一带进犯。傍晚,独立步兵第 124 大队(濑尾部队)在大家圩(中央坦西南 15 公里)附近,驱逐我军小股部队后,渡过白沙溪。独立步兵第 105 大队的两个中队(吉川部队)推进到梧桐村(中央坦以东偏东南 4 公里)。

  6 月 10 日拂晓,敌按计划开始进攻,自古方沿正路西上,以部分兵力(独立步兵第 121 大队)从白龙桥以南地区,主力(司令部、独立步兵第 122、123 大队的基干)从白龙桥以北地区,用折叠船开始渡河。老百姓人心惶惶,扶携老弱,相继向南北山中奔走逃难,日军第 62 旅团的第 122 大队,在前进至白沙溪以西约 4 公里时,遭到守军第 26 师的抵抗。战斗开始,敌大队长板仓即命令部队展开,其右侧的独立第 123 大队也同时向前推进。独立步兵第 124 大队排除我军的抵抗,向塔石推进。

  6 时,这批敌军攻击前进至白龙桥西约 7 公里的开花镇东北高地王家山一带时,守军第 26 师 77 团第一营以这一带修筑的工事进行抵抗。日军这两个大队,集中火炮,对守军的各火力点进行了近距11离的直接瞄准射击,结果不少火力点遭到封锁和破坏,日军又进行两侧迂回,守军第 26 师 77 团第一营难以抗阻,后撒至汤溪车站东北部的预设阵地。

  下午,到达守军阵地前的日军两个大队,仍以同样的作战方法,用火炮直接瞄准摧毁和封锁火力点。同时空中的下斗米厚大尉的直协机投下了大量的小型杀伤子母弹。在铁路南进行策应的第 105 大队的第 2 中队,到达了汤溪以南的附近地区,占领了这一带的高地,对汤溪进行夹击,第 26 师 77 团第一营傍晚又从汤溪后撤至龙游莘坂溪西岸。第 26 师令 76 团(欠一营,该营从战役开始即失去联系)集结于希塘附近机动,令 78 团以一个营,由洋埠星夜南开,在下新宅南北之线展开,归李佛态副师长指挥,协同 77 团战斗,令师直属队严密警戒,尤其防范敌伪汉奸。

  6 月 11 日,第 13 军司令官永津佐比重到达了金华的军指挥所。令第 70 师团修补被挖断的道路,寻找在附近的守军作战,并作进攻衢州的准备。日军即以 4 个独立步兵大队沿铁路两侧西驱石亘,南面以远平行的两个大队策应及空中一架直协机的配合下,于当天下午占领了湖镇。当日中午,下斗米厚大尉经空中侦察,发现第 26 师在龙游及以南地区利用山地紧张构筑工事,横山武彦根据空中的报告,即率第 121、第 122、第 123 大队和师团调给的预备队第 105 大队为右翼(北侧)强攻龙游以南、社阳港以西的狮子山守军阵地。战斗相当激烈,一举攻占狮子山东侧高地前方的无名高地。此时,敌第62 旅团旅团长横山武彦陆军少将(后追晋陆军中将)趾高气扬,正居高临下指挥战斗,被我军发现,曹天戈师长和李佛态副师长立即下令,由副营长宋启文组织数挺重机枪集中火力向其猛烈射击。横山武彦少将身中数弹被守军的浓密火力所击毙。我南路军拒战于草鞋蛉,尚论岗等处,并拟以东北郊丛冢为鏖战阵地,分兵防于浮石潭北御史坟。是日,衢州专署保安队全部撤离。

  6 月 12 日晨,这批日军攻占了龙游。溪口也相继失守。当日,率领部队修路的独立步兵第 124 大队长濑尾浩中佐,突然被守军包围并将其击伤。至 1 4 日这个大队仍被守军包围、攻击中,直至西垣12正温率第 122 大队前来救援后,才得以解围。

  6 月 13 日,第 79 师守卫的灵山也陷于敌手。敌占了龙游、溪口后,第 32 集团军第 88 军暂 33 师和第 2 突击队奉命驰援,而后第1 突击队也参加了战斗。第 1 突击队第二、第三两个营由章村兼程趋天台,前卫抵东岭时,得报新昌西山之敌一百三十余人和伪军一部正过嵊县北漳向东林前进。我突击队在东林伏击,将日伪军围歼,我军收复溪口。

  6 月 14 日凌晨,敌步兵约五千余,炮七、八门集结于全旺镇以东地区;龙游方面,也有敌步骑兵五百余,在平山桥集结。六时许,敌军开始全线进攻,敌机也轮番出动,敌人步兵在其炮、空协同轰击掩护下,疯狂猛扑,企图一举夺取我方阵地。我南路第 26 师,首当防冲,全线官兵沉着反击,在我炽盛火力交织下,敌死伤累累,寸步难进。敌恼羞成怒,继续硬拼,一波才退,一波又上。我军官兵深入敌阵,作肉搏战,敌死二百余人,我军伤亡也以百计。这一整天,在敌我双方反复较量中,炮火、枪声之激烈,战况之紧张,达到了惊人的高峰。衢州先贤徐映璞老前辈在《甲申衢州抗战记》结尾一段中写到:“南路二十六师鏖战之烈,为浙东诸役所仅见,若人尽如此,扫净倭寇,收复失土,可也!”。第 26 师师长曹天戈巡视阵地时,对副师长李佛态、团长于丕富等说:“为民族尊严,为第 26师荣誉争口气,今天我们大家只能咬紧牙关,支撑下去了!”直到黄昏,第 49 军军部前进指挥所发现我右翼东南侧出现敌骑,似有敌后续部队增援模样,为增强衢州防御,命令第 26 师趁即晚夜暗分头向衢州东郊乌溪桥及其向南延伸的黄家之线后撤。第 79 师傍南山撤,第 105 师傍衢江撤。敌另一队作为右翼,跨过龙北、平政浮梁,沿江北岸虎头山,护帆船百余艘,运辎重西上。

  6 月 15 日大雨,凌晨,突然发觉敌人紧逼跟踵而到,行进速度远出意外,似有蓄意报复昨天一战之恨的企图,乘我立足未稳,突破我中央,分割席卷我右翼师部。第 26 师一部与敌激战于横路、贺邵溪诸丘陵地,敌不支退却,我占据山底叶、横路,主力集结于野鸭垅、横路后,对敌攻击。第 21 军第 145 五师奉命由衢州以西的开13化驰援,限令在敌军到达前先期赶到,布好防务,确保衢州。第 145师奉命后,立即出发,死守潭石山,扼江路之冲,敌舟不得进。

  6 月 16 日,我南路军第 32 集团军第 2 突击队东进,攻击于草鞋岭以东至全旺之线,炮声彻夜不息,第 79 师以一部占领虎山、大栗山、横路庙之线,主力集结于大洲镇附近,对敌攻击。第 26 师以 76团为右攻击队,由夜猫山向东攻击全旺镇,尔后进出毛家,并与右翼第 79 师切取联络。第 26 师 78 团为左攻击队,以主力由下路头向南攻击全旺镇,协同 76 团聚歼该敌,一部攻击平土村。尔后向吕家方向挺进,我军收复灵山。我第 79 师及第 26 师,占领里舍、松家山、山底叶、南山之线,向敌反攻。同时,第 2 突击队由里舍向长路岗、全旺镇之敌夹击,旋全旺镇被我攻占,毙敌千余人,并继续向长路岗进迫。正在此时,从战役开始就失去联络的 76 团二营营长何骏武突然出现在第 26 师师长曹天戈的面前,他嗫嚅而支吾其词的打算说明事由。曹天戈立即摇着手说:“甭开口啦。如果今天我思想上不是清算了军对师这笔总账,全师官兵非要你脑袋不可,现在撤除你的职务,姑且留下你一条老命,准备去管理农场过活吧”。

  按敌第 13 军 14 日 21 时的命令,第 70 师团应在 16 日从龙游出发,务必在 5 天内攻占衢州。但在这期间,我军的抵抗强度逐渐增大,并在日军刚占领的后方进行袭扰。敌第 13 军则从金华调两个中队至龙游,以加强该地的守备,将第 70 师团留守在杭州的独立步兵第 104 大队也调至金华,此外又将从开封刚开抵上海,准备经海运去菲律宾的本乡义夫中将的第 62 师团中抽出 4 个中队调至杭州。

  当内田的第 70 师团先头部队越过石室镇,到达乌溪江东岸时。我第 3 战区开始在该师团的后方进行反击。即一部扼守于乌溪江两岸,进行防御阻止敌军西进,另以主力在其后方的大洲一带。将该师团的一部进行包围、攻击。此时,我军主力,除第 26 师、第 79师、暂 33 师、第 l45 师之外,又增加了第 l46 师。

  6 月 17 日,敌倾力猛攻大洲一带,我军暂 33 师移师阻击敌人正面,第 1 突击队配合该师从进攻敌人的两侧,并绕至敌人的后方,向占据金旺之敌猛攻。敌增兵向南路猛袭,到达全旺以北各村落,14邵家、岩头、尹家均枪炮密集。敌另一队向北侵犯安仁街,敌舟师亦西进至龙兴殿。敌南我北,隔江对峙。我第 145 师阵地,为敌炮所中,伤亡二十余人,遽向西北退莲花镇,继又退云溪。敌舟上溯盈川潭,据北岸山险搭栅栏守望,为旖角之势。

  6 月 18 日,激战于乌溪江两岸。第 105 师入衢州城,严令居民迁避,挨门驱逐,不得逗留,城中惟兵丁而已。午刻敌窜毛家、清水桥,余家山等处,第 79 师依山炮轰,第 26 师且战且退,迄潘家垅、西伯垅、闹桥以东而上。第 49 军调整部署,第 79 师占领仰天坪、后马龙、学堂埠地区,第 26 师主力确保衢县城郊要点,一部在塘坞附近集结整理,第 105 师 313 团位置于寺前附近保持机动。

  6月19日清晨,敌兵突进石室街,第26师退响谷岩,隔东迹江炮轰甚烈。第105师在机场附近,第79师在黄坛,突击队在济源,成三面包围之势,激战至下午三时,敌复不支,东走三十里,遇屯上下山溪一带。时盈川之敌,窜高家西进,我北路第145师,由云溪撤至杨家溪边及上下瓜园,沿江居民,迁避一空,守军亦不能驻足。

  6 月 20 日黎明,敌续到骑兵四百余,步兵民伕约千数百人,沿公路越樟潭站,直达沙埠,欲强渡松毛潭,崇文滩,窜上叶、孔家、官碓等处。第 105 师主力进抵岭背底、祝家山、古塘之线,于广窑、子午山之敌对峙。暂 33 师集中兵力藉缸窑、寺前等丘陵地作战,将敌包围于衢州以南,火网甚密,炮声达旦。北路敌军由杨家溪边,退蒋家滩。沿江之敌复由彰德埠上窜。敌 70 师团因前面受阻,后面又被围攻。乃将先头部队后撤,集中了部分力量进行防御。

  当日,第 70 师团 62 旅团新任旅团长原田久男少将到任,对进攻衢州城进行部署:

  (1)旅团攻击重点,从衢县城东南攻向西北。

  (2)以下 3 个大队为直接攻城部队,其攻击位置为:独立步兵第124 大队攻击南门西侧(衢江东岸);独立步兵第 12l 大队攻击南门;独立步兵第 123 大队攻击南门东侧地区,该大队所攻击的地段为突破重点。

  (3)26 日上午 4 时 40 分开始攻城,南侧之独立步兵第 124 大队,15于 25 日晚间,即应攻占城外的各村庄.以便向攻击地段接近。

  (4)为攀登城墙,各大队应备足长梯,衙州城的南门爆破由工兵队担任。

  (5)独立步兵第 122 大队于衢州城南之樟塘山,独立步兵第 50大队于衢州以东地区,掩护攻城部队。

  经过连续数天的攻、防作战,直至 6 月 24 目,第 70 师团将驻金华的独立步兵第 104 大队调至龙游,我军的攻势才开始减弱,并于当天主动后撒,退守衢州城。

  第 3 战区长官部决定以诱敌深入的口袋战术,用一部分兵力死守衢州城,要求固守三天,把敌人主力吸引住,有意让敌人包围衢州;然后以第 74 军和第 100 军从衢州南面山地迂回到龙游、汤溪一带,断其归路;再以第 49 军之第 26 师、第 105 师及第 25 集团军第79 师从江山方向,正面直攻敌人,将日军压迫于衢河南岸,一举歼灭之。

  第 49 军军长王铁汉、副军长王克俊、应鸿纶,根据战区部署决定以第 26 师 78 团为主力防守衢州城外,其余撤至江山休整待命。另配以第 105 师 315 团的一个营、第 26 师工兵连的一个排,作为加强团来固守衢州城。预备第五师速即进出后溪街附近,准备向溪口、黄坛口之线增加,军前进指挥所在后溪街。

  6 月 21 日,为旧历五月丙辰朔(初一),大雨,第 145 师奉命以435 团(团长刘一)为城区防守部队,负责保卫县城及飞机场的绝对安全。刘团长亲率第 145 师 435 团一营住守衢州东南郊的飞机场,以副团长沈清源率余部配合守城。434 团(团长罗心量)则坚守城南及子午山高地,与 435 团构成犄角之势,密切联系,互相援应。433团(团长文学槐)为师预备队,保持高度机动性,适时支援两团的作战。各团按时赶到指定位置,占领阵地后,即积极着手构筑工事和战斗准备的应急措施。我军官兵及民众的一致努力,尽全日及一个半夜的功夫,就构筑好工事,基本上达到勉强可以使用的程度。

  当日,炮声益烈,东自乌溪桥,西迄十八里叶,首尾二十余里,敌南我北,互轰不绝,双方均有死伤。城南二十里山底村,毙敌大16佐一人,敌退四里,哭声大作,以为将东遁矣,而攻势益锐,向西北进抵铿溪,折而北窜,作围城状。北路彰德敌舟,进孟家湾,步兵登黄甲山。我第 145 师 434 团,退石鼓山、香炉峰、航头街等处。下午,樟潭敌炮向北轰,第 145 师 434 团西撤。

  6 月 22 日,南郊鏖战,自朝至暮。我北路第 146 师,渡江欲进城,旋过通和浮梁,驻守西侧鹿鸣山;南路第 26 师 78 团团长于丕富受命后,率领全团进驻衢州城,78 团一、二两营分别扼守城南两门,三营和团直属部队住城内靠西、北两门,作预备队。当日加紧构筑野战工事,至深夜始大体完成,准备次日加强工事,当晚无战斗。江面鸡鸣塔以下,除敌舟外,交通断绝;北路敌由黄甲山进踞白石山。第 79 师攻占石宝街、学堂埠。

  6 月 23 日晨,接得樟树潭警戒部队的报告,得知有兵力不详之敌现已通过安仁向我西进,先头部队已与我警戒部队发生战斗,敌兵力不断增加等情。南路上叶、官碓之敌,皆北趋五坪、田铺,逼近南郊;闹桥、沙埠之敌,续渡东迹江。正午,北路白石山之敌,由上窑袭排门山,进金家山,成一大包围圈,惟城西一隅没有合拢。

  第 105 师部接报告后,即命令各团进入阵地,准备战斗。第 105师以第 315 团的一个营,附平射炮及迫击炮各二门守备衢州城;第313 团为右地区队,第 314 团为左地区队,在右自黄坛口左至衢州城占领阵地;两地区队应在大洲至樟树潭线上派出警戒部队;第 315团(欠一个营)为预备队,位置于二十里街迤南附近,师部在二十里街。各团就阵地前,即开始阵地构筑。约两天的时间已构成立射散兵壕的工事,在阵地前扫清了射界,并设置鹿砦等障碍物。

  当日中午已将我樟树潭的警戒部队撤回。敌人北起信安江、南至大洲以北之线向我阵地进攻,与我第 105 师左地区队发生战斗。 直到夜间,敌无进展。惟大洲以南尚未发现敌情。

  6 月 24 日晨,大洲附近已发现敌情,我大洲的警戒部队亦被压迫撤回。至午与我第 105 师右地区队发生战斗。于是敌向我全部阵地(除衢州城外)攻击,被我拒止。

  6 月 25 日凌晨,敌一部按计划猛攻衢州。敌先遣部队约一个多17大队,搜索前进,目标直指 434 团。在相距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敌军即行展开,用大炮猛烈轰击,以掩护其步、骑兵攻击前进,重点指向子午山高地。起初,我 434 团不发一弹,待敌近至阵地前沿,完全处于我火力控制下时,乃全线出击,迎头予以痛击,并将担任主攻的敌独立步兵第 123 大队长山口靖大佐击伤,山口靖即在担架床上继续指挥攻城,但敌之攻势顿挫,几至不振。不甘心败衄之敌,继续增兵,不断猛烈进攻,我军亦不断奋勇还击。始以火力接战,继以白刃交锋,自晨及午,战斗激烈,敌几次败退,我阵地亦失而复得。战至入暮,双方困极犹斗,已成胶着状态。

  图 3:日军飞机轰炸衢州

  上午 10 时左右,敌复增援东迹渡,由正面袭击东门。东门外有筑机场时余土,堆积成山,高与城堵相埒,敌前部约四百人踞之,向城射击,守军亦以机枪对峙。然后日军开始对机场猛攻,另以飞机反复低空扫射轰炸。我固守飞机场的第 145 师 435 团约一个营的18兵力在团长刘一亲自指挥下,奋力反击,大部分预先埋伏在机场昔年日军所掘坑堑中,群起环攻,毙敌过半,先后共击退敌人五次进攻,杀伤甚众。我余土为敌所利用,敌坑堑为我所利用,作战之际,瞬息百变,于此可见。当敌人第二次进攻机场时,刘团长就身中两弹,部属见其伤势严重,都劝他到师部医院接受治疗,但他仍然坚持战斗,继续指挥,决心死守阵地,与机场共存亡。敌最后一次进攻,增加了兵力,遂攻进机场。我官兵因伤亡大半,仅存不到一个连的力量,弹药也将用尽,乃一齐装上刺刀,以白刃迎敌,敌也改用短兵器砍杀。刘团长同士兵一起与敌人拚死搏斗,奋勇厮杀。敌人认出他是指挥官,便将他包围起来。在刀劈剑刺的围攻中,他毫无惧色,视敌人如狼犬,奋力格斗。在连续刺倒几个敌兵后,他也身负重伤、遍体洞穿、血流被体,最后被一日军大佐刀劈要害,气竭力尽倒入血泊中,大呼“杀敌”数声而气绝。刘团长的警卫员柴云、团部军械官刘剑鸣一同牺牲。战斗持续到入暮前,刘一团长阵亡、其余官兵已牺牲殆尽之时,敌始占领整个机场。牺牲将士无人收尸,刘一团长尸骨无存。

  图 4:衢州城区和衢州机场鸟瞰

  19同时,敌对我第 105 师左地区队攻击也尤为激烈,均被我阵地守军以工事的依据而拒止,敌无进展。败退十里,至乌溪桥罗星水口,南路敌人看起来也少了很多。下午,炮声疏落,以为不堪再战矣。当日,为端午节。城中军伍,屠宰猪羊,不敢宴于室内,列方台数百,置酒衢路相庆慰,自孔子家庙前,至南市街,群聚而饮啜者数千人,长达二里,初更后,皆醉饱困倦。

  6月26日凌晨,衢州一带被浓雾所笼罩,日军即利用浓雾向前运动,同时又集中炮火猛轰城东北角和古城大南门,在遭到连续爆破后,城东门被飞机大炮轰炸倒塌成一缺口,然后向我守备衢州城的315团的一个营猛烈轰击,敌步兵即从缺口冲进衢州城。独立步兵第124大队于4时30分,主攻的独立步兵第123大队于5时15分登上了城墙,并乘机突破该营防地,突入城内,尔后即在城内向西北方向推进,分布僻巷,鸣枪示威,红绿信号,凌霄互起。我军第105师315团,知形势不利,纷纷向西城移转,不欲战而退。第26师阻之不获。

  图 5:衢州古城与衢州机场守卫图

  20战到午后,我方伤亡极大。城内我军酒后应战,不知敌所从来。由于城区多处被其轰垮,无险可据,我军乃退守街道,继续抵抗,与敌在城内进行巷战。继之由街道战,转为逐屋争夺,寸土不让。南郊之敌,亦炮声大作,亟趋火车站,突入南新门,西南路敌,窜双港口,夺取行商竹筏,浮江而下者数百人,袭通广门;435团副团长沈清源虽负伤数处,犹坚持战斗,后因流血过多,为国献身。官兵因失去指挥,也就各自为战,而433团又被敌阻,增援不上,经过一天的战斗,终以三面受敌包围,弹药无法补充,致伤亡惨重。守军被迫至西门水亭附近撤出城外,向西北渡衢江时,因船只不够,大部只能泅渡。

  图6:衢州古城大南门

  起初北路第146师,欲由鹿鸣山入城,第105师不纳,乃向西撤退,于是西北岸无接应者。城中守军,纷夺西安、水亭两门,奔走江滨,浮桥已断。仓卒中,舟者,筏者,木板者,徒步而泅者,滩急水深,皆不得达北岸,顺流下泛。敌追至南岸,与北路金家山、雷峰坞日军,各以机枪,夹击江面。日出后,敌机反复低飞扫射,江中我官兵无幸免者,尸骸蔽江,水为之赤,在突围中,整个78团21官兵,除少数幸存者外,均壮烈牺牲。殉难者有第78团团长于丕富,营长张雄虎、陈檄文等官兵约三千人,惨烈之极!真可谓“血战江城赤,骨铮视死归”,壮哉烈哉!

  第26师余部转进塘坞附近,衢州遂陷入敌手。

  于团长作战英勇,能与士兵共甘苦,深得士兵拥护。他是山东德州人,1909年生,1936年6月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炮兵科,当时第26师师长刘雨卿从将官班毕业,带了一批应届毕业生十余人来到第26师,其中就有于丕富,随后参加了淞沪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很快升为团长。他怀着抗日必胜的坚强信心,很乐观,经常对士兵说:“日寇侵华不义,必遭失败;且无路可归,还要我们远道送他回去。”

  衢州陷后次日,北岸居民在江边打捞浮尸,发现其中一具衣袋上的符号标志,知是第26师78团团长于丕富,衢州行政专员姜卿云闻之,特为其筑坟立碑。

  图7:第26师78团官兵壮烈牺牲的衢江

  当衢州失守之日,我第 49 军军部呈送笫 3 战区长官部的战报中,竟然将衢州陷落的责任归罪于第 26 师于丕富团,幸经当时长官部参谋长温鸣剑仗义执言,严正指出说:此次负责衢州城东门防守者是第 105 师第 315 团的一个营,而敌军正是首先攻破东城而入的,诿罪于第 26师于丕富团是无道理的。这才把第 49 军军部说得哑口无言,也才免除了于丕富团为保卫衢州而英勇牺牲的官兵一场含恨九泉、死难瞑目的不白之冤。

  正午,敌大队入城,盘踞保安司令部、县党部等处,掳取物资。敌舟直达浮石潭载运,沿途张贴伪示,引诱人民入城,或于门巷粉书,“请你不要逃”字样,皆粗浅恶劣,没有一人响应。我军移阵西郊及走南北山中。

  图 8:日军进入衢州市区进行抢掠

  是役,第145师总计伤亡官兵约一千九百多人(包括轻伤不下阵地和重伤后坚持再战者在内),434团第一营营长姚席丰及副营长朱松乔在反攻一开始,就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均身负重伤,幸赖三连连长汪尊贤迅速率领士兵十数名从弹雨中把他们抢救出来,方免于难。此外,第二营营长张伯飞,作战时伤及要害处,胸背洞穿,血流不止,也幸得团卫生队有一个排配属该营,得到该队队长杨益敏的及时抢救。他由昏迷中复苏过来后,仍然要求再次上阵。其英勇豪迈,实可钦佩!433团因担任预备队,故其伤亡较小。但在多次增援县城及机场的激烈战斗中,亦伤亡三百人以上。第105师亦伤亡一千余人。

  敌攻占衢州后,全线沉寂,无大战斗,双方对峙。因衢州城失陷,第 105 师左翼危急,第 105 师即命令左地区队 314 团的左翼阵地稍行后撤,转向衢州城方向,用火力封锁防敌出城。第 105 师预备队 315 团以一个营接近左地区队左翼,向西延伸至江山江之线,占领阵地,拒止衢城之敌南进。命令右地区队抽出一个营到二十里街,归 315 团李团长指挥。

  第 145 师乃将 433 团及 434 团之一部后退配备在第二线上,占领有利地势;并派出一个营的兵力附重机枪一个连、迫击炮两个排,工兵一个排前进到城区附近,进行搜索并阻击敌人,使师得有充裕时间作下一步的筹划部署。

  第 3 战区长官部、第 23 集团军总部非常重视战局的发展,派了多起参谋人员前来联络和督战,有的还亲自到第一线观察。这对激发士气、鼓舞斗志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晚第 145 师师长孟浩然邀请了军、总两部派来的几位高级参谋与本部参谋长李志熙、团长罗心量一道,共商对敌计策。主张采取“攻势防御”,以达到攻防兼顾,使部队不致陷于完全被动作战的境地,同时有回旋余裕,再寻求战机,扭转形势,从不利转为有利。

  第 145 师师长孟浩然,行伍出身,以军功累迁至师长职位,他对于军事,课堂的讲习很少,战场的经验甚丰,判断问题敏捷、果断,颇为中肯,多次立功受奖,为上级所重视。在龙衢战役中,于 6月 20 日升任第 21 军副军长。

  6 月 27 日,敌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我阵地全线大举进攻,均被我阵地守军阻止。只有小部分阵地被突破,马上由各地区预备队填补,构成局部的凹形阵地,继续对战。敌复增二百余骑,由江北岸抵航头街,及西郊河上埂,排门山、鸡鸣山等处,亦增搭数十棚,为前进及驻守状,其实则为加强南北外围防卫线。

  6 月 28 日,敌仍继续向我阵地猛烈进攻,想利用昨天的突破点扩张战果。第 1 突击队仍在衢州外围奋战,夺回石室街,肃清乌溪江东岸之敌。利用夜间对已突破的地方作了坚强准备,集中火力设施,使敌扩张战果无效,全线形势渐趋稳定。

  衢州失陷后,我军预备第 5 师在溪口、后溪街一线占领第二阵24地,第 3 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又调第 25 集团军李觉和第 10 集团军王敬久各一部到达衢州外围。

  6 月 29 日,我第 26 师推进石塘背、万川陈、和尚垄一带,向衢县以南双江口进攻,第 145 师猫头山、吕塘底、杨家、墩头阵地,交由第 79 师接替后,协力全线反攻。敌 70 师团从金华攻击至衢州,已孤军深入约 80 公里,伤亡既大,补给也难。其新占领的后方极度不稳,防守兵力不足,更慑于我三面大军增援,不敢久恋。且所策应的横山勇第 ll 军已于 6 月 18 日攻占了长沙。因此,13 军于 6 月29 日命令该师团开始撤退,返回金华原驻地。战至 12 时,敌开始向东败退。18 时,敌撤出衢州。南北两路同时撤退,每一处退尽,则放火烧屋,故沿江、沿路房屋之被焚毁者颇多。我军克复衢县城。

  6 月 30 日午后,衢境无敌踪,惟龙游尚有千余敌人。南路灵山、北路潭石等处,亦未退尽。我北路第 145 师、第 146 师、第 147 师,南路突击队,踵敌东进,民庶亦还其所居。时衢县县长梁济康,正征派民伕,负荷箱箧,远走上方。傍晚,专署由南乡先遣回城。

  7 月 1 日,敌第 70 师团退到了金华。原在金华的敌第 13 军永津佐比重的指挥所于当日撤消。

  7 月 2 日,我第 49 军第 26 师协同第 79 师、第 2 突击队,分两路追击,乘势收复龙游。

  7 月 3 日,我第 49 军第 26 师、第 2 突击队,进抵汤溪以东地区,日军退守金华。战役基本结束,逐渐恢复战前态势,我各机关次第回衢。

  四、龙衢战役点评

  此时,日军在太平洋、南亚和中国战场已呈颓势,而且敌正集中重兵于湖南,以图打通大陆交通线,仅出动第 70 师团第 62 旅团全部,第 61 旅团、第 60 师团第 56 旅团各一部,约两万余人、飞机数架。而第 3 战区有第 23、25、32 集团军所属的七个军(第 26 军支援湘桂战场未算在内)另一个突击总队,实际主要参战部队为第三战区第 49 军第 26 师、第 105 师及第 5 预备师,计一万六千余人,另有第 79 师、第 145 师及第 32 集团军暂 33 师、二个突击队,约两25万余人,亦先后归第 49 军指挥。部队训练较有基础,装备也不算太差,对敌军仅一、二个旅团的兵力,理应予以狠狠打击,但从 6 月 9日至 7 月 3 日共计 25 天的作战情况看,第 3 战区及第 49 军的作战行动并不理想。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高层指挥决策不力、调动不灵、情报迟滞、准备不足、仓促应战。

  第 26 师原是川军第 20 军杨森、郭汝栋的部队,后来划归到原东北军系统的第 49 军,与第 49 军起家的第 105 师一直不睦,浙赣战役后与第 105 师轮流防守龙游、兰溪一带,从 1944 年 1 月起,驻守以近半年,已是疲惫之师,理应换防。大战在即,军部派第 105师前来接防,刚一到达,就被调回,可见上峰已经掌握新的敌情。改派第 79 师前来,刚到灵山,停滞不前,因为敌人兵分两路,南路敌军已到。第 26 师不得不重新进入阵地,仓促应战。以一疲惫之师仓促之间抵抗强敌,岂能不乱。

  第二阶段,本打算以部分军队正面抵抗、诱敌深入,其他部队外围策应,调动大部分军队进行合围。由于正面抵抗部队之间派系纷争,配合不力,互相推委(突出表现在第 26 师与第 105 师之间),部分部队装备瓠劣,供应不足,缺乏后勤保障,缺乏民众的支援,正面抵抗部队损失惨重。

  衢州城原为第 105 师防守,决战之时仅留 315 团一个营,而配以第 26 师 78 团、第 145 师 435 团、434 团防守,其他部队调至二线,明显是排斥异己、保存实力,造成彼此之间不相配合、各自为战、竟相推委。被敌分别击破,造成惨败。

  因连日大雨,道路泥泞,增援部队及重武器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主力部队没有形成合围,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将敌第 70 师团围歼,竟让这股敌人仓惶逃逸。可见对敌情报掌握不灵,对敌企图、动机分析不够,对敌动向不能做出快速反应。

  但是,从总体上看,这场战役确实起到了对日军的牵制作用,击毙了敌第62旅团旅团长横山武彦陆军少将(后追晋陆军中将)和一名大佐,击毙 177 人(内有军官 6 人)、被击伤 555 人(内军官 25 人)、马匹死 37 匹、伤 20 匹。阻止了日军第 70 师团的进攻,牵制了第 62师团、第 22 师团、第 21 师团各一部约两万多、骑兵千余,有效地策应了豫湘桂作战。自此以后,敌军始有戒心,不敢轻于尝试矣。保障河山,胜利信心,于是建立。

  这次战役,将士用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屡胜屡败,屡败屡战。衢州先贤徐映璞称“南路第 26 师鏖战之烈,为浙东诸役所仅见!乃闻长其师者,传以消耗兵力获咎,岂不异哉!”

  我军伤亡惨重,牺牲团长二名,副团长一名,阵亡营、连长以下官一百三十三名,伤一百八十五员;阵士亡兵三千七百二十六名,伤三千另九十八名,失踪七百余人。被日军焚烧、毁坏、劫掠物资以百万计。我军在这次作战中损耗的武器,计有:迫击炮 38 门,弹药328 发;重机枪 45 挺,弹药 14,278 发;轻机枪 183 挺,步枪 2000支,弹药 214,965 发;掷弹筒 76 个,手榴弹 2145 枚,各种弹药消耗百余万发。

  战役结束后,我军于 7 月间在浙江淳安、江西广丰召开了追悼大会,对牺牲的将士进行追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赠刘一“少将团长”职衔从忧抚恤。第 21 军副军长、原第 145 师师长孟浩然特拟挽联:《他乡挥客泪凄风苦雨吊忠魂,何处觅君头野草花间埋侠骨》,当地民众亦在衢州城内修建了于(丕富)公祠,以志纪念。衢州先贤徐映璞作日记体纪实《甲申衢州抗战记》,为龙衢战役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五、龙衢战役重要人物

 壮烈牺牲的刘一团长

  1、刘一团长:学名:刘金贵, 字:孑生,1904 年生,成都南郊华阳县白家场(又称徐家牌坊)火烧桥人。旧制中学毕业后考入四川军官学校投笔从戎。1931 年任刘文辉部 24 军某旅部副官长,1932 年任 24 军28某部营长,1934 年任团长,后调至省政府( 主席刘湘)任职,1935年任 21 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上校分队长。

  1935 年下半年在成都娶县长女儿杨玉聪为妻,1937 年生子刘正芦以纪念芦沟桥事变。1937 年9 月,川军整编出川抗战,任第 23 集团军第 21 军第 145 师 436 旅870 团团长,1938 年 9 月至 1940 年春,任 23 集团军第 50 军 145 师435 旅副旅长,转战皖赣,身经百战,为国家为民族战斗在抗日前线,无法顾及家庭和妻儿,1938 年、1940 年子刘正芦、妻杨玉聪在成都相继病逝。1940年春,各师废旅改三团制,任第 50军145师上校师坿,1941 年秋任第 21 军第 145 师 435 团上校团长。1942 年 5 月回川,在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高等教育班学习;1943 年 10 月毕业回第 21 军第 145 师 435 团仍任团长,1944 年 6 月参加龙衢战役壮烈牺牲。战后开会追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赠“少将团长”职衔从忧抚恤。

  2、于丕富团长:(1909--1944.06)



  壮烈牺牲的于丕富团长

  山东德州德县城东边临镇于架庄人,1933 年 7 月 15 日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炮兵队学习,1936 年6 月毕业,随刘雨卿师长到第 26 师任职,参加了淞沪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1944 年 6 月参加龙衢战役壮烈牺牲,时任第 49 军第 26 师78 团上校团长。

  3、曹天戈师长:(1901--1995)中将。

  曹天戈师长

  字宣麾,号寒玉,浙江镇海(今属浙江宁波市)人。生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22年毕业于上海 英文 图10:壮烈牺牲的于丕富团长高等专科学校。后曾任教师、翻译。1925年2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29第四期步科。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排、连、营长、团长、师参谋主任。1934年入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预备第3师团长、第25师参谋长、第3战区干训团少将副教育长兼教育处长,1942年任第49军26师副师长,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12月任第49军第26师师长,1945年6月28日授少将军衔。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浙东师管区司令,1948年1月15日任总统府中将参军,7月任第8军副军长,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3月任第13编练司令部副司令,4月任第6编练司令部副司令,12月任第8兵团副司令官兼第8军军长,1950年1月23日滇南战役中,在云南元江被俘。1964年12月28日获特赦。后任浙江省政协文史专员,1984年参加民革组织,担任民革浙江省委副主委,浙江省政协常委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兼浙江组组长。1993年11月当选为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1995年4月在杭州逝世。著有 《龙衢之役中的第二十六师》、《蒋军残部流窜云南被歼经过》、《滇南战役国民党第八兵团兵力简况》等。

  4、孟浩然师长

  孟浩然师长:(1896—1950),名正光,字青云,四川梁山人。第三战区將校 团、中訓团將官班毕业,长期在川军任职,曾任第 3 混成旅旅长,1926 年任川军第 13 师 1 旅旅长,1928 年 6 月任川鄂边防军 4 旅旅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 21 军第 4 师第 2 旅旅长,1936 年2 月 27 日授少将军衔。抗战爆发后任第 21 军 145 师第 436 旅旅长,出川参加抗战,1939 年 11 月任第 50 军第 145 师师长,1942 年参加浙赣会战, 1944 年 6 月 20 日任第 21 军副军长,抗战胜利后退役,1947 年 1 月 7 日授中将军衔,1948 年任大竹、渠县、梁山、垫江、长寿清剿指挥部副指挥官,1949 年 11 月任国防部挺进军副总指挥兼第 3 纵队司令,12 月 12 日在四川渠县参加起义。1950 年入歌乐山高级军官班学习,1958 年病故。

  5、段霖茂师长

  段霖茂师长:(1904~1975),别名:雨龙,籍贯:湖北薪水。南京安徽中学、上海中华工业专门学校附中及土木工程科,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中央训练团军事干部训练班第一期毕业。1925 年起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大队第三队少尉区队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宣传大队第二支队中尉支队长,总司令部补充第五团三营十二连连长,第二师六十五团三营上尉连长,浙江宁波市公安局政治部少校宣传科长,参加北伐战争。1928 年起任杭州黄埔同学会干事,中央军校军官教育团少校区队长。补充第八团第一营中校营长,第 17 军政训处中校宣传科长。安徽省保安第三团营长,独立第 55 旅第 1 团团附、旅参谋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预备第 3 师 11 团上校团长、第 52 师副官主任、少将参谋长,军政部第 22 新兵补训处少将副处长。1939 年春任第 79 师少将副师长,1940 年 3 月升任师长。参加上海抗战、南昌会战、浙赣会战等。1945 年起任第 98 军军长。所部整编为第 57 师后,任中将师长。1947 年 9 月莱芜战役中所部在沙土集被人民解放军全歼,被俘后潜逃。1948 年初任中央训练团干部总队中将总队附,福州绥靖公署军官团中将副团长。1949 年到台湾,任国防部中将参议。195231年夏入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学习。1954 年 7 月任第 2 军团司令部中将高参,后入陆军参谋大学将官班第一期受训。1957 年底任国防部联合作战计划委员会中将委员。1966 年 1 月退役。1975 年 8 月 23日在台北逝世。台湾出版有《段霖茂自传》、《段霖茂中将怀思录》等。

  6、刘汉玉师长:号玙珊,辽宁辽阳人,1900 年生。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早年加入东北军,曾任第 67 军团长。抗日战争中任第 49 军第 105 师师长,在浙江、江西等地作战。1945 年 6 月 28 日授少将军衔。解放战争中被俘,在关押期间病故。著有《第一 0 五师参加衢州战役的概况》、《古北口外的青石梁战斗》、《浙赣战役中仙霞岭战斗》。

  7、横山武彦旅团长

  横山武彦旅团长:日本广岛县人。1913 年 5 月 26 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 25 期步兵科。“九.一八”事变后,随部赴中国东北,在关东军中供职。1939 年晋升中佐。1938 年 7 月 20 日任独立步兵第 2 大队大队长。1939 年 3 月 9 日晋升大佐,同年 6 月 30 日日本大本营为加强华中派遣军,编成第 39 师团,8月 1 日横山武彦被任命为第 39 师团第 231 联队联队长,进入长江中游地区。1940 年 5 月在湖北宜城南瓜店一带率部与张自忠将军作战,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1941 年 1 月 23 日,横山武彦被提拔为独立混成第 18 旅团旅团长,驻湖北当阳城附近傅家坡,与何基沣将军所部对峙作战时受伤,误传被击毙。1941 年 3 月 1 日任东部军军附,被派往日本东京大学任特务机关长,专事对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1943年 8 月 2 日晋升少将,任中国派遣军第 13 军第 70 师团第 62 旅团旅团长,再次赴中国华东进行侵略作战。1944 年 6 月 11 日在浙江省龙游地区作战中被中国军队击毙。死后,追晋陆军中将。

  六、主要参考资料

  1、《日军侵华战争(1-4 卷)》王辅,辽宁人民出版社

  2、《浙江抗日战争史》楼子芳 1995 年 6 月第 1 版

  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第二十六师曹天戈部机密作战日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档案出版社

  4、《闽浙赣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龙衢之役中的第二十六师》曹天戈《甲申衢州抗战记》徐映璞《第三十二集团军在浙东南的几次战斗》楼绛云《第一 0 五师参加衢州战役的概况》刘汉玉

  5、《川军抗战亲历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年成都《衢州保卫战》罗心量《夜袭绍兴敌军和衢州之战》杨家铭

  6、《刘一将军编年表、遗像》毛建墀,刘一将军亲属

  7、《侵华日军高级将领大结局》李一安,珠海出版社

  8、《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刘国铭,团结出版社

  9、《第三战区所属各部队主官姓名番号代字驻地指挥系统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 787 案卷号 2648

  10、《抗日战史——各地游击战(五)》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82 年

  11、《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一号作战之二.湖南会战.下册》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2-07-26 10:11: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马民康|为了抗战 一个军整编出九个军

下一篇:马民康|揭开“中正剑”的神秘面纱:图说“中正剑”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