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民国大校场|民国时期的童子军
2020-07-17 14:18:36  来源:民国大校场 文/千燚  点击:  复制链接

 
 “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国旗,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淞沪会战中,率部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长激动地说。

  稍显稚气的献旗女兵抬起头,莞尔一笑,满是泥泞的脸蛋舒展开来,眼神中透露着坚定。

  这位勇穿火线英勇献旗的女兵便是“江苏省童子军战地服务团”团员杨惠敏。那么,“童子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它是如何兴起壮大的?国民政府为何会如此注重童子军的培养建设?

  青少年时期的杨慧敏

  源自英国,童子何以成“军”

  汉语中“童子军”一词出现于1910年,当时中国圣教会在所办《月报》中翻译刊登《英国童子军》一书,提出“中国宜创童子军”的建议:“望我国教内外人士,见此书之后,亦群起创设此军,训练幼童有尚武精神,中国之强可立待,又何至使外人独有此秘密术也哉。”

  童子军是英文Boy Scout的中译。世界上最早的童子军是由英国人贝登堡(Baden-Powell)于1907年创立的。“Boy”本意是“男孩、男人”,译为“童子”也恰如其分。“Scout”本意是“侦察、搜索、巡视、跟踪”,虽含有某种军事行动的意味,但将其直接意译为“军”,则与贝登堡的初衷有所不符,甚至背离。贝登堡在创立Boy Scout之初,就提出“非军事化”发展的原则,主要通过组织儿童过露营生活,进行侦察、攀登、烹饪等活动,促使他们养成坚毅、机敏、冷静、负责等优秀品质,培养青少年成为健康乐观的健全公民,从而在将来为社会作贡献,其训练内容和目标与军队绝异。

  贝登堡(1857—1941)

  到了国内,由于时值内忧外患,国势甚危,出于御侮强国的现实需要,童子军的培养不免“入乡随俗”地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训练幼童有尚武精神”。被视为中国童子军创始人的严家麟先生,就曾表示“救中国非武力不可,而没有道德、知识及健全体格之国民,就不会有一个好军队”。是故,1912 年2月25日,他在武昌文华书院里成立了“中国童子军”第一支队,这是中国人创办童子军的开端。严家麟说:“童军是全世界青年儿童们的一个伟大集团,凡是十二岁以上的儿童青年,愿意参加这个伟大集团,不论贫富,无分阶级,任何种族、宗教,都是一律被欢迎的。”在他的倡导下,童子军运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发展起来。

  中国童子军代表团参加美国童子军成立25周年纪念,前排中坐者为严家麟

  童子军运动兴起后,对“童子军”的译名不满者也大有人在。1919 年,有人撰《“童子军”名词之商榷》一文,表示:“‘Boy Scouts’,意译之即种种技能,或侦探、或斥候之能力,皆可于儿童时养成之,非有‘军’字意义糅杂其间也。‘童子军’三字名不副实,而不合于现世新教育之主义。”虽不乏此类争议,然而,在民国时期童子军的发展历程中,“童子军”这个通俗易懂的译名不仅一直沿用,其组织和教学中也表现出重“军”轻“教”、厚“武”薄“育”的倾向。

  统一领导,国民党包办童军

  国民党非常重视童子军的发展。鉴于此前的青年运动“力量不集中,没有系统组织”,同时意识到“童子军教育尚任侠,主实行,重纪律,有组织,最富于革命性,……不但为民众武装之前导,且可站在战线上负警备之责”,是“青年运动最好的工具”,因此“国民党于青年运动中,必须注意此影响青年之伟大力量,而以本党所负之使命,灌输于童子军之中”。为此,国民党于1926年通过了一项统一领导少年儿童的决议,决定由中央青年部创办“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同时成立“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委员会”,对于已有的童子军组织,“可存者留之,应去者弃之”。自此,童子军由最初的民间组织变成了国民党直接领导的全国性组织。其教育纲领是:“发展儿童做事能力,培育服务精神,养成良好习惯,使其人格高尚,思想纯正,常识丰富,体魄健全,成为智仁勇兼备之中国少年,以准备为建设三民主义之国家,奠定东亚和平之基础,而臻世界于大同。”

  中国童子军总章修正草案

  1934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新生活运动”,旨在从衣食住行入手,使“所有的国民个个人都过整洁朴素一切能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运动期间,政府制定了许多不合常理的规定,童子军便成为这些规定执行的监督者。诸如纠正路人歪戴的帽子,监视正在饭店的食客是否超出了四菜一汤的标准,巡视各处码头,禁止普通乘客走进头等舱等等行为,也使童子军遭到了不少民众的反感排斥

  日行一善,服务社会初心在

  虽被完全政治化,但童子军“准备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务为目的”“随时随地扶助他人,服务公众”“以服务他人为最大快乐”的初衷始终未变。训练有素的童子军在服务社会方面展示出过人一面,在全国各地的一些重要活动场合,都能见到他们踊跃服务的身影。

  中国童子军誓词

  1933年10月,全国运动大会在首都中央体育场举行,参加选手3000余人,观众每日在6万人以上。中国童子军司令部为便利大会工作,特派京沪等地童子军553人、服务员30人,携带帐幕54座,露营于跑马场附近,负责会场内外的秩序、警卫、引导等工作,服务达12日之久。深感童子军服务之备极劳苦,事后大会还特命绣制缎质锦织,分赠各童子军团。除此之外,童子军还参与了上海市政府新厦落成典礼、第二届国术考试、黄埔第一号飞机命名典礼等活动,并提供服务。

  抗战时期,多数学校难以维持日常的童子军教学,童子军运动的重点转向战地服务,主要开展传讯、运输、救护、架线铺桥、救济难民等工作。在服务过程中,涌现出了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上海市童子军主动在后方参加运输、传讯、救伤、收容灾民等服务。上海市商会主办的中国童子军第50团团员罗云祥、鲍正武、毛徵祥、应文达四人随同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乘坐载重汽车,深入战区,拯救难民,中途被日军拽下残杀。噩耗传来,中外各界同深惋悼,中国童子军总会特制“智仁勇荣誉章”四座追赠表彰。“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时,11名童子军冒着枪林弹雨,将三大载重车的慰劳品送到前线。其中女童子军杨惠敏,竟孤身一人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八百壮士”献旗,使抗战勇士斗志为之一振。

  行军礼的童子军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节节败退,无暇顾及童子军的训练。1949 年后,中国童子军在大陆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中国儿童教育史上的重要一页,仍值得后人关注。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2-07-26 10:09: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民国大校场|抗战时期的中医“抗疫”

下一篇:民国大校场|德械战车折戟南京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