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广州市第六中学内,矗立着一块碑,上书“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纪念碑”。然而,旧碑虽置,而过往事迹却鲜为人知。2005年,原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黎显衡先生首次撰文叙述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以下简称“残教院”)情况,并呼吁世人注意这段历史;翌年,南方都市报记者许琨为“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专题亦寻访了残院旧史,但无奈以《往事明灭,残院已残空留碑》一文结束探寻。正如黎老所言,残教院纪念碑“是淞沪抗战的历史见证物,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教材和珍贵文物”,然而文物价值要如何体现,这无异须后人对这段历史有相当了解。笔者爬梳史料,辅之相关图片,力图呈现残教院由兴而亡全过程。
今天六中内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纪念碑
一、发起缘由
1932年5月28日,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在苏州举行,会上“万家堕泪哭忠魂”,备极哀荣。而早在4月23日,亦即美国助华义士萧特追悼会后第三天,《新闻报》时评人独鹤撰文《眼前的两件事》,内称:萧特义士为正义而牺牲是伟大的,但国人目前应着眼于两件事,其一是抚育阵亡将士遗族,其二是救济一般残废军人。论者敏锐感到,逝者已逝,更重要是保障生者余生问题。据战后统计,淞沪战役中十九路军各部负伤军官114名;而负伤士兵5942名,总计6243名。上海伤兵管理委员会统计了关于伤残官兵的一些数据:(1)伤兵籍贯:广东(45%)、广西(20%)、湖南(20%)、山东(5%)、其他(15%);(2)伤兵受伤部位:脚部(40%)、手部(30%)、躯干(22%)、头部(8%);(3)伤兵中弹方面:正面射入(85%)、侧面射入(14%)、背面射入(1%);(4)伤兵中弹种类:中炮弹(40%)、中机关枪弹(30%)、中炸弹(15%)、中达姆弹(15%)。(5)伤兵受伤处数:一处(41%)、二处(30%)、三处(17%)、三处以上(12%)
沪战后在京沪杭各地养伤的十九路军残废士兵。
伤兵管理会统计的数据,均显示出情况严重性,如士兵在作战中,四肢最易受损,且近六成战士伤口不止一处;中弹方式多种,以炮弹为主,可见当时敌我实力之悬殊。尤值得注意者,为达姆弹所伤竟占不少比例。这种非人道武器的使用受到十九路军强烈谴责,据六十师军官教导队少校教官李飞(战时调六十师参谋处服务)称,2月8日他在闸北虬江路被达姆弹击伤,“创口特别阔大,直径可有四寸之长”。在伤兵医院中,李飞愤然道:“自被达姆弹创伤后之三个星期内,创口时流出深黑色的血水,嗣又续流淡黄色的血水,也达三个星期之久。然后再患耳痛耳聋。几未又患眼痛,现眼部经宝隆医院德医施手术,到底是否盲瞽,尚未可知。又据德医诊察,自受达姆弹创伤后,肠内因遇毒自然产生三种虫类,一为马尾虫,二为瓜皮虫,三为爪子虫,势甚难治云。可见达姆弹实有不可思议的毒害,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狠,也可见一般!”
军官李飞及其达姆弹伤口
这些卫国者身心受创,战后于京沪杭一带伤兵医院中辗转难眠,呻吟终日。蒋光鼐、蔡廷锴看在眼里自然痛心,尤其那近半数的粤籍伤兵,既不能随部队转入福建,又不能归乡故里,如一叶孤舟漂浮江南。于是,蒋蔡有意在粤建立一所残废军人教养院,以安置伤残兵员,使之安心养病,并习谋生技能。
二、组织筹委会
沪战后,蔡廷锴曾返粤,在校长钟荣光陪同下访问岭南大学,或许正是这段时期,钟荣光向蔡廷锴介绍了粤军宿将李福林捐赠给岭南大学的河南医院,其位于河南下渡,远离市区,空气充足,用于安置残疾官兵甚为合适。
蔡廷锴等在钟荣光带领下访问岭南大学
河南是李福林的势力,若将河南医院转让十九路,需与李商讨。随后,十九路军驻粤办事处主任翁桂清与十九路军顾问邹敏初拜访李福林,征询其意向,李十分慷慨乐意,声明愿将河南医院“永远借为残废军人教养院之用”,但因欠款二万致工程停工,需十九路方补回。
1925年岭南医院开幕时李福林与来宾合影
1932年8月18日,翁桂清偕工程师前往岭院踏勘,发现该地面积广阔,除原有建筑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建。随后,翁向蒋、蔡汇报,确定了以岭院为残教院处所。20日,蒋光鼐、蔡廷锴、戴戟联名发出“哿电”,正式向外界宣布十九路军筹设残教院事宜,并呼吁各界捐款襄助:
“(前略)此次淞沪抗日将士伤重残废者为数不少,流徒颠沛,无地自容,资生乏力,情殊堪怜。窃念军人守土抗敌,固属天职,而弔死扶伤,亦所应为,故国家社会为之安辑赡养终身者,匪特为报功卹劳之典,且亦世界之所重视,况我国适值外侮日促,尤应激励来兹,为国劝忠,是以拟在广州择地设院以教以养,俾残废军人无复罹风霜沟壑之痛,乃以中央财政竭蹶,而鼐等能力有限,无以树此宏规,惟有希望海内志士仁人本同仇悲悯之夙心,投袂解囊,踊跃赞助成此义举,是则志士仁人之大德,而鼐等所靦然祷祀以求,敬祈迅赐德音,以便亟事筹备,无任感盼。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同叩。”
9月1日,翁桂清拜谒陈济棠、林翼中等西南要人,希望得到粤府财政支持。其时,十九路军调闽不久,与西南势力相接,西南元老派出于反蒋需要,希望陈济棠实力派能与十九路合作,陈济棠虽提防十九路窥伺两广,亦需缓和双方关系,以示友好,故对十九路在粤筹设残教院事表示全力支持。9月2日,翁桂清在十九路军驻粤办事处惠州会馆二楼客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拟先成立筹备处,凡社会各界愿意帮助者均可加入,另设董事会,为残教院最高机关,拟聘请各界声望人士充任董事。借助新闻界力量,残教院组院一事很快广而告之,得到各方响应。
9月10日,翁桂清与各界代表开会讨论筹设残教院事宜。是日到会者有陈济棠代表何荦、省府主席林云陔、一集团总部代表江茂森、市府代表李枚叔、宪兵司令林时清、省行行长沈载和、海军司令部代表吴剑光、空军司令部代表黄建堂、市党部代表江清白、第一军代表潘应堃、第二军代表刘兆、方便医院代表蔡昌、陈惠普、陆敬科、何泽生、民厅代表魏天育、高等法院代表杨伟绩、记者公会代表刘鲁际、女权运动大同盟代表吴文钰、广东女界联合会代表庞际平、甘沛泽、七十八师后方主任林一元、六十一师后方主任黄海如及省港报馆通信社记者共计二百余人,较之早几日新闻发布会时的四、五十人多出几倍,惠州会馆甚至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于是假借丰宁路警察同学会用地开会,可见各界重视程度。
此次讨论,确定了五项事宜,一是确定筹备委员会简章,二是确定倡办员,三是推举筹委会委员,四是拟请政府拨助开办费及常年费,五是拟向各界派发缘簿募捐。筹会简章如下:
1 本会定名为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筹备委员会。 2 本会以筹备成立教养院收容淞沪抗日残废军人为宗旨。 3 本会办事处暂设惠州会馆。 4 本会设委员若干人,由各界大会推举,仍由十九路总部聘任之,担任筹备一切事宜。 5 本会设常务委员九名,由委员互推之,驻会办事。 6 本会组织,分总务、财政、交际、宣传四部,各部职员,由各筹备委员分任之。 7 本会处理各事,以会议决定之。 8 本会每周例会一次,有特别事时,由常务委员随时招集。 9 本会为办理事务,得设科长、秘书、干事等职员,由会委任之。 10 本会委员均名誉职,惟事务人员,得酌给夫马费。 11 本简章由大会通过施行,其余细则另定之。
至于倡办员,除十九路长官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外,另有陈济棠、李宗仁、唐绍仪、邓泽如、萧佛成、邹鲁、林云陔;而筹备委员,则有刘纪文、林翼中、区芳浦、罗翼群、陈融、金曾澄、杨熙绩、胡继贤、谢瀛洲、缪培南、钟荣光、朱兆莘、林直勉、李仙根、李禄超、许崇清、陈维周、张之英、黄光锐、林时清、李洁之、陆嗣曾、何荦、刘秉刚、陆幼刚、袁梦鸿、詹菊似、何炽昌、李仲振、钱浤、黄河澧、沈载和、黄麟书、黄冠章、杨宗炯、周宝衡、李朗如、孙家哲、温钟声、谭惠泉、霍广河、胡文灿、苏陈亮、胡俊、桂师晦、翁桂清、邹敏初、陈福初、李福林、江孔殷、伍观淇、邹殿邦、蔡昌、陈廉仲、黄詠雩、胡颂棠、杜之杕、黎镜波、梁国英、伍智梅、苏炳麟、李德轩、苏鸣一、伍佩琳、何戊南、谭礼廷、余荣、莫应湘、利铭泽、蔡凯元及记者公会代表等(名单不完全)。
由此名单可见,筹委会除十九路驻粤后方职员外,还有众多西南军政要人,可见残教院组设不仅是十九路的事业,西南派亦助力甚深。
三、筹款
9月14日,残教院筹委会举行成立典礼,并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广州市长刘纪文为临时会议主席。此次会议,主要通过以下议决:一、推举筹会常务委员九人:刘纪文、林翼中、区芳浦、许崇清、钟荣光、沈载和、胡颂棠、翁桂清、何荦(以粤省府财政、市政人员为主,重在筹款)。二、确定筹委会各科职员:总务科长陈子木、财务科长陈福初、交际科长陈廖楚、宣传科长林一元、秘书黄骅。(均是十九路驻粤办事处职员)三、确定筹款募捐办法:粤省各县由省民政厅募捐;商人由省财政厅募捐;广州捐商由市府劝捐;民众由公安局令各分局携缘簿劝捐;各社会团体认捐;政府拨款由筹会常委办理;海外方面,由十九路军顾问、前财政厅长邹敏初办理。
1932年9月14日筹备委员会成立典礼时各委员合影
筹款是最关键且重要的工作,亦是筹委会主要工作之一。捐款办法确定后,筹会委员分工合作,在各方面进行了筹款工作:
(一)广东省政府方面:由筹委会致函省府会议提交残院经费预算,省府推定财政厅长区芳浦及许崇清、金曾澄、李禄超等组织残教院经费审查委员会审议,并准予拨款一次性开办费20万元,每月经常费3万元。此外省府亦以明令形式向各机关要求各下属机关派发缘簿捐册进行捐款。
(二)广东各团体方面:筹委会以致函、派员等方式向各组织团体劝捐,亦得到积极响应。如广东机器总工会接到十九路“哿电”后,马上捐助一千元,其复电读来不免使人动容:
“憬然总指挥贤初军长孝悃司令勋鉴:昨奉哿电,敬悉。麾下拟在广州设院教养淞沪抗日所伤残诸将士,敝会闻令之余,曷胜敬佩,窃以扶伤吊死,人类应具同情,为国伤残安辑,讵容稍缓,丁此国家多难,见侮强邻,报功卹劳,允宜激励,斯诚义举,敢不赞同,只以财绌力棉,莫能厚助,仅由会款项下先拨千元,明知杯水车薪,无裨于事,尚冀不嫌菲薄,即赐收存,缴交日期、收款地点,尚祈示知,以便派员賷送,为荷。专此布送,敬颂,勋祺。中华全国机器总工会广东机器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常务主席李德轩。”
图为广东中国机器总会奠基典礼门前撮影
尤其值得一谈的是广东慈善界的陈惠普等人。陈惠普原为店员工人出身的银号商人,1906年争取粤汉铁路商办,一时成为风云人物。1907年成立粤商自治会,任主席职,他在广州七十二行商和九大善堂中有很大影响力,亦是广州方便医院创始人之一。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他在方便医院发起组织“上海兵燹难民救济会”,筹款救济回粤难民。残教院发起,他亦第一时间参与,并将救济会结束后剩余资金及方便医院为难民举行追悼会所筹半数捐款拨归残院建设使用。1932年底,陈氏被十九路总指挥部聘为残教院顾问。
陈惠普
1933年2月9日,陈惠普与陈鹤俦、何子贞等善团领袖发起建立残教院广州筹备协会,以协助筹委会筹集款项。该协会于十一甫崇正善堂设办事处办公,十九路军派六十一师后方主任黄海如为协会监督。协会以陈惠普、陈鹤俦、何子贞三人为常务委员。其成立宣言如下:
“一二八日暴日侵沪,飞机大炮炸弹横飞,淞沪楼房尽成焦土,我十九路军等誓死力抗,沉着应战,冲锋肉搏,大小数百战,全体忠勇之官兵,因是而受伤残废者为数不少,□念此辈残废军人,系因卫国抗日而致,凡我国民,应尽责任,维护一切,而励其他,敝会同人有鉴于此,特组是会,以尽国民义务,惟事大任重,须群策群力,方能有济,务望国各界诸君,悯怜抗日残废军人,大开方便,广为捐助,多多益善,小小无拘,冀积少可能成多,成裘端乎集腋,俾残废军人教养经费有赖,国家有厚幸焉。”
此外,位于今天六中内的残教院纪念碑,其实正是广州筹备协会所立。以往说法均称该碑为残院筹委会所立,其实不确。广州筹备协会为筹委会外围组织,其成员主要是广州慈善界人士,协会目的旨在为筹委会募捐,因此该碑实际上是广州慈善界为残院所立碑,以资对淞沪抗日残废将士“崇慕”与纪念,并非真正意义上残院之物,这是在史实上需要做的一点纠正,但由于“残院已残空留碑”,因此该碑仍弥足珍贵。
当时在残教院内的广州筹备会纪念碑
今日在广州市第六中内的广州筹备会纪念碑
(三)港澳方面:港澳侨商,由十九路驻粤办事处主任翁桂清亲往登门拜访。1923年9月28日,翁桂清抵澳门,次日晤会澳门华商总会主席范杰朋,范氏“以救济为国伤残将士,岂容稍缓,我辈华侨,尤应热烈捐助”,并于当天即招集各行商代表开会讨论募捐。随后由范氏等组建澳门筹备协会进行募捐事宜。10月9日,翁桂清在香港中华酒家欢宴旅港华侨,商讨捐助残院事。随后由莫应溎等组织香港筹备协会进行募捐。莫应溎时为香港糖商总会会长兼香港华商总会董事,1932年沪战期间他在港与爱国人士组织了一支75人的“香港华人救伤队”,携带了一批医疗器械及药品奔赴上海参与交通大学临时医院救护工作,且为中国红十字会捐献了一辆救护车。莫氏团队救护伤兵时发现日军使用惨无人道的达姆弹,使伤兵“手脚肿胀如象蹄”,莫氏等激于义愤,发电前往万国红十字会控诉日军暴行,后万会派专员布朗(BROWN)前往调查证实,向世界披露了这一情况,使日本受到普遍谴责。
莫应溎
南洋方面:9月24日,邹敏初代表十九路军自香港乘轮前往菲律宾及南洋各埠,答谢华侨在沪战期间对十九路军给予的帮助,并携带了捐册缘簿一百本,分发各埠,请华侨支持残教院的筹建。南洋侨胞对此自然亦热烈万分,邹氏历经数月而归,已筹得巨款。
邹敏初
四、建设
1932年9月20日,各筹委偕同广州市工务局长袁梦鸿(袁亦为筹委)前往河南,由袁梦鸿亲自带队测勘并拟定图式,规划残院工程建设。23日,袁氏团队测量完毕,并绘具了平面图则。24日,筹委会即召开第二次常务会议,讨论分发捐册缘簿事宜。筹款历经月余,至11月2日,建筑工程项目才对外公开投标,并由某商以34500元投得,此后陆续开始施工修缮旧址。教养院之设,毕竟在教在养,原岭南医院并不敷使用。11月19日,筹委会开第五次会议,讨论筹设残院工厂、学校等设施事宜。12月13日,粤省府开第151次议事会,奉西南政务委员会令,将教养院事宜,由广东省政府监督,并计划于教养院开设相当时间后,改为工厂使用。1933年1月5日,筹委会以教养院成立在即,须急建生活必需设施如饭堂、厕所、浴室三项,遂议定绘具图册,招商投承。筹委会急于开院,或许与京沪杭伤兵伤势已好,而仍占用当地医院资源有关,而筹委会亦早已定于三月间开幕。1月28日,蔡廷锴在广州与西南要人举行“一·二八”淞沪抗战一周年纪念大会后,前往残教院察看建筑情形。斯时,热河抗战兴起,而十九路军正请缨援热,蔡氏认为,将来十九路参战,伤残将士必然增加,故令残教院院长黄质胜继续征收附近民地建筑扩充。蔡氏复想到,残废军人入院后,并无能力照顾家属,故请筹委会为伤残将士眷属增建宿舍一所,使其家属亦得以教养,而留院将士精神亦有所安慰。综上,直至残教院开幕时,颇多设施实际上并未完工,而是在开院后继续建筑。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2-07-26 09:37: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重阳 |第一次粤北会战(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