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年夏日一天,我接到一位书友的电话,他说:“今天,有人到市场来卖一残本的黄埔五期同学录,要价很高无人买,他走时留下了手机号,你有兴趣可与他联系”。我听后记下手机号,立刻与卖家联系。通话时卖家正在北纬路一家旅馆休息,此时黄埔五期同学录还未出手,并同意与我见面议价。事不宜迟,赶紧又重温了一下功课,带上银子直奔旅馆。见面得知卖家姓王,40多岁,湖北武汉人,当我问起黄埔五期同学录的来路时,他答道:“这是我外祖父留下的,他是黄埔五期步科的学生,同学录以前一直由我母亲保存。现在我母亲年近八旬,体弱多病,为解生活困难,只好忍痛割爱”。卖家边说边从提包中取出一个长方形包裹放在桌上,打开包装,眼前一亮,见到了朝思暮想的黄埔五期同学录,令我怦然心动。为了价格同卖家经过几番舌战,双方各有进退,最终成交。
录中有区队长崔秋海(韩国籍,云南讲武堂毕业),他就是后来成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副主席、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崔庸健。
有台湾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彭孟辑,还有国民党将领郑庭笈、邱行湘等人。纵观内容仍不失其文献珍贵及收藏价值。
虽然黄埔五期同学录所编辑的内容与四期大致相同,但发现录中在每个大队文字页前分别增加了一幅插画,计有四幅宣传国民革命的插画。这种设计,也似乎给以后各期同学录定下了美术装璜的基调——用插画在不同内容之间做区隔,让原本只有文字和照片的同学录里又增添了美术作品,显得更有设计和艺术感。
再看这四幅插画的签名为同一作者:又铭,说明是出自一人之手。那么这个又铭又是何许人也?经考证原来他是黄埔军校宣传科中尉绘画员梁又铭(1906年-1984年),本名协文,别号爱莲轩主人,广东顺德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重要的抗战历史画家之一。抗日战争前,任国际新闻摄影社社长,抗战后任航空委员会《中国的空军》出版社艺术主编。1949年到台湾,任《图画时报》社长。1959年任政治作战干部学校艺术系主任。作品有《中国空军抗战史画》、《抗战连军》、《正气歌图》等。他秉持现实批判精神,创作了一批关注民族危难和抗战历史题材作品。
梁又铭早年在其兄梁鼎铭上海创设的天化艺术研究会习画,自此崭露头角。梁鼎铭(1895~1959),20年代曾为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绘制月份牌年画。1923年在上海创立天化艺术会。1926年受聘于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编辑革命画报,绘《沙基血迹图》。梁又铭之二哥梁中铭,字协武,与梁又铭同日生于上海。幼随兄习画,1927年,在广州黄埔入伍生政治部《入伍生》画报任职。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政训处中校艺术股长、《陈牛画报》社社长。1943年编《抗战忠勇史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防部新闻局少将专员。1949年到台湾后,任《中央日报》主笔,兼政治作战干部学校艺术系教授。出版有《中铭漫画集》。当时黄埔将梁又铭与梁鼎铭、梁中铭称之为“梁氏三杰”。1929年他赴南京任“国民革命军战史画师”,其时助兄长鼎铭绘制巨幅《惠州战绩图》油画,纵 7.3米,长21.4米,画中人物皆与真人一般大小,为当代不可多得之巨幅,此画鼓舞当时民心士气,也引起日本军阀的愤怒,被毁于战争之中。
黄埔军校五期简述
1926年3月间,校方将第四期中未能升学的入伍生编为第五期入伍生第一团,3月至7月又陆续招生一千余人,编为入伍生第二团。第五期入伍生分驻各地,除任东江防务,维护广九铁路、虎门、长洲要塞的守备外,还与省港罢工运动相配合,直接与英帝国主义面对面地作斗争。有时英舰或英国商船,不听要塞信号,我守军配合要塞用武力加以制止。守备要塞的入伍生,一般部署在要塞前沿哨所。这些哨所,为了不占农民耕地,大部搭在江边水面上,风吹浪打,体力稍差者难以胜任。军校因得到共产党的政治教育,入伍生守纪律的自觉性很高,驻在香蕉地、荔枝园、龙眼地、甘蔗田,大家尽心保护,秋毫无犯。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为了控制海军,又命令第五期部分入伍生分驻各舰,对海军各舰行动进行监视。9月,入伍生升为学生队,分步、炮、工、政治、经理五科组成6个大队。第一、二为步兵大队,第三为炮兵大队,第四为工兵大队,第五为政治大队,第六为经理大队。11月15日开学,学术两科所授各课目与第四期大约相同。1926年底至1927年初,政治、炮兵、工兵三个大队千余人,先后从广州和南昌迁到武汉分校,并于1927年5月和7月先后毕业近千人,恽代英主持毕业典礼。在武汉毕业的五期三、四、五大队学生因受国共分裂影响,只得到一张毕业证书,而没有来得及印制同学录。据南京本校统计,本期毕业生应为2400余人。留在黄埔岛的步兵、经理科约1480人,1927年7月20日由广州开赴南京,于8月15日毕业。时蒋介石下野离京赴沪,由代理校长何应钦主持毕业典礼,随之颁发毕业证书、证章、同学录。至此,以恽代英、何应钦在武汉、南京分别主持第五期学生毕业典礼为界,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时期基本结束。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2-07-25 19:29: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