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币”也叫“边票”“边币”,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所发行的货币。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为打破敌人封锁与围剿,维护和稳定根据地金融,发展生产,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先后建立了陕甘宁边区银行、西北农民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冀南银行、北海银行、江淮银行、华中银行等近四十家边区银行,并发行货币或“代用券”“地方流通券”等,这些货币统称为“抗币”。
“抗币”的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抗日民主根据地都曾发行过货币。集币界在习惯上将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各银行所发行的货币称为“边币”;把华中抗日根据地各银行所发行的货币叫做“抗币”;华南地区根据地银行等发行的货币被称“代用券”“地方流通券”等。当时以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区域为国统区,发行法币;同伪在其占领区使用汪伪发行的纸币,称为“伪币”;以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为解放区,推行“抗币”;以日伪占据的区域为敌占区,使用“军用手票”。上述区域都发行货币,因此货币斗争,也就是经济斗争,出现空前激烈状态。而“抗币”有着诸多特点:一是纸张多样,有土纸、毛边纸、甚至以布代纸,为数不多的“抗币”会用机制纸。二是印制简陋,因根据地大部分是在资源贫乏、条件艰苦的农村,印钞所需设备、油墨奇缺,除少数为铜版印刷,大部分采用石印、木板刷印、甚至蜡纸油印,大多图案简单,印制粗糙。三是发行银行众多,这是因各抗日根据地长期处在敌人的分割包围之中,不得不因地制宜而独立发行。四是发行流通时间短、范围小,受当时物质条件的限制,防伪性很差,使用时只能靠“抗币”上的编号、印章来辨别真假。
1939年5月,叶飞率新四军江南部队东进纵队进入苏南东路地区(长江以南、常州以东一带),建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苏南东路地区的党政军工作。谭震林化名林后,担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创建了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苏(苏州)、昆(昆山)、太(太仓)为中心的江南抗日根据地。当时江南地区由于日寇大肆搜刮银圆、银毫、铜元,造成广大市镇、农村的辅币十分缺乏,影响了市场交易,同时各地市镇与农村出现了各种杂钞与代币券,无法兑现,人民深受其害。据苏州党史资料《抗日中的东路》记载:当时货币“紊乱情状,达于极点,既无基金之保证,又乏法定之手续,致成任何人均可发行,漫无限制之现象,纸券、竹筹、铅币充斥市场,甚至赌场筹码,亦皆通用。券面金额分、角、一元固无论矣,五元竟亦有之,种类复杂,甲地之券,不能用于乙地,使用者颇多困难。长此以往,危害整个社会经济甚大焉。”为此,1940年8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黄桥召开了一次军政负责人会议。陈毅、粟裕在会上提出,根据地要发行自己的货币。会议还决定将原江南东路地区发行的“江南商业货币券”加盖“苏北流通券”和“抗币伍角”字样,作为苏北流通券发行。其发行受到根据地百姓的欢迎,为江南广大抗日根据地抵制日伪货币,繁荣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伪政权的清乡委员会却到处张贴布告晓谕,要求严密查禁,在1941年5月30日常熟伪政权的《虞报》刊载了“新四军发行货币券”消息,宣布“凡收该货币者,即以扰乱金融罪论”。1941年11月19日又在苏州伪政权办的《江苏日报》上刊登《布告晓谕》“严密查禁使用”,要求市民收到此钞立即焚毁,不得藏匿。但老百姓积极响应新四军反“清乡”指示,把“抗币”用布、油纸小心包好,藏于墙洞、瓦楞之中,妥善保存。
上图为江淮银行1944年发行正面印有毛泽东像图案的二十元“抗币”
1941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新四军共辖7个师及浙东纵队。为了发展生产,扩大商品流通,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改善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条件,新四军于1942年4月10日成立了盐阜银行。由于盐阜地区距离上海较远,交通不便,各种原材料的采购非常困难、特别是印钞的纸张需求量大,时常出现纸张短缺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桑树皮作原料,先将桑树皮去除表层,然后放进大缸里加碱煮烂,再用打浆机打成纸浆。在纸浆中添加不同的颜料,以供不同面值的票券专用。此外,他们将羊毛剪碎后用颜料染成红绿色加入纸浆,这样一来,纸币表面就出现各种排列的红绿丝,从而使纸币具有独特的防伪性能。这些以抗日根据地的物资为保证,为根据地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和抵制敌伪钞的侵入和流通、保护根据地人民的财富,发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抗币”。
如陕甘宁边区发行有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边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三种货币,共几十种版别。晋绥抗日根据地发行有兴县地方农民银行币和西北农民银行币。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银行先后发行了不同面额及版别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币54种。此外,晋察冀边区第七行政区、冀中第五行政区、冀中各县、河北宝坻县以“合作社”“银钱局”或县政府的名义发行过流通券。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冀南银行和鲁西银行在抗日战争时期,共印制了冀钞22种、本票8种、鲁钞36种、定期流通券23种。浙东抗日根据地还发行了小面额的金属“抗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在1937年~1945年间共发行各种形式的“抗币”600余种。“抗币”在解放区内流通一段时间以后,很快取得群众信任,成了解放区最稳定的流通货币。这些“抗币”为支援抗日战争、发展根据地的工农业生产、活跃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稳定根据地的金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币”的作用
1940年~1945年,华中、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印制钞票。在与日伪和国民政府在货币斗争过程中,采用各不相同的策略。对“伪币”限制使用;对国民党的“法币”是又打又拉,采取限量、打折使用,既防止用来套购解放区的粮食、棉花等物资,又利用其在国民党统治区有一定市场来满足解放区购物的需要;对“伪币”则采取排出解放区的办法,也就是用“法币”“伪币”从敌占区、国统区购买物资。而解放区货物出口则禁收“法币”“伪币”,实行“以物换物”的原则。解放区除粮食、油料等禁止出口外,其他农副产品运出去,一定要运回解放区需要的物资。等价交换,既鼓励经商人的积极性,更重要的促使解放区市场繁荣。这些“抗币”,虽然图案和雕版特别,但是作用很大。既保护了根据地经济的独立自主,使其少受敌占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又稳定了根据地的物价,促进根据地工农业生产发展,以便更好地抗日救国。
陕甘宁边区银行: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于1937年10月1日,前身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首任行长为曹菊如,总行设在延安,内设秘书、业务、金库、调查四处,及光华印刷厂,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第一家边区银行。抗战初期,国民党拨给八路军的抗日军饷均为大额法币,找零不易,虽多次协商但迟迟没有结果。为解决辅币流通困难,促进边区商业发展,边区政府特令延安光华商店发行“元”以下流通券,作为法币的辅币。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饷,并对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造成边区财政告罄,物资奇缺。边区政府遂颁布法令,授权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纸币,至抗战胜利共发行从一角到五千元15种“抗币”和3种本票。上图为陕甘宁边区银行1943年发行的一千元的蓝色“抗币”,图案为延安大会堂,数量稀少,尤显珍贵。
晋察冀边区银行:1938年晋察冀边区军政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设立银行的决议,同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在山西五台县石嘴村成立,关学文任经理。该行除发行“抗币”、代理金库、承募公债、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还与敌伪的“联合准备银行”及所发“联银券”开展争夺流通阵地的艰巨斗争。它既是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下创建的晋察冀边区银行,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家银行。在开展对敌货币斗争中,为扶植和发展边区经济,保证军需,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该行所发行的货币一直沿用到1948年12月人民币发行流通之前,是人民币的直接先祖之一。因晋察冀边区是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战事不断,晋察冀边区银行总部不断转移,所遗留下的纸币数量极少。上图这张晋察冀边区银行五千元兑换券是晋察冀“边币”中价值最高的兑换券。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曾经将其作为重礼送给宋庆龄,可见其珍贵程度。
上党银号:由于抗日根据地大多地处偏僻落后的山区,加之日军扫荡后留下的创伤,货币短缺,生活极其艰难。为发展经济,1938年8月晋冀豫省委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银行。创办资金一部分来自国共合作时期阎锡山给抗日部队的经费,一部分由八路军三专署财政拨付,一部分是各县上缴款项及爱国富商士绅捐助。同月上党银号成立(因长治古称上党,故取此名),行址初设长治沁县南沟村,不久迁往郭村。经理由太岳区党委书记薄一波兼任。该行基本任务是发行上党银号钞票、兼办信贷、筹划财务、扶持生产、发展经济。1939年冀南银行成立,上党银号遂并入冀南银行。该行历史短暂,所发货币不多,流通范围较小。上图为一枚1938年上党银号发行的统一战线五元券,正面图案为孙中山头像,背面有薄一波的英文签名,票面设计突出了国共合作时期抗日统一战线主题,十分稀罕。
北海银行:北海银行成立于1938年12月1日,行址设于胶东区掖县城内,发行北海银行币。1940年8月,在鲁中山东省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建立总行,并在渤海、胶东、滨海、鲁中、鲁南等地建立分行。在反围剿反封锁抗击日寇侵略过程中,北海银行逐步得以发展壮大,为山东最后消灭日寇做出积极贡献。1948年12月1日,北海银行与华中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组成中国人民银行。1949年11月1日终止使用北海银行名称,改为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因北海银行成立时间较长,且是山东根据地唯一银行,区域跨度大,具有钞券种类和品种繁多的特点,目前存世较多,稀罕钞券不少。上图为该行1944年发行的印有胶东地区火车图案五十元券就是稀少品种,该版冠字有A、B、C、D四种,图案相同,底纹颜色有浅蓝与桔红两种,目前拍卖记录只见前三种,尽管品相在7至8成新左右,但每枚均已超过4万元人民币。
豫鄂边区建设银行:1940年9月豫鄂边区召开了军政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建立豫鄂边区建设银行的决议,筹建印钞厂,印刷发行边区人民自己的货币,以适应对日作战经济上的需要。1941年初,豫鄂边区政府在湖北京山小花岭成立豫鄂边区建设银行,隶属于边区财政处领导,发行“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币”面值11种,流通于豫、皖、鄂三省交界的大别山根据地。上图为1944年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发行的一千元券,属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根据地货币,现留存极少,是名副其实的“抗币钞王”。
江淮银行:江淮银行于1941年4月1日在江苏盐城成立,隶属于新四军军部。为适应当时反扫荡的局势,1941年6月在江苏如东成立江淮银行苏中分行,自此江淮银行改由苏中行署领导,发行的“江淮银行币”流通于苏中地区境内,成为苏中根据地的本位币,由刘少奇同志亲自确定行名。上图纸币上方“江淮银行”四字亦是刘少奇同志的亲笔题字。该纸币的正面是深蓝色,上方正中为“江淮银行”四个大字,左右各有“壹圆”标识,背景为江南地区常见的农民锯木、插秧等图案。壹圆两侧加印橘黄色“作伍圆”,下面加有橘黄色行长印,两侧各印有蓝色的“盐阜”两字。纸币底部为“凭票支付国币壹元”字样,发行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年印”。纸币的背面为橘黄色,正中有票额“1”字,四角各印有“1”字,上部印有英文“KIANG HWAI BANK OF CHINA”(中国江淮银行),下部正中印有英文“壹圆”(ONEXUAN)及“1941”年号,还印有“作抗币伍圆”5个黑色字。尤为珍贵的是,这张纸币上面还有刘少奇的亲笔英文签名“HwuFao”,其汉字意思是“胡服”,也就是刘少奇同志当时工作的化名。在我国所有的“抗币”中,唯有这张一元纸币上印有刘少奇的签名,故而显得十分珍贵。
江淮银行下设一、二、三、四、五支行及部分办事处,同时发行加有“盐阜”“苏中”“苏浙”等支行地名的加字券,于各自辖境内流通。1945年8月,华中银行成立后,江淮银行币逐渐由华中银行币兑收。上图为1944江淮银行发行的货币正面有“苏中”字样,是印有江淮银行支行地名的加字券,说明其有限的流通范围,也决定了其经过战争损耗后存世量极少,极为珍贵。
浙东银行:1945年1月,浙东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召开,经浙东行政公署筹组,中共华中局同意,成立浙东银行。1945年4月1日浙东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浙东银行总行设在余姚梁弄横坎头村;4月6日在《新浙东报》公布《浙东银行条例》和《浙东行政区“抗币”条例》,13日举行浙东银行开业典礼。4月10日起,陆续发行了18种36式浙东银行币,在三北、四明一带流通,成为浙东地区的地方本位币。1945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全部北撤,浙东银行随军撤离。为保证“抗币”信誉,维护根据地党和政府的威望,使群众利益不受损,立即组织人员发布兑换公告,设立兑换处,专门拨出粮食、白布、食盐等实物兑换,也有用法币甚至黄金、银元进行兑换。浙东抗日根据地发行的“抗币”在短暂的近半年中,为加强浙东根据地对敌经济斗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上图为浙东银行当时发行的十元“抗币”。
图为华中银行发行的十元“抗币”,正面为红色花纹中印有毛泽东头像;反面为虎黄波浪底纹,黑色花纹及花边。
华中银行:1945年春,抗日战争转入全面反攻阶段,苏皖两省各根据地已经连成一片。抗战局面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政治部决定,将1941~1945年期间先后设立的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江淮银行、盐阜银行、淮海银行五个地区性银行合并,组建成立“华中银行”,同时成立“华中印钞厂”,在华中地区统一发行流通新的货币--“华中银行币”。华中银行于1945年8月1日正式成立,总行开始设在盱眙县张公铺(今属安徽省天长县),后迁至淮阴城内,陈穆任行长、徐雪寒为副行长。华中银行成立时,受命发行华中币,作为解放区的本位币。先后发行的“华中银行币”有13种面额56种版别。1949年5月,华中银行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全国解放前后,都用“人民币”将“华中币”进行兑换回收,尔后予以销毁。由于回收得认真彻底,各版别的“华中币”留存下来的非常罕见,显得尤为珍贵。
新中国成立后,各根据地银行相继合并重组成立了现在的中国人民银行,“抗币”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抗币”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着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抗币”也因此被称为人民币鼻祖。如今,虽“抗币”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每一张“抗币”都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既见证着抗战历史,能让人们铭记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又是学习中国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实物教材,具有独特的收藏和研究价值。鉴于当时各根据地物资极为匮乏,边区银行规模小,装备差,印刷技术水平不高,各种“抗币”印制得不太精致,大多比较粗糙,好品相的不多见。加上频繁的战事、动荡、迁移等原因,发行范围不大,存世数量越来越少,其文物价值和收藏前景看好。
(作者彭远汉系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金融学会会员、景德镇市钱币学会会员)
参考文献:
1、2006年8月20日《中国网》:漫话“边币”与“抗币”;
2、2010年4月11日《中国爱艺网》:新四军抗击法币制度的“抗币”;
3、2012年4月19日《常州武进网》:民间发现新四军江南银行抗币;
4、2013年8月12日《现代快报》:新四军江淮银行:桑树皮做原料印出坚挺抗币(图);
5、2015年4月30日《人民网》:“红色货币”再掀收藏狂潮,“五大抗币”引领价值巅峰;
6、2015年5月12日《盐城市志及盐城文史汇编》:抗战时期的几种货币兴衰;
7、2015年7月8日《中国集币在线》: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发行抗币助抗战;
8、2015年7月15日《收藏快报》:“抗币”见证抗战史;
9、2015年7月16日《人民政协报》:抗战题材收藏品备受青睐;
10、2015年7月20日《金投收藏网》:“抗币”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11、2015年7月22日《中国集币在线》:五大精品“抗币”揭示“红色货币”收藏巅峰之选;
12、2015年7月26日《生活日报》:桑树皮做原料印制新四军钞票--揭秘敌后“经济抗战”战场新四军江淮银行的传奇故事;
13、2015年7月28日《解放军报》:神秘的敌后“经济抗战”战场;
14、2015年7月28日《闲说收藏》:抗战题材藏品受市场青睐 边币”“抗币”成文物;
15、2015年8月20日《央视网》:敌后“经济抗战”“抗币”冲锋陷阵;
16、2015年9月2日《澎湃新闻》:新四军的“货币战争”:在抗日根据地如何印发钞票;
17、2015年9月11日《台州商报》:抗币随红色收藏走热而逐渐走俏;
18、2015年9月17日《盐城新闻网》:盐阜军民协力打赢抗日金融战;
19、2015年9月18日《金融时报》:“抗币”见证抗战;
20、2016年第2期《大江南北》杂志:发行抗币 打击日伪货币--记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斗争;
21、2017年7月7日《收藏爱好者》:追忆历史话“抗币”;
22、2017年7月14日《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历经烽火,浸染血汗--印在土纸土布上的珍稀“抗币”;
23、2017年7月28日《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阵地战 • 拉锯战 • 反击战--细说根据地银行的“货币利器”;
24、2017年8月30日《北京青年报》:历经烽火的江淮抗币;
25、2018年1月19日《都梁史话》:在盱眙成立“淮南”、“华中”两大银行始末;
26、2018年3月26日《苏州党史资料》:苏北抗币--江南商业货币券;
27、2019年2月27日《收藏快报》:刘少奇签名题字的江淮抗币;
28、2019年3月4日《收藏快报》:刘少奇签名题字的江淮抗币欣赏;
29、2019年8月28日《紫轩藏品》:解析新四军在苏浙地区发行的江南银行抗币壹圆券;
30、2019年11月4日《上海证券报》:从边币、抗币到人民币;
31、2020年3月30日《中国钱币》:抗战时期新四军政权在江苏丹阳地区发行的三种抗币;
32、2020年4月20日《宁波档案》:具有极高收藏与历史研究价值的浙东抗币。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11-30 10:45: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瓷都人民永远铭记革命先烈吴先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