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阅读1937年8月13日开始到11月12日结束的整整3个月的淞沪会战的篇章之前,先翻阅到比 1937年还要早65年的1872年,即清朝同治十一年的这一页。
1872年在中国现代史上是值得重视的,这是新兴的洋务年代。这一年,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历史最久的第一张中文报纸《申报》。这一年,一个叫陈启源的南海人引进现代技术办了一家 继昌隆缫丝厂,它开创了中国民族资本和机器工业的先河。也是这一年,李鸿章奏请清廷试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这一年的盛夏,曾为曾国藩筹建上海江南制造局的容闳带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横渡重洋去美国求学,30个留学生中有一个人后来成为中国的铁路之父。
就在30个留着小辫子的中国学生踏上美利坚的土地学习西洋文化的时候,美利坚在上海的势力代表在上海北郊的吴淞组建了一家"道路公司",他们宣称要在吴淞至上海市之间,造一条"寻常道路"。他们故意隐瞒了兴建铁路的企图。他们明白10年前的事,当美国和英国的洋枪队协助清军击溃了江浙的太平军后,他们乘机向李鸿章提出要求筑造一条从苏州到上海的苏沪铁路,李鸿章不敢做主,便与上海道台黄芳一起奏请同治皇帝。皇帝龙颜大怒,颁下圣旨称:"筑造铁路乃奇技淫巧,不合大清祖宗成法!"
这一次的呈文既骗过了上海道台,又骗过了同治皇帝。于是,黄头发、蓝眼珠的美国人立即扛着沉重的测量器材,从闸北开始沿河南路桥、宝通路、天通庵,在江湾、张华浜一线架起标杆和三角架,勘测和规划了1年。终因成本太高一时无法筹集到大笔款项,便将这项开创性的工程转让给了实力雄厚的英商怡和洋行经办。
怡和洋行是靠一本万利的鸦片贸易输入上海的最大暴发 户。接到筹建淞沪铁路工程资料后,便立即联络另外一些英商,组成了"吴淞铁路公司"。当年便委派美国人玛礼逊为筑路总工程师,并从英国运来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庞大的铸铁机车和像房屋一样的车厢来到上海。他们根据美国人勘测的线路征地打桩、填土筑路。
沿线的乡民像赶庙会一样到工地旁看热闹。他们听说外国人要修路,由原先的坎坷泥路修成平坦笔直的大路,而且挑土筑路每天还能挣几文的工钱,人人皆大欢喜。
路基垒成了,泥路上又铺上鸡蛋大小的石块、石片。清廷的政府官员也来看新鲜了,他们惊讶路为什么要高出地面,他们看不懂路两边像山一样一堆一堆的庞然大物是什么东西。
"这是用来平整道路的机器。"极有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彬彬有礼地告诉说。穿着宽大官服的清朝官员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斜插在官帽上的一支支花翎随着信以为真的主人也一齐认真地叩首。
路基上排起一根一根的枕木。中国的劳工觉得用这样粗壮的木料铺路实在可惜,他们认为这样上好的木材应该制作门窗和农具。随着上百人山呼海啸,黑亮的铁轨压在四方形的枕木上,铺设铁轨的乡民们不知道这样的路上怎么开汽车。
仅1个月就铺好从闸北到天通庵的轨道。根据美国人玛礼逊的指令,英国的工程师们指挥蚂蚁般的中国人用绳索和撬棍,将山一样重的火车头撬上轨道,接着升火试车。当车头的烟囱冒出金星般的火星,随着震天动地汽笛长鸣,车轮铿锵铿锵地飞转起来的时候,乡民们吓得抱头乱窜,中国人哪里见过这样的场景?清政府的官员们这才如梦初醒地下令江海关道台冯俊光立即停车,理由仍然是"坏了祖宗的成法"。冯俊光不敢在洋人面前传令,他只是小心地婉转地告诉英国人,说附近乡民害怕轰隆隆作响的声音,怕要发生意外,央求洋人停工、停车。
英国人在口头上答应考虑的同时,一面继续抓紧时间筑路,半年后铁轨铺到了江湾。又过了4个月,路轨延伸到了长江口的吴淞镇。
英国人修筑这条十多公里的铁路费尽了精力,来自清政府的旨令他们不怕,包括两江总督沈葆桢下令英国使臣威托玛停开火车的照会,威托玛只用一句话就把沈葆桢顶了回去:"英商自行征地筑路,与中国政府无关!"
英国人却怕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埋怨中国的官员"守旧",他们说中国人"愚蠢"。因为沿线的老百姓经常聚众起哄破坏筑路,白天勘测好打埋好的路桩夜里就被人拔走了。铺填路基时常有一批一批的农民哭喊阻拦,说妨碍他们行走妨碍了他们灌溉。他们要求补偿钱银。有的乡民坚绝不让他们祖上传下来的草棚茅屋和屋后的田园祖坟,迫得英国人只好一次又一次改道。
更难对付的,是沿线那一批靠肩挑背扛或用独轮车载客送货为生的苦力们,他们一看这房屋一样的车厢又能运货又能载客且又快速又便宜,这不是断绝他们生路是什么?于是成群结队、敲锣打鼓到铁路上扔工具、毁路基,弄得洋人们束手无策。
终于,火山又一次爆发!通车1个月后的1876年8月3日,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上发生了第一起被火车撞死的命案。死者是一位士兵,当咣当咣当的火车驶出天通庵路的站台时,为了跨越轨道,他与火车抢道,不幸丧生轮下。
作者:葛业文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12-05 15:58: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淞沪抗战》罗店争夺战(1)
下一篇:《淞沪抗战》吴淞铁路条款(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