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7年,汉斯·希伯出生于克拉科夫(Krakaw),此地原属于奥匈帝国的一个地方(奥地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划归波兰,但他在德国学习、成长并开始政治生活,参加了德国共产党。希伯在德国上大学期间,曾参加过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战期间,年轻的希伯在德国医药卫生部门工作,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参加示威游行被捕入狱,直到战后才被释放;参加德共后,曾在莱比锡和德累斯顿等地的报社工作;到过苏联,见过列宁和斯大林。
初到中国
1925年,汉斯·希伯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同年于北伐军总政治编译处做编译工作。在那里,他目睹了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随后到达广州。
1926年12月,希伯开始到革命中心广州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负责英文周刊《中国通讯》的编辑工作。在此期间,他的工作实际是向国内外公众宣传国民革命军领导集团的主张。
返回欧洲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汉斯·希伯辞去了国民党内的职务,经上海返回欧洲。回到欧洲后,他仍时刻关心中国的革命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写出了《从广州到上海:1925年-1927年》一书,于1928年2月在德国柏林出版。此书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的真实国情。
1932年秋,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秋迪·卢森堡来到了上海,不久其妻也来到中国,定居上海。汉斯·希伯在上海期间,与当时在上海的一些国际友人如史沫特莱、马海德、路易·艾黎等人组织了“国际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共同研究中国的形势。
1934年秋天起,在宋庆龄的倡导下,希伯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人们熟知的史沫特莱、马海德、路易·艾黎、斯特朗等国际友人。
此后的5年间,他在上海广泛活动,他以笔名“亚细亚人”在美国《太平洋事务》《亚细亚杂志》和德国《世界舞台》等多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和远东问题的文章,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政论家 。
重抵上海
1934年,由海参崴经苏联返回欧洲,半年后回到上海。七七事变后,汉斯.希伯看到中国人民英勇抗日,十分激动,为报道中国的抗日斗争,他决心到中国抗战的指挥中心--延安进行采访。
采访要人
1938年春,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安排,希伯来到革命胜地延安。到延安后汉斯·希伯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会见,并先后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叶挺、项英、刘少奇、陈毅、粟裕、罗荣桓、朱瑞、黎玉等当时叱咤风云的革命人物,获得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的情况。
1939年,他以美国太平洋国际学会《太平洋事务》月刊记者的身份,来到新四军军部驻地皖南泾县云岭,会见了周恩来、叶挺、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 。采访结束,希伯很快完成了《长江三角洲的游击战》一文,寄到国外发表。
血染沂蒙
1941年5月,希伯与夫人秋迪化装成医生和护士来到新四军苏北抗日根据地,见到了刘少奇、陈毅、粟裕等。在苏北,他完成了一本8万字的书稿《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7月,日伪军对苏北疯狂大扫荡,盐城沦陷,希伯夫妇也随军撤退到盐城西北乡,转战到阜宁农村。他们在村子里采访,和农民同在玉米地劳动,还跟随新四军战士参加了50多天的反扫荡战斗。同年,希伯夫妇由新四军掩送到陇海铁路后,再由115师接到滨海区。
1941年9月12日,顺利到达山东滨海地区(今临沂市莒南县)。10月4日,山东抗日根据地举办茶话会欢迎希伯。在根据地期间,写出了通讯《在日寇占领区的旅行》等长篇报道。
1941年11月初,罗荣桓政委亲自指挥了“留田突围”(留田,沂南县境内)。五万多分别来自费县、平邑、蒙阴、莒县的日、伪军在平家沟进行了“围剿”
1941年11月5日 ,115师向东突出汉河向西南方向突围。由于指挥得当,八路军一枪未放,无一伤亡,一夜之间就突破敌人3道封锁线,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到达预定地点。希伯立刻在《战士报》上发表了《无声的战斗》,大加赞扬这次突围。
1941年11月29日晚,希伯所在的连队在沂南费县交界处的大青山五道沟下的獾沟子附近与敌人遭遇。敌人以一个混成旅将八路军一个连紧紧包围起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连队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希伯也参加了战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领导当机立断让连队分3个小分队向西南突围。希伯被安排在第1分队先走,但他不肯先走。第2分队开始突围时,他又要求战斗到底,领导未同意。当他拔出手枪,加入最后突围的第3分队时,敌人已经从四面八方压过来了,突破口被封锁。尽管指战员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打退了敌人多次猖狂进攻,但伤亡很大,希伯的翻译和警卫人员都倒在血泊中。希伯满腔怒火,从牺牲者身边捡起枪来,猛烈地射击敌人。他不幸身受重伤,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时年仅44岁。
战斗结束后,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希伯弹痕累累的遗体。山东军民以隆重的葬礼将希伯的遗体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
如何把这一不幸的消息告诉秋迪女士,中共上海地下党员都觉得十分为难,怕这位伉俪情深的异国友人经受不住沉重的打击。
秋迪女士得知心爱的丈夫牺牲在战场上,异常悲痛,但她坚强地说:“希伯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光荣牺牲的,我也是共产党员,难道不相信我能够经得住考验吗?”
徐向前、聂荣臻元帅分别为希伯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希伯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汉斯·希伯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中国怀念
1942年,山东军民为了纪念希伯烈士,为希伯建立了一座白色圆锥形纪念碑,碑上刻着罗荣桓等题写的“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的题词 。
1982年,作家王火以希伯为原型的传记小说《外国八路》出版,后被拍摄成为电视剧。
1989年,汉斯·希伯诞辰92周年纪念大会和希伯雕塑揭幕仪式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隆重举行,会后召开了纪念汉斯·希伯座谈会。
纪念雕像
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汉斯·希伯墓白色圆锥形纪念碑上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等亲笔题写的“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的题词。
汉斯·希伯墓为六面体塔形,高9.4米,1963年11月1日落成。墓身上层呈双层皇冠状,墓身为六角立体塔形。大型汉白玉雕像,是为纪念汉斯·希伯牺牲48周年,于1989年10月雕刻而成,像高2.2米。采用汉斯·希伯两臂交互放置胸前,一手拿钢笔,一手持采访本的姿式,神态安详,深邃的目光凝视前方,表现出一位国际主义新闻战士的崇高形象。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汉斯·希伯名列其中 。
责任编辑:何可人 最后更新:2021-08-25 15:35: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王竣
下一篇:白乙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