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同胞守望相助”系列(1)| 韩湘琳:“走,我良心上过不去!”
2023-05-12 15:08:43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点击:  复制链接

  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等20多位欧美人士留在至暗时刻的南京,凭借中立国国民的特殊身份,在保护和救助难民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亦有1500余名中方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不计报酬、义无反顾地参与难民救助,承担了大量具体和繁琐的工作,他们同样是英雄。

  1938年2月21日,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在告别演说中高度评价与西方人士并肩战斗的中国人:“如果说我们外国人现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话,那我们有很大部分要归功于忠实友好地帮助我们的中国朋友们。我们委员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都是中国人做的,我们必须坦率地承认,他们是在比我们冒更大危险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

  纪念馆融媒体中心今起推出“中国同胞守望相助”系列人物专题报道,为您讲述当年忍辱负重,与难民们守望相助的中方工作人员故事。今天播出第一集:《韩湘琳:“走,我良心上过不去!”》

  韩湘琳精通英文、德文、法文,是约翰·拉贝的中文秘书。86年前,在南京危难时分,面对拉贝的劝离,他毅然选择留下。他后来成为西门子公司难民收容所所长、国际安全区粮食委员会主任。他协助拉贝保护了众多难民。日前,我馆副馆长凌曦带队,前往上海,寻访韩湘琳的女儿韩云慧,听她回忆父亲往事。

  他外语能力突出,获拉贝赏识

  在上海浦东新区一间公寓里,我们找到了已经满头白发的韩云慧。她是当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中文秘书韩湘琳的小女儿,1940年出生于南京鼓楼医院,6岁前,跟父母和兄弟们就住在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拉贝宅院内。韩云慧向我们回忆了她记忆中的父亲及她小时候在南京生活的情况。

  “我父亲1906年出生在山东临淄县下面的一个农村。他在家排行老三,有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还有个弟弟少年去世。我的祖父是农民,家境很贫苦,但我父亲和三个姑妈学习都很努力。”韩云慧介绍,父亲韩湘琳曾就读于齐鲁大学经济系,大学二年级后,由于经济困难等原因辍学。22岁时,他与毕业于山东某大学家政系的邹翠珍结婚。

  1931年11月,约翰·拉贝来到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他需要经常与政府官员与企业打交道,但他的中文不太好,只会简单的生活用语,无法用流利的中文和中国人深入交流。出于工作需要,他聘请了一位中国秘书兼翻译——韩湘琳。

▲拉贝与韩湘琳(右)在西门子公司南京办事处

  时隔几十年后,韩湘琳的女儿韩云慧回忆:“我爸爸的外语很好,懂得英文、德文和法文,我知道他比较擅长这三种语言。我听爸爸妈妈后来回忆,当时拉贝刚好需要一位秘书,而且说要兼带生活方面的、懂外语的。这几个条件我爸爸正好都符合,于是就说去试试看,这一试双方都觉得很满意。”此后,韩湘琳一直与拉贝一起工作,成为拉贝在中国工作期间的得力助手。

  “走,我良心上过不去”

  在日军进攻南京之前,日军轰炸声已在南京响起。拉贝曾建议韩湘琳带着家人离开,但他拒绝了。约翰·拉贝曾在1937年9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给了我的助手韩(湘琳)先生一笔预支款,使他能够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送到安全的济南去。他十分坦率地说:‘您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1937年10月26日,拉贝与韩湘琳(左)在住宅花园内第一次使用了放大18倍的新望远镜,观看到头顶上方7架日本轰炸机

  对此,韩云慧回忆,“我小时候听我爸爸妈妈说过,‘其实我们都可以走,但想想看,走,我良心上过不去。’我当时小,体会不出这句话的含义,大了后,就想想为什么他们当年不离开南京,才体会到。”“我小时候偶尔听父亲说过,‘真是残酷,路上都是尸体,开车都颠。’”韩云慧说。

  南京大屠杀期间,他身兼数职

  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所住小粉桥1号宅院内组成“西门子公司难民收容所”,韩湘琳出任所长。这里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过600多位难民。

  同时,韩湘琳还被任命为国际安全区粮食委员会主任。据史料记载,1937年12月3日粮食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如下:主任韩湘琳,副主任休伯特 L.索恩,成员有孙耀三、朱静、蔡朝松(Tsang chao-sung)、晁老五( Chao Lao-wu)、萧(Hsao)、C.C.孟(CC Meng) 、周保新 (T'ao Pao-tsin)(红卍字会)。这些人员中,只有索恩是外籍人士。

  据《拉贝日记》记载,韩湘琳白天常常在国际委员会总部工作。孙耀三是义和东砖瓦厂老板,也是山东人,韩湘琳的朋友。1937年11月23日,他通过韩湘琳的牵线,赠送给拉贝两辆卡车、100罐汽油和200袋面粉,这是国际委员会收到的最早一批捐助。

  粮食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粮食的运输和分配。南京沦陷前,共有1万担(9076袋)大米和1000袋面粉被运进安全区。对于各难民收容所内的贫困难民,委员会免费发放大米或提供膳食;对于稍有支付能力的难民,委员会则收取少量的现金。1937年12月17日至31日,委员会共发放大米2035袋,1938年1月发放2721袋,2月份发放1935袋。在韩湘琳主持下,粮食委员会卓有成效的运作,难民们最低限度的食物供给得到保障。

  “小粉桥1号院子铁门上有两个刺刀洞”

  1938年2月,拉贝离开南京回德国时,将他住的小粉桥1号宅院交由韩湘琳看管。韩湘琳一家在那里一直住到1946年,期间,女儿韩云慧及小儿子韩克铎相继出生。韩云慧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幼年时小粉桥1号院子铁门上有两个刺刀洞。“父亲说,那是日本兵刺的。日本兵要进来,不停地敲门,佣人回来汇报时,敲门日本兵等不及了大发脾气,用刺刀刺了两刀。那扇铁门直至我家搬走,仍留有两个刺刀洞。”

  韩云慧回忆道,“爸妈说,有一天来了一个可能是共产党地下党,被人追,就逃到我家,想躲一躲。我爸爸就把他藏起来。后来日本兵上来搜,没有搜到。”她说,“我爸爸良心好。他最经常挂在嘴上,就是叫我们做人要正直,不好欺负人,不好昧良心做事。”

  1946年后,韩湘琳带着家人搬离小粉桥1号。“父亲后来更换了多次工作,我们也只好到处搬家。”韩湘琳曾带着全家住在中华门内。“我在荷花塘小学读过书。”韩云慧介绍,父亲于1956年左右进入南京大学工作,“是一般工作人员,大多数时候在南大印刷厂出版科工作。他在那里打字,速度很快。有时德语系老师缺人,父亲就去充数上德语课。”韩湘琳后来在南大退休。

  他酷爱给家人拍照,自己影像却很少

  在韩云慧家中墙壁上,有一张泛黄的小女孩的照片。小女孩眼睛带笑,可爱又倔强。韩云慧说,这是她小时候,父亲韩湘琳拍摄的。“我还没有睡醒,父亲却要给我照相,我跟他怄气,小辫子编了一个,另一个死活都不肯编了”。

▲金梦 翻拍

  韩云慧回忆,父亲韩湘琳早年酷爱摄影,与家人关系亲密,常常用照片记录下很多美好的瞬间。韩云慧家保留着不少老照片,有她自己的童真照,有她与母亲、兄弟的合影,却极少见到一家之主韩湘琳。韩云慧说,“因为这些照片都出自父亲之手,他非常喜欢摄影,当时有一部很不错的照相机。尽管如此,他本人的影像资料却并不多。父亲自己不爱照相,后来特殊时期不少摄影作品丢失后,就更不愿拍照了。”

  “除摄影外,父亲还有很多爱好,他喜欢刻图章,小时候每到端午节,他都会给我们做漂亮的蛋雕。他非常喜欢听戏、唱戏,在小粉桥1号住时,他还专门请了戏班子来唱大戏,那时家里还有很多他收藏的戏服。”

  韩云慧回忆,父亲在南京生活很多年,口音也变了,“他后来说一口南京话,‘没得来’,说得特标准。”说完,她哈哈大笑。1985年初,韩湘琳生病住进南京市秦淮医院,“有些黄疸,考虑是消化系统问题,但还没有查出病因,不多久就去世了。”据韩云慧在南京的大嫂陈倩妤回忆,韩湘琳于当年3月1日在秦淮医院离世,享年79岁。

  多年后,两个都成为医护工作者的后代在上海见面的

  83岁的韩云慧珍存着媒体近些年来对于父亲韩湘琳的报道以及一本有着约翰·拉贝后人签名的《约翰·拉贝画传》。她曾受邀参加《拉贝日记》电影在上海的放映会,并与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会面。作为当年留守南京安全区的中方人士和西方人士的后代,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托马斯·拉贝送给韩云慧一本《约翰·拉贝画传》,上面签有他的名字。

  韩湘琳一生育有四个子女。大儿子和二儿子出生于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前,后来一个在西藏工作多年,一个在安徽读书工作,现都已去世。在小粉桥1号工作生活期间生育的两个孩子,韩云慧定居于上海,小儿子韩克铎比韩云慧小1岁多,目前定居于哈尔滨。逢年过节,后人们还会聚在一起,看着老相片,想起先辈曾经做过的了不起的事,他留下的家风:“做个正直善良的人”一直影响着大家。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5-12 15:18: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云”说文物(2) | 血色清单——慈善团体收埋尸体记录

下一篇:关于申报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第五届青年课题的通知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