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湖北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盘踞在湖北的日军大肆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湖北实行屠杀贫民、奸淫妇女、残害劳工、施毒散疫、掠夺财富、毁灭文明并实施罪恶统治,在湖北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可以说是一部活生生的日军侵犯湖北的罪证。
目录
总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工作规范和要求
一、湖北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调研报告
(一)调研工作概述
(二)湖北省的自然条件和全国抗战爆发前的社会经济概况
(三)日本侵略者在湖北的主要罪行
(四)日军侵略所造成的湖北人口伤亡
(五)日军侵略所造成的湖北财产损失
(六)结论
二、专题调研报告
(一)武汉会战等战役中国军队伤亡调研报告
(二)新四军第五师及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地方武装对日作战伤亡情况调研报告
(三)日军在武汉会战、枣宜会战中使用生化武器致中国军队伤亡的调研报告
(四)湖北沦陷区工业损失调研报告
(五)抗战时期湖北大中学校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
三、资料
(一)综合资料
1.湖北省境内敌机投弹伤害统计表(1939年)
2.湖北省抗战两周年间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1939年)
3.湖北省境内敌机投弹伤害统计表(1939年)
4.湖北省抗战以来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1940年)
5.湖北省抗战以来敌机空袭损害(1940年)
6.抗战四年来湖北省敌机空袭损害(1941年)
7.抗战四年来湖北省敌机空袭损害(续一)(1941年)
8.抗战四年来湖北省敌机空袭损害(续二)(1941年)
9.抗战四年来湖北省敌机空袭损害(续三)(1941年)
10.抗战四年来湖北省敌机空袭损害(续四)(1941年)
(二)人口伤亡资料
1.抗战两年来湖北省人民伤亡统计表(1939年)
2.湖北省抗战以来伤亡人口统计表(1940年)
3.《湖北省抗战损失统计》前言及人口伤亡统计说明(1946年2月)
4.湖北省人口伤亡统计表(1946年2月)
5.湖北省敌人屠杀人口统计表(1946年2月)
6.湖北省敌人屠杀人口统计表(续)(1946年2月)
(三)财产损失资料
1.抗战两年来湖北省主要产物输出贸易损失总表一(1939年)
2.抗战两年来湖北省主要产物输出贸易损失总表二(1939年)
3.抗战两年来湖北省游击战区农民损失估计总表(1939年)
4.抗战两年来湖北省游击战区农民直接损失估计总表(1939年)
5.抗战两年来湖北省各项紧急经费支出损失统计表(1939年)
6.抗战两年来湖北省税收损失统计总表(1939年)
精彩书摘
(二)初高级中学西迁情况
抗日战争爆发不到半年时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半壁河山。侵略军足迹所至,学校设施摧毁殆尽,大批学生流亡武汉等地。为收容流亡学生,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凡日军侵占的省份,均成立一所国立中学,收容战区青年。教育部于1938年2月在湖北省郧县设立综合性的国立湖北中学,并在均县、谷城、房县及河南安阳设立分校,收容冀鲁流亡学生数千人。该校1939年迁四川绵阳,改称国立第六中学。
湖北省政府决定实施战时教育,有计划地将学校向鄂西、鄂北战略后方转移。1938年,武汉形势相当紧张。省政府决定,全省中学合并改组为“湖北省立联合中等学校”,简称“湖北联中”,向鄂西、鄂北安全地带搬迁,由省政府主席兼任校长,省教育厅厅长兼任副校长,联中下设若干分校,各分校按省政府统一部署设点。
1938年1月,省教育厅初步决定将武昌规模较大的中等学校转移,部分班级到鄂西北及鄂南的中等学校,在鄂西北分别设置了恩施高中分校、长阳初中分校、通山初中分校、天门女子分校,以及当阳师范分校。由于战事逐渐吃紧,省教育厅决定除省立武昌中学、武昌职业学校、实验学校及省立第三、第四小学等暂留原地办学外,其余学校悉数迁往鄂西,鄂北各县。1938年7月,湖北省召开省中等以上学校校长会议,拟定迁往鄂西北的学校,加上当地原有学校共有47所省立、市立、私立中等以上学校,合并为湖北联合中学。校长由省政府主席陈诚兼任,副校长由省教育厅厅长陈剑脩兼任。“联中”共设分校22所、各分校设主任1人。省政府对各中学进行了具体的安排:汉口市立一中迁恩施,新成立恩施高中;江陵高中(内附初中)迁恩施金子坝;省立第一女中迁恩施,新成立恩施女子中学;汉口市立第一女中,迁恩施新屯堡,新成立附有初中的高级中学;省立农专附中迁恩施三步岩,新成立巴东初中;中华大学附中迁巴东火烽镇,新成立巴东初中;省立武昌中学,迁均县武当山,新成立武当中学;省立武昌高级中学迁建始三里坝;省立实验学校初中迁利川城内,新成立利川初中;省武昌高级商业学校附中迁建始三里坝,新成立建始高中:省立汉阳初中迁宣恩城内,新成立宣恩初中;省立武昌初中迁咸丰城内,新成立咸丰初中。各县中学,诸如江陵中学、安陆中学、宜昌中学、襄阳中学、黄冈初中、荆门初中、钟祥初中等学校及有关班级,均参与了西迁大行动。
除西迁鄂西、鄂北的部分学校外;部分私立中等学校因种种原因,不愿并入“湖北联中”,作出迁往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等地的选择。例如,私立武昌大公中学于1938年2月迁到宜昌小溪塔,开办了高中部11个班,学生545人;初中部5个班,学生265人。日军沿汉宜公路向沙洋进犯后,宜昌受到严重威胁,大公中学再迁兴山;最后迁出湖北到四川的巫山和巫溪的大昌;1940年秋季,迁到万县葵花寨山坳里,终于定下校址,恢复上课。在万县,大公中学艰苦办学6个春秋,高、初中男女学生发展到3个部23个班,1200多名学生。
由教会津贴的学校迁移情况是:圣公会创办的5所中学,即私立武昌文华中学、文华二部、私立武昌圣希理女子中学、私立汉口圣保罗女子初中、私立汉阳益智中学,它们自组联中,率学生360人,于1938年迁到广西全县,1939年下半年迁云南滇南,1942年10月又迁贵州清镇,直至抗战胜利后复员武汉。中华基督教会办的私立武昌博学中学、私立汉口懿训女子中学,1938年迁往四川江津,1940年春迁重庆南岸。循道会办的私立武昌博文中学于1938年秋迁钟祥,1939年迁四川奉节铁佛寺,1940年迁四川万县大悲寺。私立汉阳训女中学1937年迁到汉口法租界协和礼堂,1942年元月遭日军封锁后,经沔阳、沙市、宜昌到万县与博文汇合。
据统计,湖北省1938年有省、市、县立中学28所,私立中学60所;省市立师范学校11所;省、市、区立职业学校5所,私立职业学校13所。而西迁鄂西、鄂北参加联合中学的学校35所,47个科部。其余大部分或是另迁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或是陆续停办。私立中等学校因为种种原因,西迁鄂西、鄂北的只有3所,即中华大学附中、私立汉口心勉女中(后并入巴高女高)、私立汉口商会初级商业学校(后并入巴东商高)。此后,一些私立中等学校陆续西迁,私立汉口震旦初中与私立上智中学部分师生在沔阳县成立联合中学沔阳分校;私立武昌鄂南初中迁通城为联合中学通城分校;光化县的郧阳中学也并入鄂北的分校。
……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2-08-05 09:32: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